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英國現(xiàn)當代科學散文的生態(tài)意蘊

      2024-12-14 00:00:00張建國
      鄱陽湖學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阿特金生態(tài)意識

      [摘 要]在英國現(xiàn)當代科學散文作家中,愛丁頓、阿特金和道金斯三位科學家的作品蘊含著濃厚的生態(tài)意識。天體物理學家愛丁頓反對當時基于宇宙觀而形成的自我中心論,認為天體物理學知識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謙卑意識和敬畏意識,進而平等地與其他人和然物共生共榮,并最早反對把核聚變技術應用于戰(zhàn)爭?;瘜W家阿特金斯指出,科學技術進步可能破壞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甚至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滅絕,了解科學可以使人謙卑,進而摒棄人類中心立場。生物學家道金斯從對生物結構的認識出發(fā),倡導敬畏自然,譴責人類肆意屠殺動物,極力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并否認上帝的存在、否定人是宇宙中心、否定人優(yōu)于非人類存在物,進而反對種族歧視和物種歧視等思維。這三位科學家的科學散文在當時英國乃至西方的思想界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啟發(fā)人們理應通過了解科學知識,提升個人生態(tài)責任意識,從而確??萍嫉倪\用既保護環(huán)境又造福人類。

      [關鍵詞]科學散文;生態(tài)意識;愛丁頓;阿特金;道金斯

      科學散文(science writing,又譯為“科學書寫”)“是科學和文學的成功聯(lián)姻,包含自然散文,是科普文的精華”。①英國科學散文緣起于17世紀,至18世紀末已產(chǎn)生了有影響的作品,19世紀取得了較大發(fā)展,20世紀以來出現(xiàn)了繁榮局面。英國是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一些科學家的科學散文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tài)理念,但目前國內(nèi)外極少有人對20世紀以來的英國科學散文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英國現(xiàn)當代(20世紀以來)的優(yōu)秀科學散文作家較多,筆者基于相關評論家的評介,并兼顧自然科學的多個分支及時間段,同時考慮科學散文作家在相關科學領域里的地位,研究了10位科學散文作家,發(fā)現(xiàn)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 1882—1944)、阿特金(Peter Atkins, 1940— )和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1941— )三位的作品蘊涵濃厚的生態(tài)意識。

      一、天體物理學家愛丁頓的生態(tài)科技觀

      20世紀是科學技術加速發(fā)展和生態(tài)問題急劇惡化的時代,科學技術生態(tài)化成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茖W技術生態(tài)化包含人文關懷原則和生態(tài)關懷原則,它們分別指的是:“科學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應當有利于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公正和進步”;①“應該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與和諧”。②也就是說,科技的探索和應用要有利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平等相處、共生共榮,而不應成為人類自高自大、壓迫其他人、征服大自然、肆意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理據(jù)或工具。這一理念也可以稱為生態(tài)科技觀。

      阿瑟·愛丁頓是英國天體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是第一位用英語宣講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科學家。他宣講相對論的著作被愛因斯坦稱贊為所有語言中對相對論的最佳闡述,其科學散文創(chuàng)作使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愛丁頓的主要科學散文作品包括《物理世界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1927)、《膨脹的宇宙》(The Expanding Universe, 1933)、《科學的新路徑》(New Pathways in Science, 1935)等。

      愛丁頓反對基于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認識而形成的自我中心論(egocentrism)。在他看來,天體物理學知識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謙卑意識和敬畏意識,進而平等地與其他人和其他自然物共生共榮。他指出,天文學家觀察到,太空中有一個遙遠的漩渦星云,其運動速度似乎是每秒1000英里,科學家無法斷定這一速度是屬于那個星云的,還是屬于地球所在的銀河系的,原因是:“從天文學上說,與那個星云相比,地球所屬的星系并不比其他星系更為重要,而且也不是更接近宇宙中心。那種認為我們更接近靜止的假設,并沒有嚴謹?shù)睦碚摶A,只不過是自我陶醉而已?!雹蹛鄱☆D進一步指出,認為地球所在的銀河系是宇宙中心的觀點純屬錯覺,因而不應以此為理由形成自滿自大的自我中心論。他在綜述相對論的時空概念時說道:

