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 張海明 唐榮靜 韋微
摘 要:黨史學習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黨史學習教育與資助育人工作目標趨向一致、發(fā)展相輔相成,探索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職院校應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在“育德”“賦能”“聚力”三個方面同時發(fā)力,重視價值引領對受助學生進行德育浸潤,通過“述、道、演、踐”等方式提高受助學生的能力,加強校內校外協(xié)同育人,從而構建黨史學習教育和資助工作協(xié)同育人的新范式,探索新時代育人工作的新手段、新途徑。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資助育人;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2-0045-04
百年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意見》,指出要把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同做好中心工作結合起來,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舉措和成效,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1]。
黨中央、國務院一貫重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學生資助工作事關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在高職院校資助工作中融入黨史學習教育,構建與之契合的制度體系,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推動資助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現實困境
(一)思想引領層面:心理健康、誠信及感恩教育存在短板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資助工作中存在重視經濟、物質層面的資助,對學生心理健康、思想層面關注不足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心理援助跟進不及時、誠信與感恩教育被弱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來自農村,面臨著經濟、心理的雙重負擔,致使其相對敏感內向,缺乏溝通的自信,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影響身心健康。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心理援助不夠,未能及時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這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當前,在高職院校中存在以下現象:少數學生在利益的驅使下,通過偽造材料、夸大事實等弄虛作假的行為來獲取助學金;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無償資助后,認為自己理所應當受到資助,對國家、社會、學校缺乏感恩之心。這從側面反映了高職院校開展誠信與感恩教育存在不足,需要加大開展誠信與感恩教育的力度,幫助學生端正思想,避免被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影響。
(二)能力培養(yǎng)層面:資助育人形式單一且存在與學業(yè)實踐脫節(jié)的情況
部分高職院校未能協(xié)調好資助和育人的關系,資助育人形式單一且存在與學業(yè)實踐脫節(jié)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從分配資助名額到評審名單公布,高職院校有一套規(guī)范的程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育人環(huán)節(jié)和重要的點被忽視,不利于學生體會資助的真正意義和把握受助的機會提升自我。此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獲得資助后多用于生活花銷,缺少資金支持課余素質拓展活動,不利于其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高職院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通過實踐培養(yǎng)學生。但部分學生囿于經濟困頓狀況,在選擇勤工儉學工作時主要從經濟層面考量,傾向于體力勞動,不敢挑戰(zhàn)智力、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與自身的學業(yè)實踐脫節(jié),更沒有關注自我提升及職業(yè)規(guī)劃,因而難以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三)育人主體層面:認知不夠到位且尚未形成合力
在資助過程中,部分高職院校未能落實全員育人。在一些高職院校中,長期以來資助工作多由輔導員和學生工作部主導,存在資助育人的責任僅由輔導員和學校相關資助部門承擔的錯誤認知。由于學生管理事務繁瑣,占據了輔導員的大量工作時間,輔導員對受助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難免力不從心。此外,部分高職院校開展學生資助工作尚未能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由于在社會層面進行相關宣傳的力度不夠大,很多企業(yè)及社會團體對學生資助工作認知不深,參與熱情不高。企業(yè)除可以為學生提供資金資助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渠道。但是,現階段由于社會力量參與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為學生提供的勤工儉學資源有限。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黨史學習教育與資助育人工作的內在關系
1.二者的目標趨向一致
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明確要求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高職院校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全面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發(fā)揮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價值進而讓青年學生在感悟百年黨史的過程中增強歷史自覺、汲取精神力量,成長為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人才,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務、新內容。
