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見證順德歷史變遷的一件祭器

      2024-06-19 16:03:57呂子遠
      收藏·拍賣 2024年3期
      關(guān)鍵詞:學宮弘治咸豐

      呂子遠

      春拍征集是一項繁復的工作,但往往在征集的過程中可以遇到一些精彩的有故事的藏品,本季廣東德辰拍賣中就出現(xiàn)一件極其罕見的明代祭器。該品口徑27厘米,無蓋,雙龍耳,皮殼烏亮,身形如缽形,底起足。肩部及圈足一周飾卍字回紋,腹部一周飾海水紋,中嵌方格款,陰文楷書四行十六字:“順德縣學文廟祭器弘治壬子知縣吳廷舉命工鑄?!?/p>

      壬子為弘治五年(1492)。遍查館藏及拍賣資料,順德縣學宮的銅祭器,曾見有一社稷壇祭器銅豆流傳,銘文“順德縣社稷壇祭器弘治壬子知縣吳廷舉命工鑄”,出于201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另有兩件清代順德縣學宮祭器,一件為順德博物館藏一銅簋,形制紋飾與弘治者幾乎雷同,上有銘文,鑄有:“順德縣學祭器咸豐乙卯闔邑重鑄”十四字,另補焊器名曰“簋”。乙卯即咸豐五年;一件為湛江博物館藏一銅簠,連蓋,款識與簋同,旁注器名曰“簠”。(圖見《湛江珍藏》下,第91頁)。而本品是弘治紀年,應(yīng)是順德博物館所藏咸豐款銅簋的母本。吳廷舉是誰,這件祭器為什么鑄造,咸豐年間又因何事仿鑄?其中涉及多少順德歷史上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本文一一細述。

      順德的前世今生

      順德位處珠江三角洲平原之上,河網(wǎng)縱橫,魚塘處處,是魚米之鄉(xiāng),人民殷富,精于飲食,懂得生活,素以美食著稱海內(nèi)。順德也是廣東經(jīng)濟重鎮(zhèn),世界500 強企業(yè),順德占有其二,中國500 強,順德也占有其四。順德更是人文薈萃之地,自古文教鼎盛,衣冠輻輳,人民聚族而居,宗祠古廟遍地,到處都是詩禮傳家之族,書香世代之家。大良羅龍二姓,龍江張氏、龍山溫氏,碧江蘇氏,都是科甲聯(lián)翩,世不乏人。

      明代科舉,順德有傳臚梁儲、狀元黃士??;清代則有狀元梁耀樞、探花李文田。至于進士舉人,文人學者,更是繁不勝數(shù)。據(jù)說以前廣州話稱吃飯叫做“吔飯”,而順德話則是“食飯”。斯文儒雅的順德人到了省城,聽到廣州人說“吔飯”,覺得非常粗魯,不堪入耳。后來廣州話受順德話影響,越來越多用“食”來表示吃。

      但人們也許不會想到,順德這塊濱海鄒魯之地,其建置晚在明代景泰三年(1452),至今不超過六百年。而且建縣的起因,是來自一場令明朝政府焦頭爛額的大動亂——黃蕭養(yǎng)起義。黃蕭養(yǎng)是一名來自順德勒流的疍民,過著浮家泛宅的生活,而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熟悉的“順德人”。他因為販賣私鹽而被捕入獄,隨后越獄起事,揭竿反抗明朝的腐敗統(tǒng)治。

      起義瞬間引起各地廣大民眾的響應(yīng)。聯(lián)合起來的反叛隊伍集結(jié)了船只五百余艘和數(shù)萬人馬圍攻廣東省城,占據(jù)了五羊驛。黃蕭養(yǎng)在此稱王授官,圍城近十個月,才在景泰元年(1450)五月被朝廷鎮(zhèn)壓下去。這次起義不僅反映了地方上的社會矛盾,也暴露了明朝對嶺南地區(qū)統(tǒng)治的無能與脆弱。有鑒于此,朝廷在起義平息之后,蠲免稅賦,平定民心,緩和矛盾,而且為了加強地方管治,在景泰三年(1452),將南海的東涌、馬寧、鼎安、西淋四都和新會的白藤一堡劃出,建立了順德縣。

      可以想見,明代中葉以前的順德這片土地之上,民風習俗遠非如今我們見到那樣敦睦和諧,而其實是一片難以管治的萑苻之區(qū)。在朝廷命官的人們眼中,這里的人不服文教,人倫敗壞,迷信巫道異端。這種情況直到順德縣建立之后仍沒有多少改變。直到44 年之后,一位年僅30 歲的新科進士來到擔任知縣,才徹底改變了順德的命運。

      這位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的知縣,名叫吳廷舉,字獻臣,號東湖。其先祖原湖北嘉魚人,洪武年間遣戍廣西蒼梧,而占籍梧州。吳廷舉出生梧州,成化十年(1474)考中舉人,二十三年(1487)中進士,弘治二年(1489)授廣東順德知縣,在任六年,倡興文教,力改陋習,重修學宮,搗毀淫祠,算得上是明清兩代對順德影響最大的地方官之一。本文介紹的這件順德縣銅器,就和這位影響順德歷史發(fā)展的重要人物有關(guān)。