      我們把空間參考系的多樣性的想法擴展到空間—時間參考系的多樣性……大自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參考系中的哪一個具有特殊性。我們所在的這個參考系好像是靜止的,具有相對于我們而言的對稱性,該對稱性是其他參考系所不具備的;為此,我們曾做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假設——它是唯一合理的標準參考系。但這種自大看法現(xiàn)在必須拋棄,我們應該懂得,所有參考系都具有同等意義。④

      愛丁頓認為,把人類自我所在的地球視為觀測關于時空的物理量的標準參考系,也是一種自高自大的自我中心論,應予堅決抵制。

      愛丁頓還指出,無論在銀河系中還是在整個宇宙中,人類生活的地球根本就不是處在中心位置,人類不應有自我中心思想,而應秉持謙卑態(tài)度。根據(jù)當時科學家的觀察,太空中的螺旋星系大體上像銀河系,卻明顯小于銀河系。因此曾有人說,如果螺旋星系像島嶼,銀河系就是大陸。對此,愛丁頓談道:

      我想我的謙卑因此只能變成中產(chǎn)階級的自豪,因為我不喜歡人類屬于宇宙的貴族這樣的惡名……所以,說銀河系應該成為一個完全例外的星系似乎是錯誤的。坦率地說,我不相信那樣的論斷,那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由于偶然性。我想,進一步的觀察研究將會昭示銀河系與其他星系的真實關系,我們最終將會發(fā)現(xiàn),更多星系的大小是等同于或超過銀河系的。①

      顯然,他一直反對以種種“科學的”理由、把人類視為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存在物這樣的自我中心論,而作為恒星的能源來自于核聚變這一論斷的最早提出者,愛丁頓還反對把相關技術應用于戰(zhàn)爭。他說:

      我把原子能的實際運用稱作虛幻希望,認為鼓勵此類希望是錯誤的。但從世界目前的形勢來看,原子能的運用甚至成了一種威脅,譴責這一威脅是一種重大責任。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由于物質方面的匱乏想擺脫饑餓狀態(tài),對這些人來說,富足會招致災難,無限制的能量意味著有無限能力去發(fā)動毀滅性戰(zhàn)爭;對存在這類人的社會來說,其前進道路上飄蕩著一片不祥烏云,盡管這片云目前還不及人的巴掌大。②

      早在1934年,愛丁頓就預見了應用核聚變原理去制造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以發(fā)動毀滅性戰(zhàn)爭的可能性;不難看出,他極其反對用科技去危害他人乃至整個人類。愛丁頓認為科學對人類的處境可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他在總結自己關于科學和宗教的關系的觀點時說:

      物理科學與宗教的關聯(lián)是,科學家時常承擔起了信號員的義務,不時發(fā)出危險警告——而且他們的警告并非沒有道理。起警示作用的主要信號,過去一直處于危險級別;如果我對當前形勢的估計是正確的話,這一信號目前顯示的危險級別偏低。但近期還不至于會出什么大的亂子,除非有某種力量驅動。③

      《圣經(jīng)·啟示錄》描述的最后(或末日)審判的大災難情景,類似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徹底毀滅的景象;不遵從上帝訓誡去善待他人并約束自己行為的人,將在地獄般的環(huán)境中受罰。作為一位有信仰的物理學家,愛丁頓警示人們,核物理學可能使人類面臨大災難;尤其是如果人們以自我為中心,受征服他人、征服大自然的欲望驅動,濫用科學成果,他們很可能會面臨末日審判那樣的大災難。

      二、化學家阿特金斯的生態(tài)科技觀

      彼得·阿特金斯是英國化學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員,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科書著述者之一和化學普及者之一,也是健在的最優(yōu)秀的科學散文作家之一。他頌揚科學奇跡和科學世界觀,是一位科學智慧大師和抒情散文詩大家。其主要科學散文作品包括《周期王國》(The Periodic Kingdom, 1995)、《阿特金斯說分子》(Atkins’ Molecules, 2003)、《伽利略的手指》(Galileo’s Finger, 2003)、《存在與科學》(On Being, 2011)等。

