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問題教學的育人價值日益凸顯,它與初中物理課程的契合度非常高,將其應用于物理課堂,能夠進一步活化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學習動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將對問題教學展開研究,首先闡述其基本內涵與優(yōu)勢,其次分析初中物理實施問題教學的原則,最后探索問題教學的實踐策略,力爭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建議,以供初中物理教師參考和借鑒,切實推動物理教育領域的蓬勃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問題教學;教學策略
現(xiàn)階段,新課改已經(jīng)邁入深化階段,改革初中物理教學是大勢所趨,也是推動教學發(fā)展的必要舉措?;诖耍處煈搫?chuàng)新教學策略,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維,帶領學生走進初中物理的世界,鼓勵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發(fā)展綜合能力,實現(xiàn)物理課堂的“變教為導”。從這一層面來看,問題教學符合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方向。教師可以正確實施問題教學,優(yōu)化課堂問題設計,將學科知識與問題相融合,讓學生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當前,教師可以著眼學前激趣、學中引導和學后鞏固這三方面,逐步改進初中物理課堂的問題教學,保障課堂提問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確保每名學生都能融入問題教學,從中收獲更多的物理知識。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許多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存在重結論、輕過程的現(xiàn)象。盡管教育領域目前大力倡導探究性教學、實踐教學、項目式教學等新興教學模式,但許多教師出于種種現(xiàn)實因素考慮,往往未能很好地落實這些模式,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大多數(shù)情況下,物理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聽或記,雖然也有一些課堂活動,但互動形式基本局限于簡單的一問一答。在這種缺乏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教學效果則難以保證。此外,學生在課堂中往往習慣全盤接受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缺乏批判性思維。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除了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以外,與課堂問題的提出方式、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都有著一定的關系。長此以往,學生即使對一些問題存在不同意見,也不敢主動質疑或進行相關探討。針對以上物理教學中的現(xiàn)狀,教師有必要調整教學思路,關注學生的興趣,積極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讓物理課堂重新煥發(fā)生機。
二、問題教學的內涵與優(yōu)勢
問題教學,顧名思義,就是用問題來引領教學進度。簡單而言,就是以問題為載體來展示學科知識點,將其呈現(xiàn)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探索興趣,讓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探索相關領域,從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問題教學對教師的設問能力要求較高,教師既要考慮課堂教學需求,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從教材知識點中提煉出適合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有序推進問題教學,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教學效用。
站在初中物理教學的角度而言,問題教學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首先,問題教學可以為學生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索。其本質就是讓學生合力探索物理問題,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又能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非常有益。其次,問題教學以問題作為線索,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再次,實施問題教學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它是以問題為統(tǒng)領,改變了“滿堂灌”的現(xiàn)狀,以問題貫穿課堂始終。教師只是問題的提出者,而學生則是問題的解答者,這意味著學生擁有更大的學習自由,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最后,問題教學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興趣,能激活學生內心蘊藏的求知欲,可以消減初中物理課程的枯燥性,使物理課堂更加活躍。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的原則
現(xiàn)階段,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教學已逐步成熟,雖然已經(jīng)初見成效,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了進一步提升問題教學的實施效果,初中物理教師需要遵循趣味化、層次化和生活化的“三化”原則,對問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出調整,保證問題教學的高效落實,更好地引領學生探究物理知識。
趣味化是指問題教學應該充滿趣味。設計課堂問題時,教師要著重增加趣味元素,以此刺激學生,激發(fā)其物理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更期待后續(xù)的教學,這是開展物理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增強學生的課堂興趣,方能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動機,使其主動融入各項教學活動。因此,趣味化原則十分重要。教師可以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其作為問題教學的切入點,設計出既具趣味性又具啟發(fā)性的問題,由此引出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自發(fā)探索問題的答案。
層次化是指問題教學應該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善,其認知規(guī)律就是由淺至深。教師實施問題教學時,應該尊重學生,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劃分問題層次,使其適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逐層遞進地學習物理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難度不會過高,可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學透徹,使初中物理問題教學的成效達到最佳。
生活化是指問題教學應該貼近日常生活。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標,就是用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學習物理知識不能僵化記憶,需要由抽象到具象的多次重復,方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由此可見,生活化原則極其重要,它可以拉近物理學科與生活的距離,給學生創(chuàng)造解決生活問題的機會,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又能鞏固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
四、初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學前激趣,構建問題情境
學前激趣,主要指的是在教學前激活學生興趣,以保證問題教學的正常實施和推進。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心智尚不夠成熟,學習意識普遍較低,對教學情境的依賴度較高。為了快速激活學生興趣,教師可以構建趣味橫生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相較于單純地拋出問題,構建問題情境的方法更加適合學生,因為它可以增加物理問題的趣味性,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好奇心,從而促使其主動思考問題的解決路徑。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構建情境時,需要注意情境的普適性,即要讓其適合所有學生,并且要確保學生對情境內容感興趣,這是提高其激趣作用的必由之路。
