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巴河橋上

      2024-09-30 00:00:00向坤山
      西藏文學 2024年5期

      站在新修的巴河橋上,隱約看到河底廢棄的老橋橋墩,橋下洶涌的河流讓我仿佛聽到了1954年11月27日,川藏公路東西兩線的筑路大軍在這里勝利會師時,成千上萬的軍民拿著鋼釬、錘子、鎬頭等各式各樣筑路工具,跳躍著、擁擠著,涌向那座小橋的歡呼聲。

      ——題記

      玉珍奶奶見證了巴河橋的建設,認識了金珠瑪米;加措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校畢業(yè),成為一名普通養(yǎng)路工人,到后來走上領導崗位,見證了西藏公路的變遷;巴桑次仁從16歲離開拉薩,與父親永別,參與洪水后的搶險、雪崩后的救援,他把青春都獻在了川藏線上,經(jīng)歷了時代的心酸;阿牛作為公路二代,接過爸爸和哥哥的接力棒,在米拉山腳下,成為新時代的養(yǎng)路工人。一個個不同角色的人物,他們的深情講述,記錄了川藏公路上難以忘卻的時代,也記錄了川藏公路上一代接一代賡續(xù)“兩路”精神的生動寫照。他們的辛勤汗水,甚至淚水和艱辛付出,記錄的是安全行走在川藏線上自駕游客的詩與遠方。從巴河橋到米拉山口,通往拉薩,這段書寫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路段,記錄的更是新時代養(yǎng)路人不懈努力與堅守。

      見 證

      玉珍奶奶住在工布江達縣巴河鎮(zhèn)叮當村,今年已經(jīng)81歲了,是川藏公路巴河橋建設的見證者。站在叮當村口遠遠的就可以看到新修的巴河橋和原來老橋的遺跡,她拄著拐杖站在大橋上深情地講述著七十年前的往事。

      玉珍奶奶說:“有一天村里突然來了很多人,一群從來沒有見過的人,帶著一輛輛馬車停在我們村子里,馬車上有糧食、有衣服、有棉被,也有很多我不認識的東西,我以為壞人來了。媽媽和村里的人們一起去看他們,我拽著媽媽的衣角,從媽媽的臉上我沒有看到任何害怕的樣子,這才知道他們應該不是壞人。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p>

      “后來,我問媽媽他們是誰?他們是干什么的?媽媽告訴我,他們是金珠瑪米(解放軍),是來給我們修路的,等路修通了,我們就再也不用走很遠的山路了?!?/p>

      “那個時候我就幻想,公路通了后,坐上汽車會是一種什么感覺呢?巴河以外是不是也有雪山、大樹、高山、草地……是不是也像村里一樣到處跑著棕色的牦牛和雪白的山羊,外面的人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有張曬得紅彤彤的臉龐?在當時去趟八一(林芝市),我想都不敢想?!?/p>

      玉珍奶奶講:“他們到村里沒多久,突然有一天看到有幾個人蹲在地上看一張很大的紙,他們拿著鉛筆在上面指指點點、勾勾畫畫,很多都是我看不懂的。他們確實是來修路的,不過不只是給我們村里修,是給整個西藏修。當時這樣的人很多,往八一、拉薩方向的都有。后來聽他們講,說是要在我們村子里修一座橋,修了橋就可以去拉薩,從雪巴縣修路很不方便,要繞好大一圈,所以要從朗色村到叮當村修一座木質(zhì)結構的橋?,F(xiàn)在,我們把它叫做‘老橋’?!?/p>

      “修老橋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媽媽告訴我可以每天去山里砍柴、撿松茸,然后送給金珠瑪米……我送給他們后,他們又給了我大米和罐頭,都是我從來沒吃過的東西,當時一放就好久,因為舍不得吃,經(jīng)常摸摸罐頭盒子,又不敢打開?!?/p>