      首先,阿特金斯嚴正指出,科學技術進步可能破壞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甚至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滅絕。他說:

      目前,人類似乎正處在一種新型的大滅絕之中,因為人類活動使生物圈遭到破壞,從而危及與人類共享生物圈的許多動植物的生存,甚至危及人類自身。這種自我引發(fā)的滅絕也許是人類“進步”中不可避免的伴隨物,因為極端悲觀的新馬爾薩斯主義(neo-Malthusianism)認為,人類自取滅亡的能力的上升速度,不可避免地要超過人類智慧的發(fā)展速度。最令人黯然神傷的觀點是,盡管在某些人能夠一下子殺死數(shù)千人的情況下(這種情況貫穿歷史直到現(xiàn)在),社會依然能夠存在下去,但是當技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在一個人就能置數(shù)千萬人于死地的情況下,任何社會必將毀滅。人類社會現(xiàn)在似乎已經(jīng)具備這種自我摧毀的能力。①

      阿特金斯認識到人類與非人類存在物共處同一生態(tài)共同體中,其命運休戚相關,人類的現(xiàn)代科技,尤其是核技術,已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他還指出,諸如十六烷基苯磺酸鈉之類的洗滌劑隨污水流入河中,細菌無法對其進行分解,致使河面出現(xiàn)泡沫。②由此,他還揭露了洗滌劑造成水污染的問題。

      阿特金斯強調(diào),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人類又能夠危害人類,人類應善用科技,使其能造福人類。他在描述元素周期表中的氯元素時說:

      氯位于氟的南面,由于大量存在于海水中,人類和工業(yè)生產(chǎn)已充分利用了它。在海洋中,氯和鈉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經(jīng)過某種程度的加工,就成為我們廚房和餐桌上的食鹽。我們體內(nèi)也有大量的氯……然而氣態(tài)氯就與北面鄰居氟很相像,十分活潑,氯氣可以將微生物和人置于死地。氯能以一種非常微妙的方式傷人。例如,用氯制成的氯烴和氯氟烴制冷劑逸散到大氣層上空,可以使臭氧層出現(xiàn)空洞,而臭氧層是一個氣體防護罩,可阻擋來自太陽的紫外線的輻射危害。王國中的氯對人類大有好處,但另一方面也對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破壞。③

      必須注意的是,由化學元素氯構成的物質既可以造福人類也能夠危害人類,關鍵在于人類怎樣運用相關物質。他在描述空氣的成分時寫道:

      我們本應該按空氣本來的成分來描述它,然而,空氣現(xiàn)在的實際成分卻是另一番樣子,因為它包含了源于自然界和“文明”社會的外來分子,這兩個源頭把天空當成了排污場……雖然化學無疑與污染脫不了干系(尤其是在被經(jīng)濟學家、政客、物理學家、農(nóng)場主、旅行者、私房主人以及其他享受化學帶來的便利的人利用時),本節(jié)以及第6章中標題為“惡性化合物”的一節(jié)所描述的分子的有害性質,應當與本書描述的其他分子的大量有益性質放在一起來衡量。④

      也就是說,人類應該辯證地看待化學的研究成果所產(chǎn)生的作用:它既能使人類生產(chǎn)出有益于生活的大量化工產(chǎn)品,又會污染空氣、水體、土壤等自然環(huán)境,并制造出毒藥、毒品等有害產(chǎn)品,關鍵也在于人類如何運用化學的研究成果。

      阿特金斯還認識到,了解科學可以使人變得謙卑,進而擯棄人類中心論。他說:

      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低等的動物的染色體都少于人類,當然植物更是如此(無論高等或低等)。比如,人類的每個細胞含有23對染色體,而家鼠只有20對。但也有許多“另類”,比如,西紅柿有22對染色體,更不可思議的是,馬鈴薯竟然有24對染色體(注意:已經(jīng)超過人類了)。事實上,由于染色體數(shù)目的不易確定性,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以為人類的染色體數(shù)和黑猩猩的一樣多(均為24對)。我們只有收起作為“人”的自大情緒,并承認染色體數(shù)目與物種的高低貴賤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才能心平氣和地接受這個現(xiàn)實:人類實際上“只有”23對染色體。①

