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三重邏輯

      2024-08-20 00:00:00田雪劉學智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4年9期

      摘 要 構建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是順應國際課程教材改革之勢,提升我國中小學教材質量,建立健全中小學教材質量保障體系的必然選擇。遵循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理論邏輯,在厘清其內涵要義與建設向度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為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目標愿景與方法路徑。結合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以及黨和國家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對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提出的新要求,在全面考量教材目標、內容、教學及文本四大要素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實踐邏輯。

      關 鍵 詞 教材質量評價;評價標準;中小學教材

      引用格式 田雪,劉學智.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三重邏輯[J].教學與管理,2024(25):60-65.

      在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的戰(zhàn)略視野下,黨和國家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的工作目標,為我國新時代教材建設工作指明了發(fā)展方向,而教材質量評價是國家宏觀監(jiān)控教材質量的重要手段。教材質量評價活動的開展、教材使用信息的反饋,有利于促進教材設計編寫、審定、出版及選用等教材建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改進與完善。新形勢下,加強和完善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建設,對教材質量評價的制度化與規(guī)范化,促進教材質量的提升,全面發(fā)揮教材的育人功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推進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要正確認識并把握好價值、理論與實踐三重邏輯。價值邏輯為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指引方向,筑牢正確的價值立場;理論邏輯為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提供起點,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實踐邏輯為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指明行動,搭建可行的實現路徑。

      一、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價值邏輯

      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事關新時代教材的發(fā)展方向,而國家、學校與學生是教材質量評價主要面向的價值主體。基于此,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首先要回答好“為誰培養(yǎng)人”,滿足國家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需要;其次要回答好“怎樣培養(yǎng)人”,促進學校發(fā)揮教書育人主陣地作用;最后要回答好“培養(yǎng)什么人”,幫助學生成為均衡、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整體的人。

      1.新時代呼喚新標準: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建設的時代之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人才發(fā)展的訴求往往要借助教材這一重要媒介實現[1] ?!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課程教材體系是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支撐[2] ,同樣要走上高質量發(fā)展之路。在新時代背景下,將立德樹人的目標貫穿到教材體系建設的全局之中,建設“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高質量教材體系,以五育并舉進教材助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的培養(yǎng),就成為教材建設的新時代使命。教材質量評價標準作為一種可量化、可監(jiān)督、可比較的規(guī)范,是推進教材現代化的工具,是衡量我國教材建設質量的關鍵尺度。新時代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建設要從新時代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高度來定位中小學教材質量標準,把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研制作為研究和提高教材質量的起點,將新時代宏觀抽象的教材建設愿景轉化為具體現實的教材建設行為,細化到教材評價指標中,保證國家人才培養(yǎng)目標能夠系統(tǒng)充分地落實到各級各類學校、所有學段、所有學科的教材中,充分體現國家與社會的時代需求。

      2.新標準助力新教材: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建設的本體之要

      科學、系統(tǒng)、專業(yè)的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能夠高質量地服務于我國新時代高質量教材研制、科學精準判斷教材價值、持續(xù)改進與完善教科書,以及國家、教師、家長與學生群體比較、選擇與使用教材。然而,由于我國的教材評價起步較晚,教材評價研究也相對滯后,在理念指引、評價標準、方法工具、評價方案等方面尚有不足,與教材建設高質量發(fā)展之間存在不匹配、不兼容、支撐無力等問題[3] 。這表明教材評價工作還沒有為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做好充足的理論與知識儲備,有待進行教材評價領域“高質量”話語的內在解構與重構,探索新的教材質量理念與質量標準,契合教材建設高質量發(fā)展的進程。在世界各國持續(xù)深化課程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發(fā)達國家紛紛從戰(zhàn)略高度審視和強化教材建設與發(fā)展,不斷加大教材評價標準的研制和改進力度[4] 。因此,應當立足于我國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建設的本土經驗,剖析發(fā)達國家教材評價標準的特點,研制具有國際視野、符合我國實際的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為推進新時代中小學教材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評價保障。

