•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培育國家忠誠與構建人類情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雙重使命

      2024-06-01 10:19:49
      教育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共同利益愛國主義情懷

      葉 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 210097)

      愛國主義教育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國家認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它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加強國家認同、塑造國家忠誠,同時,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需要不斷構建和豐富自身的內涵及體系,在堅持培育國家忠誠目標導向的基礎上去主動應對全球挑戰(zhàn)與危機,形成國家忠誠與人類情懷的雙重視野。正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2023年)中所明確指出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堅持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1]、“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2]。可見,如何更好地處理國家忠誠與人類情懷的關系,更好地在堅持國家忠誠基礎上去培育世界視野、人類情懷,已然成為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它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境遇

      在21世紀的今天,民族國家發(fā)展與世界歷史進程已然深度融合,而國家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也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緊密地交織在一起。這也使得我們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可避免地處于深度聯(lián)結的、高度開放的全球化時空之中,需要擔負起促進國家發(fā)展與回應全球挑戰(zhàn)的雙重使命。這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新境遇。這種新境遇彰顯了本土化與全球化、國家視野與全球視野的融合與張力,同時也展現(xiàn)了國家發(fā)展與人類共同發(fā)展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一)民族國家發(fā)展與世界歷史進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深度融合

      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政治基礎,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的重要依據?,F(xiàn)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是歐洲各國在19世紀到20世紀以來所主導的現(xiàn)代性民族自覺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與歐洲傳統(tǒng)帝國或者王朝國家不同,現(xiàn)代民族國家成員所效忠的對象是具有共同的文化、民族、價值認同感的政治共同體,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政治體制。但是,自20世紀中葉以來,尤其是20世紀80、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趨勢不斷加深,以民族國家為支點的政治秩序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巨大沖擊。它使得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無法脫離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國家中有世界、世界中有國家的關系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緊密。

      正如鮑曼(Zygmunt Bauman)所言,“全球化打破了民族國家的藩籬,使世界進入了一個中心缺失、控制臺缺失、董事會缺失和管理機關缺失的高度不確定狀態(tài)。”[3]伴隨著民族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隔離墻”逐漸被拆除,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也愈益加深,而人們在不確定性中追求人類共同發(fā)展的愿望也愈益迫切。這推動了民族國家與世界歷史不斷深入發(fā)展,并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秩序。這種民族國家與世界歷史深度交織、深度融合的發(fā)展進程,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基礎,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已然不可能再秉持過于狹隘的國家觀念,而是亟需在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的基礎上形成更寬闊的全球視野,促進國家與世界的視域融合。

      (二)國家發(fā)展與全球危機應對在風險社會中的緊密交織

      在全球風險與危機應對的背景下,國家的發(fā)展與人類的發(fā)展早已緊密交織在一起;風險社會已成為世界各國所普遍存在的狀態(tài),它跨越了民族國家的邊界,使得國家所面臨的危機與風險不僅來自于內部,同時也來自于全球。在貝克(Ulrich Beck)看來,風險社會是晚期現(xiàn)代性的重要特征,風險已經全球化、普遍化了,“風險在邊界之下蔓延”[4]39,它超越了國家的界限,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普遍問題。這種國家發(fā)展與全球風險的緊密交織,一方面體現(xiàn)為風險的全球化,即我們所面臨的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態(tài)的、能源的、健康的、核安全的、食品安全的等等風險,都已經具有了全球化、普遍化的趨勢,“危險的普遍化伴隨著工業(yè)生產,這種情況是獨立于生產地的:食物鏈實際上已經將地球上所有的人聯(lián)結在一起。”[4]38在晚期現(xiàn)代性的風險社會中,各個國家“獨善其身”的發(fā)展階段已經成為了過去,不同國家之間雖然也面臨著內部的風險,但是它們都不得不面對普遍性的全球風險。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危機治理的全球化。人們必須建構起跨文化、跨國家的全球治理共同體,來更好地應對全球性危機。這要求世界各個國家要深入探討全球性的危機治理問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推動全球社會、全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這事實上也要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有一個全球的視野,有一種深刻的人類意識,“教育要喚醒人的共同體意識和主體意識,提醒受教育者思考整個‘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5]。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在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國家觀念及民族認同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全球關懷思維。“謀求人類共同利益是全新意義上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和關切”[6],它可以使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更深刻地傳遞國家以及人類的觀念,引導學生不僅成為具有深厚的國家認同、民族情感的愛國者,同時成為全球風險與危機的共同治理者。