      “后來,我的哥哥也跟著修橋去了,一天能拿回來1塊錢。在那個時候,這是很高很高的工資,我也越來越喜歡這群人,他們不僅會給我香噴噴的米飯和綠色的蔬菜,還會給我剪頭發(fā),我生病的時候也是他們給我治好的。春天會幫我們種莊稼,我們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會幫著給莊稼澆水,媽媽說他們是這片高原上最好最好的人?!?/p>

      “那個時候巴河的水很大,修橋沒有現(xiàn)在這么容易,現(xiàn)在有機械,那個時候全靠人工,經(jīng)常會有人流鼻血、喘不上來氣、頭痛,有些人站得好好的一下子就摔倒了。好多人都是從內(nèi)地來的,并不適應高原上的生活?!?/p>

      “媽媽說:‘還有好多像他們一樣的人在這片高原上修路,聽說已經(jīng)犧牲了不少。永遠長眠在雪山之下,永遠埋葬在這條川藏公路之下?!菚r我還不明白‘犧牲’是什么意思,媽媽告訴我犧牲就是他們走去了輪回,不久之后就又回來了?!?/p>

      “我懵懵懂懂地問:‘那他們?yōu)槭裁匆獱奚兀俊?/p>

      “媽媽說:‘因為這個地方太苦了……’”

      “橋修好了,我大哥也成為了金珠瑪米。穿上軍裝那天晚上大哥說,他要去守那座橋。我大哥站在橋上,看著那群修橋的人整齊地消失在山的那邊。大哥說,這是他接到的命令,于是他天天盯著那座橋,有時候我也會去陪大哥,看那座橋上無數(shù)來來往往的人,還有牲畜,也有馬車。一盯就是10年?!?/p>

      “大哥說,剛開始只能看到有人趕著牲畜背著皮毛從橋上走過,后來人漸漸地多了起來,馬車上時不時地也會出現(xiàn)一些新奇的東西,我們這邊的東西也一馬車一馬車地往外面拉。再后來,村子里莫名其妙地有了報紙,有了廣播,有了電視,有了電話,有了很多很多曾經(jīng)他想也不敢想的東西,都是通過老橋才進來的,這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p>

      “大哥看守那座橋看守了10年,后來安排他到縣農(nóng)行上班,我問大哥:‘怎么不要你守橋了,是不是犯什么錯誤了?’大哥說,現(xiàn)在西藏解放了,安全了,老橋已經(jīng)不需要他守著了?!?/p>

      “我經(jīng)常想起小時候他們給我理發(fā)時撫摸在我頭頂?shù)哪请p手掌——粗糙、寬厚,又像太陽一樣溫暖。他們用剪刀幫我剪去多余的碎發(fā),就好像搬走了那些擋住我們眼睛的大山,讓我看得更遠、更清晰,也更明亮?!?/p>

      “現(xiàn)在,每每站在橋上,我眼前浮現(xiàn)的還是那群人從老橋離開的場景。我不知道那群人里有多少可以平安地離開西藏,回到他們自己的家鄉(xiāng),但在太陽升起的地方,我能看到那些云霞如金邊玫瑰一般明亮,還有那些即使依舊高大卻再也無法阻擋我們的寒冷雪山。從老橋開始,西藏已通達遠方?!?/p>

      變 遷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養(yǎng)路人以道班為家?!?/p>

      加措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也說進了所有川藏線上養(yǎng)路人的心里。

      加措是現(xiàn)任工布江達縣公路段段長,2000年從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交通學校畢業(yè)后分配到這里工作?!皠傞_始穿上黃黃的工服跟著老同事上路掃路時,感覺很害羞,覺得在學校學的道路橋梁知識沒有用武之地,內(nèi)心也自卑過,特別是山南老家的同學出差坐著車路過這里,看到自己在路上掃路,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躲起來?!彼f。

