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2024-06-30 21:04:12郭銀灝
      雨露風 2024年5期
      關鍵詞:家法制筆諸葛

      毛筆對于書家來說,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物質(zhì)前提,因此書家需要選擇能夠符合自身技法特點,充分發(fā)揮藝術(shù)技巧的毛筆,書法才能臻于精妙。蘇軾作為北宋“尚意”書風的代表性書家,所使用的毛筆也受到各方的關注。明人婁堅就注意到“東坡于諸葛筆之外,頗稱程奕及吳說父子,且謂‘散卓筆非諸葛不能制”。[1]本文試討論蘇軾在北宋中晚期筆制丕變下的工具選擇,以及其中出現(xiàn)的“尚法”傾向。

      一、蘇軾擇筆的標準——耐久入用與終有家法

      蘇軾擇筆首選諸葛筆。蘇軾對于諸葛筆的喜愛,與蘇軾亦師亦友的黃庭堅當屬第一見證者。黃庭堅與蘇軾在元祐初相會于開封,期間詩文唱和甚歡,交游過從甚密。此間黃庭堅曾向蘇軾學書,甚至從書寫姿勢上進行模仿,采用與蘇軾一般的單鉤著腕書寫,黃庭堅也正是在這段學習中,客觀地指出了蘇軾擇筆的首選與標準:

      東坡平生喜用宣城諸葛家筆,以為諸葛之下者猶勝他處工者,平生書家每得諸葛筆則宛轉(zhuǎn)可意,自以謂筆論窮于此。見幾研間有棗核筆必嗤誚,以為今人但好奇尚異而無入用之實,然東坡不善雙鉤懸腕,故書家亦不伏此論。[2]

      可見在黃庭堅看來,蘇軾對宣城諸葛筆情有獨鐘是由于書寫姿勢決定的。蘇軾不善于懸腕書寫,故對適應懸腕書寫的棗核筆作出“無入用之實”的評價。而黃庭堅作為雙鉤懸腕的書寫者,諸葛筆顯然無法滿足其要求:“提筆去紙數(shù)寸書,當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無憾?!盵2]743因此黃庭堅也難以認同蘇軾。

      蘇軾首次使用的諸葛筆是杜君懿所贈,此時蘇軾21歲(嘉祐元年1056年),正準備參加科舉。此前蘇軾常用的是筆工郎奇所制的筆,直到得杜君懿贈送的兩支諸葛筆,并以此筆應試。諸葛筆的耐用顯然令蘇軾印象深刻,因此在元豐三年(1080年)見到杜君懿的兒子杜沂所保存的諸葛筆時,感嘆道:“杜叔元君懿善書,學李建中法。為宣州通判。善待諸葛氏,如遇士人,以故為盡力,常得其善筆。余應舉時,君懿以二筆遺余,終試筆不敗。”[3]7991-7992對于古代文人來說,佳筆并不易得,文人們往往希望佳筆在適應個人書寫習慣的同時還能保持良好的耐用性。

      蘇軾對諸葛筆的偏愛遠勝他筆,直言“宣州諸葛氏筆,擅天下久矣。縱其間不甚佳者,終有家法。如北苑茶、內(nèi)庫酒、教坊樂,雖弊精疲神,欲強學之,而草野氣終不可脫”[3]7985。若是諸葛氏所制,即使是品質(zhì)稍差者,也能因工藝傳承有源頭而適合使用。這種技藝的傳承,來自諸葛氏筆工世代經(jīng)驗積累,不能被輕易模仿獲得。這份經(jīng)驗即是蘇軾所說的“家法”。前文引明人婁堅記蘇軾所用毛筆中,程奕鼠須筆與吳說筆亦得蘇軾喜愛。蘇軾元祐六年(1091年)即將離任杭州時,購買程奕制作的鼠須筆,稱贊其云:

      近年筆工,不經(jīng)師匠,妄出新意,擇毫雖精,形制詭異,不與人手相謀。獨錢塘程奕所制,有三十年先輩意味,使人作字,不知有筆,亦是一快。吾不久行當致數(shù)百枝而去,北方無此筆也。[3]7986