      (三)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在民族復興中的有機統(tǒng)一

      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為了滿足自身的生存、發(fā)展、安全、繁榮而必須維護、捍衛(wèi)的一系列利益的總稱,它包括了國家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等核心利益,是一個國家生存、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基礎。同時,在當今全球性、整體性的人類生存中,伴隨著全球風險的普遍性與全面性,全人類共同利益的訴求也開始凸顯,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國家利益之外的一種新的利益訴求。這種全人類共同利益,簡要而言就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所擁有的生存、發(fā)展、安全以及繁榮等一切利益的總稱,它體現(xiàn)了人類應對全球性危機、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共同利益訴求。當前,在全球化深度發(fā)展的新型國際關系之中,國家利益和人類共同利益越來越走向了共時存在、深度統(tǒng)一。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言,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有機統(tǒng)一關系。

      一方面,我們要立足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有機統(tǒng)一性,“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7]。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全球性風險與全球共同利益愈益凸顯的時代,國家與國家之間圍繞著人類共同利益的交流與對話日益加深,國家利益與人類的共同利益已然緊密地交織在了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國家與世界的整體性與共存性,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注重全球共同利益的發(fā)展。顯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積極關切人類共同利益、也是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復興,促進國家發(fā)展和人類共同發(fā)展始終是我們要堅持的重要立場。因此,在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中,捍衛(wèi)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fā)展是我們的核心教育內容,同時,謀求人類發(fā)展、維護人類共同利益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立足于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有機統(tǒng)一性,并實現(xiàn)兩者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共生共融。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直面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在現(xiàn)實中可能存在的沖突和矛盾。國家利益和人類共同利益從根本上來說具有一致性,是有機統(tǒng)一的,但是在現(xiàn)實中也會時常發(fā)生沖突和矛盾。一是世界各國在追求國家利益的過程中存在著漠視人類共同利益的情況,形成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觀念。這是需要加以避免的。二是存在著以人類共同利益之名而行霸權主義之實的情況,造成了對一些國家(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家利益的損害。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及其所主導的國際組織在應對全球危機的時候,往往會把危機轉嫁到發(fā)展中國家身上,以人類共同利益之名來壓迫和剝削發(fā)展中國家,損害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家利益。這種霸權主義邏輯是我們必須加以堅決抵制的。因此,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需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在現(xiàn)實中可能存在的沖突和矛盾,堅持維護世界的正義秩序;既立足中國、追求國家發(fā)展的核心利益,同時也要面向世界、關切人類共同發(fā)展的大局,從而更好地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二、培育國家忠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使命

      國家不只是一個地理學意義上的概念,更是一個文化學、政治學意義上的概念。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歷史、領土等人群所構成的政治共同體。國家是每一個公民的生存、發(fā)展以及安全的基礎,“它是個體的利益依靠體和利益共同體,希望國家繁榮富強是公民的天然愿望”[8]。國家忠誠是每個公民之于自己國家的最深厚、也是最寶貴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因此,國家忠誠也必然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最為核心、也是最為重要的內容。培養(yǎng)公民的國家忠誠,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使命。

      (一)加強國家公民身份認同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容

      國家公民身份認同體現(xiàn)著公民與國家之間的本質關系,它是公民融入國家政治體系的一種正式的、官方的認同。[9]這種身份認同不僅含有個體在國家政治以及法律意義上的自由和權利的保障及認可,而且集中地體現(xiàn)出了個體對于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共同體的身份歸屬的高度認同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家公民身份認同不僅體現(xiàn)為個人在國家政治體系中的公民身份及法律地位,同時也集中體現(xiàn)為個體歸屬于國家政治共同體的一種深厚情感,可以稱之為“公民感”(Sense of citizenship)。這種公民感來自于我們對共同的文化、歷史、社會、價值的歸屬意識,它“是來自于對‘我們’而不僅僅是對‘我’的把握”[10]。公民感凸顯出了“我們”作為國家政治共同體的成員的理性與情感的歸屬。顯然,國家公民身份認同是培養(yǎng)公民的國家忠誠的重要前提,它也當然應成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引導人們對自己的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等形成正確的理解和認同,并且在理解和認同的基礎上樹立愛國主義情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始終加強國家公民身份認同的教育,激發(fā)公民之于國家的向心力、凝聚力,這樣才能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靈魂和血脈,才能構建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共同精神支柱和情感家園。