      掃路、切割、鋪油、補坑、搶險……什么風雨都經(jīng)歷了,也就慢慢習慣了。加措從普通養(yǎng)路工人,再到技術員,憑借他的堅韌和勤奮,2013年升為副段長,走上了領導崗位。

      加措說:“我算的上是我們這代人中西藏交通變遷的見證者,剛參加工作那會兒,車流量不大,路上一天也就兩三百臺車經(jīng)過,但林芝那個時候木材多,每天拉木材的車輛往來穿梭,全都是載重車輛,路都壓壞了,坑道特別多。我記得朗村一截也就四五百米長的路,是一塊硬骨頭,補一次,壞一次。有一次,我連續(xù)補了三個月的瀝青?!?/p>

      “為了生態(tài)保護,木材運輸車沒了。2013年,又迎來拉林高速公路的建設,拉林高速,是西藏第二條高等級公路。高速公路開建,重載車輛和裝備都很多,車一過,路面都是坑槽,為了保障國家大型工程建設,保障道路暢通,就增加了很多養(yǎng)護工人的勞動量,基本上那個時候每天早上七八點鐘就到路上了,晚上八九點才回來,甚至十一二點回家的情況都有,一天吃飯都在路上,有時沒飯吃就吃個泡面,有時連泡面都吃不上。記得有次回家,兒子說了句很扎心的話:‘這是家,不是旅館哦。’我感覺對家里十分虧欠。”

      高速公路修建得差不多了,想著可以喘口氣兒的加措,又被組織調(diào)往墨脫公路段,墨脫公路可以說是最難養(yǎng)的公路。說起墨脫,加措激動不已,他拿出泥石流和雪崩的視頻給我看,他說:“早上你經(jīng)過一個路段時,看到一座鋼架橋還好好的,晚上說不定來個泥石流就啥都沒了,橋沒了,你不能不管呀,只有想辦法搶通?!?/p>

      墨脫的路不好養(yǎng),整夜睡不好覺,夏天怕泥石流,冬天怕下大雪,凌晨打電話去搶修是常態(tài)。修路要清理邊溝,邊溝有很多毒蛇,又擔心被蛇咬。加措感覺在墨脫的路上老了30歲,頭發(fā)全白了。

      “墨脫條件比較艱苦,我一個人就住著十幾平方的房子,一住就是六年,老婆孩子一次都沒去過,因為來了也沒地方住?!闭f到這里,在公路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漢子哽咽了,他強忍著笑說:“雪崩、泥石流、落石、螞蟥、毒蛇,什么都見過,都沒所謂了......”

      和加措行走在工布江達縣穿城而過的318線上,他指著路面說:“現(xiàn)在的路基好多了,都重新修過了,現(xiàn)在修修補補全是機械化作業(yè),我們那個時候修路要自己熬瀝青,首先把瀝青桶切開,把一袋一袋的瀝青放進去,架火燒,瀝青燒開后,再把沙子和瀝青放在一起炒,瀝青黏黏糊糊的,沙子又重,非常費力。攪合在一起后,要用一個大鐵鏟不斷鏟,瀝青味道又大、又有毒,有的同事瀝青中毒了,嘴巴也歪了,還有很多養(yǎng)護工人聞到味道都頭暈。不過,我就是那個時候瀝青炒沙子把身體鍛煉好的?!?/p>

      加措說:“參加工作頭幾年沒買過新衣服,一是沒什么錢買新衣服,二是條件不允許穿新衣服,穿件新衣服、新褲子,說下工地就下去了,到工地鋪底油,風一吹,底油一絲一絲的都到了衣服褲子上,新褲上一掛就是一條黑線,干脆不買新的。鞋子也是一個月要買十幾雙,瀝青粘在鞋底上堆積起來就是十幾公分厚,那時候洗瀝青的話要找汽油和柴油,我們當時又沒什么錢,去哪里找呢?”

