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三維超聲的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對子宮腺肌病分型的鑒別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1年8月—
2023年2月晉江市中醫(yī)院診治的90例保宮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患者術后病理結果為金標準,比較三維超聲診斷子宮腺肌病的準確度和Kappa一致性,采用子宮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對患者子宮肌腺癥進行分型診斷,進一步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三維超聲聯合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的鑒別診斷效能。結果 90例保宮手
術患者經確診,67例為子宮腺肌病患者;腹部超聲檢測子宮腺肌病確診真陽性48例,誤診4例,漏診19例,Kappa一致性為0.447;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子宮腺肌病確診真陽性55例,誤診2例,漏診12例,Kappa一致性為0.642。腹部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和陽性預測率分別為74.44%、71.64%、82.51%、92.31%,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和陽性預測率分別為84.44%、82.09%、91.30%和96.49%,2種檢測方法上述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理學診斷子宮腺肌病患者中彌漫性子宮腺肌癥41例,局灶性子宮腺肌癥26例。不同分型子宮腺肌癥患者的結合帶分區(qū)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OC分析顯示,子宮結合帶量化評分診斷子宮腺肌癥分型的ROC下曲線面積為0.875,截斷值為2分,靈敏度為80.77%,特異度為87.80%。結論 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腺肌病具有較好診斷效能,將其聯合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可判別子宮腺肌癥分型。
【關鍵詞】 三維超聲;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子宮腺肌病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30-0051-03 文獻標志碼:A 中國圖書分類號:R711.71
子宮腺肌病是一種以子宮肌層內存在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為特征的疾病[1],臨床患者會出現疼痛和子宮出血癥狀,嚴重情況下會造成流產等不良結局[2]。對子宮肌腺癥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子宮腺肌病分為局灶性和彌漫性[3]。臨床主要通過確認患者子宮矢狀位切片上病變和周圍正常子宮肌層的相對比例來確定子宮腺肌病是局灶性還是彌漫性,需要手術病理診斷來鑒別[4],但臨床手術病理診斷具有侵入性且操作復雜[5]。目前三維超聲診斷為臨床常用篩查手段,可以較好評估患者子宮內膜-肌層過渡區(qū),提高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子宮結合帶是子宮內膜和肌層交接處的內層肌層結構,可以用于診斷子宮肌腺病[6]。本研究探討基于三維超聲的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對子宮腺肌病分型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提7geX9sWnWaad0RVUN/QnLw==供參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晉江市中醫(yī)院診治的90例保宮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30~52歲,平均年齡(41.22±5.12)歲。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準則,已免去/已豁免知情同意及倫理審批。
納入標準:患者有痛經等臨床基本癥狀,且有陰道超聲和經腹部超聲檢查指征;患者處于育齡期并有正常性生活史;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患者有精神障礙難以正常交流;患者近期陰道和宮頸內近期存在置器具史;患者治療依從性差,難以配合影像檢查;患者近3個月內接受過疾病治療;患者臨床資料和影像學檢查不完整;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腹部超聲檢查,隨后進行3D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前,患者飲用適量水保持膀胱充盈,取仰臥位。對患者子宮斜切面和縱切面進行腹部超聲檢查,檢查儀器為彩色超聲儀(飛利浦,型號Affiniti70),探頭頻率5.0~9.0 MHz。檢查完畢后,患者需要排空膀胱,將探頭插入患者陰道行3D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以上檢查結果由2名晉江市中醫(yī)院影像學醫(yī)師(工作經驗≥2年)評估。
診斷標準:子宮內膜為黃色,交界區(qū)(內子宮肌層)為深灰色,子宮肌層(子宮肌層中部和子宮肌層外層)為灰色,漿膜為藍色;如果病變周長>25%被正常子宮肌層包圍(即綠色虛線之和必須代表病灶周長的25%),則子宮腺肌病是局灶性病變;如果<25%的病變被正常子宮肌層包圍,則子宮腺肌病被歸類為彌漫性[7]。
1.3 觀察指標
(1)以手術和病理結果為判斷金標準,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2種方法的診斷一致性;(2)比較2種檢查方法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和陽性預測率;(3)比較彌漫性和局灶性患者的結合帶分區(qū)評分差異,分值0~5分,根據患者異常區(qū)域計分,無任何異常計0分,有任意區(qū)域異常計1分;(4)采用ROC分析結合帶分區(qū)評分對子宮腺肌病分型的診斷效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患者結合帶分區(qū)評分等分類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采用ROC分析結合帶分區(qū)評分對子宮腺肌病分型的診斷效能。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2種方法的診斷價值,Kappa值0.5~0.6說明一致性中等,0.5~0.8說明一致性較高,<0.5說明一致性較低。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病理檢查結果
90例患者中,手術病理檢查結果診斷出23例子宮肌瘤患者、67例子宮腺肌病患者;67例子宮腺肌病患者中,彌漫性41例、局灶性26例。
2.2 腹部超聲檢查和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子宮腺肌病Kappa分析
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腹部超聲檢測子宮腺肌病確診真陽性48例、誤診4例、漏診19例,Kappa一致性為0.447;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子宮腺肌病確診真陽性55例、誤診2例、漏診12例,Kappa一致性為0.642,見表1。
2.3 2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和陽性預測率
腹部超聲檢查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和陽性預測率分別為74.44%、71.64%、82.51%和92.31%,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率分別為84.44%、82.09%、91.30%、96.49%,2種檢測方法上述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不同子宮腺肌癥分型結合帶分區(qū)評分具體情況