      就是說,人類不能以每個物種染色體的多少來確定何尊何卑。他這樣講述宇宙學:

      (科學的)一些最杰出的成就卻讓我們變得異常謙卑。科學成就中最輝煌的、而且也使人類完全進入本應有的可憐的謙卑境地的,是讓人類認清自己在宇宙中的真正位置。這一輝煌成就的值得驕傲之處就在于,它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科學問題中的最大難題:宇宙的起源。天文學和宇宙學的每次革命都在不斷削減人類在宇宙中的至尊地位,從而使人類不可避免地、充滿諷刺地變得更為渺小。托勒密把我們置于宇宙中心,哥白尼卻把我們貶到了一個美麗的、但卻是圍繞太陽轉動的一個很小行星上。從那時起,太陽的地位就開始逐漸下降到一個可能被證明是不起眼的宇宙中的、一個不起眼的星系團中的、一個不起眼的星系中的、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上。②

      這就是說,近現(xiàn)代的天文學和宇宙學知識使人類認識到,人類并非處在宇宙的中心位置,日月星辰、天地萬物絕非為人類而創(chuàng)造,圍繞著人類為人類服務的。

      阿特金斯通過介紹科學知識消解人類中心論,倡導人類攜手促進科學繁榮。他說:

      其他一些動物的眼睛能夠看到更為豐富的色彩。比如說,蜜蜂的眼睛對紫外線非常敏感,所以,我們?nèi)祟愔荒芨兄环N色調(diào),而蜜蜂能感知的色域更為寬廣。例如,在我們看來,飛蓬花是純黃色的,而蜜蜂可以感知該花反射的紫外色和黃色,在它眼里,這種花的顏色可稱作“蜜蜂紫”。③

      一些動物的某些器官優(yōu)于人類,這類知識是對自以為優(yōu)越無比、高高在上、其他動物都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人類中心論的顛覆。實際上,所有動物的器官的功能完全適合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因而不能以某種動物的某種器官之功能的優(yōu)劣來評判該動物的尊卑。他倡導人類進行持續(xù)合作:“我堅信人類集體智慧的強大威力……樂觀地說,只要給予人類充足時間,并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那么,人類的集體智慧在理解世界方面將會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雹芩M而倡導人類不分國籍和種族,相互合作、共同促進科學繁榮,以便正確認識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宇宙萬物。

      三、生物學家道金斯的生態(tài)觀

      理查德·道金斯是英國的進化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皇家文學院院士,牛津大學首席“查爾斯·西蒙尼公眾理解科學教授”,入選“世界在世的100名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被《展望》雜志譽為“英國第一公共知識分子”。其主要科學散文作品包括《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1976)、《盲眼鐘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 1986)、《解析彩虹》(Unweaving the Rainbow: Science, Delusion and the Appetite for Wonder, 1998)、《上帝的錯覺》(The God Delusion, 2006)等。

      道金斯十分敬畏自然,并倡導讀者敬畏自然。由于生物的結構非常復雜,其主要器官的功能精妙絕倫,自然神學家培里把生物比作活鐘表,并認為設計和制造生物的極其高明的“鐘表匠”是上帝。道金斯借用了培里的“活鐘表”比喻,但卻認為生物的創(chuàng)制者“鐘表匠”是漫長的自然選擇過程。與培里相似的是,他對生物充滿敬畏之情。他寫道:“我絕不輕視‘活鐘表’給培里帶來的驚奇感,相反,我要闡述我對生物的感受——對此培里一定能作更多闡述。說到‘活鐘表’讓人產(chǎn)生敬畏感,沒有人能超過我?!雹倥嗬锞次飞?,是因為他將其視為上帝的作品;道金斯反對培里的這一觀點,但他對生物的敬畏感絲毫不弱于培里。除了人的眼睛,他對自然選擇的另一結果——蝙蝠的回聲定位本領肅然起敬。他說:“這些蝙蝠的故事讓我肅然起敬,我相信培里也會如此,我希望讀者也能如此。我的目標在一個方面與培里的完全一樣。我不想讓讀者低估自然的驚人作品,以及為了解釋它們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②培里敬畏的是上帝及其高妙作品——生物,道金斯敬畏的是自然(選擇)及其奇妙作品——生物,兩個人的目標的相似之處是希望讀者也能敬畏自然。