      “那個年代養(yǎng)路工人找對象特別難,我真有點懷疑人生的感覺,害怕討不到老婆,還好我命好!經(jīng)單位老職工介紹,工布江達縣幼兒園的一名老師成為了我愛人。因為我愛人的姐姐和父親都是老一輩的養(yǎng)路工人,她對養(yǎng)路人有一種情懷,就沒嫌棄我?!奔哟胝f。

      318線是西藏的生命線,加措每天調(diào)度道路安全情況,遇到雨雪天氣,早上七八點就要出去巡邏路況,到九點多以后沿線才能排除隱患,比如冰雪是否都清理干凈了,保障線路是否暢通。當問起他有沒有搶險的難忘經(jīng)歷時,他說:“在以前的318線上數(shù)不勝數(shù),金達鄉(xiāng)那個轉彎的地方,就是一片泥石流的地方。有一次發(fā)生泥石流,好多人要急著去拉薩,我就一個一個地背了好多人過去,衣服褲子都是泥。再就是在墨脫的時候,泥石流、雪崩時有發(fā)生,有的車都被埋到了里面,經(jīng)常要去救援,經(jīng)常要把滯留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F(xiàn)在回想感覺非常自豪,心里也特別舒服?!?/p>

      2023年是墨脫通車10周年,結束了重要使命的加措,在特別有紀念意義的年份,再次回到工布江達公路段,見到熟悉的工作崗位、熟悉的道路、熟悉的同事,他說:“過去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一去不復返?,F(xiàn)在高速路通了,路面的坑槽也少了?,F(xiàn)在主要是養(yǎng)好路,保安全。隨著西藏發(fā)展越來越好,看到每天的車流量都是成千上萬,心里特別舒服,旅游旺季的車流量更多,看到車流仿佛就看到了西藏的新希望?!?/p>

      加措說:“工布江達公路段是通往拉薩至關重要的一段,也是翻越米拉山口的重要分水嶺,在這段里程里,巴河橋又是川藏公路的會師點,在這么重要的路上當養(yǎng)護工人,我感到無上的光榮?!?/p>

      心 酸

      在金達工區(qū)見到巴桑次仁時,他曬得黑黑的,滿臉的胡子、憨厚的外表,與養(yǎng)路工人的形象倒是很契合。

      1991年,剛剛從拉薩四中畢業(yè)的巴桑次仁通過西藏自治區(qū)交通廳招考,被分配到昌都成為一名養(yǎng)路工人。

      這位在公路上磨礪了33年,看上去剛毅的漢子,向我講述了他內(nèi)心柔軟的心酸。

      他說,最令他傷心的就是16歲剛參加工作,就與父親永別了。那個時候交通太不方便了,從昌都回拉薩最快車程都要3天,如果運氣差走15天也很正常。所以只有一直呆在昌都,過年也沒回去過。當時又沒有電話,只有寫信跟家里聯(lián)系,等回封信都幾個月過去了?!暗?年回去,就是因為父親去世了,家里給我發(fā)電報,從養(yǎng)護段拿過來到我手上,電報在路上就走了7天,等我回到家里都20多天了,家里都安頓好了,我再也沒見到爸爸?!?/p>

      巴桑次仁說:“剛到昌都時的那種艱苦環(huán)境現(xiàn)在都不敢回想,我們考試完了,公路局說要分配工作了。我們還很興奮,40幾個人說要去昌都,昌都在何方也很迷茫,連‘道班’是什么概念都不清楚,到了才知道是去養(yǎng)路的。我們都是在拉薩長大的,可以說都是城里的小孩,好幾個受不了苦實在干不下去就回去了,現(xiàn)在留在昌都的也只有兩三個人了,還有好多人都退休了?!?/p>

      “我剛到昌都時連飯都不會做,連著在班長家里吃了一個月。第一次發(fā)了200多塊錢工資,我就買了鍋爐,慢慢地才開始學做飯,吃飯連桌子都沒有,睡覺也沒床。就是兩個簡單的板凳和幾塊板子,吃飯的時候就把被子掀起來,板子當桌子,晚上睡覺板子就當床?!?/p>