資助育人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服務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時,既要在物質上幫扶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更要兼顧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在奉獻和服務中學會感恩,厚植家國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成為理想信念堅定、綜合素養(yǎng)高的人才??梢?,資助育人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出黨和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是相統(tǒng)一的[2]。
2.二者的發(fā)展相輔相成
高職院校在推進資助育人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生活上的幫扶、思想上的引領,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其中,用黨的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涵養(yǎng)和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可以促進資助育人工作內涵發(fā)展,激勵學生做新時代的好青年。這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又賦予資助育人工作深刻的時代內涵。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培養(yǎng)和教育。伴隨著資助育人工作的不斷完善,更多獲得資助和幫扶的學子領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從政策的宣講、落實到具體資助措施的制定、施行,資助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夠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載體,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基礎與保障??梢?,資助育人與黨史學習教育是相通的,具有內在一致性。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作用
一是有益于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影響著他們未來的發(fā)展。百年黨史所蘊含的革命理論、革命精神是學生抵制錯誤社會思潮、堅定理想信念的有力武器。大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鼓舞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作為,激發(fā)學生回饋社會的責任心及感恩之心,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促使學生自覺擔當起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二是有益于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囿于家庭經濟狀況,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障礙時,容易否定自我,怯于嘗試,致使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受限。學習黨史的過程是把握客觀規(guī)律、實現精神升華與啟迪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過程。在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可以黨史內涵為指導,引導學生既要學好專業(yè)知識,又要主動拓展課外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給自己設限,積極勇敢探索,充分釋放潛力,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三是有益于探索資助育人模式。黨史所蘊含的深刻思想是提高資助育人工作水平的理論基礎和出發(fā)點。建黨百年以來,黨的建設工作的寶貴經驗之一是基于時代進步、人民需求及社會實踐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加強黨對資助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將其與學生資助工作相結合,統(tǒng)籌兼顧,有利于拓寬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思路、豐富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內容、促進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三、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策略
(一)聚焦價值引領,強化“育德”,擦亮思想底色
高職院校應堅持資助與育人并重,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重視對受助學生的價值引領,開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浸潤,促進受助學生成長成才。
一是發(fā)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高職院校可以將理論知識學習與精神傳承相結合,在思政課、專業(yè)課上,在資助主題班會、講座、培訓等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強化黨史學習教育和資助育人之間的關聯,深化受助學生對黨史知識、黨的理論、國家制度的理解,引導受助學生汲取養(yǎng)分、增長智慧,進而堅定理想信念、涵養(yǎng)愛國之情。
二是定期組織資助育人研學活動。高職院校可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為契機,以研學活動為錨點,發(fā)揮紅色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陳列館等的宣傳教育功能,帶領受助學生走出校園、走進歷史,賡續(xù)紅色基因。例如,組織受助學生前往百色開展“憶百年征程,行紅色之旅”活動,通過現場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獲取精神力量,進而堅定求學報國的理想與信念。
三是常態(tài)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應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普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持續(xù)關注其心理狀態(tài),將黨史元素有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例如,通過邀請心理輔導專家開展“黨建領航,心理護航”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組織開展“青春筑夢新時代,資助伴我向未來”團體心理輔導等形式,及時預防,積極疏導,引導受助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訓練受助學生的耐挫力,教育受助學生自強自立、自尊自愛。
四是注重培育誠信及感恩意識。高職院校可以將黨史元素滲透到學生日常管理中,常態(tài)化開展誠信及感恩教育,通過拍攝短視頻、舉辦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圍繞“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愛國、勵志、感恩、誠信”等主題,引導受助學生挖掘黨史中的誠信及感恩元素,以學增智,以知促行,塑造學生的陽光心態(tài)和感恩誠信品質。同時,通過學校官方網站、學習長廊等宣傳媒介,構建宣傳矩陣,優(yōu)化環(huán)境育人,浸潤式培養(yǎng)受助學生的誠信及感恩意識,激發(fā)受助學生立志成才報黨恩的熱情。