      3.新標準造就高質量: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建設的現實之需

      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材質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是隨著不同時期的不同教材質量要求而發(fā)展變化的,因此不能脫離具體的時代發(fā)展空談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標準化建設的不斷強化,國家在教材建設領域制定與出臺了一系列標準,在教材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的規(guī)范、引領與保障作用。同時,在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原有的評價體系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如以知識觀為核心的褊狹的評價觀念,缺少一致、權威的評價標準,淡化教材的民族性、思想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等[5] 。這使得已有的教材質量標準難以適應于新時代教材發(fā)展的現實需要。因此,重建新時代教材質量觀,構建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保障體系成為必然。

      高質量教材評價標準應當體現“全員、全程、全方位”新時代教材治理的精神實質。“全員”指教材評價標準的擬定應當爭取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吸納多學科領域專家、一線教師、教材出版者、家長、學生等參與其中,保障相關主體的參與權、知情權與話語權,從而構建出更加公平、更加高效、更加科學、更為適切的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叭獭敝脯F行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在時間上的斷裂問題,要求質量標準體現“動靜結合”。目前,教材評價工作主要在教材編制完成后教材投入使用之前開展,且為一次性的、終結性的活動,因此教材質量評價標準重在考察靜態(tài)的教材設計與編制質量,較少關注教材使用的動態(tài)過程質量?!叭轿弧币蠼滩馁|量評價標準全面覆蓋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滿足國家培養(yǎng)復合型、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與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二、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理論邏輯

      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理論邏輯是指圍繞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相關的理論本身的內在規(guī)定性及其發(fā)展演進的過程。把握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理論邏輯,要回答好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認識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及其構建?從新時代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本質屬性入手,厘清其內涵要義。在此基礎上勾連“點”與“線”描摹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認知地圖。二是應當運用什么理論來指導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立足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背景,把握其理論遵循。

      1.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理論起點

      在管理學視域下,標準指“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guī)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guī)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該文件經協(xié)商一致制定并經一個公認機構的批準”[6]。這一定義揭示了“標準”的內在邏輯。首先,獲得最佳秩序與效益是標準產生的根本原因;其次,標準的內容指向某一活動或結果特性(質量、精度、可靠度、準確度等等),是活動得以開展的前提與依據,且以規(guī)則、導則等形式表征;再次,標準經由多元主體協(xié)商一致形成,因而具有合理性、正當性與可行性。教育學視域中的“標準”為“要求、優(yōu)質或成就的某種程度或水平”[7] ??梢?,教育中“標準”具有鮮明的價值傾向與判斷意味。教材是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人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是教材評價主體對教材優(yōu)質程度或水平作價值判斷時所依憑的準則,是對教材質、量、價值要求的具體規(guī)定,反映教材價值主體需要什么、關注什么以及忽視什么,為新時代教材建設向何處去提供指引。

      在厘清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內涵后,首先應進一步探索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核心內容要素,這是推進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關鍵點。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2061項目就提出了影響至今的“基于標準的教科書評價方案”。與之相配套“2061計劃評價工具”從內容分析與教學分析兩個維度為中學數學與科學教材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指引[8]。隨后,美國生物科學課程研究中心在2017年發(fā)布了《科學教材評價指南》,評價維度包括內容設計、教學支持與學生發(fā)展進度監(jiān)控三個部分[9],進一步豐富了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要素。2013年,德國國際教科書研究所以Lev Vygotsky提出的“文化—歷史”發(fā)展論與Bakhtin提出的言語體裁論為理論基礎,研制了《教科書質量:教科書標準指南》,構建了一個包括教材整體質量標準、從學生主體出發(fā)的教材質量標準、教材主題單元質量標準、教材內容質量標準、教材內容教學設計質量標準、教材語言質量標準以及電子教科書質量標準在內的教材質量評價標準體系[10]。2017年,日本文部省頒布了《義務教育諸學校教科用圖書的審定標準》,要求教材內容與教育目標、課程目標相一致;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處理好政治、宗教、商業(yè)化、個人化、團體化等敏感性問題;引文、參考資料具有科學性、時代性、規(guī)范性與適切性;學習內容具有層次梯度,滿足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準確無誤且易于學生理解[11] 。我國教育部于2018年頒布的《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審定·審查工作細則》從思想導向、課程標準切合度、內容選擇和呈現、對教與學的指導、教材編輯規(guī)范程度等方面擬定了教材審查標準[12] 。由此可見,國內外在教材評價標準要素構成方面已經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在教材內容、教學設計、教材語言以及教材制作媒介等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核心要素上達成了共識。