      “我們那個道班是川藏公路修通后修的第一批道班,前后都有碉堡,以前川藏公路修起來的時候西藏剛剛解放,敵對分子不少,為了保護公路,一直有部隊站崗守護,我們?nèi)サ臅r候不用帶槍了,但還是要有人守著。住的房子都是差不多40年的老房子了,窗戶都是碎的,養(yǎng)護段給了幾塊玻璃,讓我們自己裝,墻上面貼點報紙,這就算將就住了下來。”

      “當時養(yǎng)的是土路、石子路,背包一背,推著一個架子車就去干活了,上去走7公里,下來又走7公里,又沒交通工具,全靠走路。架子車里堆的除了養(yǎng)路的工具,就是鍋碗瓢盆了,主要是煮點茶,吃的也主要是糌粑。養(yǎng)護段最好的機械就是一臺推土,。一個道班就四五個人,修路清理塌方全靠人工挖邊溝。每次班長說休息時,大家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但都很期待這段休息。大家吃住都在公路邊上,小道班條件特別差。有的條件好點的可以種點白菜,像我們那個地方屬于葉拉山(又稱怒江山),海拔從4600多米到4900多米,青菜很稀奇。有一次當?shù)乩习傩账臀覀円豢鸢?,道班的幾個人都特別開心,大伙兒都搶著拿。我一個包菜可以吃一個月,今天吃點,過幾天再吃點,根本不舍得一次吃完,像青椒這樣的蔬菜從來沒見過?!?/p>

      “當時車輛很少,一周或十幾天才看到一臺車,到縣城50公里的路程,我們一年最多去一兩次,買的也都是生活必需品。除此之外還沒有假期。下雨的時候都不敢睡覺,躺在那里等著命令就行了。土路最怕下雨,晚上要擺石頭攔著,怕有車經(jīng)過壓壞了,第二天一早去把石頭撿開,這樣保持下來的路肩、路基都是好的。那種艱苦條件沒辦法用語言來表達,早上天不亮就要出去,晚上天黑了才回來,當時的凄涼和孤獨都是靠熬過來的?!?/p>

      “現(xiàn)在這個條件做夢都沒想到過,有巡路車、工程車、客車、皮卡車,還有裝載機,只要有需要,段里馬上安排,特別方便。當時的待遇與現(xiàn)在也是天差地別,我們道班是高山班,120塊錢一個月,低山班的只有100塊,我們一個月多了20塊錢,還特別滿足,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苦中作樂,現(xiàn)在工資翻了100倍,卻沒有當時那種幸福感?!?/p>

      在川藏線上當養(yǎng)路工人,時刻都有危險,有兩件事讓巴桑次仁終身難忘。

      “一次是1992年,西藏這邊天氣特別奇怪,有些地方時常連續(xù)下暴雨,還會導致洪水爆發(fā),現(xiàn)在想起當時的場景都很害怕。下午河水開始上漲,剛開始也沒太在意,到晚上水越來越大。夜里凌晨兩點多時,班長起來解手,發(fā)現(xiàn)不對勁,水怎么越來越大,立馬把我們?nèi)拷衅饋恚形覀冓s快逃跑。從69道班到我們77道班100多公里的公路全部被洪水沖毀了,怒江邊上的69道班全部被沖走了,連底子都沒有了。我們道班也被沖毀了,河壩全部沖沒了,幸好班長救了我們,我們一個都沒被沖走。如果不是班長,其他人夜里都在睡覺,一旦被沖下去誰也不知道。路全部沖毀了,交通也中斷了,當時我最年輕,剛滿17歲,大家讓我去給養(yǎng)護段報信。最開始我沒想到交通有那么糟糕,還騎個自行車去的,后來越走越不對勁,不但要翻山越嶺,還要過江滑鐵索,我只好把自行車丟下。從77道班到72道班,我走了整整3天。在75道班和73道班各呆了一晚上,才到72道班,到了那兒他們說‘我們這里比你們那兒更嚴重?!?/p>