例如“滑輪”是初中物理的基礎內容,也是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多的物理知識。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構建生動的問題情境,從情境中提煉問題,以此激活學生興趣。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天安門升旗的視頻。此類視頻氣勢磅礴,觀賞性強,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學校的升旗儀式,并以此為契機提出課堂問題:“國旗是如何升上去的?”基于問題的啟發(fā),學生將會展開聯(lián)想與思考,并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當課堂活躍度達到頂峰時,教師可以放大旗桿的頂端部分,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滑輪裝置。同時,教師需要提出下一個問題:“同學們,誰知道這個裝置叫什么?它與升國旗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預習過的學生可以給出答案:“滑輪,國旗就是利用它升上去的?!甭牭綄W生的答案后,教師可以順理成章地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帶領學生系統(tǒng)化地學習滑輪。
通過構建趣味化的問題情境,學生能夠自主延伸學習興趣,他們會對新知識抱有濃烈的好奇心,這是其高效學習新知的驅動力,也是其課堂學習過程的指明燈。因此,構建問題情境十分重要,是做好學前激趣的必要手段。隨著學習興趣的進一步增強,物理課堂的教學活動便能有序推進,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樂于學習初中物理課程。
(二)學中引導,劃分問題層次
在實施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重視傳授知識,還應兼顧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打造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物理課堂。這意味著教師應該著重拓寬學生的物理探究空間,讓其自主獲取知識,發(fā)展自身的綜合能力。然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若是教師完全放手,他們勢必會有所疏漏,難以掌握所有的知識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劃分問題層次,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用課堂提問的方式給學生指明探究和學習方向,帶領其推進探究過程,逐層學習知識,使學生的物理基礎更扎實。按層次實施問題教學非常契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可使學習過程更加明晰,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與能力進步大有裨益。
例如在學習“透鏡”這部分內容時,會涉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相關知識點。在課堂教學期間,若是教師直接提問:“誰知道凸透鏡成像的原因?”學生勢必會感到迷惑,其課堂學習興趣也會受到影響。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這個問題過大,沒有細化問題層次,導致學生不能快速找到明確的解題思路,最終拉低了課堂提問的效果。要想改善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分層次設問,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提問學生。第一層次問題:“你們用過凸透鏡嗎?用凸透鏡觀察物體與肉眼直接觀看有什么區(qū)別?大家可以拿起凸透鏡,由近到遠地觀察同一物體,看一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边@道問題可以激活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其萌生求知欲和探究欲。此后,教師可以提出第二層次問題:“通過親眼觀察后,你們覺得凸透鏡成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其找到明確的探究和學習方向。學生給出相應的答案后,教師可以提出第三層次問題:“怎么設計實驗證明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請大家分組做實驗,稍后各組上講臺來分享實驗結果?!痹搯栴}直接指向課堂教學的核心,可以指引學生探究,使探究過程更加明晰。
由上例可以看出,劃分問題層次是極其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加強學中引導的重要舉措,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有所幫助。另外,劃分問題層次可以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兼顧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其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互動,探尋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路徑。如此,課堂提問效果將會達到最佳,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整體教學成效會有質的飛躍。
(三)學后鞏固,問題貼近生活
要想真正掌握初中物理知識,不能單純地依靠死記硬背或過度依賴理論講解,需要著重鍛煉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基于此,教師在開展問題教學時,應該有意設計生活問題,讓生活問題指向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點。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的解題興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應用意識。通過解答具體的生活問題,學生對物理核心知識點的理解會更透徹,其學習過程也會更輕松。而且,有了生活問題的幫助,物理知識可以實現(xiàn)從抽象到具象的轉化,能夠最大限度提高課堂學習質效。這既有利于夯實學生的物理基礎,又能為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
“摩擦力”與日常生活的關聯(lián)性較強,因此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又能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比如,在完成理論知識的講解后,教師可以提出生活問題:“小明要參加班級拔河比賽,媽媽給他準備了兩雙運動鞋,他不知道該選擇哪一雙。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小明選出最適合拔河的鞋子?”這道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是學生經(jīng)常遇到的生活場景。面對這一生活問題,學生很快就會調用摩擦力的相關知識來回答:“摩擦力較大的鞋子更適合拔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兩雙運動鞋,并且詢問學生:“應該怎么確定哪雙鞋的摩擦力更大”,基于問題的引領,學生會想到設計實驗來測量摩擦力。由此,教師便能帶領學生深入探究摩擦力的相關知識,這既能讓學生深刻領會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通過解答生活問題,進一步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感受到物理的神奇妙用。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學生就能自覺地應用物理知識來解決身邊的物理問題,其物理應用能力將會持續(xù)提高。
五、結語
問題教學擁有顯著的教育優(yōu)勢,將其與初中物理教學相結合,能夠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實效,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十分有益。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從學前、學中和學后三個階段著手,進一步優(yōu)化物理課堂問題設計,保障問題教學的正常開展,切實增強課堂提問的實質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旭林.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應用的效果研究[J]. 數(shù)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06):43-44.
[2] 徐創(chuàng)立.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J].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2(23):77-79.
[3] 魏智偉. 基于“問題串”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12):48.
[4] 白廣虎. 初中物理“問題驅動”教學的設計策略[J]. 現(xiàn)代鹽化工,2019,46(06):173-174.
[5] 王世紅.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