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敬灶全書》是清代道教經典善書之一,包含了善惡品性與家庭之道兩個方面的倫理思想。此書中的勸善思想為當今社會家庭的相處之道提供了一定的精神資源。
《敬灶全書》由清代道教徒編著,書中包含了《東宮司命通天定福奏善真君勸善文》與《東廚司命通天定福奏善真君勸孝文》兩篇勸善文,以灶神的口吻勸誡世人要避惡向善,是一部典型的民間勸善書(或稱善書)?!毒丛钊珪啡诤狭巳遽尩廊业膭裆评砟睿w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觀念與教化智慧。
一、勸善思想的形成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彼枷胧菚r代的產物,要了解《敬灶全書》的勸善思想,不僅需要了解傳統(tǒng)的勸善理念,還需要將其置于善書濫觴的時代背景下去探析。
(一)思想淵源
善是人類社會道德觀念中的核心要素。尤其在社會轉型、道德失序之時,勸善思想常常在社會潛流中凸顯社會作用與行動意義。從先秦諸子到后面的佛道兩家,都有一套道德理論體系。儒家在先秦時期就有勸善的訴求,如《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以及《孟子》中的心性論等。儒家的勸善思想主要立于仁德之道上,重點強調個人道德修行,通過仁義禮智信的君子道德規(guī)范來勸人為善,最終達到成圣的目的。道教勸善思想發(fā)端于先秦兩漢時期,歷經各個朝代,從萌芽到成熟,至明末清初時期,形成較為完善的勸善體系,在此期間孕育出了多種勸善書、善經等通俗性文本。道教勸善思想主要來源于道教經典《太平經》中的“承負思想”,“承負”即“先人犯有過失,積過多報應于后人,先人積功多庇護于后人”。
(二)時代背景
明末清初社會動蕩不安,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社會道德體系陷入一種無序狀態(tài)。為緩和這種情況,地方道教弟子大量編撰各種善書、宣揚勸善思想來教化民眾,試圖維持社會秩序。另一方面,社會動蕩也對思想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僅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思想體系——心學,還出現了眾生在道德完善方面機會均等的思想,這就為明清之際道教勸善思想和勸善書的傳播,提供了基礎條件。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在明清時期缺少對于道經義理的闡述更新,出現了發(fā)展困難、停滯不前的問題。另一方面,明清時期戰(zhàn)亂紛爭,吏治腐敗,社會風氣趨向頹靡,道德漸至敗壞,各種社會問題不斷出現,勸善思想在民間得到高度認可,也在一定層面上反映出了明末清初的系列社會問題。
二、《敬灶全書》的勸善思想
明清時期,在勸善思潮的影響下,江南地區(qū)民間產出了多部善書。例如《勸戒全書》《迪吉錄》《愿體集》《欲?;乜瘛返茸髌??!毒丛钊珪返膭裆扑枷牒w了道德品性、社會關系建構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等內容。
(一)善惡品性
宗教的倫理道德向世人提出了一種應當畢生追求的道德目標和人生境界。超越性和高岸性往往是一般世俗倫理缺少的,正因如此,宗教倫理便有望對世俗倫理道德產生推動力和提升力。善書也是如此,書中羅列出的具體行為準則可以讓信眾明確自身的道德行為?!毒丛钊珪吠瞥绲赖?,善惡報應的勸說模式成為此書的核心元素,其中的“福報”是對世人良好道德行為的獎勵。因此,此書提倡的善行,即為孝順父母、夫妻和睦、品行端正以及廣行善事。
善書通常以因果報應的說教,宣傳倫理道德,文字淺顯易懂,內容上也深入淺出?!毒丛钊珪芬彩侨绱耍煤喍痰脑捳Z,對日常行為和懲惡揚善的結果進行分別論述。勸善文具體羅列了評判世人日常行為的九條善惡標準。其一,不修功德,功德即功業(yè)與德行。其二,不信三教,即儒釋道信仰。其三,不惜字紙。其四,不敬五谷,要求信眾在日常生活之中尊重糧食。其五,不孝父母。其六,不慎言語,強調個人品行,如《易經》有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其七,不忌暗室。其八,不凈心地。其九,不悔前非,知過不改即惡行?!毒丛钊珪愤\用善惡報應之說警示民眾要行善去惡,利用獎懲分明的規(guī)則誘導世人行善求福報,威懾世人謹言慎行、趨避惡果,從而實現宣揚善惡道德觀念的最終目的。
(二)孝悌倫理
自春秋起,“孝悌”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儒家將“孝”整合成為了一種社會道德?!缎⒔洝贰抖Y記》對“孝道”分門別類,形成了完整的儒家孝道體系,特別是“以孝治天下”的觀點,對以后的封建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明清時期,儒家學者及江南鄉(xiāng)紳學子自主發(fā)起了勸善運動,以《了凡四訓》為代表的勸善書,均以“孝悌”為主要內容?!毒丛钊珪纷匀灰彩艽擞绊?,呈現出濃厚的勸善行孝特點。