子宮腺肌癥分型的病理診斷結果為彌漫性子宮腺肌癥41例、局灶性子宮腺肌癥26例。不同分型子宮腺肌癥患者的結合帶分區(qū)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3。
2.5 子宮結合帶量化評分對子宮腺肌癥分型的ROC分析
ROC分析顯示,子宮結合帶量化評分診斷子宮腺肌癥分型的ROC下曲線面積為0.875,截斷值為2分,靈敏度為80.77%,特異度為87.80%,見圖1。
3 討論
目前子宮腺肌病臨床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發(fā)病人群年輕化,該病特征為異常子宮出血、盆腔疼痛癥狀和不孕癥[8]。該病臨床表現易與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疾病相混淆,且部分子宮腺肌病患者的早期無癥狀,容易導致誤診漏診,導致患者錯失治療時機[9-10]。提升對子宮腺肌病患者的診斷效能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子宮腺肌病患者局灶性和彌漫性的治療方案差異大,對患者疾病分型進行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子宮腺肌病患者結合帶會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其結構功能也會發(fā)生變化,觀察其改變有利于提高對患者疾病的早期診斷率[11]。本研究探討基于三維超聲的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對子宮腺肌病分型的診斷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腺肌病具有較好的診斷效能。子宮腺肌病患者的臨床影像學特征對其病理診斷具有重要作用。子宮腺肌病患者會出現子宮基底層損傷,從子宮內膜漸入結合帶,致使出現出血、肌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等癥狀。超聲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臨床診斷。腹部超聲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如肥胖、脹氣、子宮位置等,容易漏診和誤診。經陰道超聲因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價格相對低廉、診斷符合率高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腺肌病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作為疾病篩查的首選。經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檢查靈敏度高,圖像具有高分辨率,還可以在短期內進行多次檢查,但漏診率較高。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主要是通過放大宮頸表面形態(tài)結構進行判斷,可以對邊界、顏色、血管等特征進行嚴重程度分級,避免主觀性和盲目性。將兩者結合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可提高檢出情況。本研究采用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對患者疾病分型進行評估,具有較好診斷效能。子宮腺肌病結合帶常表現為局部增厚,而彌漫性增厚可能是生理性的,這一特征可以幫助區(qū)分,以防止誤判。臨床研究顯示,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對患者子宮腺肌病診斷的靈敏度為84%、特異度為84%[12],和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陰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腺肌病具有較好診斷效能,將其聯合結合帶異常量化評分可共同判別子宮腺肌癥分型,對臨床子宮腺肌癥患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潔,劉曉娟,蔡賀,等.子宮內膜厚度對子宮腺肌病患者IVF/ICSI胚胎移植后妊娠結局的影響[J].生殖醫(yī)學雜志,2023,32(10):1477-1484.
[2] 劉倩宇,顏培玉,高守陽,等.子宮腺肌病保守治療的現狀及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37(4):914-919.
[3] 丁楠,劉雙,師偉,等.基于數據挖掘的局灶性子宮腺肌病不同年齡段用藥規(guī)律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3,20(14):132-136.
[4] SHARMA S,ROYCHOUDHURY S,BHATTACHARYA M P,et al.Low-dose letrozole-an effective option for women with symptomatic adenomyosis awaiting IVF: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Reprod Biomed Online,2023,47(1):84-93.
[5] 薛穎,楊艷景,祁潔,等.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子宮腺肌病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糖類抗原125的影響[J].分子影像學雜志,2023,46(3):522-526.
[6] 安曉玲,鄭瑜,趙靜,等.經陰道三維超聲觀察結合帶對子宮腺肌癥診斷及臨床分型[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23,39(2):194-197.
[7] MUNRO M G,CRITCHLEY H O D,FRASER I S.The two FIGO systems for normal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symptoms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use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the reproductive years:2018 revisions[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8,143(3):393-408.
[8] HERMENS M,VAN ALTENA A M,BULTEN J,et al.Increased incidence of ovarian cancer in both endometriosis and adenomyosis[J].Gynecol Oncol,2021,162(3):735-740.
[9] 徐玲玲,陳炳香,陳媛媛,等.血清人附睪蛋白4、CA125與陰道超聲聯合診斷對子宮腺肌病的預測價值分析[J].生殖醫(yī)學雜志,2021,30(1):94-98.
[10] 李友榮,王仲奇.囊性子宮腺肌病誤診為子宮肌瘤三例臨床報告[J].臨床誤診誤治,2018,31(5):39-42.
[11] KISHI Y,SHIMADA K,FUJII T,et al.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adenomyosis occurring at the inner and outer myometrium[J].PLoS One,2017,12(12):e0189522.
[12] TELLUM T,NYGAARD S,LIENG M.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a structured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in imaging[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20,27(2):408-418,e3.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