      (二)促進國家利益關切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主題

      國家利益關切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表征,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激發(fā)人們對國家利益的真正關切。我們知道,個體利益是以國家利益為根基的,個體實現(xiàn)自身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國家的公共利益為基礎;同時,國家也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等方式切實保障每個公民的個體利益。正因為如此,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傳遞個體利益和國家利益辯證統(tǒng)一、有機融合的理念。正如馬克思所言,國家中每個成員的利益是彼此聯(lián)系在一起的。[11]愛國主義教育要引導學生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對國家利益(尤其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始終保持最大的關切。具體而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一是要促進學生關切國家的政治利益,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與一切侵犯國家主權獨立的行為進行斗爭;關切國家政治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捍衛(wèi)國家的安全利益及發(fā)展權利,等等。二是要促進學生關切國家的經濟利益,既要對國家的經濟制度、政策等有充分的理解和認同,同時也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去維護經濟的穩(wěn)定,促進經濟的繁榮、發(fā)展。三是要促進學生關切國家的文化利益,引導學生對文化侵略、文化壓迫等保持警惕,積極參與文化傳承、交流與創(chuàng)新等活動,致力于促進國家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只有強化學生對這一系列國家核心利益的關切,才能引導其深刻理解國家利益的本質內涵,形成保護和促進國家利益的堅定意識及能力。

      (三)培育國家忠誠、民族情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要求

      由對學生進行國家公民身份認同、國家利益關切的教育,最終走向國家忠誠、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要求。雖然超越國家利益的全球利益、超越國家公民身份認同的全球公民身份認同逐漸成為大家所熟知的觀念,但是,培養(yǎng)具有深厚的國家忠誠意識和民族情感意識的愛國者現(xiàn)在是、將來也仍然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要求。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必然是立足于中國、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教育。我們需要拋棄二元對立思維,這種思維把國家與人類、國家公民身份與全球公民身份截然對立,這種對立并不符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雖然要重視人類的情懷、世界的視野,但是它的基礎和底色依然是國家忠誠、民族認同的教育。它要求培育學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使學生深刻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民族、風俗等,并以此為基礎形成把自身歸屬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種政治認同感和情感歸屬感。這種國家忠誠、民族情感是對自身的國家公民身份的全面而深厚的認同,是對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深度關切和捍衛(wèi),最終也就是對我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忠誠與堅定信念。培育學生深厚的國家忠誠、民族情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使命,它是我們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三、構建人類情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世界視野

      在全球性問題以及全球性危機日益制約人類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與人類共同發(fā)展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如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所言,這種全球化的進程已然不斷加強了“世界范圍內的社會關系”[12],它使得全球社會形成了更加緊密的聯(lián)結。當然,伴隨著這種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全球性的安全問題、生態(tài)問題、能源問題、健康問題、核污染問題等等,也愈來愈成為影響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注重國家忠誠的培育,引導學生關切國家利益和國家發(fā)展,同時也要促進人類情懷和人類共同價值的培育,推動學生重視全球風險和人類共同利益,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世界視野,彰顯人類的情懷。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愛國主義教育建構全人類視野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不但強調了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同時也致力于推動構建全人類的“命運共同體”,堅持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兼容并包、文明互鑒,倡導對全球公共利益的關切,實現(xiàn)全人類的共同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我們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要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13]。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教育立場上既有對本國發(fā)展、民族復興的關切,也有對全球利益、人類共同價值的關注,圍繞人類共同利益來開展價值觀的傳遞,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的嶄新世界。具體而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人類情懷的建構,一要深入建構“類存在”的教育,推動學生深刻理解人的“類生存”,從人類的視角來看待當前的全球生存狀態(tài)及生存危機,形成對人類前途命運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觀照,樹立起“類存在”的意識。二要加強文明對話與國際理解的教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開展文化交流、對話和融合,推動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借鑒,以理性、開放的心態(tài)來實現(xiàn)“包容差異、尋求共識、合作共贏”[14]。三要開展和平與發(fā)展的教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堅定地樹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中謀求自身發(fā)展,又以自身發(fā)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15]的理念,促進學生的深刻的人類關懷意識的形成,助力具有國際視野、人類情懷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的建構。

