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俄語多義詞在語言學研究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其定義與分類涉及多方面的語言現(xiàn)象。首先對多義詞進行明確定義和分類,深入剖析俄語多義詞的語言特征和其在俄語文學中的應用。其次,分析國際合作下俄語語言文學多義詞漢譯所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語言結構、文化內涵和語境依賴性的復雜性。最后,針對這些挑戰(zhàn),提出一系列具體的漢譯技巧,其中以語言對比法、語境派生法、擇字推敲法以及增減拆合法為主要策略,以期在國際合作中更準確、貼切地傳達俄語多義詞的豐富內涵。
[關 鍵 詞] 國際合作;俄語;語言文學;多義詞;漢譯技巧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合作已經(jīng)成為促進文化、經(jīng)濟和科技交流的重要途徑。俄語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之一,在國際合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文學領域。文學作品中的多義詞是語言表達的精髓,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語境。因此,對俄語多義詞的準確翻譯不僅是語言學領域的重要問題,也是促進國際合作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由于俄語與其他語言之間存在文化、歷史和語境的差異,多義詞的翻譯往往面臨復雜而嚴峻的挑戰(zhàn)。為更好地理解和傳達俄語文學中多義詞的豐富內涵,需深入研究和探討其翻譯技巧。本文旨在通過對國際合作下俄語語言文學多義詞的漢譯技巧進行探討,為促進跨文化交流提供更有效的語言工具,并通過深入分析俄語多義詞的特點以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尋求在翻譯過程中更準確地捕捉和傳達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以促進俄語文學在國際舞臺上的深入交流與理解。
一、俄語多義詞的分類和特征
(一)多義詞的定義與分類
多義詞是指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表達兩個或多個不同意義的詞,是理解語言變化和發(fā)展的重要窗口。多義詞的存在不僅豐富了詞匯資源,也提高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靈活性[1]。多義詞按其形成原因和性質可分為幾種類型:一是同源多義詞。這類詞的不同意義之間存在內在聯(lián)系,通常由一個基本意義延伸出多種意義。二是轉喻多義詞。通過比喻或隱喻形成的多義詞,其意義基于相似性或相關性。三是借用多義詞。這些多義詞通常通過從其他語言借用并賦予新的意義而形成。因此,在多義詞的研究中,重要的是理解其不同意義之間的關系以及對應意義如何隨時間和文化的變遷而演變。
(二)俄語多義詞的語言特征
俄語多義詞的語義動態(tài)性是理解其復雜性的首要因素。這種動態(tài)性表現(xiàn)在多義詞的含義不是固定不變,而是隨著社會文化的演進和語言使用的變化而不斷演變[2]。由于技術革新,某些詞匯可能獲得全新的技術含義,或因流行文化的變遷而帶上特定的時代色彩。俄語多義詞具有幾個顯著的語言特征,此類特征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
其一,俄語多義詞的語義為動態(tài)的,隨著社會文化的演進和語言使用變化而不斷演變。其二,多義詞的具體意義往往依賴上下文。同一個詞在不同句子或語境中可能表達截然不同的概念,而此類上下文之間的依賴性使得翻譯過程必須特別關注上下文,以確保準確地捕捉原文的意思。其三,俄語中的詞形變化,如變格和變性,也可對多義詞的意義產(chǎn)生影響,而不同詞形又反映出不同的語義或語法功能,因此在翻譯時需要細致入微地考慮這些詞形的變化,以準確傳達原文的語義[2]??傮w而言,俄語多義詞的語言特征展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依賴上下文且受到詞形變化影響的語言現(xiàn)象。在國際合作中,理解并應對這些特征是確保翻譯準確性和傳達作者意圖的關鍵。
(三)多義詞在俄語文學中的應用
俄語文學作品中多義詞的運用展現(xiàn)出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深刻的含義,為文學家提供了重要的創(chuàng)作工具。一方面,通過巧妙地使用多義詞,作者能夠創(chuàng)造出富含層次和深度的文本,為讀者呈現(xiàn)更生動且豐富的閱讀體驗。例如,著名的俄國詩人普希金在其作品中巧妙地運用多義詞,以增強詩歌的意象和情感表達,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同時,多義詞的運用不僅能夠增強表現(xiàn)力,還可創(chuàng)造雙關語,使文學作品在不同理解層面上呈現(xiàn)出豐富的含義。這種雙層意義的創(chuàng)造既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又激發(fā)了讀者對文本的深層次思考,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和深度。另一方面,多義詞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還可反映特定的文化和歷史背景。通過多義詞,讀者得以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背后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內涵。因此,多義詞在俄語文學中的應用既是一種語言技巧,同時也是文學藝術的重要元素,為文學作品注入獨特的魅力,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同時也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思考空間。