(二)“述、道、演、踐”并行,強化“賦能”,砥礪能力成色
高職院校應推行發(fā)展型資助育人模式,將黨史學習教育滲透到受助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強化“賦能”,“述、道、演、踐”并行,引導受助學生知史、愛國、愛黨、自尊、自信、自強,提高受助學生的能力。
一是聚焦“述、道、演”,創(chuàng)新“賦能”載體。高職院??梢跃o扣傳承紅色基因主線,運用黨史相關紅色資源,以受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述”(主題征文、手繪設計、書畫攝影等)、“道”(青年榜樣說、主題演講、讀書分享、情境誦讀等)、“演”(紅歌比賽、文藝匯演、情景劇、微視頻展播等)的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圍繞“感黨恩跟黨走,助學筑夢成才”等主題,多維度、多層次地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中,引導受助學生在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悟黨史、講述弘揚黨史、用文藝作品演繹黨史,以小故事反映大道理、以小場景反映大主題,引導受助學生探索其所蘊含的革命精神,進而促進價值意識發(fā)展、強化政治認同、激發(fā)愛黨愛國情懷、涵養(yǎng)感恩意識。
二是聚焦“外化于行”,以“踐”強化“造血”功能。把黨史學習教育滲透到實驗、實習、社會服務等環(huán)節(jié),強化“造血”功能,提升受助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方面,依托廣西區(qū)內紅色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推動受助學生從校園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引導受助學生在基層走訪、社區(qū)座談、企業(yè)調研等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另一方面,結合專業(yè)特色和特長,組織開展“黨建領航,情暖重陽”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受助學生錘煉專業(yè)技能,通過行動展現青年的責任和擔當,提升社會責任感。同時,加強校企合作,依托實踐基地為受助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提升受助學生的學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使受助學生對企業(yè)和社會有直觀的認知,增強其未來就業(yè)競爭力,推進資助育人工作內涵式發(fā)展。
(三)校內校外協(xié)同育人,強化“聚力”,增添育人亮色
資助育人工作關系到教育公平的實現,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等各方共同努力。因此,高職院校應整合校內外資源,增添資助育人工作亮色。
一是注重校內協(xié)同育人,發(fā)揮不同人員的育人優(yōu)勢。開展資助育人工作需要各方協(xié)同發(fā)力,因此,需加強黨對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領導,形成黨委、學生工作部、宣傳部、二級學院等有關部門協(xié)同管理機制,發(fā)揮各部門的育人優(yōu)勢,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和資助育人工作的共融,切實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例如,宣傳部可利用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及校道宣傳展板等易于學生接受的載體,廣泛宣傳資助政策和黨史知識,營造“學政策,憶黨史,強信念”的濃厚氛圍;學生黨支部作為最貼近學生的基層黨組織,可依托黨支部活動組織受助學生用青春之聲講好黨史故事,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同時,鼓勵學生黨員亮身份、做表率,以朋輩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帶動受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奮發(fā)向上。
二是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整合校外資源。高職院校要通過廣泛宣傳,讓社會力量關注并參與資助育人工作,進一步豐富資助育人的內容和創(chuàng)新資助育人的形式。例如,鼓勵校友企業(yè)家設立勵志獎助學金,擴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面,以榜樣激勵受助學生奮勇拼搏;借助企業(yè)力量,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豐富資助育人實踐活動,培養(yǎng)受助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加強與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的合作,開展紅色基地參觀、紅色研學等活動,提升思想引領效果;通過聯動周邊社區(qū),開展“我為群眾做實事”“紅色領讀進社區(qū)”等活動,引導受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構建家校溝通橋梁,以走訪慰問等方式詳細宣傳講解國家資助政策,增強受助學生及其家長對黨和國家的情感認同。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結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特點,通過探索資助育人“育德”“賦能”“聚力”三位一體的模式和行動框架,構建黨史學習教育和資助工作協(xié)同育人的新范式,能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搭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成長成才的平臺,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成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意見》[EB/OL].[2022-03-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21/content_5680294.htm?eqid=f57ac053003e126200000002649551a7.
[2]趙潔,林玲玲.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三全育人”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以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38(4):35-38.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學生資助專項課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研究與實踐”(2022ZJY264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