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a
歷史學是許多人向往的專業(yè),在進入大學之前,我也是憑著喜歡歷史的一腔熱血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歷史學。在我看來,學習最重要的是興趣,能把愛好變成所學的專業(yè)是非常幸運的事,這樣,大學學習一定比別人輕松不少。然而,歷史學的學習比我想象中的難,三年的學習改變了我對這門專業(yè)的看法。
高中時,除了歷史課本,我常??雌渌麣v史書籍,十分享受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進入大學后,我十分自信地打開了推薦書目中的第一本書——《國史大綱》,看到豎排的繁體字,我頓時大叫不妙。我很不習慣看豎版,而且,許多繁體字我都不認識,閱讀起來磕磕絆絆,更不要提樂趣了。隨后,老師又布置我們通讀《二十五史》及相關史書。從圖書館抱回厚厚一摞史料,我才明白,要想系統(tǒng)地學習歷史學,就要突破第一關:閱讀枯燥的史料。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隨著閱讀積累越來越多,我漸漸發(fā)現(xiàn)許多歷史事件與我高中了解的不太一樣,這不僅是我此前知識儲備不足的原因,也和東西方思維的差異有關系。如在英國光榮革命時期,宗教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所以在西方史學家眼中,英國光榮革命的性質(zhì)是宗教派系的斗爭;而在高中的學習中,我們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解讀,又會將英國光榮革命定性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在深入了解不同的史觀后,我學會更加全面地看待史實、分析史料,從而打開了全新的大門。
歷史學專業(yè)的理論課程很多。在史學概論課上,老師常說,學習歷史學最重要的是擁有理性思維和體驗能力,這二者綜合就是歷史理性。理性思維是讓我們認同科學,而體驗能力則是讓我們認同藝術。起初,這讓我很是困惑,既科學又藝術,豈不是有些自相矛盾?
然而,當各種歷史書籍如雪花般向我飛來,我在不斷地閱讀和學習后,終于明白“既科學又藝術”的含義。歷史學以科學性和真實性為基礎,它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學科,是一個要結合當時社會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去研究史實的整合型社會科學。而其藝術性體現(xiàn)在文字記載形式、文學作品、文物等有關內(nèi)容的獨特魅力上。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改編、演繹課本劇,以更貼近生活的藝術方式去了解人類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藝術。
理性看待歷史是歷史學專業(yè)學生必備的素養(yǎng),不因種族、國界、社會制度的差異而阻礙對歷史的客觀理性判斷,這樣才能看到歷史事件的多面性。學習歷史,塑造了我的理性思維。
歷史學專業(yè)是理論知識豐富的基礎學科,因此容易給人留下“紙上談兵”“掉書袋”“找不到工作”等刻板印象。其實,歷史學除了要求學生有深厚的歷史基礎知識,也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去年,我們?nèi)デ厥蓟实哿瓴┪镌簩嵙?。在那里我學會了如何結合文物向大眾介紹歷史,讓遠道而來的游客深切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們還參觀了考古人員的挖掘現(xiàn)場,這讓我意識到,時至今日探尋遠古真相的路依然很長。
歷史是迄今為止人類全部實踐活動的總結,以史為鑒,可以指導我們當下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師叫我們閱讀疫病防控的相關歷史資料,我由此了解了從古至今人類對疫病的防控理念與措施。學習歷史,從來不是閉門造車。
漫漫歷史長河,一個個生命留下的足跡傳遞著千年的共鳴。民族史是聯(lián)結民族的紐帶,世界史為我們打開無數(shù)扇望向全球的窗,這也正是這個專業(yè)的魅力所在。耐得住寂寞的考驗,守得住理性的思維,撐得住實踐的磨煉,才能收獲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