      其次,要明晰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層次結構,這是推進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主軸線。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是教材質量標準單元按照一定內在聯(lián)系與結構進行邏輯組合形成的有機整體。從縱向上看,我國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由義務教育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與高中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成,因材施教,適應不同學段學生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發(fā)展的需要。每一階段的評價標準由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根據評價行為化、可操作化的需要,可進一步分解為具有行為化、可操作化的指標并賦予相應的權重。從橫向上看,我國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在反映教材共性特征的基礎上,也要體現出學科(專業(yè))與類別(職業(yè)教材)的個性特征,在保障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共同指向的基礎上增強針對性與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相互關聯(lián)、相互制約的各種類型與層次標準組成的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整體。

      2.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理論遵循

      新時代推進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最根本的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準則,心系人民群眾的需要與利益,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以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材的向往為奮斗目標,以人民群眾的整體滿意度作為衡量教材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故而我國教材評價標準的國家立場與人民立場有著高度的統(tǒng)一性與一致性[13] 。應當堅持黨和國家、人民相統(tǒng)一的價值立場來探討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問題,盡可能地滿足相關利益主體的社會性、個體性、多元化、豐富性、層次性、變化性的價值需求,實現教材標準的效益最大化。

      新時代推進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同樣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首先,立足根本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高質量教材評價標準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析與評判教材在促進受教育主體個性而全面發(fā)展,養(yǎng)成真、善、美統(tǒng)一的理想人格上發(fā)揮的作用,以及這種作用的大小和質量。其次,體現時代性。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是教材建設的指南針與方向標,具有鮮明的時代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fā)展就是體現新發(fā)展理念的發(fā)展。”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必須與時俱進,體現教材建設的新要求與新方向,使新發(fā)展理念融入教材評價標準構建的全局之中,體現創(chuàng)新性、協(xié)調性、可持續(xù)性、開放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再次,提高原創(chuàng)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边@是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建設的重要面向,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教材評價標準指引了方向。最后,提升系統(tǒng)性。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再次重申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诖耍聲r代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要加強縱向聯(lián)通,一體化設計各學段教材評價標準體系,推進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貫通性教材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建設;要促進橫向融通,引導學科(類別)教材橫向配合,在跨學科(類別)教材間建立起更多的聯(lián)結,發(fā)揮教材綜合育人作用;要提升內外聯(lián)通,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對內應實現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縱橫間高水平聯(lián)結與協(xié)同,同時也要形成面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面向教育體系高質量發(fā)展、面向教材體系高質量發(fā)展的適應、反饋及調節(jié)機制。

      三、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實踐邏輯

      新時代,要推進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落地生根,首先應當確證建設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價值邏輯,講清楚“為什么”;其次應當厘清構建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理論邏輯,講清楚“是什么”“依據什么”;最后應當把握構建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實踐邏輯,講清楚“怎么做”。由此,將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價值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統(tǒng)一于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實踐活動之中。從教材目標設定、內容規(guī)劃、教學支持與文本呈現四維出發(fā),全面評價教材在滿足國家社會的需要、保持與傳承文化的需要、引領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及師生交往對話需要上的貢獻度[14] 。

