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自由撰稿人雜食動物
“好看的海岸,都不適合生活?!避囘^阿瑪爾菲海岸時,住在那不勒斯的司機這么說。
想一想,確是如此。那不勒斯往南的蘇蓮托——名曲《重歸蘇蓮托》那個地方——甚至再往南的波西塔諾,一路是著名的阿瑪爾菲海岸,拍照出來風貌絕佳,風景多是高岬峭壁,直下入海。巨大的高低差,山海相望,遠看宏偉動人。但真要下去,得穿繞幾十遭,才下得到海灘,大致便索然無味:地中海的海灘,不像東南亞細滑,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類似地,希臘諸島,最有名最招游客拍照的,大概是圣托里尼和米克諾斯。但前者好在巨大的高低差,差也在這里:圣托里尼島的吉祥物是驢。如果從窄小的灘頭港登陸,你需要坐纜車或騎驢,上山去看費拉鎮(zhèn)——或者坐船去伊亞鎮(zhèn)。燦爛到讓人窒息,從山頂望下去只覺白色建筑都成了山島的一部分,唯美絕倫,但生活在其中,著實不太方便。米克諾斯島地勢平緩些,但也像是個有海岸線的購物街。據(jù)說村上春樹是在這里開寫《挪威的森林》,雖然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死瓭伤箥u的希臘人都說米克諾斯“沒有生活”。過了旅游旺季,也就那樣了。
當然有海邊大城,比如那不勒斯,比如杜布羅夫尼克,比如雅典,但海景處房屋昂貴,人多稠密,按司機說法,“最糟蹋海的,就是居民了”。而許多近海住戶,也是叫苦不迭。多少人是為了海景去住在海邊的,真住了才知道:潮濕、大風、木蝕、飲用水質,問題一大堆。照片與明信片上的海景多美麗,現(xiàn)實生活多瑣碎,而且,“很難有生活”。
照片與明信片上的海景多美麗,現(xiàn)實生活多瑣碎,而且,“很難有生活”。
什么叫“有生活”呢?大概,旺季時島上有十萬人,淡季時還有一兩萬人,就算是“有生活”:干半年歇半年,這也是許多地中海居民的生活。努力一些的,夏天在海島從事旅游業(yè),冬天去別處開工。極端一些的,比如阿瑪爾菲海岸卡布里亞島的意大利人,“歇三個季度,拼一個夏天”,于是卡布里亞島物價可以超過羅馬和威尼斯。
大概,好看的海岸大多地勢高拔,所以交通不便;陽光明烈但天氣又不至于太曬,適合夏日出行;那樣的地方,天空頂上深藍,越垂向海面,顏色越淡;海水有陰影處深藍泛紫,在陽光里的則淡藍平厚如綢緞。水越淺,顏色越碧;水越深,色彩越深藍——但前提還是陽光好。但除了沙漠,很少有地方一年四季陽光明烈。于是過了好陽光的季節(jié),海岸往往黯然失色:夏日陽光下亮藍色的海水,到了秋冬便黯灰發(fā)黑。溫度也不再適合下水游泳。
所以最適合人類生活的,也許是離海稍微有一點距離,但自己又能時不時走去的地方。畢竟,海最動人的時刻,不是你在海邊張開雙臂一番抒情拍照的分分秒秒——這樣過了一會兒,便會厭煩——而是偶爾路過海邊,一抬頭瞥見一片藍時;或是偶爾去到海邊,感受落日時分。大概就是,“不一定要看到?!雷约河锌赡芸梢匀ズ_叀钡母杏X吧?
以及,如上所述,海最好與陽光配對:沒有陽光的海便失卻顏色,流露出猙獰的一面;所以最動人的與其說是海,不如說是與海搭配的夏天。
所謂陽光海岸,更像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特征就是可以穿拖鞋溜達??粗車硕悸朴?、一雙人字拖晃來晃去,人就會慢下來。大概人一旦進入“沒啥可急——急也沒用”的拖鞋氛圍,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太多事,沒那么大不了的。如果有了這份心態(tài),到哪里的夏天都可以坐下來,假裝自己在陽光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