      (二)人類共同價值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人類共同價值是全世界人民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不斷協(xié)商、對話和探索而形成的共通性的價值理念,它體現(xiàn)了全球生存與發(fā)展中人類所形成的共同訴求和共同期盼?!叭祟惞餐瑑r值,凝練概括了全人類的基本價值共識,勾畫出超越差異分歧的價值同心圓,凸顯出各國人民企盼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約數(shù)?!盵16]人類共同價值可以為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為人類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新世界提供價值引領。從這個角度而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加強國家、民族的價值觀念的傳遞,同時也應以人類共同價值為重要內容,引導學生的人類情懷及價值理念的發(fā)展。一方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引導學生加強對人類公共價值的理解與探尋,包括“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價值”[15],這些共同價值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價值指引,使學生不僅從國家利益、民族文化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同時也能從全球性、整體性的價值共識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從而形成一種更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價值理念。另一方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還要對“虛假的”人類共同價值進行反思與批判。事實上,在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進程中,西方國家曾經一度希望以西方式的現(xiàn)代性模式及其價值理念來實現(xiàn)對全世界人民的“價值強迫”,這背后事實上深藏著西方現(xiàn)代性的霸權主義思維。事實上,人類共同價值所體現(xiàn)的應當是“一個更加多樣、更加多元、具有豐富的共同人性”[17]的人類共同體及其價值觀念,它是人類在共同建設家園過程中形成的價值共識。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扎實地傳遞這些經由共商共建而形成的共同價值,真正拓展學生的世界視野,構建其人類情懷,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其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

      (三)培育人類共同利益捍衛(wèi)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目標

      全球性風險與挑戰(zhàn)的不斷加劇越來越需要人們具有維護全球發(fā)展、捍衛(wèi)人類共同利益的勇氣及能力。國家利益關切是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在全球性、普遍性問題日益凸顯的背景下,人們也要關切人類的共同利益。當人類共同利益無法得到保障時,比如生態(tài)的破壞、戰(zhàn)爭的危險、核安全危機等給全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的時候,國家利益也就很難得到充分實現(xiàn)。正因為如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是要促進全球社會的共同體意識的發(fā)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個體利益、國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人類的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全球社會已然形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世界各國已組成了緊密的聯(lián)結,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把這種緊密的全球關系、團結精神傳遞給學生,推動學生形成捍衛(wèi)人類共同利益的價值理念。另一方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還需要進一步促進人類共同利益捍衛(wèi)者的培育??档略褂谩癢eltbürger”(世界公民)[18]這一概念來描述人類在最高層面的共同體意識,即超越于國家、民族而形成的世界公民的意識,世界公民所關切的是“我們自己,與我們共同成長的人以及世界之至善”[19]。通過把我們自身放在全人類的視野下去思考、去行動,去追求人類之共同價值及共同利益,我們也就成為了具有深厚的人類情懷的人類共同利益的捍衛(wèi)者。這不僅不與國家忠誠相矛盾,反而可以形成我們更為寬闊的人類視野,促進國家忠誠與人類視野的統(tǒng)一。

      四、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國家忠誠培育與人類情懷構建的有機共融

      如前所述,培育國家忠誠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使命,構建人類情懷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主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體現(xiàn)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發(fā)展與實踐變革的雙重要求。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兩者的有機融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應堅持培育國家忠誠與構建人類情懷的目標導向,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共同價值為核心的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推進情智交融的愛國主義教學改革,探索知行合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具有國家忠誠和人類情懷的時代新人。

