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藥學干預對促進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價值。方法 將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yī)院住院且接受抗生素治療的1 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2021年6月—2022年6月)和研究組(2022年7月—2023年6月),各60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用藥干預,研究組在藥學干預下使用抗生素,比較2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患者或家屬的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
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或家屬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時開展藥學干預可減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發(fā)生,降低因不合理用藥引發(fā)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患者治療滿意度,可推薦開展。
【關鍵詞】 藥學干預;抗生素;滿意度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30-0009-03 文獻標志碼:A 中國圖書分類號:R95
抗生素的出現讓死于細菌感染的人數大幅下降,也讓人們對抗生素產生了極高的依賴性。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抗生素被用于臨床。不斷提高的抗生素使用頻率不僅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加速了耐藥菌株的產生。如何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成為臨床重視的問題之一[1]。抗生素從原料到患者使用要經過生產、流通、銷售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均能促進抗生素合理使用,但效率各不相同。在國內,抗生素屬于處方藥,患者想要獲得藥物須經醫(yī)院開具處方,因此加強醫(yī)院的抗生素管理是推動抗生素合理應用的重要切入點[2]。我國在21世紀初首次提出要建立臨床藥師制度,并明確了相關概念的定義。藥學干預是指藥師以合理用藥為中心,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開展的藥物相關服務。藥師具備豐富的藥理學知識,了解各種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方法。藥師參與到臨床治療中可為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循證、客觀的藥物信息依據,從而保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讓患者享受到更高質量的醫(yī)療服務[3]。本研究選取1 200例使用抗生素治療的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藥學干預在促進抗生素合理使用方面的價值展開探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yī)院住院且接受抗生素治療的1 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2021年6月—2022年6月)和研究組(2022年7月—2023年6月),各600例。對照組中男性323例、女性
277例;所屬科室,呼吸內科133例、兒科108例、普外科85例、婦產科76例、耳鼻喉科59例、骨科48例、其他91例;年齡3~85歲,平均(41.27±8.75)歲。研究組中男性319例、女性281例;所屬科室,呼吸內科131例、兒科112例、普外科87例、婦產科75例、耳鼻喉科57例、骨科45例、其他93例;年齡2~87歲,平均(41.01±8.98)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入組前未接受抗生素治療;患者或家屬認知正常,可配合填寫問卷調查、完成本次研究;患者或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抗生素過敏史;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用藥管理。臨床醫(yī)師依據診斷結果為患者開具抗生素處方,結合說明書與患者實際情況確定藥物使用劑量、時間及方式。
研究組在藥學干預下使用抗生素。(1)優(yōu)化抗生素選擇。藥師積極與臨床醫(yī)師溝通,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將患者情況與病原微生物特征、藥物特征結合起來,對用藥方案合理性進行審核并給出建議,從而減少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在部分情況下,患者實際用藥早于細菌培養(yǎng)結果,盲目選擇廣譜、超廣譜抗生素雖然能治療疾病,但容易導致耐藥菌株的出現。臨床藥師要從相關方面著手,做好過度用藥的預防、糾正工作。(2)指導合理使用抗生素。藥學干預可以為臨床醫(yī)師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導,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為了提供更專業(yè)、更高質量的藥學干預,藥師應當在工作之余不斷提高自身藥學素養(yǎng),掌握各種新型藥物的合理應用方法,從而在臨床用藥時正確鑒別感染性疾病,依據診斷結果與患者實際情況提供用藥建議,做到對癥下藥。藥師在發(fā)現不合理醫(yī)囑后,積極與臨床醫(yī)師溝通,了解具體情況并給出專業(yè)性意見。臨床應加強對特殊抗生素的管控,在出現相關處方后加強審核,避免濫用和過度使用相關藥物,減少用藥安全風險。(3)個體化使用??紤]到患者個體間存在差異,藥師在藥學干預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情況,調整抗生素用藥方案與使用劑量。由于部分藥物的安全范圍較窄、藥物中毒量與治療量十分接近,需要依據患者情況進行調整,提升用藥安全性。在藥物代謝動力學方面,不同患者藥物代謝速率存在差異,同種藥物劑量也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治療效果。需要在藥物使用途徑、劑量等方面進行調整,減少藥物不良反應,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導致治療效果下降。(4)監(jiān)測治療過程。多數抗生素在機體肝、腎內代謝,如果患者肝、腎功能受損,藥物的藥效學與藥物代謝動力學也會出現相應改變。對于肝、腎功能受損患者,臨床藥師在處方審核時要充分考慮到患者的生理特征,選擇不同的藥物劑量與給藥頻次,并在用藥期間加強監(jiān)測,提升抗生素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藥師還應做好療程評估與監(jiān)測,避免過早或過晚停藥,提升治療效果,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5)耐藥性監(jiān)測與防控。臨床藥師對于處方點評工作中遇到的安全問題或潛在隱患,應做好總結并提交至醫(yī)院有關部門進行整改。如果藥師發(fā)現某科室多次出現不合格處方,則應當與上級部門聯合檢查,查明原因后進行處罰。對于多次開具不合格處方的醫(yī)師,需要適當限制或取消其開具處方權,以促進抗生素的合理應用。藥師可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為抗生素的臨床合理應用提供指導,規(guī)范醫(yī)師用藥行為。臨床還應當加強藥學宣教工作,針對臨床醫(yī)師做好抗生素使用相關培訓,對臨床醫(yī)師定期進行用藥理論知識考核,促進醫(yī)師藥學素養(yǎng)的提升。向患者普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識,能間接促使臨床醫(yī)師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
