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波 陳依寧
目前,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閱讀課程建設不系統(tǒng)、教師缺乏閱讀指導策略、閱讀主體參與性與協(xié)同性缺失、兒童閱讀動力不足、閱讀行為淺化、閱讀育人價值不突出等問題。為此,佛山市順德區(qū)云路小學積極構建“六全”閱讀特色,開發(fā)兒童文學特色校本課程,讓閱讀真正發(fā)生,引領學生抵達更豐富的未來。
一、“六全”閱讀內涵解釋
“六全”是指全時空、全主體、全介質、全場景、全過程、全效能,從這六個維度推動閱讀教學,探索立體多維的閱讀指導操作路徑,形成具體的兒童閱讀校本課程實施模式,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全時空”是為學生打造閱讀空間,創(chuàng)造隨處可讀、隨時可讀的良好閱讀環(huán)境;“全主體”是將閱讀參與的主體范圍擴大,不僅包括全體師生,還包括家長、作家、社區(qū)人士等,解決校內課外閱讀與校外課外閱讀脫節(jié)的問題;“全介質”是在提倡紙質閱讀基礎上,推薦多種介質的線上閱讀形式;“全場景”是家校社聯(lián)動,共同構成真實的多元閱讀空間;“全過程”指向學生閱讀的真實體驗,通過豐富的活動將閱讀從書本知識引向內化實踐,從學習方式轉化為生活方式;“全效能”指建立系統(tǒng)化的評價方式和激勵制度,保證閱讀活動縱深持續(xù)開展。
一、全時空閱讀:打造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閱讀文化
學校把圖書館里的書搬到了校園各個角落,設置“漂流小書屋”和“行走的圖書館”,“慧美書吧”隨時開放,不需要辦理任何借閱手續(xù),讓閱讀隨時隨地發(fā)生。班級實現(xiàn)“12345”工程,即“每個班1個圖書角,2個開放書柜,3個本(閱讀存折本、閱讀手冊本、閱讀摘錄本),4次讀書匯報會,5個書友會”。家校合力,建立“慧美書吧—班級書吧—個人小書屋”閱讀生態(tài)圈,學生無時無刻不浸潤在書香氛圍中。
二、全主體參與:構建兒童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共同體
學校組成了由專家學者、兒童文學作家、教師、家長四方主體組成的兒童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共同體。同時,以全班共讀為基礎,通過分組閱讀、個體閱讀、親子閱讀、社區(qū)閱讀等形式,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需求。
名家共同體。學校聘請兒童文學閱讀專家、作家指導學?!皟和膶W閱讀”特色建設,與新華書店、順德圖書館成立“館校共建”項目,不定期請知名作家進校指導。
教師共同體。學校成立“擺渡船”繪本閱讀和整本書閱讀教師學習聯(lián)盟,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研究,將書香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納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
家長共同體。在教師的發(fā)動下,班級成立了“螢火蟲”親子閱讀義工組織;父母當義工考官,考查孩子的閱讀過關情況;每學期來學校上繪本課,“故事爸爸媽媽進課堂”成為校園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學生共同體。班級學生組建了兒童文學閱讀書友隊?!叭稌葑x書小組”“愉悅讀書會”等,每個組有活動宣言,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監(jiān)督,一起進行讀書交流和分享。
三、全介質呈現(xiàn):整合線上線下閱讀課程群
在提倡紙質閱讀基礎上,借助微信公眾號、QQ群、微信群、釘釘、CCtalk、草料二維碼、思維導圖、喜馬拉雅APP、一起閱讀網等多媒體平臺,開展多介質閱讀,面向不同的受眾打造不同的學習社群,并針對個性化學習需求,通過各種技術平臺和APP軟件,努力打造新型的課堂生態(tài)。這些平臺和工具軟件的使用,不受時空限制,隨時推送閱讀資源、進行閱讀交流活動,并能及時展示相關的成果和作品,增強互動性和時效性。
目前,學校在公眾號里已開發(fā)“品書觀影”“神奇的繪本之旅”閱讀課程,讓學生線下共讀一本書,線上共看一部對應的電影。
四、全過程整合:形成有序列的閱讀課程
學校開設1-6年級兒童詩晨誦課程、讀寫創(chuàng)作課程、親子閱讀課程。每個年段有必讀書目,有明晰的課程綱要,有過程性和結果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兒童文學閱讀指導課程群。一二年級每周1節(jié),開設“奇妙繪本之旅”繪本賞析、讀寫繪課;三四年級每周2節(jié),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五六年級開展走進作家、主題整合閱讀課程。
同時,探索整本書閱讀實施策略,將課程目標、內容等分解到每個年段,全程化引領開發(fā)了“新書發(fā)布”“方法指導”“讀書交流”“活動展示”“戲劇表演”“品書觀影”等課型,保障師生共讀整本書的質量和效果。
五、全場景育人:借助多元活動有效拓展閱讀深度
1.常態(tài)化的學校閱讀活動
學校將兒童文學閱讀納入每天的課時,晨誦、午讀,每周每個班都有一節(jié)閱讀課,每個月有一次閱讀交流分享匯報活動。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校設計各種類型的多元活動,并在長期的實踐中系列化、主題化,成為常態(tài)。
2.特色化的家庭閱讀活動
分主題舉辦家庭親子閱讀活動,例如建設螢火蟲繪本閱讀微信公眾號,利用公眾號平臺發(fā)起組織繪本親子閱讀會,讓學生與家長一起感悟繪本的無窮魅力,感受親子閱讀的快樂。
六、全效能評價:建立分析測試與系統(tǒng)化評價方式
1.過程性評價——“閱讀三本”測效果
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三個閱讀本(閱讀存折本、閱讀手冊本、閱讀摘錄本),閱讀手冊本和閱讀摘錄本對照閱讀教學目標進行閱讀過程記錄;而評價手冊是對閱讀效果的一種檢測,有自我檢測,有同伴互評,有家長的鼓勵和肯定,還有教師的閱讀建議。
2.階段性評價——閱讀考級激興趣
以一起閱讀網平臺為技術支撐,學??梢垣@得學生們閱讀能力的大數(shù)據,從而可以用科學的依據來評估每班,甚至每個人的閱讀能力指數(shù)。每學期末,學校要進行兒童文學閱讀校本測試,占學期末班級總成績的30%,專門從學生的必讀繪本、整本書閱讀里出一套試卷,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每學期給學生進行階梯式閱讀能力測試,然后通過一起閱讀平臺的積分排行榜和校內閱讀能力測試的綜合評分,評定學生相應等級(如閱讀小學士、閱讀小碩士、閱讀小博士),選出閱讀之星,并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進行網絡推送。
3.綜合性評價——閱讀榮譽保熱情
一學期結束后,學校會對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進行全方位、立體式評價。匯總各項表現(xiàn),展開綜合評估,“書香班級”“書香家庭”“閱讀之星”“小書蟲”“優(yōu)秀領讀者”“閱讀三士”的榮譽讓師生們對閱讀保持高度的熱情和興趣。
參考文獻:
[1]陸勝利.全閱讀教育模式建構研究[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2(11):9-11.
[2]虞哲中.兒童視角下“全閱讀”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1(Z1):4-8.
[3]鄒波.運用“互聯(lián)網+”,開啟兒童文學閱讀新模式——以“螢火蟲”繪本閱讀會為例[J].課外語文,2018(16):154.
本欄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