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段幸福的遇見,一場溫柔的堅持,亦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其中會有瑣碎,卻浸滿美好與溫暖。
記得我剛接手新班級時,迎來的第一件事就讓我倍感困擾——帶領學生軍訓。作為一個新手班主任,既擔心學生的身體出現狀況,又擔心學生之間會鬧矛盾,自己無力解決他們的問題。
可能是我的運氣比較好,軍訓過程中并沒有出現除了學生中暑之外的其他問題。
一天,正當我準備回家休息時,我接到了小鑫媽媽的電話。電話里的她情緒十分激動,言語中不斷指責一位叫小偉的同學。原來在軍訓期間,每當中場休息時,小偉就會對小鑫“動手動腳”,還伴有言語上的侮辱。聽完小鑫媽媽的講述,我在安撫她情緒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思考明天要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第二天,我將小偉喊到辦公室。他進入辦公室后,站在我的辦公桌前,眼皮耷拉著,沒什么表情,但從他的眼神里,我還是看出了一絲不耐煩。
“你還記得軍訓時,你對小鑫做了什么事嗎?”
“打他了唄!”
“為什么打他?能和老師說說嗎?”聽到他漫不經心的回答,我放緩了語速,更加溫和地詢問他。我深知此時不可激怒他,若是他產生抗拒心理,事情更難以解決。
也許是感受到我的善意,他思索了一會兒,慢慢地開口說道:“每次他都在我說話的時候打斷我,一點禮貌都沒有!”他的語氣憤憤不平,仿佛對此依舊耿耿于懷。
“他打斷你確實是他不禮貌,但是你打人就沒有錯?”
在他聽到我也認為打斷人講話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時,他抬起了頭,剛才無神的眼睛里閃現出一絲光芒。沉默許久之后,他慢慢吐出兩個字“有錯”。
當聽到他承認自己的錯誤時,我想這場談話已經成功了一半。在隨后的交流中,小偉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向小鑫道了歉,并且保證一定不會再犯。
這個“棘手問題”的順利解決,讓我一整天都“沾沾自喜”,我想我一定是個“教育天才”吧!
這樣美好的想法在第二天早讀課就破滅了!還沒走到班級門口,我就感受到了班級里鬧哄哄的氛圍。九月初的太陽本就毒辣,即便是早晨,也難掩悶熱之感。太陽的熱和學生的鬧,組成了早讀課的“熱鬧”,更加重了我內心的不安。
我快步走進教室,就看到地上扭打著兩個人,其他同學在周圍手忙腳亂地拉架。“干嗎呢?”隨著我大聲地質問,學生們猶如被按下了暫停鍵。
“小濠不小心把小偉的東西打翻了,小偉就開始打人了!”“沒錯,沒錯,他可兇了……”“他在小學時就是老大。”“他還說我們不聽他的話,他就要打我們……”在學生們七嘴八舌的“告狀”中,我終于拼湊起整個事件。我再往地上一看,地上那個坐在同學身上、扯著同學衣領的男生不就是昨天在辦公室立下“不再打人”誓言的小偉嘛!
小偉跟著我的腳步來到辦公室,依舊站在辦公桌的左前方,除了昨天的毫不在意,今天更多了一些憤怒。看到他打了人還不服氣的表情,我心中五味雜陳,更多的是生氣與失望。
“你昨天不是說不再打人了嗎?怎么今早又動手了?”
“我一開始沒想打他,他碰壞我的東西,但是不道歉,所以我就打他了……”他回答的聲音越來越微弱。我想他肯定是想起了昨天在我面前許下的承諾,現在感到有些難為情。這次我不再像昨天一樣,只想著快點解決問題,我想借此機會深入了解這個孩子。
“你為什么每次都想動手呢?”
“嗯,老師,我說我控制不住自己,你信嗎?”他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看著我,想從我的眼神里尋找一絲認可。
“我相信!”其實我的內心是不相信的,一個從小學開始,就只想著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知道能通過打架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我說完這句話后,他的眼神充滿了詫異,隨即流下了淚水,空曠的辦公室里回蕩著他的抽泣聲。
他的反應讓我心里多了一絲不解和心疼。我想,他哭得這么傷心,一定是有很多難以訴說的委屈吧。等到他的情緒漸漸平緩下來,我輕聲詢問他哭泣的原因。
“從來沒有人相信我……他們,他們都覺得我是故意打人,可是我真的控制不住,每次打完,我的心里都覺得十分愧疚……”
在眼前這個少年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中,我感受到他內心的悔恨,我認為這是他在向我發(fā)出求助的信號,這也是他愿意相信我的表現。
于是,我和他約定,下次同學的行為再讓他生氣時,他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但如何才能冷靜呢?他想了想:“要不,我一生氣,就先跑離現場,眼不見心不煩嘛!”說完他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拔铱葱?!”我倆擊掌為誓,他再次許下不再隨意動手的承諾。
小偉還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將學習桌搬到教室的前面,他說想要離老師們近一些,這樣能更好地約束自己。我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給他分配了一個自律性極強的同學做同桌,還交代其他老師給予小偉更多的關注,讓小偉能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小偉成了辦公室里的常客,每個老師都愛在課間喊小偉幫忙,如送作業(yè)、拿杯子、拿紅筆……小偉也很享受被人需要、被老師表揚的過程,一句句的贊美無形中束縛住了小偉的不良行為。
小偉從愛幫助老師逐步發(fā)展為愛幫助同學,班級一周一次的匿名表揚條,也見證了小偉的成長。小偉的名字從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后來的連任“表揚王”,這便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我還記得小偉第一次當上“表揚王”,看著被同學的掌聲包圍的小偉,我仿佛看到了這個夏天最耀眼的光芒……
小偉的故事一再地提醒我,不要給任何一個孩子貼標簽。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正是三觀建立的關鍵階段,也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fā)展自我同一性。而自我同一性是一種關于“自己是誰、在社會中應該有怎樣的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一連串的感覺。于是,當老師和同學們給予小偉及時的肯定與表揚之后,他慢慢喜歡上被大家贊美的感覺,他也逐漸找到了自己在班級里的定位,也更加努力地向自己想成為的人靠近,所以才能成為班級樂于助人的“表揚王”。
最初在與小偉的溝通中,因為自己教學經驗不足,導致我將整件事情看得太過簡單,認為引導學生許下一個小小的承諾就萬無一失了。因此,在我看到小偉再次打人時,才會感到如此失望。若是我能及時認識到學生改正錯誤的過程是有起有伏、循序漸進的,那我就能給自己更多的信心,不會感到如此挫敗。
但好在我始終抱有“他會改正錯誤”的心態(tài),給予小偉足夠的信任和耐心,幫助他一同解決困擾他的問題。改正錯誤的過程也許不會一帆風順,就如小偉會違反約定再次打架,但是只要我愿意給予引導,我相信他犯錯的次數會慢慢減少。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教育就像農業(yè)一樣需要一個緩慢的成長過程,需要很長的一個周期,而不能像工業(yè)產品那樣迅速出爐?!?/p>
若說過度指責與呵斥是一場連綿不斷的冬雨,會將學生困在錯誤里,那么信任和鼓勵就是能夠給予他們滋養(yǎng)的春雨,能夠助力學生們茁壯成長。所以,教育是一場溫柔的堅持,是一場能給予學生明媚春天的堅持!
吳青麗? ?浙江省溫州市龍港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