      道金斯譴責人類肆意屠殺動物,極力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倡導生態(tài)保護。他嚴正指出,白人殖民者是澳大利亞袋狼在20世紀初滅絕的原因:

      (袋狼)遭到大量屠殺,因為白人把它們當作“害獸”,或者將殺害它們看作“戶外運動”(也許在塔斯馬尼亞島人跡罕至的地方,現(xiàn)在還殘存著一些,但那些地方也可能在增加人類就業(yè)機會的借口下遭到破壞)……也許它們對人類來說是“害獸”,但人類對它們來說更是“害獸”,結果袋狼消失而人類暴增。③

      白人殖民者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敵視并肆意屠殺袋狼,結果導致袋狼滅絕和生態(tài)失衡。而且不難看出,道金斯反對人類中心主義,即反對以人類的目的、利益或價值觀為標準去衡量非人類自然萬物。道金斯還批判肆意屠殺黑猩猩的行為,把黑猩猩等動物的生存權幾乎提升到了與人的生存權一樣的高度,④他對物種歧視的批判以及為這些動物的生存權的辯護都相當深刻。關于無神論網(wǎng)站上發(fā)布的“新十誡”,他認為應該補充一些內(nèi)容,其中包含禁止歧視其他性別、種族和物種的字眼:“(盡可能地)不要歧視或壓迫別的性別、種族以及物種?!雹偎J為,渡渡鳥和袋狼遭到白人捕殺先后滅絕是一種悲劇,并指出:“野生生物保護以及環(huán)境保護已經(jīng)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其道德地位與曾經(jīng)的嚴守安息日及禁止雕刻偶像所獲得的道德地位相當?!雹谠谒磥?,野生動物保護和環(huán)境保護已經(jīng)成為、而且理應成為神圣的生態(tài)倫理規(guī)范。他轉述了動物權利著名理論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 1946—)《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 A New Ethics for Our Treatment of Animals, 1975)中的觀點:“我們應當轉向一個后物種歧視的立場;人道待遇的邊界,應當拓展到所有擁有能察知這種待遇的智能物種身上。”③即是說,人類至少應該關愛并平等地對待有一定智能的動物。

      道金斯也極力反對人類中心論。上一段的第一個例子其實就蘊涵著這樣的理念,此外,他還這樣批駁中世紀教會所灌輸?shù)娜祟愔行恼摚?/p>

      在中世紀,教會教導我們,地球是宇宙中心,天上的點點繁星只是娛人眼睛的裝飾(有些人更離譜,居然以為,天上繁星會在乎我們的渺小生命,以至于費心對我們施展星象魔力)。地球只是太陽系極其平凡的一員,太陽系只是銀河系極其平凡的一員,銀河系只是宇宙極其平凡的一員;宇宙無垠,其中的行星難以計數(shù),說地球是生命唯一的家,這是多么自負啊?憑什么?老天!為什么我們的地球會蒙恩寵?

      我真的很遺憾,因為我實在很慶幸我們已經(jīng)逃脫了中世紀教會的那種狹隘心態(tài),我也瞧不起現(xiàn)代的占星家……④

      人類中心論的一個理論基石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其核心觀點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世界是上帝為人而創(chuàng)造的,因而人是宇宙的中心,可以征服、利用和統(tǒng)治自然界,人的目的、利益和價值觀是衡量非人類存在物的標準。道金斯感到很遺憾,他無法茍同人類中心論。他不但認為不存在著上帝,也認為人不是宇宙中心、也不優(yōu)于非人類存在物,更認為非人類存在物不是上帝為了人的種種利益而創(chuàng)造的。他還鄙視占星術(或星象學),認為人以及人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微不足道,堅決否認空中繁星會關心人間事務,用相互之間的位置變化來昭示人類的種種命運。