      1.把握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構建的新方位

      價值方位是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確保評價標準始終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首先,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各學科教材建設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因此,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內容應當涵蓋對各學科教材是否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思維、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論斷;教材目標與內容是否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15] 。其次,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要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教育是由政治經濟決定的,又對政治經濟起反作用。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具有什么樣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識,為誰服務,這是由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決定的。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的體現,評價標準事關教材建設方向,是教材編制、出版、評審、選用等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依據,勢必要體現國家意志,為落實我國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服務。再次,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要充分體現中國與中華民族風格、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教材集中體現著國家民族價值觀念,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教材質量評價標準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要求,使教材不僅有利于文化自身的傳承、更新與創(chuàng)造,而且能通過共同的文化標準使維系民族生存發(fā)展進步的精神根基得以保存與發(fā)揚,從而促進國家與社會的發(fā)展。最后,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要充分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chuàng)新成果,新時代教材在思想性全面增強的同時,應進一步提升科學性、時代性與先進性,使教材及時反映科技文化發(fā)展最新成果。

      2.以立德樹人為統(tǒng)領,推進目標標準整體協(xié)調

      教材目標貫穿于教材始終,是教材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教材目標并非來自教材本體,而是依附于國家制定的從教育目的到課堂教學各層面目標而存在[16] 。因此,教材作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依據,應當體現國家意志,承載國家教育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推進新時代教材質量評價標準的建設則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之舉,二者相輔相成[17] 。

      由此可見,新時代教材目標的評價標準構建要以立德樹人統(tǒng)領,在厘清“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方向的基礎上,遵循“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原則,整體設計教材的目標標準?!傲⒌隆币蠼滩脑u價標準重點關注各級各類教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質量;“樹人”側重評判各級各類教材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的服務質量?!傲⒌聵淙恕闭w性與階段性相統(tǒng)一的特征內在要求構建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教材評價標準體系。在縱向上,教材質量評價標準體系要處理好教材評價目標一致性與教材內容方法梯度銜接的關系,學生主體整體性與不同學段身心發(fā)展差異性的關系,教材服務于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關系;在橫向上,構建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標準體系,關注教材跨學科(類別)知識整合水平,引導學科(類別)教材在知識、能力與價值觀層面有機融合。推進教材目標標準的整體性設計,堅持一致性、學科性、系統(tǒng)性與示范性相統(tǒng)一,以標準為抓手衡量教材目標與教育方針、培養(yǎng)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間的契合程度,使新時代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體系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依托。具體表現為:考察教材目標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程度;根據教材目標是否體現學科性質和特點評判教材學科性的遵循程度;依據教材所體現的對各學段知識與能力的銜接以及交叉與融合的要求判斷教材目標系統(tǒng)化、層次化水平,是否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又有所超越;目標是否具有一定的彈性從而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空間;目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與可檢驗性,以及目標是否體現了社會發(fā)展與人的發(fā)展的需要[18] 。

      3.立足于中國特色與國際視野,推進內容標準全面科學

      教材內容是教材的核心。教材內容選擇需遵照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的選擇則必然涉及一定的價值。其中,什么知識最有價值與誰的知識最有價值是國內外教材編制者與研究者在進行課程知識選擇時的兩大重要標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立足國際視野與中國立場,在借鑒國外教材評價標準建設的成熟經驗的基礎上,研制具有國際視野、符合我國實際的中小學教材質量評價標準。堅持教材內容要素思想性、科學性、人文性與全納性相統(tǒng)一,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精品教材。