      蘇軾所言“不經(jīng)師匠,妄出新意”的毛筆,不能滿足蘇軾的書寫習慣,而程奕的毛筆則能使蘇軾進入到心手相忘的書寫狀態(tài),顯然極為適用。讓他回憶起30多年前應舉時所用的諸葛筆,故言“有三十年先輩意味”。雖然程奕所制毛筆并未見更多關于形制與制作過程的文獻,但從其名稱和蘇軾的使用體驗來看,不妨大膽推測程奕筆的形制與制作方法與諸葛筆相類。蘇軾晚年自儋州北歸,發(fā)現(xiàn)此時的文人早已習慣使用新形制的毛筆時,不免感嘆道:“去國八年,歸見中原士大夫,皆用散毫作無骨字。買筆于市,皆散軟一律。惟廣陵吳說獨守舊法。王定國謂往還中無耐久者,吳說筆工而獨耐久,吾甚嘉之?!盵3]8001無心散卓筆在蘇軾貶謫嶺海的八年間悄然風行于市,散軟的無心散卓筆自然不是蘇軾心儀之選,可喜的是舊識筆工吳說仍然以舊法制筆,耐久可用??梢娞K軾擇筆,始終以入用與守法為標準,入用與否以客觀書寫需要和實際書寫體驗為根據(jù),自不必多言;而守法對于蘇軾來說,應當包含了對筆工制筆工藝傳承的肯定與筆制丕變下對古法的堅持。

      二、諸葛家法與東晉遺法

      諸葛筆對于北宋士人而言,是毛筆中的明星產(chǎn)品,價格不菲。宋人陶谷《清異錄》中就記載南唐李從謙學習二王書法即是使用十金一支的諸葛筆。宣城毛筆之所以如此受士人書家的喜愛,不僅因為品質(zhì)出色,更因為在宋人眼中,宣城筆工在東晉時即為王羲之制筆,對北宋人而言,諸葛筆是從東晉一路傳承至北宋的名筆。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載:

      世傳宣州陳氏,世能作筆,家傳右軍與其祖《求筆帖》,后子孫尤能作筆。至唐柳公權(quán)求筆于宣城,先與二管,語其子曰:“柳學士如能書,當留此筆,不爾,如退還,即可以常筆與之?!蔽磶?,柳以為不入用,別求,遂與常筆。陳云:“先與者二筆,非右軍不能用,柳信與之遠矣?!盵4]

      除此之外,蔡絳《鐵圍山叢談》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吾聞諸唐季時有名士,就宣帥求諸葛氏筆,而諸葛氏知其有書名,乃持右軍筆二枝乞與,其人不樂。宣帥再索,則以十枝去,復報不入用。諸葛氏懼,因請宣帥一觀其書札,乃曰:“似此特常筆與之爾。前兩枝,非右軍不能用也?!笔侵T葛氏非但藝之工,其鑒識固不弱,所以流傳將七百年。[5]

      二文雖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也有“非右軍不能用也”的評價,無疑已將宣州筆提升至右軍之筆的地位。北宋人離晉代較唐為遠,但北宋人似乎比唐人更熱衷于探究王羲之所用的筆。蘇易簡的《文房四譜》中就收錄了三國魏書家韋誕的《筆墨方》以及傳為王羲之所撰的《筆經(jīng)》,韋誕是張芝的弟子,張芝除了是“草圣”外,還是善于制筆的名家,而韋誕的制筆很可能就傳自張芝。王羲之的制筆技藝,又在韋誕的基礎上有所精進。《筆經(jīng)》為王羲之親撰雖不敢言必,但寫作的時間也并不會與王羲之生活的時間太遠。如果將韋誕與王羲之的制筆法相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中的相同點:

      韋仲將《筆墨方》:先于發(fā)梳梳兔毫及青羊毛,去其穢毛,訖,各別用梳掌痛正毫齊鋒端,各作扁,極令勻調(diào)平好,用裹青羊毛。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后合扁,卷令極固。痛頡[之],訖,以所正青羊毛中截,用裹筆中心,名為“筆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青毫,外如作柱法,使心齊,亦使平均,痛頡,內(nèi)管中,寧心小,不宜大。此筆之要也。

      王羲之《筆經(jīng)》曰:……先用人發(fā)抄數(shù)十莖,雜青羊毛并兔毳,裁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見,然后安之。惟須精擇,去倒毛,毛杪合鋒令長九分,管修二握,須圓正方可。[4]9

      可見韋誕與王羲之制筆都有“筆柱”的部分,韋氏提出了筆心寧小不大的要求,而《筆經(jīng)》中則以麻紙纏裹筆柱根部,目的在于使筆柱能夠吸水而不膨脹,可見東晉時所流行的還是作柱披毫的有心筆。而這種制筆法流傳至北宋,已經(jīng)成為諸葛氏筆工恪守的家法,宋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載:

