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煒
實戰(zhàn)演練一
春游時,我坐在路旁啃面包,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只螞蟻正奮力地爬向我掉落的面包屑。
這只螞蟻全身是黑的,身體像三粒小芝麻串起來的,六條腿比發(fā)絲還細。它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面包屑旁,先遲疑了一下,然后舉起面包屑,扛在背上,迅速地往來時的路上溜。這行云流水般的動作令我驚訝不已,這怎么可能?。棵姘急人蠛枚啾赌?!
我決定為難一下這只小螞蟻,特意放了一整片面包在它面前,看它怎么搬。沒想到它停了下來,放下面包屑,用前足摸了摸大面包,又圍著轉了兩圈,然后搬起面包屑跑了。該不會是嚇跑了吧?我轉念一想,沒準是搬救兵去了。不一會兒,我看到小螞蟻跟另一只螞蟻碰了碰,另一只螞蟻又用觸角和附近的螞蟻碰了碰。眨眼工夫,面包四周就圍了許許多多螞蟻。一排牢牢咬住面包的螞蟻,成了火車頭。兩側和后面的螞蟻使勁地扛著推著,面包上面還站著幾只螞蟻,可能是“指揮官”,我似乎聽到“一二一,一二一”的口令,成群的螞蟻齊心協(xié)力地扛起面包塊,慢慢地往前移動。它們走得那么整齊,那么平穩(wěn),真讓人敬佩!
回家后我查閱了資料,螞蟻果然是個大力士。它能搬動比自身重50倍的物品,而且螞蟻靠觸角溝通,非常團結,在關鍵時刻不會落下任何一個同伴。我不禁感嘆:小螞蟻,大能量!
點評
習作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從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到故意為難,抓住了螞蟻的一系列動作描寫,結合“我”的質疑、猜想和感受,把“小螞蟻獨運面包屑”到“螞蟻群運面包塊”的過程寫得生動具體。小作者邊觀察,邊思考,邊發(fā)現(xiàn),最后借助資料證實小螞蟻力大、團結,表達了對小螞蟻的敬佩之情。
【作者系浙江蒼南縣江濱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江濱校區(qū)四·3班學生,指導并置評:熊美玲】
描寫練筆
發(fā)現(xiàn)面包屑時,小螞蟻先“遲疑”,然后“舉”“扛”,迅速地“溜”,行云流水般的動作令“我”驚嘆。表示先后順序的連接詞,突出了觀察的連續(xù)性。發(fā)現(xiàn)大面包塊時,“?!薄胺拧薄懊薄皣薄稗D”“搬”等連續(xù)性動作寫出了小螞蟻發(fā)現(xiàn)食物后的探索過程,讓一只機靈、敏捷、果斷的小螞蟻躍然紙上。連續(xù)性的動作描寫加上“我”的心理感受,讓畫面變得真實可感。
嘗試運用連續(xù)性動作描寫,把下面的場景寫具體,寫生動,別忘了加上自己的感受喲!
1.蝴蝶在空中飛舞……
2.一進家門,我就迫不及待地拆快遞……
3.端午到,吃粽子。我跟媽媽學包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