      其一,思想性標準主要表現在對教材所體現的價值觀、國家認同、社會責任方面的要求。新時代教材建設應大力弘揚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使學生形成國家政治認同、領土認同、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并在社會交往、社會參與中積極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其二,科學性標準主要體現在對教材的內容選擇方面的要求。教材是傳播新思想、新觀念的重要載體,因此新時代教材必須博采眾長、與時俱進,及時反映世界科技新進展,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其三,人文性標準包括對教材內容要素中傳統(tǒng)文化、革命傳統(tǒng)、生態(tài)文明、生命關懷等內容的考量,要求教材體現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體現革命精神、革命作風與革命意志;體現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體現珍愛生命、樂觀向上的健康生活觀,調動學生的道德感、美感等情感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鑄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與主體,應當通過評價標準促進其在學校教育中合法性地位與制度化身份的實現,使其成為現代中小學生必須具備與掌握的知識與文化素養(yǎng)。其四,全納性標準表現為對多元文化與特殊群體的要求。新時代要在“命運共同體”這一人類社會發(fā)展新理念下尋求人類共同利益與價值觀。這就要求教材應在尊重特殊群體的發(fā)展需求的基礎上,體現不同區(qū)域文化的差異性、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理解,以及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4.基于教師與學生的需要,推進教學標準共建共享

      教材指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實際使用的教材及相關的輔助材料。教學性是教材的內在需要,是教材與生俱來的內在規(guī)定性[19] 。教材對教學價值的追求,就是對教師“教”與學生“學”活動需要的滿足。教材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教材服務對象這一價值主體的價值判斷。因此,教材質量評價實質上是從社會與個人出發(fā),對于教育各要素及其特性是否滿足各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如何所作出的價值判斷。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深刻指出個人都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揭示了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及精神屬性三者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追求教材之于人的價值,就是使教材更好地促進人的價值的實現,使受教育主體個性而全面發(fā)展,養(yǎng)成真、善、美統(tǒng)一的理想人格。

      新時代教材不僅應當滿足國家社會的需要、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需要,也要滿足引領學生成長的需要及交往與對話的需要[20] 。表現在實施中教材對于教學情境的營造、教學活動開展、教學評價、教法與學法等各環(huán)節(jié)的引導與支持程度。在教學情境的營造上,教材的教學情境設計是否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否能夠聯(lián)系必要的歷史文化背景,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教材的教學活動設計是否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能力水平并促進其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評價方面,教材評價設計是否體現促進和激勵學生發(fā)展的功能;是否體現出評價過程和評價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是否具有情境整合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引領方面,在前言或引言中是否有對教師與學生使用教材方法的清楚說明;教材是否對每一課(或章節(jié)/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的表述具體、清晰、明確,具有教學指導與學習指引作用;教材關于運用教學輔助、與學習輔助的手段(如視聽設備、儀器、圖表等)的建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教材的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如書目、圖片、錄像、網絡資源)是否容易獲得;教材在內容編排、活動設計等方面是否體現出學法引導的理念;教材呈現的練習解答、案例評析等是否具有示范性和指導性,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

      5.以育人為本,推進文本標準開放創(chuàng)新

      文本標準既包括由字符與圖表結合而成的多模態(tài)表意系統(tǒng),也包括由文字款式、色彩、風格、印刷及出版構成的視覺系統(tǒng)[21] 。教材不是文字的堆砌,作為有生命力的載體,必須全面考察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教育性、審美性與技術性等特征,真正實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一般而言,文本層面的標準主要包括評價教材語言是否適合學生閱讀與理解,是否有趣且富有表現力;教材文字款式、公式符號、插圖表格是否清晰明確,易于辨認且相得益彰;教材章節(jié)內容、色彩風格、版式設計是否和諧美觀,富有吸引力;教材文字、圖片所占頁面的比率是否適中,符合審美需求;教材頁面留白和開本的比率是否適中,呈現適宜的信息量;教材紙張是否符合環(huán)保標準,能夠回收循環(huán)使用;教材價格是否合理,耐用性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教材尺寸、重量、印裝是否符合出版標準,便于師生使用。然而,目前對教材文本呈現標準的研究主要是評價紙質教材的版面設計、插圖選取與圖文匹配、紙張選擇、裝幀與外觀方面等維度,與數字教材相關的文本評價標準研究較少。相較于紙質教材來說,數字教材依然存在相當的隱性、深層次的問題,相關評價標準及管理規(guī)范有待建立與完善,亟待從技術性與實用性出發(fā)考察教材適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滿足互聯(lián)網時代學習特性需求的程度。在借鑒紙質版教材文本質量標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重點評價數字教材的技術特性與出版特性,具體評價內容為:文字是否流暢、規(guī)范、科學性強;圖片、錄像、表格是否準確科學;操作界面是否清晰簡便,布局科學合理,色彩美觀;是否能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性學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5] 唐麗芳,丁浩然.建構以質量為核心的教材評價體系[J].教育研究,2019,40(02):37-40.