      世言歙州具文房四寶,謂筆、墨、紙、硯也。其實三耳。歙本不出筆,蓋出于宣州。自唐惟諸葛一姓世傳其業(yè),治平、嘉祐前有得諸葛筆者,率以為珍玩,云“一枝可敵他筆數(shù)枝”。熙寧后,世始用無心散卓筆,其風一變。諸葛氏以三副力守家法不易,于是寖不見貴,而家亦衰矣。[6]

      當中記錄下諸葛氏在面對無心散卓筆的沖擊時,以三副筆作為應對,而所謂三副筆,宋人詩文多見其名,但未有詳細的描述,故不妨引元人孔齊《筆品》中記載,以為補充:

      予幼時見筆之品,有所謂三副二毫者,以兔毫為心,用紙裹來年羊毫副之,凡二層。正所謂蘭蕊者,染羊毫如蘭芽包,此三副差小楷用,筍籜葉束定入竹管。[7]

      孔氏對三副筆的用料與制作方式做了詳細的說明,可見三副法仍是以紙纏柱的方式制作筆心,而之所以將副毫的步驟重復制作,目的就在于提升毛筆的蓄墨量,以彌補有心筆相對無心筆書寫時蓄墨不足的問題。

      諸葛氏筆工除了制作筆頭時堅持制作帶筆柱的有心筆外,在安裝時也采用韋誕的深納原則,據(jù)學者研究,于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網(wǎng)疃的西漢墓中出土的毛筆,與江蘇省江寧縣下坊村的東晉墓中發(fā)現(xiàn)的毛筆頭,均以深納于筆管的方法安裝,西漢墓中的毛筆筆頭長4.1厘米,有2厘米置于桿腔內(nèi);而東晉墓中的束帛筆頭如果安裝在筆桿上,將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深入桿腔之中。可見深納之法應是晉代的獨創(chuàng)。[8]這與黃庭堅對諸葛散卓筆的描述相同:“宣城諸葛高系散卓筆,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于管中,出其半削管,洪纖與寸半相當。其捻心用栗鼠尾,不過三株耳,但要副毛得所,則剛?cè)犭S人意,則最善筆也?!盵2]1689諸葛高將筆頭深藏管中的方法與東晉古筆如此相似,可見諸葛氏對傳自東晉的制筆古法有較好的保留。

      諸葛氏作為自東晉傳承而來的制筆世家,在經(jīng)歷筆制丕變,直面無心散卓筆的挑戰(zhàn)中,原本所保留的東晉遺法,成為諸葛氏獨有的制筆家法。而蘇軾也敏銳地覺察到諸葛氏家法的不同之處,故云:“散卓筆,惟諸葛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如人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盵3]7991

      三、蘇軾在無心散卓筆風潮中的擇筆

      無心散卓筆適用以雙鉤執(zhí)筆懸腕作書,故而受到黃庭堅等的書家追捧。其風行的節(jié)點,大約從熙寧間開始流行,到大觀年間則完全占據(jù)了主流市場,蔡絳《鐵圍山叢談》載:“及大觀間,偶得諸葛筆,則已有黃魯直樣作棗心者。魯公不獨喜毛穎,亦多用長須主簿,故諸葛氏遂有魯公羊毫樣,俄為叔父文正公又出觀文樣?!盵5]236可見到大觀年間,諸葛氏也不得不向市場妥協(xié),根據(jù)士大夫的需求,制作各種無心散卓筆。

      期間,蘇軾個人始終保持自己對于擇筆標準的堅持,他并未像老師歐陽修一般堅定地選擇某一家的產(chǎn)品,面對無心散卓筆的流行,采取開明的態(tài)度。元祐初蘇、黃交往中,蘇軾多次在黃庭堅處試用新的毛筆,當中就有黃庭堅珍藏的徐偃筆,蘇軾形容使用起來“筆鋒如著鹽曲蟮,詰曲紙上”[3]7995,顯然是長鋒軟毫一類的筆,但蘇軾卻欣然將之記錄下來,與之前見棗核筆必嗤誚的態(tài)度可謂截然相反。又有錢勰從高麗帶回的猩猩毛筆,黃庭堅詩跋中還記載了蘇軾對于這支筆的喜愛:“蘇子瞻愛其柔健可人意,每過予書案,下筆不能休?!盵2]256據(jù)黃庭堅所說,這支猩猩毛筆還被其友人重新解開筆頭,精選筆毫后撚心改進過,可見對于蘇軾來說,這無疑是一支材料與工藝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的毛筆。