二、國際合作下漢譯俄語語言文學多義詞面臨的挑戰(zhàn)
(一)語言結構和語法差異挑戰(zhàn)
在國際合作的背景下,將俄語語言文學中的多義詞翻譯成漢語面臨諸多挑戰(zhàn),特別是由于語言結構和語法差異帶來的問題尤為顯著。俄語與漢語在句法結構上有顯著差異,俄語遵循較靈活的詞序,而漢語則相對固定。例如,俄語中可以變化動詞的位置以強調不同的語義,而在漢語中,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意義的混淆或誤解[3]。同時,俄語擁有復雜的變格系統(tǒng),詞的形態(tài)變化可以表達不同的語法關系和意義,漢語中則缺乏此類變化,因此在翻譯時很難精確傳達原文的語法細節(jié)和深層含義。再者,俄語中名詞和形容詞有性別和數(shù)的變化,這在漢語中也不存在。因此,翻譯時可能會丟失某些語法信息,特別是在處理多義詞時,需根據(jù)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的詞匯,同時保持原文的豐富性和深度。
(二)文化內涵豐富性的挑戰(zhàn)
多義詞的翻譯不僅是語言文字的轉換,還是一種文化傳遞和交流。俄語與漢語之間存在文化、歷史和傳統(tǒng)差異,此類差異在翻譯富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多義詞時尤為顯著。一方面,俄語和漢語所承載的歷史背景不同,導致相同的詞匯在兩種文化中具有完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寓意。同時,每種語言都浸透著各自文化圈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另一方面,俄語中許多詞匯和表達方式受到宗教和哲學思想的影響,這可能在漢語文化背景下缺乏直接的對應。翻譯俄語文學作品中的多義詞時,譯者不僅需要翻譯文字,更要傳達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深層含義,因此要求譯者具備深厚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敏感度。
(三)語境依賴性的挑戰(zhàn)
多義詞的意義通常高度依賴上下文,在不同語境中,同一詞匯可能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意義。翻譯時,若接收方不具備足夠的語境信息,則會增加產(chǎn)生歧義的風險。多義詞的意義受到周圍詞匯、句子結構甚至整個文段的影響,而詞義的理解需要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準確把握。在翻譯時,缺乏足夠的語境信息會產(chǎn)生誤解。除語言上的語境,文化背景也對多義詞的理解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不同文化中對同一事物的認知和表達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此外,文學作品中的情境、人物關系和情節(jié)發(fā)展等都是理解多義詞的關鍵,若缺乏這些背景信息,讀者和譯者可能無法準確捕捉詞義。
三、國際合作下俄語語言文學多義詞的漢譯技巧
(一)語言對比法
語言對比法是翻譯學中極為重要的方法,尤其在處理俄語和漢語這兩種結構和表達方式迥異的語言時,其作用更是不可或缺。通過對比兩種語言在語法、詞匯和語義結構上的差異,譯者不僅能夠深刻地理解原文,還可更準確、更有效地傳達多義詞的豐富內涵和細微差別。一方面,在語法結構的對比中,譯者需要詳細分析俄語和漢語的句法差異。俄語的詞序比漢語更靈活,且格變化與詞序變化都承載著重要的句法信息。例如,俄語中同個多義詞在不同格中表達不同的語法角色和語義功能,而漢語則通過詞序和助詞來表達類似的含義。譯者需要深入對比和分析這些句法特征,準確把握多義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從而選擇最恰當?shù)臐h語詞匯和句式來表達。另一方面,詞匯的對比使用則著眼于兩種語言中詞語的差異和對應關系。俄語和漢語在表達某些特定概念和文化現(xiàn)象時,詞匯層面存在顯著的差異,譯者需詳細研究和對比語言中多義詞的詞義范圍、常用搭配和語用功能,并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其相似和不同之處,從而做出更加準確和恰當?shù)脑~匯選擇[4]。此外,語義結構的對比是理解多義詞復雜含義的關鍵。多義詞的含義往往與特定的語境、文化背景和使用習慣密切相關。通過對比俄語和漢語中多義詞的語義結構,譯者可以深入了解詞義的內在聯(lián)系和變化規(guī)律,以及文化因素對詞義的影響,進而把握多義詞在特定語境中的準確含義,避免誤譯和產(chǎn)生歧義。
(二)語境派生法
語境派生法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和深刻理解多義詞所處的具體語境,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和文化適應性。通過這種方法,譯者可以更好地捕捉原文的微妙意義,并準確地傳達給目標語言的讀者。