      [2] 田慧生.加快建設高質量教材體系[N].中國教育報,2020-12-01(001).

      [3] 馬云鵬,李哨兵.德智體美勞培養(yǎng)體系下的教材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9,40(02):25-28.

      [4] 胡軍.發(fā)達國家教材評價標準的特點與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4):138-143.

      [6] 中國標準出版社第一編輯室編.標準化工作導則匯編[M].2版.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168.

      [7] 瞿葆奎.教育學文集 第16卷.教育評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762.

      [8] Jo Ellen Roseman,Sofia Kesidou,Luli Stern.Identifying Curriculum Materials for ScienceLiteracy:A Project 2061 Evaluation Tool.[EB/OL].(1996-11-12)[2023-01-17].http://www.project2061.org/publi-cations/articles/roseman/roseman2.htm.

      [9] 張增田,侯前偉.教科書評價:基礎研究與標準建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43.

      [10] Ivan Ivi,Ana Pe ikan,Slobodanka Anti.Textbook Quality:A Guide to Textbook Standards [M].G ttingen:V&R unipress,2013:63.

      [11] 文部科學省.義務教育諸學校教科用義書檢定基準[EB/OL].(2017-08-10)[2023-01-17]. https://www.mext.go.jp/a_menu/sho-tou/kyoukasho/kentei/1411168.htm.

      [12] 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細則發(fā)布 嚴把關政治市場、價值導向.[EB/OL].(2018-06-25)[2023-01-17].http://news.china.com.cn/txt/2018-08/14/content_58705135.htm.

      [13] 羅建河,康翠萍.論新時代教材建設的國家立場[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07):55-62.

      [14][19][20] 張增田.超越經驗與常識:教科書的教學性再認識[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1):55-61.

      [15] 鄭富芝.尺寸教材 悠悠國事——全面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J].人民教育,2020(Z1):6-9.

      [16] 劉學智,張振.教育治理視角下教材一體化建設的理論建構[J].教育研究,2018,39(06):139-145.

      [17] 劉學智,王馨若.基于立德樹人的大中小學教材一體化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8):12-19.

      [18] 丁朝蓬.教材結構分析與內容質量評價[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8):61-64.

      [21] 侯前偉,張增田.基于功能——結構分析的教科書通用評價框架建構[J].教育學報,2018,14(05):37-46.

      【責任編輯 郭振玲】

      *該文為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課題“統(tǒng)編教材建設國家事權運行的體制機制研究”(2022-03-003-BZPK01)的研究成果

      内乡县| 临沧市| 同仁县| 靖边县| 会东县| 安福县| 唐河县| 宝鸡市| 陆丰市| 东乌珠穆沁旗| 吕梁市| 南昌市| 寻甸| 舒兰市| 余姚市| 铁岭市| 乳山市| 项城市| 锦屏县| 黑水县| 许昌市| 沂水县| 阜宁县| 闻喜县| 读书| 晴隆县| 南京市| 荃湾区| 普陀区| 保德县| 六枝特区| 周口市| 庄浪县| 全椒县| 玛多县| 宁城县| 揭东县| 科技| 九江市| 成都市|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