      更為難得的是,道金斯強烈譴責白人中心論,反對種族歧視和物種歧視等各種等級思維。19世紀蘇格蘭電機工程師弗萊明·金肯(Fleeming Jenkin, 1833—1885)企圖用混和遺傳觀(blending inheritance)反駁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他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聲稱“白人擁有一切我們所知的優(yōu)于黑人的天賦”。道金斯指出,這一“白人優(yōu)越感”是“種族偏見”,與物種歧視的思維同源:“當今持有物種歧視態(tài)度的人,對人類優(yōu)越感習以為常,隨口大談‘人’權、‘人’的尊嚴、‘人’命是神圣的等等;與此相同,在金肯與達爾文的時代,持種族偏見的人對白人優(yōu)越感習以為常。”①西方殖民者給澳大利亞引入外來物種,破壞當?shù)氐纳鷳B(tài)平衡,致使一些本地物種滅絕,他們反而認為本地物種與土著居民一樣是劣等的。對此,道金斯指出,這些人認為本地物種的滅絕是因為它們是“‘古老的’、‘過時的’形式,它們的下場就像與現(xiàn)代核潛艇對抗的古代北歐海盜船。但是‘澳大利亞本地動物群是活化石’的假設,根本難以論證……我覺得這個假設也許只反映了一種自大的勢利心態(tài),就像有些人把澳大利亞土著視為粗野的流浪漢一樣”。②從這兩個例子不難看出,道金斯不僅反對物種歧視或人類優(yōu)越感(中心論),而且反對種族歧視或白人優(yōu)越感(中心論)——反對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歧視。

      結 語

      以上文本分析表明,愛丁頓和阿特金斯的作品都蘊涵著生態(tài)科技觀,他們都認為科技的探索和應用,要有利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平等相處和共生共榮,而不應成為人類自高自大、壓迫其他人、征服大自然、肆意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理據(jù)或工具。愛丁頓反對自我中心論,反對把核聚變技術應用于戰(zhàn)爭,認為科學對人類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阿特金斯警示人類要防止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危害,力倡人類善用科學技術以造福人類,擯棄人類中心論,建立合作共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相比之下,道金斯并沒有明說如何運用科技,但他從生物學家角度倡導敬畏自然,譴責人類肆意屠殺動物,極力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倡導生態(tài)保護;并譴責自高自大、自私自利的人類中心論和白人中心論,反對物種歧視和種族歧視。

      由于愛丁頓、阿特金斯和道金斯都是英國現(xiàn)當代著名的科學家和影響廣泛的科學(普及)散文作家,他們的科學散文作品蘊涵的上述生態(tài)理念無疑對英國乃至西方的思想界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這些生態(tài)意蘊對中國當前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國人理應了解基本科學知識,增強自身的生態(tài)責任意識,從而確??萍嫉倪\用既能保護環(huán)境又能造福人類。同時,還要克服自滿、自高、自大、自利等自我中心思想,培養(yǎng)同情心、關愛意識以及和平共處意識,使科學能促進人與人、國與國、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我們的政府和教育機構應更加重視科學普及,進一步提升全民素質,培養(yǎng)公眾的互利合作精神和生態(tài)保護意識。

      猜你喜歡
      阿特金生態(tài)意識
      未來人類圖鑒
      人對自然的暴力
      解析小說《白鯨》的生態(tài)意識和德性倫理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生態(tài)意識滲透
      情義便條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tài)意識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5:25
      論壯族山歌的生態(tài)意蘊與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
      人民論壇(2016年11期)2016-05-17 12:30:16
      越南姑娘抗婚“外嫁”為哪般
      “吃肉減肥”有了新證據(jù)
      海兴县| 宿州市| 巴里| 民勤县| 龙井市| 张掖市| 临安市| 祁阳县| 淮安市| 犍为县| 开平市| 内乡县| 阿荣旗| 涿鹿县| 大英县| 威宁| 沐川县| 得荣县| 论坛| 永定县| 同心县| 永新县| 五家渠市| 石河子市| 双桥区| 磴口县| 信阳市| 寿光市| 乌审旗| 陵川县| 黑水县| 南澳县| 乌兰察布市| 葫芦岛市| 阜新市| 新建县| 大竹县| 忻城县| 若羌县| 吉林省|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