      但蘇軾出于對制筆工藝熟悉與選擇毛筆的原則,也曾對此間筆制創(chuàng)新泛濫表達不滿,如批評筆工制筆妄出新意;又對筆工制毫太熟表示擔憂:“近日都下筆皆圓熟少鋒,雖軟美易使,然百字外力輒衰,蓋制毫太熟使然也。鬻筆者既利于易敗而多售,買筆者亦利其易使。惟諸葛氏獨守舊法,此又可喜也?!盵3]7988 蘇軾曾記載下古人制毫的方法:“系筆當用生毫,筆成,飯甑中蒸之,熟一斗飯乃取出,懸水甕上數(shù)月乃可用,此古法也。”[3]7989此法與《筆經(jīng)》中的制毫方法步驟相同,僅在蒸毫與懸掛的時間上有所不同,可見蘇軾對古法的了解。蘇軾直言:“前史謂徐浩書鋒藏畫中,力出字外?!倍抛用涝疲骸皶F瘦硬方通神?!比粲媒駮r筆工虛鋒漲墨,則人人皆作肥皮饅頭矣。用吳說筆,作此數(shù)字,頗適人意。 ”[3]7997蘇軾在試寫吳說筆時,直接指出了此時流行的熟毫工藝對時人學書產(chǎn)生的阻礙:筆毫太熟使書者作字軟肥無力。他認為制毫太熟的毛筆往往讓書者初覺筆毫易控,但書寫一段時間后便會讓人作字缺乏骨力,這無疑會對書者的技藝產(chǎn)生消極影響。故試圖借杜工部之口使時人警醒。

      總而言之,對于新式毛筆的出現(xiàn)與風行,蘇軾選擇毛筆的標準并未有大的改變,這與他選擇諸葛氏毛筆的原因正是一致的。蘇軾對于諸葛氏保留東晉遺法的贊揚以及對諸葛筆的推重,其初衷是對當時那批既不入用也不得法的新式毛筆的批評??梢娞K軾對于制筆古法的堅持不僅是出于實用角度的考慮,也是針對新興無心筆風潮下出現(xiàn)的制筆刻意求新現(xiàn)象的矯正。同時,他也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在諸葛有心筆逐漸式微的環(huán)境下,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制作各有家法又滿足書寫的程奕、吳說、張武等毛筆。

      作者簡介:郭銀灝(1994—),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蘇軾書法。

      注釋:

      〔1〕婁堅,李流芳,周順昌,等.學古緒言(外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3〕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4〕蘇易簡,顧宏義.文房四譜[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5〕蔡絳.鐵圍山叢談[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6〕葉夢得.避暑錄話[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

      〔7〕孔齊.靜齋至正直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8〕王學雷. 古筆考[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家法制筆諸葛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諸葛羽扇
      小讀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26
      家法
      諸葛南征
      2018年《中國制筆》目錄索引(總148~151期)
      中國制筆(2018年4期)2019-01-14 02:58:26
      砥礪奮進 筑夢前行——慶祝中國制筆協(xié)會成立35周年
      中國制筆(2018年2期)2018-08-02 02:06:58
      家法:整齊門內(nèi),提斯子孫
      新傳奇(2018年15期)2018-05-14 17:41:26
      2017年《中國制筆》目錄索引(總144~147期)
      中國制筆(2017年4期)2018-01-19 01:50:25
      2016年前10月制筆行業(yè)統(tǒng)計分析
      從包拯家法說起
      家庭服務(2017年11期)2017-03-11 09:45:34
      华亭县| 聊城市| 二连浩特市| 商城县| 盖州市| 文昌市| 逊克县| 石棉县| 始兴县| 大姚县| 南陵县| 中牟县| 张家川| 石狮市| 海兴县| 钟山县| 苍溪县| 金平| 南雄市| 安阳市| 莱西市| 布拖县| 香格里拉县| 阿拉善左旗| 巴东县| 武冈市| 全南县| 滁州市| 稻城县| 嘉善县| 清河县| 济阳县| 定兴县| 桓台县| 秭归县| 三原县| 武鸣县| 凉城县| 天门市| 罗源县|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