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推動了“知識網紅”的快速發(fā)展,而“知識網紅”與高校思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價值契合。為此,高校要充分挖掘“知識網紅”的影響效應及現(xiàn)實價值,借鑒其優(yōu)勢,打造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為指導思路、以建設綠色網絡空間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依托、以碎片化“專業(yè)+思政”知識體系為支撐、以校園思政網紅隊伍為主力軍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關鍵詞:知識網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綠色網絡空間;視頻空間;碎片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32-010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知識網紅式’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編號:22C1080)研究成果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改變了大學生的知識、信息獲取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視事實,并采取相應策略,掌握互聯(lián)網的輿論主動權[1]?!爸R網紅”就是伴隨網絡社交媒體的繁榮發(fā)展與廣泛普及涌現(xiàn)在網絡空間的,其憑借自身獨特的才藝或個性形象,吸引眾多粉絲的關注。其中,既有藝術娛樂的表現(xiàn),亦不乏文化知識的傳播。而“知識網紅”現(xiàn)象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高??山柚爸R網紅”現(xiàn)象之石,攻思想政治教育之玉,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00”后大學生成長于互聯(lián)網時代,其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社會心理特征[2]。為進一步掌握“網紅”現(xiàn)象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本文采用抽樣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和網絡調查的方式,了解部分高校大學生對“網紅”的關注程度,再結合實地調研和個別大學生訪談,進一步分析“知識網紅”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深入挖掘正能量“網紅”的榜樣效應,為充分運用正能量“網紅”的榜樣效應開展思政教育提供現(xiàn)實依據。
1.大學生對“網紅”現(xiàn)象的認知與關注
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大學生(占總數(shù)的60.57%)每天會花費一定時間關注“網紅”,僅有4.23%的大學生表示不關注此類現(xiàn)象。關于“網紅”類型偏好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關注的類型豐富多樣。其中,娛樂搞笑類“網紅”受到的關注最多,占比達62.1%,知識教育類緊隨其后,占比為48.41%,美妝穿搭類占比為42.36%,游戲競技類占比為40.19%,人生哲理類占比為35.78%,其他類占比為27.38%。這些數(shù)據表明,大學生對“知識網紅”的關注度較高,這對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2.“知識網紅”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1)“知識網紅”對當代大學生道德認知形成的影響。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知識網紅”現(xiàn)象普遍持積極態(tài)度。其中,15.69%的受訪者認為,這一現(xiàn)象對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提升具有極大幫助。高達63.57%的大學生認為有一定幫助,即“知識網紅”對他們道德認知的形成具有積極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知識網紅”所傳播的知識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易被大學生接受。同時,“知識網紅”的價值取向與積極態(tài)度也會對大學生起到正向引導作用。也有部分大學生對此持中立態(tài)度,認為“知識網紅”對其道德認知的形成影響有限。由此可見,作為新興網絡文化資源,“知識網紅”對大學生道德認知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第一,“正能量網紅”以其崇高的道德品質,在網絡空間扮演著道德榜樣的角色,可為大學生樹立值得學習的典范。第二,“正能量網紅”的積極行為可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行為參照,并激勵大學生主動學習、模仿,在正確道路上不斷前進。
(2)“知識網紅”對當代大學生知識積累、能力提升的影響。通過分析統(tǒng)計數(shù)據發(fā)現(xiàn),高達66.04%的大學生能將從“知識網紅”處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歸納部分接受訪談的大學生的觀點發(fā)現(xiàn),“知識網紅”對其知識積累、能力提升的影響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知識網紅”可為其提供專業(yè)、權威的信息。通過關注“知識網紅”,大學生可隨時了解行業(yè)動態(tài)、前沿觀點,不斷拓寬知識面。第二,“知識網紅”能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吸收知識,提升技能。第三,通過與“知識網紅”進行在線即時互動,大學生可進一步拓展思維,提高自身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判斷力。第四,“知識網紅”會傳播正能量,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公眾關注重要議題。大學生可通過關注“知識網紅”更好地了解社會現(xiàn)象,樹立社會責任感、提升公民素養(yǎng)。
1.契合新時代大學生的特性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而成長的,其對網絡的親近感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也期待更為新穎、活潑的學習方式。“知識網紅”生動形象的知識演繹方式和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可滿足其獵奇心理和求知需求[3]。高??蓪⑺颊逃c“知識網紅”相結合,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在這個平臺,大學生可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互動問答等多種形式,與“知識網紅”進行實時互動,共同探討思政問題。這種互動式學習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
2.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方式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發(fā)展,“知識網紅”逐漸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新型知識傳播方式。其以網絡直播等形式與網民實時交流,并通過留言、彈幕、點贊等渠道進行互動反饋[4]。這種互動性強、靈活多變的方式不僅可提高網民的參與度和滿足感,還可為思政教育提供借鑒。教師可利用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將深奧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視聽內容,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可通過彈幕、留言等互動方式,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反饋和疑問,從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可通過點擊量、點贊數(shù)等數(shù)據指標,評估教學內容的受歡迎程度,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
3.優(yōu)化思政教育的內容生產