(1)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常見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包括無明確診斷用藥、用藥與診斷不符、聯合用藥不合理、用藥劑量或頻次不合理、溶媒劑不合理、用藥時機不合理、重復給藥等。(2)不良反應發(fā)生情
況。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呼吸抑制、過敏、頭暈、嗜睡、低血壓等。(3)滿意度。將醫(yī)院自擬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發(fā)放給患者或家屬,發(fā)放的1 200份問卷全部收回。問卷包括治療時間、健康宣教、治療質量、治療費用等方面,分為非常滿意(85分及以上)、滿意(60~84分)及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
研究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或家屬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抗生素是能抑菌或殺菌且對人體影響較小的一類藥物,臨床應用十分廣泛??股氐暮侠響媚苡行Ы档透鞣N細菌感染類疾病致死率,但不合理用藥會帶來多種危害,如耐藥菌株的出現、二重感染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還會導致疾病治療復雜化,浪費醫(yī)療資源,給患者帶來經濟壓力。促進抗生素合理使用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4]。
我國作為化工強國,無論是抗生素的產量還是使用量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抗生素不合理應用情況同樣顯著。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感染性疾病的危害性已經大大降低,但我國大部分醫(yī)院抗生素使用頻率并沒有呈現出下降趨勢,這是過度使用抗生素的表現。臨床在應用抗生素時,應當獲得相應的病原學依據。就實際情況來看,很少有醫(yī)院對感染性疾病進行病原學檢查,更多的情況是醫(yī)院遵循以往經驗使用抗生素,而且多選擇高級抗生素,這同樣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現象[5]。考慮到越來越多的抗生素被用于臨床治療,而不同抗生素有著差異化的抗菌譜、適應證、不良反應等,一線科室每天要應對大量患者,很難分出精力掌握全部信息。臨床藥師具備豐富的藥理學知識,同時我國各級醫(yī)院的藥劑科正從“保障藥品供應”向面向患者提供藥學服務轉變,因此藥師可為臨床提供藥學干預,并通過與臨床醫(yī)師的合作推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用藥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藥學干預能對抗生素的合理應用產生積極影響。臨床藥師具備系統(tǒng)、扎實的藥學專業(yè)知識,還具備一定的臨床實踐經驗,可在患者藥學評估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藥學干預能優(yōu)化臨床對抗生素的選擇,有效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用藥趨于合理能極大程度減少耐藥菌株產生的可能,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合理用藥能促使患者癥狀盡快得到緩解,縮短患者治療周期,減少用藥費用。在臨床用藥期,藥師參與臨床治療和抗生素個體化應用指導的作用十分顯著。相比于常規(guī)用藥干預,藥學干預可減少臨床醫(yī)師的經驗性用藥行為。臨床藥師參與患者個體化臨床數據監(jiān)測與分析,可進一步優(yōu)化用藥方案,提升治療針對性,提升抗生素治療有效率[8]。藥學干預側重于抗生素耐藥性的監(jiān)測與防控,通過制定和推行抗生素耐藥性策略,能有效規(guī)范臨床用藥行為。整體來看,藥學干預可解決以往工作中存在的缺乏患者用藥教育、醫(yī)師用藥隨意性大或經驗性用藥等一系列問題,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升治療安全性[9]。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患者或家屬的滿意度比對照組更高(P<0.05)。目前,我國患者群體遠超過醫(yī)療資源負荷。在醫(yī)師沒有足夠時間、精力面對患者情況下,部分患者在就診前會通過不同途徑了解就醫(yī)知識,主動要求醫(yī)生開具抗生素服用。這種行為不僅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還會導致病情延誤,引發(fā)不良后果。在藥學干預下,臨床藥師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提供個體化藥學服務,在前期做好用藥的宣教工作,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還會在治療過程中予以藥學監(jiān)測,了解抗生素治療效果,科學把控停止用藥時機[10]。這不僅能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也能避免頻繁更換抗生素或使用療程不合理而導致耐藥菌株出現。在相關舉措下,患者病情快速改善,治療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優(yōu)化患者就醫(yī)體驗,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臨床應用抗生素過程中開展藥學干預,可減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降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聶萌萌.加強藥學干預對促進抗生素合理用藥的有效性分析[J].智慧健康,2023,9(5):126-129,134.
[2] 王寅州.探討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對抗生素使用情況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2,20(3):65-67.
[3] 郭沙沙,沈立巖,王權,等.基于模糊集的村醫(yī)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影響因素的定性比較分析[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21,14(7):62-67.
[4] 倪美玲,陳鵬.藥學干預對抗生素不合理用藥情況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1,8(16):192-195.
[5] 仲益.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J].北方藥學,2021,18(6):102-103.
[6] 李鵬飛.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臨床價值評估及分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1,35(5):148-150.
[7] 王常榮,王元元.藥學干預對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20,11(7):107-109.
[8] 羅暢然,胡文輝,溫裕峰.對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中開展藥學干預的效果進行探析[J].北方藥學,2020,17(2):146-147.
[9] 王宗杰.基于循證醫(yī)學理論的藥學干預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的促進效果的相關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85):145,148.
[10] 郭浩,烏日汗,楊宏昕,等.探討臨床藥師干預下合理控制藥占比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9,39(1):84-86,91.
(編輯:徐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