      (一)堅持培育國家忠誠與構建人類情懷的目標導向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在核心理念及目標導向上要堅持培養(yǎng)忠誠于國家并具有世界視野、人類情懷的時代新人?!懊撾x人類情懷的國家忠誠容易陷入盲目排外、狹隘自私的極端民族主義,脫離國家忠誠的人類情懷則不符合客觀現(xiàn)實,國家忠誠和人類情懷互相促進又互為邊界,兩者的對立、背離和割裂都會破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盵20]從這個角度而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基礎是國家忠誠,但在培育國家忠誠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培養(yǎng)兼具世界視野、人類情懷的時代新人。

      為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要深入推進國家忠誠的教育,通過國家認知、國家認同、國家忠誠的循序漸進教育,促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情懷的全面發(fā)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國家的歷史、文化、民族、價值觀以及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形成正確的理性認知,深刻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實狀態(tài),形成良好的國家認知。其次,在理性的國家認知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對我們國家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學生在理性認知基礎上的國家認同。最后,經由這種國家認知、國家認同的教育,更進一步地開展國家忠誠、民族情感的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地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形成更加理性、也更加深厚的國家忠誠意識。

      另一方面,在培育國家忠誠的基礎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也應不斷地引導人們的平等、包容、開放的人類情懷和全球視野的發(fā)展。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是平等的,形成的是平等交互的關系。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雖然具有差異,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才為這個世界帶來了不同的色彩,才為我們的文明互學互鑒、文化理解對話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應引導學生以包容、開放的姿態(tài)來看待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特點和文化差異,深刻地認識到全球化背景下各個國家雖然具有文化的差異,但是彼此之間已經聯(lián)結成了命運的共同體,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深度交織。國家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全人類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關心人類的命運也就是關心國家的命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只有通過把這種“人類”的概念、全球的視野傳遞給學生,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國家忠誠基礎上的人類情懷、全球視野的培育,實現(xiàn)新時代人們愛國主義精神的健全發(fā)展。

      (二)開展以共同價值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

      共同價值是實現(xiàn)國家團結、人類團結的重要基礎,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為核心的價值內容之一。這種共同價值的教育及傳遞,事實上也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傳統(tǒng)愛國主義教育范式的一種反思和超越,它可以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形成以共同價值為核心的內容體系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所倡導的共同價值,實際上包括了兩個緊密聯(lián)系又有所區(qū)別的重要維度。一是國家層面的共同價值,即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這些價值觀代表了社會主義中國在共建共治共享當中所形成的共同價值。這些共同價值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價值基礎,是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要著重加以傳遞的核心價值內容。二是人類層面的共同價值。正如我們所知,世界人民在應對全球性的風險與挑戰(zhàn)的過程中,一直在不斷探尋全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形成了促進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系列人類共同價值,包括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這些共同價值彰顯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人類情懷、全球關切,它們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關注的重要價值內容,應通過課程內容的有機滲透和傳遞來加以有效地培育。

      在價值內容創(chuàng)新的具體策略上,一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辯證認識國家層面的共同價值和人類層面的共同價值的交疊關系,實現(xiàn)兩者在教育中的交融傳遞,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這些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內容,也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從雙維融合的角度來對這些交疊的價值內容進行有效地傳遞。同時,對于那些沒有顯著交疊關系的價值內容,愛國主義教育要基于國家忠誠和人類情懷的雙維視野,進行分類的教育和傳遞,最終促進這些國家層面和人類層面的共同價值在教育活動中的有效培養(yǎng)。二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還要注重把這些價值內容滲透進大中小學的德育課程以及學科課程的內容體系當中,構建起一體化、銜接化的課程內容體系,使這些價值內容在大中小學各個學段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能夠有機銜接、貫通,全面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三)推進情理交融的愛國主義教學實施

      愛國主義教育是理智與情感的共同培育。理性的認知、認同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理智的基礎,而愛國、愛人類的情感和情懷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情感的源動力。正因為如此,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學應當是以情感與理智為雙重基礎的教學實踐,通過“愛國情感與理性碰撞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的生發(fā)”[21]。這樣的一種愛國主義教學,既注重理性智慧的培育,又注重情感、情懷的激發(fā),從而在情理交融中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學,一方面是要注重愛祖國、愛人類的理性智慧的教學,通過讓學生在理性、智慧層面上真正認識、理解國家與世界已經成為了命運交織的共同體,面對人類共同的苦難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共同愿景,愛自己的國家和愛整個人類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顯得更加重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學要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各個學科教學以及愛國主義實踐教學基地等教學活動及教學途徑,來開展愛國主義的理性認知與理智智慧的教育,加強國情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全球倫理教育、全球危機應對教育等主題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把理性和智慧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民族、價值觀等形成深刻的理性認識,同時促進他們對人類進步、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全面理解,在理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學生的國家認同與人類情懷的共融。

