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強調:“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大概念理論的提出,對于課程改革有著重要意義。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要求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因此,本文將基于“大概念”理論研究初中歷史活動課設計。文章先分析了“大概念”內涵,研究了初中歷史活動課設計類型與特點,圍繞教學實踐開展了“大概念”視域下初中歷史活動課設計,這是國家層面政策推動的頂層設計,是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落實,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一、“大概念”內涵界定
大概念是那些能夠將分散的知識、技能、觀念等聯(lián)結成為整體,并且賦予它們意義的概念、觀念,具備抽象性、統(tǒng)攝性、遷移性、意義性等特點。教學中的大概念是課程內容所要圍繞的核心和基石,處于教學內容的核心地位,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學習具有引領作用。教師要根據(jù)大概念用專家思維來構建學習內容框架,設計教學過程及環(huán)節(jié),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以大任務、大問題來統(tǒng)領整個學習過程,強調遷移與創(chuàng)新。
二、初中歷史活動課設計類型與特點
(一)類型
1.辯論交流類。
初中歷史“辯論交流”活動課設計,需要教師采用辯論會、討論、座談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并在分析、觀察、探討、思維互動中建立競爭機制,讓學生能在互動中勇于表達自己、傾聽他人意見,培養(yǎng)學生史論結合的能力。教師在活動課設計中,可圍繞歷史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組織辯論交流活動,并讓學生提前準備辯論素材,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即興發(fā)言,鍛煉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以此讓學生呈現(xiàn)出更為自然的學習狀態(tài)。
2.短劇表演類。
初中歷史“短劇表演”活動課設計中,教師應圍繞學生愛模仿、表演等心理特征,選擇歷史主題,讓學生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繹歷史故事、歷史小品等。通過角色扮演互動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yǎng)學生臺詞組織、協(xié)作互助的能力,使得學生更好地展現(xiàn)歷史事件與扮演作品角色,實現(xiàn)完整學習。
3.知識競賽類。
初中歷史“競賽闖關”活動課設計,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競賽、合作能力,采用搶答、合作解題、擂臺賽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完美呈現(xiàn)歷史知識點,通過競賽活動開展,鞏固學生課堂所學,開拓學生認知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
4.研學考察類。
初中歷史“研學考察”活動課設計,需要教師基于歷史主題,組織學生觀看并研討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并通過參觀歷史博物館、愛國主題教育基地等,參觀歷史遺址,感悟歷史文化,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整體認知。該活動課的設計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能夠加強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歷史思維和歷史認同感,強化活動課設計的教育效果。
5.訪談調查類。
初中歷史“訪談調查”活動課設計,需要教師確定某一歷史主題,組織學生圍繞歷史方面的社會實踐展開調查與訪談,引領學生深入家庭、感悟歷史。通過實地考察、采訪等形式搜集歷史資料,并借助實踐來回顧歷史、體驗歷史,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多樣性的認知與理解,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歷史學習思維,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綜合學習技能。
6.編輯撰寫類。
初中歷史“編輯撰寫”活動課設計,需要學生撰寫讀后感、歷史小故事、小論文、通訊等,要求學生通過網(wǎng)絡資源、實際資源、教材資源查找資料,并結合自己的認知進行實踐思考、編寫、制作。通過撰寫的形式展示收集的歷史資料,以鍛煉學生文字表達、實踐制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素養(yǎng),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7.制作展示類。
初中歷史“制作展示類”活動課設計,教師應引導學生動手制作歷史兵器、農(nóng)具、服飾等,通過制作與歷史相關的作品,感悟歷史、體驗歷史,使學生積極應用歷史知識。教師還可根據(jù)不同歷史背景,結合具體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引領學生展示實踐制作成果,并借助網(wǎng)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展示學生作品,以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與歷史學習自信心。
(二)特點
1.初中歷史活動課具備可行性。
初中歷史活動課的設計具備可行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內容和形式上。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活動課是以課堂為活動陣地,以學生為活動中心的課堂活動課,不同于以往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的活動形式。這種新的活動課形式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進度和教材內容靈活設計和實施。
2.初中歷史活動課具備趣味性。
歷史活動課的設計注重趣味性,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開展歷史故事演講會、歷史辯論會、歷史短劇表演等活動,可以使歷史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3.初中歷史活動課具備實踐性。
歷史活動課的設計注重實踐性,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歷史畫配文等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做中學、創(chuàng)中學。
