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一拉,熾光燈下,千年經典在此間上演。粉飾悲歡離合,精妙起承轉合,眼見高樓矗起,眼見大廈將傾,眼見英雄困窘,戲劇以激情澎湃的動作、擲地有聲的臺詞、悲情激昂的音樂,煥發(fā)出振奮人心的力量,這是戲劇帶給我們的獨特藝術審美享受,亦是經典生生不息的流傳方式。
瑞典學院將202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引發(fā)眾議,有人認為“戲劇在現(xiàn)代人日常生活中已然沒有太大價值,諾貝爾文學獎無須關注劇作家”,其淺薄鄙陋可見一斑。
請君看流芳名作《竇娥冤》,其主人公不懼奸佞同強權抗衡,勇拒邪惡逐正道之光,寧赴死都不愿與黑暗勢力為伴,是當時腐朽黯淡社會的光明殉道者,是精神廢墟中身先士卒的勇者,令人敬佩萬分。關漢卿筆下“六月飛雪”和竇娥的三樁誓愿,震聾發(fā)聵,啟迪了多少顆蒙昧之心。戲劇,以其極強的劇情沖突與畫面表現(xiàn)力,比普通作品更能夠震撼人心,其迥異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別具一格的語言表達形式,如同一張有張力的網(wǎng),緊緊抓住觀者的心。
戲劇多揭露社會現(xiàn)實。這些戲劇家大多依托現(xiàn)實而創(chuàng)作,針砭時弊,激濁揚清,以其超凡表現(xiàn)手法賦予人物鮮明性格,敲響了時代的警鐘,讓民眾意識到正懸于頭頂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們聽到,“是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對人生的意義的追尋與思索;我們看到《雷雨》中對于封建大家庭的反抗和斗爭,以及其必將走向滅亡的歷史趨勢。
無論處于何種困厄背景中,劇作家們挺身而出創(chuàng)作戲劇,喚醒民眾心靈,引發(fā)人們對于真理的探求尋覓,夜行于無人之境。
他們正身以黜惡,懷悲憫之心,守良知而行。他們是為自由的開道者,我們不可使其困厄于荊棘;他們是為真理的發(fā)聲者,我們不可使其銷聲匿跡;他們是為眾人抱薪以驅風雪者,我們不可使其凍斃于冰雪。他們對于人性的呼喚、探求,使我輩長纓在手,敢縛蒼龍。
時至今日,戲劇與劇作家仍是我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以超俗敏感之心體悟社會,揭露社會的不公?!抖淼移炙雇酢分械摹坝率堪?,風,趁筋骨未鈍,腕血未冷”,不正是號召人類,摒棄邪惡、正身黜惡、大道其行的寫照嗎?
亮點評析
觀點鮮明,結構勻稱,是本文的顯著特點。考生以對稱性標題,緊扣“戲劇”展開,提出戲劇針砭時弊的特點。文章首段,以三個“眼見”言簡意賅地概括戲劇的特點,強調戲劇的作用。在論述時,以《竇娥冤》《雷雨》作品為例進行分析闡述,說明劇作家們的悲憫情懷。文中多用排比、對偶的句式,使得全文生動流暢,文末以反問作結,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