      “洪水過后,自治區(qū)交通廳下了死命令,要求2個月?lián)屚?。修便道、盲溝、架橋,沒日沒夜地干。年輕的都分在搶險隊,最難最險的活都是我們干。有很多地方要放炮爆破,我一次點過10個炮眼,點燃5到6個的時候,兩邊都已經(jīng)冒煙了,別人點完已經(jīng)跑了,我還在點后面幾個?,F(xiàn)在想想真后怕,如果任何一個炮眼提前爆炸,我命都沒有了。”

      “另外一次是1996年3月份,由于大暴風雪,然烏發(fā)生特大雪崩。80道班后面也發(fā)生了小雪崩,有4臺車就在我們道班附近休息,前不能前,后不能后,路全部被雪崩堵住了。下午四點多,我們這里安久拉山也發(fā)生了雪崩,直接把車都沖到了幾十米遠的路上面,4輛車、67人全被埋了,都是四川進藏的民工。雪崩后,救援也很困難,養(yǎng)護段只有一個推土機,全靠人工慢慢挖。短短6公里的路,但雪的高度卻比東風車還高,后來自治區(qū)交通廳讓扎木養(yǎng)護段過來幫忙,昌都總段也派了人過來,還有部隊的汽車兵也來幫忙,清理了7天,才把雪鏟完,只有一個小孩活著,被兩個大人護在懷里,那小孩大概五六歲,被一個大油桶蓋住了才活下來。尸體全部放在80道班的會議室,后來通知家屬來認領了尸體,無人認領的,就在一個壩子埋了?!?/p>

      “2000年,我調(diào)到工布江達縣松多道班,主要是組織關照我,離拉薩近一點,可以照顧母親。雖然是組織關照,但也只有先進工作者才能考慮調(diào)動,還要分甲乙丙三個等次,我參加工作以來每年都是甲等,所以昌都養(yǎng)護段優(yōu)先考慮了我。到了工布江達就有了工區(qū),有了柏油馬路,我過來兩年就通了油路,工作輕松多了,交通也方便多了,與以前我們養(yǎng)土路的時候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的感覺。”

      2001年,巴桑次仁被調(diào)到海拔更低的金達工區(qū)當工區(qū)長,帶領13個人負責20幾公里的省道和20幾公里的國道。他說雖然現(xiàn)在養(yǎng)護的路段長多了,但現(xiàn)在要幸福得多?!澳呐禄貍€家也方便多了,我大女兒在縣總工會工作,有時候下班了就可以去看一眼。在昌都,有一次休假從拉薩回去時下大雪,從拉薩到工布江達1天,從工布江達到八一又是1天,從八一到波密縣1天,從波密縣92道班,到77道班整整走了12天。當時那么艱苦的條件都挺過來了,現(xiàn)在干活輕松多了,苦點兒、累點兒,真的沒所謂。”

      巴桑次仁參加工作33年,川藏公路通車70周年了,從艱苦條件堅持到今天,西藏公路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從好到更好,他自豪地說:“我遇見過最差的時代,也遇見了最好的時代,但再苦再難從來沒退縮過,我把青春獻在了川藏線上,獻給了西藏公路事業(yè)?!?/p>