      吳廷舉“毀淫祀”與順德文廟祭器的鑄造

      弘治二年(1489),吳廷舉擔任順德知縣不久,有感嶺外邊陲之地,光怪陸離,文教不興,淫祠遍地,尤其崇巫尚鬼,迷信多神。30 歲的吳廷舉,新官上任,即銳意扭轉(zhuǎn),曾親自召集縣人訓講人倫大義,還刊刻成書,每家派發(fā)。豈料結(jié)果收效甚微。最后他總結(jié)原因,認為改變舊習,不能坐而論道,而是得身體力行,不破不立。于是吳廷舉在順德縣推行了一場大毀淫祠的運動。

      所謂的淫祠,是指不在朝廷祀典內(nèi)的神祗。古時的嶺南,人們崇尚鬼神,“民婚喪嫁娶,多不合禮,尚淫祀,殺人祭鬼?!币恍┕苤伪∪?,聲教不及之地,尤為如此。弘冶二年(1489),知縣吳廷舉詳列“禁淫祠條約”,以官方承認的祭典取代民間“異端”信仰,共毀“淫祠”二百二十五所。他搗毀淫祠,改作鄉(xiāng)學鄉(xiāng)社,教化鄉(xiāng)民。另外,他“自城郭、官署、宅舍、古跡、寺觀,下至鄉(xiāng)亭,百廢俱舉?!表樀旅婷玻纱藷ㄈ灰恍?。

      “破舊”的同時,吳廷舉意識到要同時“立新”。其中重要的一項舉措,就是修葺學宮和鑄造祭器。吳廷舉意識到,要在地方提倡文教,需要身體力行,先樹立起儒學的威嚴。所以,他開始著手修葺學宮和鑄造祭器。修繕儒學,擴大學宮的規(guī)模,能令人望而生畏,產(chǎn)生敬畏之心。

      鑄造祭器,特具象征意義。吳廷舉搗毀順德淫祠,將淫祠內(nèi)不合正統(tǒng)規(guī)范的鐘鼓銅祭器銷毀之后,聘請良工,使用精湛的手藝,重新鑄造了包括銅籩、豆、簠、簋、鉶、登、罍尊、犧尊、象尊等,爐瓶燭臺等,一整套總共146 件,置奉在順德儒學的孔廟內(nèi)。其中作為主器的銅簋一共18 個,本文介紹的銅簋正是其中之一。

      重修拓建后的學宮,巍峨聳拔,氣象莊嚴,震懾人心。大成殿前,祭器羅列,金光閃耀,威儀赫赫,令人見而起敬。想象當年文廟舉行春秋丁祭的場景,宰殺三牲,簠簋籩豆,分裝祭品。全縣諸生整肅衣冠,聚集學宮。知縣親任承祭官,教官及其他佐貳前來陪祭。祀典伊始,鐘鼓齊鳴,樂舞生跳起“六佾舞”,承祭官在大成殿前行三獻之禮。鐘鼓之聲,贊唱之樂,自宮墻之內(nèi)而響徹全縣,詩書之道,由此得彰。

      吳廷舉“毀淫祀”的運動,在順德引起很大震蕩,甚至有人上書朝廷,參奏他把“毀淫祀”沒收的田地收歸己有。但當他治理順德的功績,贏得了百姓的支持和稱頌,其事跡載入鄉(xiāng)乘,傳誦至今。吳廷舉在任時期督造的祭器,也保存順德學宮之內(nèi)世代相傳,成為了順德縣重要的文物。

      銅祭器的流傳

      吳廷舉督造的銅祭器,在他去任之后,一直存放在順德儒學的先師殿內(nèi)使用。由于當時鑄造精良,所以沿用了整整248 年,即使是明清鼎革,也沒有太大損壞。直到乾隆五年(1740),順德學宮才由于朝廷頒賜,而新增了一批祭器。

      當年在吳廷舉重修學宮鑄造祭器的之后二年,順德鄉(xiāng)賢黎暹為了紀念這一盛舉,撰寫了《文廟祭器記》,并鐫刻上石,立于學宮。碑文記錄了吳廷舉修繕學宮鑄造祭器的起源和經(jīng)過。不僅如此,歷代修撰的《順德縣志》也都不厭其煩地一再提起吳廷舉鑄造祭器的德政。乾隆《順德縣志》更是詳細清點了這批祭器的在當時的流傳情況。其中發(fā)現(xiàn)銅爵缺少了三只,銅豆缺少了一個。而銅簋明確列明——“銅簋一十八個”。

      咸豐六年(1856),《順德縣志》再次重修,學宮祭器數(shù)量開始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該志卷四“學?!?現(xiàn)存祭器”一節(jié),開列了一份咸豐元年(1851)教諭署的統(tǒng)計冊,記錄了當時“銅簋一十七”,相較之前缺少了一個。不過請注意,這還只是咸豐元年(1851)的情況。