“知識網紅式”思政教育改革可為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開辟新的路徑。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根據思政教材和教學大綱,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單一的內容、形式難以激發(fā)大學生的興趣,效果也不理想。而“知識網紅”通過深入了解受眾的精神困惑、心理需求和價值偏好,以文字、動漫、音頻等多種形式傳播知識。這種知識傳播形式既有個性化的魅力,還具有娛樂化、生活化的特點,與大學生的心理期待相符。因此,高校可借鑒“知識網紅”的內容生產方式,優(yōu)化思政教育內容傳授方式,使思政教育更生動、更親民,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4.拓展思政教育的視野
在數(shù)字化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可以“知識網紅式”改革為突破口,借助大數(shù)據技術,深入挖掘跨學科、跨領域的資源,構建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為培養(yǎng)時代新人才提供支持。借助跨學科、跨領域教育資源的整合,跨地域、跨時間的網絡交流與合作,以及多元化教學方式的供給,“知識網紅式”改革可為思政教育帶來無限可能性和更多機遇。另外,“知識網紅式”的思政教育改革還可通過緊密圍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5]。由此可見,“知識網紅式”的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為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并破解相關難題,高??山梃b“知識網紅”的輸出模式,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現(xiàn)狀,從建立綠色網絡空間、建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教育話語體系、自主打造校園“網紅”,以及重塑教育內容、構建新的表達方式等方面開展工作。
1.有效利用綠色網絡空間,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高??衫枚兑暨@一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度高的平臺,集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網絡空間。第一,在抖音平臺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政教育賬號,以吸引廣大網民的關注。這些賬號應充分利用短視頻的特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蓋我國的發(fā)展歷程、偉大成就、民族精神等多個方面,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如講解、訪談、故事分享等,讓受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加強與網友的互動交流,了解其需求和困惑,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高??赏ㄟ^設置話題討論、線上問答、線下活動等方式,搭建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使教育過程更具吸引力,同時關注網絡輿情動態(tài),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網絡輿論走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第三,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山Y合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等技術,分析網友的行為特征和興趣偏好,為推薦個性化教育內容提供支持。同時,可利用虛擬現(xiàn)實、動漫、直播等多樣化表現(xiàn)形式,豐富教育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第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更多正能量內容創(chuàng)作者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高??赏ㄟ^設立獎金、榮譽稱號等形式,對表現(xiàn)突出的創(chuàng)作者予以表彰,提升他們在網絡空間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可鼓勵正能量內容創(chuàng)作者與主流媒體、知名平臺合作,以拓寬傳播渠道,提升作品的影響力。
2.建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教育話語體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故事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日益受到廣泛關注。這些故事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還展示了中國發(fā)展成就及民族精神風貌。高校可以“知識網紅”現(xiàn)象為切入點,構建全新的網絡思政話語體系,通過“情緒感染—情感沉浸—情感共鳴—自我獨白—共情體驗”的心理路徑,以中國故事的沉浸式感染,引發(fā)大學生的思想共鳴。第一,加強與“知識網紅”合作,共創(chuàng)中國故事腳本,充分利用故事蘊含的深厚人文情懷和崇高道德觀念,提升故事的情緒感染力,觸及人心,引發(fā)情感共振,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思想根基。第二,引導大學生在情感沉浸、情感共鳴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接納中國故事。情感沉浸是一種強烈而深入人心的體驗,可使大學生在與故事角色的互動中,感受到他們的情感波動,理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通過網絡體驗式情感沉浸,大學生會更加認同中國故事的價值觀,并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情感共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方式,其建立在共同的情感基礎上。當中國故事觸及大學生的內心深處后,他們會與故事中的角色產生共鳴,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和自我反省。在此基礎上,自我獨白成為一種自然的表達方式。在自我獨白中,大學生會根據情感體驗和思考,對中國故事進行個性化解讀。這種解讀不僅有助于大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內涵,還可促使他們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為實現(xiàn)個人健康成長提供動力。第三,共情體驗是一種全面提升人們情感和認知的過程。在聆聽“知識網紅”的中國故事后,思政教師要引導大學生進行共情體驗,即讓其站在他人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和尊重不同觀點和文化。這種體驗有助于增進大學生與其他社會群體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促進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梢?,高校以“知識網紅”為結合點,實現(xiàn)中國故事的沉浸式感染,可構建嶄新的網絡思政話語體系,引導大學生在情緒感染、情感沉浸、情感共鳴、自我獨白和共情體驗的過程中樹立正確“三觀”,增強文化自信,健康成長,不斷進步。
3.啟動“專業(yè)+思政”知識的碎片化設計