      另一方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學應始終堅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教學路徑。這要求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學需要通過一系列情境性、敘事性、情感性的教學活動設計,來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類的情感,并通過這些情感來推動愛國主義精神與情懷的深度培養(yǎng)。比如,愛國主義教學可以通過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和體驗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衛(wèi)生健康、核安全等情景性、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形成對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關切、擔憂的情感。通過這種教學的變革,可以促進愛國主義教學更好地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目標。在這種情理交融的愛國主義教學中,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民族與愛世界、愛人類在情感性、情境化的教學中獲得了有機統(tǒng)一,學生的愛國主義理智與情感獲得了雙維培育和共同發(fā)展。

      (四)探索知行合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從根本上而言,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認知層面上,它必然需要通過實踐來勾連愛國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等,從而有效推動愛國主義精神與情懷在實踐中的發(fā)展。惟有實踐才能溝通個體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并在主客觀世界(內外部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中形成個體穩(wěn)固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以實踐來推動知行合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好地回歸于學生的具體而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才能培養(yǎng)如馬克思所言的“現(xiàn)實中的人”,也就是培養(yǎng)具體的、現(xiàn)實的愛國者。

      知行合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促進愛集體、愛學校與愛國主義的有機統(tǒng)一,引導學生把愛國與愛集體、愛學校緊密結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抽象法則進入具體的生活世界,把愛國的情感和動力轉化為具體的愛集體、愛學校的行動,比如愛護班級的公共物品、保護學校的公共設施、積極參與學校的公共事務,等等。同時,通過一系列愛國主義主題實踐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會活動、儀式典禮活動等,來進一步加強學生愛國主義的知與行的統(tǒng)一。二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國家、社會公共事務的協(xié)商、交流和討論,鼓勵他們成為國家、社會公共事業(yè)的積極貢獻者和建設者,彰顯勇于擔當?shù)膼蹏髁x精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可以通過愛國主義實踐基地活動、國家事業(yè)的對話研討活動、國家發(fā)展的建言獻策活動等,來引導學生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國家、社會的公共事務,并通過這種實踐參與來更好地形成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發(fā)展積極擔負國家使命、社會責任的愛國主義精神。三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球問題的協(xié)商和治理活動,鼓勵他們成為全球公共事務的參與者、治理者。比如,可以通過模擬聯(lián)合國活動、生態(tài)志愿者活動、食品安全調查活動等等,讓學生形成全球性、普遍性的問題意識、危機意識和治理意識,發(fā)展他們的人類情懷和視野。通過這些系統(tǒng)性、整體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的推廣,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推進學生愛國主義的認知與實踐的深度融合,以及愛國的理智與情感、人類的情懷與視野的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新時代愛國者的教育使命。

      猜你喜歡
      共同利益愛國主義情懷
      贛鄱情懷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人大建設(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破壞發(fā)展環(huán)境,就是挑戰(zhàn)東北人民共同利益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
      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取向探析
      社科縱橫(2015年8期)2015-04-09 04:32:27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五老”情懷
      中國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3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黑白情懷
      海外星云 (2001年13期)2001-07-13 13:06:08
      临泽县| 磐安县| 海淀区| 凤凰县| 中超| 淮阳县| 伽师县| 孝感市| 宕昌县| 陈巴尔虎旗| 雷山县| 富民县| 武川县| 孟津县| 福贡县| 正定县| 泸西县| 呼和浩特市| 新丰县| 禄丰县| 大关县| 庆城县| 湟中县| 元氏县| 广宗县| 乌审旗| 枣强县| 九龙城区| 新营市| 拉萨市| 罗田县| 蒙阴县| 海阳市| 龙泉市| 阳城县| 哈巴河县| 长武县| 汤阴县| 锡林浩特市| 衡水市|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