      堅 守

      阿牛,看上去憨厚老實,話也不多。“阿?!痹诓卣Z中是弟弟的意思,他小時候沒起名字,后來長大了大家都叫他阿牛。

      阿牛是典型的公路二代,他哥哥也是。

      阿牛的父親是老養(yǎng)路工人,上個世紀80年代都在百巴養(yǎng)護段?!鞍职衷诠飞媳疾怂奈迨?,我15歲時他就走了。作為內(nèi)部子女,組織上先是照顧哥哥進入公路系統(tǒng)。當時為了支持爸爸和哥哥的工作,家里沒人幫媽媽種地放牦牛,我讀到小學三年級就沒再上學了。2012年我才招工進來。妹妹留在家里照顧母親,就沒到公路段工作。哥哥在公路上也工作了30多年,去年從加興服務區(qū)退休了,現(xiàn)在只有我接過爸爸和哥哥的接力棒,繼續(xù)堅守在公路上?!?/p>

      阿牛所在的松多工區(qū)是海拔很高的路段,也是從工布江達經(jīng)米拉山口到拉薩最關鍵的一段,從海拔4000多米一直到5000多米,這里常年風很大,冬天雪也很大。冬天為了保障暢通,早上六點多就要出去,路上結冰,融雪機什么的都要出動,有時候出現(xiàn)翻車,還要去幫忙拉車救援。夏天自駕游走這條路的車比較多,遇到下雨就要主動出去巡路,看路上有沒有塌方,路基有沒有被水沖毀,阿牛經(jīng)常因為海拔高而頭暈難受。

      “現(xiàn)在高速公路通了,冬天車輛少了很多。以前車多的時候,晚上一直下雪,心里都擔心,早上五點多天沒亮就要出去巡路,米拉山口吹下來的風太大,氣都換不過來,吹在臉上像刀刮一樣。內(nèi)地過來的不熟悉路,開到路邊和溝里去了,我們要用裝載機把車拉到米拉山口,有的還要幫送到日多。特別是幫忙裝防滑鏈,手凍得合都合不攏。有時車子最少堵四五個小時,長的堵一天,直到疏通為止。一天下來自己連飯都吃不上,缺氧的要幫忙送氧氣,沒吃的還要送開水和泡面?!?/p>

      去年當上工區(qū)長的阿牛有種自豪感。他說:“爸爸和哥哥都奉獻在西藏的公路上,在這里雖然海拔高,條件艱苦點,我也無怨無悔,也有同事身體不適應這里環(huán)境申請調(diào)走的,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公路二代提出過這樣的要求,不能給爸爸和哥哥丟臉。”

      “媽媽也教導我說:‘一定要好好工作,你現(xiàn)在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國家的,要好好珍惜。你爸爸以前養(yǎng)路那個年代,從百巴上去5公里,回來又是5公里,一天光走路就是10公里。在外面除了吃飯就是干活,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都是如此,遇到雨雪衣服全部被淋濕了,只能等到晚上回家才能換上干衣服。’”

      阿牛在路上,他老婆為了照顧他也跟著在路上。他老婆在松多開了家茶館,高速公路沒通的時候,生意非常好,一年可以掙20多萬。阿牛說老婆人也很好,遇到救援,經(jīng)常會幫忙送壺甜茶或酥油茶給司機和游客,十幾年了,也幫了不少人。

      阿牛說:“每天行走在公路上,就仿佛會看到爸爸和哥哥養(yǎng)護公路的身影,每當站在米拉山口,感覺這就是我們養(yǎng)路人的精神高地,往前不遠的地方就是拉薩,就是心靈安放的地方?!?/p>

      責任編輯:張藝

      株洲县| 凤冈县| 商丘市| 合山市| 南城县| 华阴市| 湖口县| 绿春县| 班戈县| 巫山县| 翁牛特旗| 明溪县| 那坡县| 涪陵区| 绵阳市| 兴业县| 全州县| 达孜县| 锦州市| 塔城市| 上栗县| 固安县| 贺兰县| 大洼县| 陆良县| 高安市| 东山县| 中江县| 易门县| 杭锦后旗| 隆子县| 三亚市| 内乡县| 玉屏| 杭锦旗| 雷州市| 长兴县| 洛阳市| 肃宁县| 洮南市|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