基于當前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多元化與碎片化特征,思政教師應緊密結合不同行業(yè)“知識網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實際,精心設計特定場景,對碎片化知識進行解構與重組,確保知識之間的邏輯性與系統(tǒng)性,并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碎片化知識以與專業(yè)知識結合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傳遞與吸收。“專業(yè)+思政”知識的碎片化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步驟。第一,要充分了解不同行業(yè)正能量“知識網紅”的工作特點和生活狀態(tài),深入挖掘其優(yōu)秀品質和典型案例,然后將這些典型案例和正能量品質與思政課程的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形成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學內容。第二,可借助多媒體等手段,將這些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學生。在教學中,思政教師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的興趣點和需求,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剿髦R,還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使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樹立社會責任感。第三,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摒棄單一的考試成績評價,轉而采用多元化、全過程的評價方式,如以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實踐活動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全面了解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想狀況。第四,要不斷反思教學效果,根據自身經驗和大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內容、方法,使之更加貼近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要加強與行業(yè)企業(yè)的聯(lián)系,及時了解正能量“知識網紅”的最新動態(tài),為大學生提供更具時代感和現(xiàn)實針對性的教學資源??梢姡谒颊逃?,教師應從當代大學生多元化、碎片化的知識儲備特點出發(fā),結合行業(yè)企業(yè)中正能量“知識網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培養(yǎng)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貢獻力量[6]。
4.重視“視頻空間”,自主打造校園“網紅”
第一,要有效發(fā)掘校園內有專長、有閃光點的大學生,利用網絡以及校內資源將其包裝成大學生身邊的“新偶像”“新網紅”,這樣不僅可有效展示大學生的才華和獨特魅力,還可以榜樣的示范作用激發(fā)更多大學生向上、向好。為此,思政教師要積極挖掘在學術、藝術、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具有特長的大學生,舉辦各類比賽、講座和活動,為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綻放光彩。與此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園內的線上線下資源,包裝和宣傳優(yōu)秀大學生,借助校園官網、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將大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和成長故事傳播到每一個角落,讓更多大學生感受到身邊榜樣的力量。高校還可組織一系列與這些“新偶像”“新榜樣”的交流互動活動,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為同學解答疑惑,激勵更多大學生追求卓越、爭創(chuàng)一流。另外,高校要注重保持這些“新偶像”“新榜樣”的先進性,定期考核評價,并關注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第二,要積極塑造校園內具有影響力的思政教育者形象,即“思政網紅”,以“優(yōu)質內容+獨特人格魅力”為教育手段,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事實上,“知識網紅”之所以能夠持續(xù)受到歡迎,與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7]。在網絡思政教育中,教師的個人魅力、人文修養(yǎng)和個性特點的展現(xiàn),對于提升教育效果和塑造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高校要打造一批政治素養(yǎng)高、教學能力強的教師為本校的“思政網紅”,在學生開學季、求職季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推出既具有實效性又富有針對性的網絡思政教育產品,構建線上教育與線下實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網絡思政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8]。在此過程中,高校必須警惕部分“思政網紅”向過度娛樂化、輕視思想深度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耕.高職在線教學對“知識網紅”模式的借鑒與問題規(guī)避[J].職業(yè)教育,2020,19(04):8-12.
[2]李浩,劉紅梅,蔣曉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基于“0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的調查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28(06):61-64.
[3]王會文.打造“知識網紅式”思政教育新模式[J].人民論壇,2020(17):104-105.
[4]謝虞南,譚西涵,胡瀟月.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9,21(06):38-43.
[5]吳維燕.“知識網紅”現(xiàn)象推動網絡思政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10):144-147.
[6]匡文波,劉建萍.“知識網紅”與“網紅”社會價值轉變[J].人民論壇, 2019(27):74-75.
[7]王莎,王夢雅.高?!八颊W紅”的生成機制及其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2024(01):94-99.
[8]呂婷婷,丁三青.“知識網紅”生成邏輯及對青年群體影響[J].人民論壇,2019(08):84-87.
Explor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ternet Celebrity Sty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ang Huajin
(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Changsha 430131, China)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Internet era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online popularity",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a valuable fit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is e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tap into the influe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knowledge internet celebrities", draw on their advantages, and create a new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guided by a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at students enjo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en network space to dissemin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upported by a fragmented"profession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system, and with camp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rnet celebrity teams as the main force.
Key words: knowledge internet celebr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green cyberspace;videospace; frag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