      咸豐年間,嶺南進入了一段動蕩的歲月。咸豐四年(1854)四月,在太平天國影響之下,廣東爆發(fā)了洪兵起義,波及四十余縣。順德正處于這場風暴的中心。六月,叛軍攻占了龍山鄉(xiāng)。七月,順德縣城亦遭攻陷。直到咸豐五年(1855)三月,清朝官兵才率領(lǐng)鄉(xiāng)勇克復縣城。在這大半年的時間里,城內(nèi)的衙署等多遭焚毀劫掠,學宮當然也未能幸免,慘遭蹂躪。咸豐五年縣城克復之后,順德學宮經(jīng)歷一次大修。這次重修工程,文獻記載簡略。后世的方志只是記載到:“邑學宮自道光九年大修殿廡后,至咸豐四年土匪陷城,致遭蹂躪。五年,復城,曾事興修,完殘掃穢?!辈]有提及祭器的情況。

      “民國”十八年(1929),《順德縣志》再度重修。書中最后一次記載了學宮祭器的保存情況:“文廟現(xiàn)存祭器(貯學內(nèi)奎文閣)”其中銅簋情況是“銅簋十四”,比起咸豐元年(1851)教諭署冊登記的17 件,又少了若干。而乾隆年間頒布的錫祭器更不見記載。所以縣志在交代器物數(shù)量后,增加一句跋語,稱:“其余祭器樂器舞器,郭志所載者,均散佚無存?!?/p>

      民國《順德縣志》記載的14 件銅簠,是否就是吳廷舉鑄造流傳了三百余年的祭器呢?現(xiàn)根據(jù)順德區(qū)博物館珍藏的一件咸豐款銅簋可知,該簋無論形制紋飾都與弘治銅簋幾乎雷同一致,而銘文卻刻寫著:“ 順德縣學祭器咸豐乙卯闔邑重鑄”十四字,另補焊器名曰“簋”。乙卯即咸豐五年。另有一件藏于湛江博物館藏的銅簠,帶蓋,款識與順德博物館所藏咸豐簋同,而器名則識之為“簠”。(圖見《湛江珍藏》下,第91 頁)由此可知,咸豐五年(1855)順德縣成克復之后,重修學宮的工程,還包括了補鑄祭器一項。而補鑄的祭器,完全參照了弘治五年吳廷舉鑄造的式樣,重新開模鑄造。這說明,咸豐四年之劫后,學宮傳世的弘治祭器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損毀,但沒有完全散佚。所以當年人們還能參考舊物,補鑄新器。可到了“民國”十八年(1929),方志記載學宮保存的銅簋只剩14 件,大概是弘治、咸豐二者通計之數(shù),只是不知其中各存多少了。

      如今大良順德學宮舊址上的紅墻殿宇早已灰飛煙滅,學宮建筑唯有鐘樓一處遺存。而遍查公私館藏,只有順德區(qū)博物館的咸豐重鑄銅簋一件,以及湛江市博物館藏的咸豐重鑄銅簠一件傳世。弘治五年(1492)吳廷舉親自督造的一百六十四件祭器,經(jīng)過數(shù)百年人事興替,戰(zhàn)火紛飛,其物已罕見其蹤。如今,這件見證著順德歷史變遷的重要器物重新面世,愈顯得彌足珍貴,值得我們后人共同愛護。

      猜你喜歡
      學宮弘治咸豐
      中國最早的“大學”稷下學宮遺址確認
      龍江劇《弘治私勘》
      劇作家(2022年1期)2022-02-11 01:35:16
      陽江學宮與高要學宮出土的“敬一箴”石碑比較淺析
      客家文博(2021年1期)2021-04-06 13:50:02
      講臺
      《節(jié)孝祠部文碑》考釋
      素秀至珍傳世與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紫禁城(2017年7期)2017-01-27 21:43:20
      十里荷香賞荷歸來
      岷峨詩稿(2016年2期)2016-12-06 01:06:06
      咸豐妙解寫錯字
      故事會(2016年16期)2016-08-23 08:27:38
      弘治帝先捧后殺除奸臣
      筆道顏真卿
      詩書畫(2016年1期)2016-04-01 01:43:28
      松江区| 商水县| 瑞昌市| 榆社县| 芜湖市| 昂仁县| 大化| 岳阳县| 白河县| 黄梅县| 建平县| 林州市| 道孚县| 襄汾县| 漳平市| 宜城市| 溆浦县| 玉门市| 陈巴尔虎旗| 祁阳县| 砚山县| 天津市| 宜宾县| 措美县| 沙田区| 禄丰县| 白水县| 蒙阴县| 曲周县| 文昌市| 天津市| 海淀区| 邹城市| 阳信县| 汉源县| 东乡县| 罗山县| 新源县| 平阴县| 长垣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