孝道一直是古代基本的倫理要求,儒釋道三家皆有關于孝道的概述。如《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所說,行孝就是天經地義,是道德之本、教化之基?!毒丛钊珪钒斜姸嗟膭裥⑺枷耄瑹o論是翻刻版本抑或是修改版本,無一不將《勸善文》與《勸孝文》納入書本內容。書中認為,孝是世人之天性,“孝為何事?人所固有之心。人當少時,在乳哺孩提之際,未有不念父母者”。另外,書中還闡述了“恃父母愛憐之余,使喚之未必順從”“或誤交狎邪之友,遂致迷戀煙花,傷身廢業(yè)”等緣由,從人際關系和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解釋了世人逐漸滋生不孝之心的原因。
除此之外,書中還通過真實案例、鮮活人物來宣揚行孝之道。如《敬灶全書》卷《灶君勸孝文記》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賭徒吳大寶,在日常生活中對母親出口責罵,甚至毆打,而在經過善書點化之后終于幡然醒悟,決心回到家中日行孝道,最后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孝子。
三、《敬灶全書》的價值
《敬灶全書》作為一部宣揚去惡行善思想的善書,成書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有高尚道德追求的民族,《敬灶全書》作為一部主張修身養(yǎng)性、多行好事的善書,具有一定的現代意義。
(一)孝悌和睦的家庭倫理
傳統(tǒng)道德,長期受到儒釋道三家思想影響,既有進步可取的一面,也有糟粕落后的一面。人們對傳統(tǒng)道德的認識有著曲折過程,也形成了不同的觀點。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前推進,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對待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基本原則,即要用辯證法去看待事物?!毒丛钊珪沸麚P的家庭倫理觀念,對當今社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首先,《敬灶全書》中“由己達人”的“孝敬”觀點,可以為實現“孝道盡”的終極道德目標助力。其次,書中詳細要求的各種善行和道德標準,也為后世的倫理道德或者為人處世提供了行為標準參考。例如“品行須要端正、非禮之事莫行”“妯娌和和順順、你弱我強莫爭”“每日三餐減省、當思來處并非輕”“一切火性不生、煙酒少吃莫飲”。書中所列的種種行為,為家庭親人之間的相處提供了一種和諧的范式。
(二)和諧自然的生命價值
《敬灶全書》主張和諧自然的生命觀,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生命,人與自身生命這兩個方面。其一,《敬灶全書》的兩篇勸善文雖然花了大量篇幅講了“孝悌倫理”之方,但也有對于動物花草等自然生命的人文關懷。如書中多次將“敬五谷”“禁濫殺動物”納入善行內容,并將之作為善惡功德的考察標準之一。這些標準有助于當今社會構建人與自然生命的和諧關系,有助于形成不浪費、不濫殺的良好社會風氣。其二,珍惜時間,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敬灶全書》中提及“世上之人,如在夢中。光陰虛擲,只圖快樂”是善惡品行的標準之一。勸誡世人要珍惜時光,不要迷戀物質肉欲,要正確對待個人私欲,要時刻規(guī)避惡行,重視自身的人生之業(yè)?!毒丛钊珪逢P愛生命、珍惜時間的觀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廣泛的積極意義。
四、總結
《敬灶全書》作為一部宣揚去惡行善思想的善書,對清代社會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孝悌和睦、和諧自然道德倫理觀念,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翼. 趙翼全集:第六冊[M]. 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2] 金良年. 論語譯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 陳霞. 道教勸善書研究[M]. 成都:巴蜀書社,1999.
[4] 段德智. 宗教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
[5] 章偉文. 周易參同契[M]. 北京:中華書局,2014.
[6] 邢昺. 孝經注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