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音樂的瞬間——卜大煒音樂文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書中輯錄了卜大煒近十年來的樂評文章,筆觸涉及歌劇、交響樂、芭蕾舞等音樂藝術門類,以及音樂人文、觀賞札記,共36萬多字,是作者繼《千曲曉聲》之后的第二本樂評集。
卜大煒的樂評以挈領到對象的本質(zhì)為見長。如評創(chuàng)新中國歌劇《木蘭詩篇》時指出,該劇以“戲曲風格詠嘆調(diào)”的形式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歌劇的核心價值觀。在評原創(chuàng)歌劇《天地神農(nóng)》時指出,該劇的亮點在于將千古傳說中的神農(nóng)從神變成人,而非中國古代傳奇從人到神的“志怪”化,是選材于遠古題材時從神到人的逆向思考,是中國歌劇史上的首次。劇中神農(nóng)為嘗百草拯救生民而自去神力,與《參孫與達麗拉》中參孫被敵方色誘而失神力相比,高下之分立現(xiàn)。對于瓦格納的經(jīng)典歌劇《唐豪瑟》的剖析指出,劇中的“救贖”只不過是一種戲劇推演的最終妥協(xié),而真正的核心是在序曲中就凱歌般高奏的“維納斯的贊歌”,那種被瓦爾特貶斥的“可恥的激情”,是愛情的一種升華。在談到現(xiàn)代民族歌劇《林徽因》時指出,其人物形象和音樂形象以及舞美設計都呈現(xiàn)出了一種“一身詩意千尋瀑”的意境。在對創(chuàng)新歌劇《芥子園》的評論中指出,該劇的昆曲音樂元素和劇詞中的中華文學傳統(tǒng)的書卷氣,成就了“文人歌劇”的大雅。
而在中國交響樂團2012年的歐洲五國5場巡演和2013年美國30場巡演的札記中,針對相同曲目的多次重復聆聽,卜大煒寫出了不同的聆聽感受,每一次都將作品和演奏中的美妙瞬間透析而出,顯示其分析功力和審美功力經(jīng)歷了重重的考驗。
這些論點的確立,是基于一種橫跨音樂、文學、美術等多領域的視野,同時也是卜大煒將多年的演奏實踐與觀賞感受放置于理論層面炙烤而出的結果。也正因如此,《音樂的瞬間》內(nèi)容豐實,思考深刻,令讀者浸淫在一種多角度、多領域的閱讀空間,讀來意趣盎然。《音樂的瞬間》引領讀者在愛樂者、演奏者和評論者的身份間轉(zhuǎn)換,書中的文字讓音樂再次鮮活起來,形成一種從文字到音樂的“逆運算”,此時的“聆聽”更具分量。而在“聆聽”之外,是一幅當代中國古典音樂生態(tài)的絢麗畫卷。全書制作精美,圖文并茂,并附有大量的音頻二維碼,可以掃描聆聽,用以佐證文章的論點,“耳聽為實”,閱讀此書不失為是一種超享體驗。
(邢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