4.初中歷史活動課具備開放性。
歷史活動課的設計具備開放性,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歷史辯論會、歷史短劇表演等活動,使學生自由選擇主題和內容,自主進行資料收集和整理,自主設計和實施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創(chuàng)新思維。
5.初中歷史活動課具備綜合性。
歷史活動課的設計具備綜合性,強調跨學科的知識融合和綜合應用。在參與歷史知識競賽、歷史畫配文等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運用歷史知識,還需要運用語文、藝術、地理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實觀全面發(fā)展。
三、“大概念”視域下初中歷史活動課設計的實踐對策
“大概念”符合教育教學研究方向,強調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深入落實。教師應探索學生歷史課學習的情感體驗方向,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本研究將圍繞“辯論交流類、短劇表演類、訪談調查類”三種類型活動設計概念、活動目標、評價機制、實踐活動、活動評價等。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活動課程學習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專家思維,喚起學生的學習自主驅動力,以大概念打通學校的學習與未來的生活。
(一)辯論交流類活動課設計
1.確定活動核心概念。
教師在開展“研討交流”活動課時,需要設計好歷史活動課的主題與概念,保證主題具有探討價值,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實踐思考。在初中歷史活動課設計中,教師可選擇“秦始皇的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等具有爭議性和深度的歷史話題。通過辯論交流,學生能夠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辨析史料類型,培養(yǎng)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形成重證據(jù)的思辨意識。
2.制定活動目標。
確定活動概念與主題后,教師需圍繞具體教學內容制定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制定環(huán)節(jié)需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進行綜合設計,以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這既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與辯論主題相關的歷史知識,提高歷史分析與綜合能力,提升語言表達和辯論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過程,掌握歷史研究的方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興趣和歷史責任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3.設置評價機制。
為了確?;顒拥挠行院凸叫裕處熜枰O置合理的評價機制。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評價內容全面化,包括辯論內容、語言表達、辯論技巧、團隊協(xié)作。評價機制還應該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過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如參與度、合作精神、表達能力等;結果評價主要是對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如論文的質量、展示的效果等。
4.開展活動過程。
在實踐中開展辯論交流類活動課時,教師需要按照既定的活動方案,有序地推進活動進程?;顒舆^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播放視頻、講述故事等引入活動主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動機。
分組討論: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圍繞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采訪專家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
小組匯報:每個小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總結,并在全班進行匯報和展示。
全班交流:在小組匯報的基礎上,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形成一種思維碰撞和智慧共享的氛圍。
總結提升: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和提升,幫助學生梳理和歸納所學知識。
5.及時反饋評價結果。
活動結束后,教師在反饋評價結果的同時,要給學生提出改進建議。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幫助學生提高歷史素養(yǎng)和辯論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反思和同學的評價,提出自己的改進計劃。
(二)短劇表演類活動課設計——以《夢回大唐》為例
1.活動主題。
通過短劇表演,展現(xiàn)唐朝的繁榮昌盛與多元文化。
2.活動目標。
讓學生深入了解唐朝的歷史、文化、社會風貌等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表演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活動準備。
(1)教師講解唐朝的歷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特點等知識,為學生提供參考資料和閱讀書單。
(2)學生自由分組,每組5-8人,確定小組負責人。各小組根據(jù)興趣選擇一個唐朝的歷史場景或故事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如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李白吟詩等。
(3)各小組在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確保劇情符合歷史事實。同時,要注意角色分配、臺詞設計、場景布置等方面的問題。
(4)教師對各小組的劇本進行審核和指導,提出修改意見。各小組根據(jù)教師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
(5)準備表演所需的服裝、道具、音樂等物品,可以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制作,也可以向學校申請部分經(jīng)費購買。