其中,“語境依賴性”是語境派生法的第一原則。多義詞的含義并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同一個詞在不同句子或情境中表達的含義可能截然不同。因此,譯者在翻譯時不可簡單依賴字典或常規(guī)的詞義,而應深入分析多義詞所處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確定其在特定上下文中的準確含義?!熬C合分析語境”是第二個原則。翻譯多義詞時,僅考慮詞匯本身遠遠不夠,譯者需綜合分析多義詞所處的句子結構、段落意境乃至整個文本的語境,包括語言結構、敘述風格、文化背景等因素,決定其在特定語境中的準確表達,進而更深刻地理解多義詞的具體用法和含義。“尋找最佳對應”則是實現(xiàn)準確翻譯的最終目標。在全面分析原文的語境后,譯者需在目標語言中尋找最貼切的表達方式表達原文含義。此外,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還需仔細分析多義詞前后的語句,了解其在特定語境中的用法和含義,深入理解俄語和漢語的文化背景對多義詞含義的影響。文化差異往往決定詞匯的深層含義和情感色彩,唯有深刻理解文化差異,才能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和文化適應性。
(三)擇字推敲法
擇字推敲法不僅要求譯者對漢語詞匯有深入的理解和精準的把握,還要求其深刻理解俄語多義詞的豐富語義和文學上的獨特語境。在此過程中,譯者需細致解讀原文,深挖每個詞語背后的文化和語境,確保所選詞匯不僅在意義上準確無誤,而且在文化和情感色彩上與原文相契合。在實踐擇字推敲法時,譯者必須充分推敲原文每個多義詞。在選擇合適的漢語詞匯時,譯者需參考具有權威性的字典和專業(yè)文獻,同時參考先前的翻譯作品,理解某一詞匯的常見譯法和可能的變體,增強翻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此外,譯者在實際操作時需不斷在不同選項中權衡,根據(jù)上下文和具體語境仔細推敲,選擇最能傳達原文意思、情感和文化色彩的漢語詞匯。
(四)增減拆合法
增減拆合法即根據(jù)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和語境需要,對原文多義詞適當增加、減少、拆分或合并,以實現(xiàn)更準確、自然和流暢的翻譯。其具體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一是增加。在某些情況下,直接翻譯可能無法完全傳達原文的意義,或者目標語言中缺乏與原文直接對應的表達,譯者需要添加額外的詞語或信息,以填補這一空缺。當原文中的文化特定項在目標語言中無法直接對應時,譯者需加入解釋或描述,以幫助讀者理解,并應保證增加的內容精準、恰當,既要忠實于原文,又要確保增加的部分與目標語言的習慣和風格相協(xié)調。二是減少,即在翻譯過程中刪去原文中的某些詞語或信息。這些詞語或信息在目標語境中不那么重要,或可能引起誤解和不必要的困擾。但需注意的是,減少不是簡單的刪減,而是應確保刪減后的文本依然保持原文的核心意義和情感,同時更符合目標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文化背景。三是拆分。拆分是指將原文中的復合詞或多義詞拆解為兩個或更多的詞語。該方法通常應用于原文詞匯在目標語言中沒有直接等效的表達,或詞在原文中承載多重含義,而這些含義在目標語言中需要通過不同的詞匯分別表達。拆分不僅需要深刻理解原文含義,還要求譯者對目標語言有足夠的敏感度和創(chuàng)造力,找到恰當?shù)谋磉_來分別對應原文的各個含義。四是合并。合并是將原文中幾個詞匯或表達合并為一個。當目標語言存在涵蓋幾個詞匯意義的單一詞匯時,合并能夠簡化表達,使翻譯更精練和流暢。然而,合并也需要謹慎進行,確保合并后的詞匯能準確、全面地表達原文的意思??傊\用增減拆合法進行翻譯時,譯者需要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和文化理解能力,通過對原文的細致分析和對目標語言的深入了解,準確判斷在何種情境下應該增加、減少、拆分或合并,達到既忠實于原文又貼近目標語言讀者的最佳翻譯效果。
四、結論
在國際合作背景下,俄語語言文學多義詞的漢譯工作不僅需要譯者具備深厚的語言學和文學功底,還需具備應對多方面挑戰(zhàn)的能力,其中語言結構、語法差異、文化內涵的豐富性以及語境依賴性都是需要克服的難題。通過對俄語多義詞漢譯技巧的探討,本文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不僅強調語言對比法的重要性,還強調在特定語境中靈活運用語境派生法、擇字推敲法和增減拆合法的必要性,進而保證多義詞在翻譯中的準確性,傳達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未來,在國際合作的語言文學翻譯中,譯者還需深刻理解俄語多義詞的特征,并運用適當?shù)姆g技巧,成功傳達作者意圖、促進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龍熠星. 交際翻譯理論視角下的俄羅斯涉疫新聞漢譯實踐報告[D]. 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22.
[2]吳亞男. 淺談俄語多義詞漢譯技巧 [J]. 現(xiàn)代交際, 2020(12):66-67.
[3]趙思敏. 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先例性成語的漢譯研究[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20.
[4]吳亞男. 淺談俄語語言文學多義詞漢譯技巧 [J]. 國際公關,2020(4):189-190.
作者單位:三亞航空旅游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