4.活動過程。
開場介紹:教師作為主持人介紹活動的主題、目的和規(guī)則,歡迎各小組的精彩表演。
短劇表演:各小組按照抽簽順序依次上臺表演。每個小組的表演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在表演過程中,要求學生盡量還原歷史場景,注意語言表達、動作表情、服裝道具等方面的細節(jié)??梢匝埰渌麑W科的教師或學校領導作為評委,對各小組的表演進行打分。
評委點評:表演結束后,評委對各小組的表演進行點評。點評內容可以包括劇情設計、表演技巧、歷史還原度、團隊協(xié)作等方面。評委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引發(fā)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和理解。
頒獎儀式:根據(jù)評委的打分結果,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yōu)秀獎,并頒發(fā)獎狀和獎品。
可以設置一些特別獎項,如最佳表演獎、最佳劇本獎、最佳服裝道具獎等,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活動總結: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強調歷史短劇表演活動的意義和價值,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探索歷史、傳承文化。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提出對今后活動的建議和期望。
5.活動延伸。
各小組可以將自己的劇本和表演視頻進行整理,制作成歷史短劇作品集,在班級或學校內進行展示和交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電影或電視劇,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電影與歷史事實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xù)閱讀歷史書籍、參觀歷史博物館等,拓寬歷史視野,豐富歷史知識。
(三)訪談調查類活動課設計
1.確定活動概念。
對于訪談調查類活動課,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具有探究價值的歷史主題,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民間故事”或“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變化”。這些主題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通過調查和訪談,深入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細節(jié)和人物故事。
2.制定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應明確具體,既要符合課程標準,又要兼顧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下是幾個示例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抗日戰(zhàn)爭或改革開放時期的重大事件和背景。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調查訪談、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情感認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責任感。
3.設置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應多元化,既要有過程性評價,也要有結果性評價,通過建立評價機制來反思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思維??梢钥紤]以下幾種評價方式:
過程性評價:觀察學生在調查訪談過程中的表現(xiàn),如提問的質量、記錄的詳細程度、與受訪者的互動等。
結果性評價:評估學生提交的訪談報告、展示的內容和質量以及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表現(xiàn)。
同伴互評:鼓勵學生互相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合作精神。
4.開展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應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
準備階段:學生分組,確定訪談對象(如歷史見證人、專家學者等),設計訪談提綱,準備必要的工具(如錄音設備、筆記本等)。
實施階段:學生按照計劃進行訪談,記錄重要信息,拍攝相關照片或視頻。教師應在此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
整理階段:學生整理訪談資料,撰寫訪談報告,制作展示材料(如PPT、海報等)。
5.實施活動評價。
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全班進行總結和反思。以下是具體的評價步驟:
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和總結,找出優(yōu)點和不足。
小組評價:小組成員互相評價,討論各自的優(yōu)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全班討論:各小組展示訪談成果,分享經(jīng)驗和體會,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和提問。
教師總結:教師對整個活動進行總結,指出亮點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四、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通過在大概念視域下探索初中歷史活動課,我們看到了歷史教育的新活力與新可能。將大概念融入歷史活動課,可以使學生不再局限于對碎片化歷史知識的記憶,而是能夠在活動中建立起對歷史的宏觀認知框架,理解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與規(guī)律。他們在故事演講中感受歷史人物的魅力,在短劇表演里親身體驗歷史事件的波瀾壯闊,在實地考察中觸摸歷史的溫度,在辯論活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完善大概念視域下的初中歷史活動課,為培養(yǎng)具有歷史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貢獻力量。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大概念視域下初中歷史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研究”(項目編號:2023ZJY0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