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瓊瑤去世后第三天,湖南衡陽縣三湖鎮(zhèn)大波村的蘭芝堂舉行了一個小型的追思會。當天下著小雨,宗親和附近鄉(xiāng)鄰冒雨前來,每人手拿一束菊花,有白有黃,送別瓊瑤。
蘭芝堂是瓊瑤祖居,門前一口池塘,視野開闊,屋后青松翠竹環(huán)抱,風景優(yōu)美。1942年,4歲的瓊瑤跟隨父母,從出生地四川回到衡陽,在蘭芝堂度過了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后來,戰(zhàn)火席卷中國,這個美麗的小山村也未能幸免,一家人開始顛沛流離。1949年,她隨父母去往臺灣,一去多年。
遠離故土的瓊瑤,在臺灣成長、結(jié)婚、生子,寫作并成為專職作家。她這一生,半個世紀的寫作,66部文學作品、51部改編電影、25部改編電視劇,以獨特的情感敘事引領了一個時代,成為海峽兩岸乃至整個華人圈的集體文化記憶。她離開后,世界各地都有人在悼念、追思“瓊瑤阿姨”,人們突然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很多共同記憶:青春年少,深夜躲在被窩里讀她的書哭得死去活來;每個暑假,打開電視就是《還珠格格》與《情深深雨濛濛》。
自上世紀80年代起,瓊瑤的作品開始席卷大陸。封閉已久的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小說可以這么好看,文學可以如此輕松,熒屏里的愛情可以如此驚天動地。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曾用唐代打油詩《詠雪》形容“瓊瑤熱”的盛況:“六出冰花降九霄,街前街后盡瓊瑤?!?/p>
瓊瑤作品何以在大陸乃至整個華人世界引發(fā)共鳴?多年研究臺港澳文學的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江少川說,改革開放以后,一批臺灣作家的作品進入大陸,在當x0RbXTNoDkR5PZrwejUMefJV6EeM/gxkSfl20mZet5k=時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碍偓幍牟簧僮髌罚际钱敃r年輕人耳熟能詳?shù)?。盡管她的小說不是純文學,但也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她對故土和中華文化有著深厚情感,其作品受到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刻影響?!?/p>
12月11日上午,家屬在陽明山為瓊瑤舉行花葬送別。也是這一天,國臺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說:瓊瑤女士是一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臺灣作家,對祖國大陸充滿深厚的感情,為推動兩岸交流和影視合作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瓊瑤小說進入內(nèi)地的最早時間已無從推斷,有一種說法是1982年,《海峽》雜志刊出《我是一片云》?!澳闷鹁头挪幌铝?,感動于小說的感性柔情、浪漫幻想,而今多年過去,想想竟是前塵往事了?!币晃蛔x者回憶說。
當時,大陸對港臺文學作品的出版還有所限制,直到80年代中期政策慢慢放寬。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1986年,就有超過20家以上出版社同時出版了瓊瑤小說。其中,花城出版社的《菟絲花》幾經(jīng)再版,賣了幾十萬冊。那個年代租書店很多,小說的傳閱率很高,讀過瓊瑤的人數(shù)大概要以千萬計。1986年11月13日《文學報》報道稱,在廣州,70%大中學生讀過瓊瑤小說,特別是女學生,已“如癡如醉”。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就是在這一時期遇到瓊瑤的。“當時,我正在讀大學,從圖書館借瓊瑤的書看。宿舍6個人,每人借一本,拿回來就躲在蚊帳里看,有時晚上打著手電筒看,看完后再互相交換著看。”她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她記得最早讀的是《在水一方》,一看就著了迷,“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思想沖擊,或者某種程度上的啟蒙。故事怎么能寫得這么引人入勝,吊人胃口,以前從沒想過愛情那么美好。另外,瓊瑤的文字有一種古典的美”。瓊瑤從小就深受中國古典詩詞影響,她的小說時常交織著古典意象,書名也常常取自古典詩詞,比如《幾度夕陽紅》出自楊慎《臨江仙》,《寒煙翠》《碧云天》出自范仲淹《蘇幕遮》,《在水一方》出自《詩經(jīng)· 蒹葭》,等等。
當大陸掀起“瓊瑤熱”時,瓊瑤作品已在臺灣流行了20多年。1962年,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開始在《皇冠》上連載,引發(fā)轟動。此后一發(fā)不可收,她幾乎年年有新作,本本都暢銷,再加上影視劇的推動,風靡一時。對于大陸的反響,瓊瑤本人有預期,但沒有預料到會這么“熱”。
1988年,50歲的瓊瑤回大陸探親。第一站是北京,剛走出海關,人群像潮水般涌向她,閃光燈閃個不停,耳邊響著“京片子”。還有更多的人,拿著她的小說請她簽名。在北京的10多天,她遍覽名勝古跡,與韓美林、李可染等文化大家暢談,還夜訪長城烽火臺。之后,她坐輪船游三峽,攀石林鉆古洞,眺洱??春?。游三峽途中,她去萬縣一家蠶絲廠參觀,被全廠女工包圍,一群人沖她高喊:“我們都是你的讀者!”
“我的鄉(xiāng)愁不在大陸的任何一點上,而在大陸那整片的土地上。”結(jié)束探親之旅后,瓊瑤曾如是說。在她的心中,“中國人就是這樣的:無論隔著山,隔著海,隔著歲月,中國人的血液里,總是綿綿不斷地流動著一條黃河,一條長江!”
40多天里,瓊瑤像風一樣,席卷所到之處。當時,《文學報》的一個記者采訪到了瓊瑤,曾這樣描述見到她時的印象:“款式別致、色澤鮮亮的大紅毛衣,雪花牛仔褲,嬌小的身材配著這身衣裳顯得十分得體,雖妝化得濃了些,卻艷而不俗。特別引人注意的是那雙眸子異常明亮,少女式的,里面沒有矜持,沒有倔傲?!?/p>
那位記者給瓊瑤提了一個問題:您認為自己是傳統(tǒng)女性還是現(xiàn)代女性?
“我想,我不是傳統(tǒng)的,但崇尚東方的智慧?!杯偓幋?。
在那次大陸行中,瓊瑤很少接受媒體采訪,但總有記者追隨。其中有一個湖南電視臺記者,從武漢一直追到大理、昆明。
一路上,這位同鄉(xiāng)記者忙前忙后。終于,在離開大陸前的最后一天,瓊瑤接受了他的采訪。當天,瓊瑤還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湖南電視臺的另一位記者從長沙帶來了一盒錄影帶,里面拍攝了瓊瑤讀過的小學、住過的街巷,還有祖居蘭芝堂、祖父的墓。眼見離開39年的地方物是人非,瓊瑤傷心地落淚,在沙發(fā)上呆呆地坐了很久。
“我想起一首歌,從小就會唱的歌: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游子傷漂泊。回憶兒時,家居嬉戲,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商枝啼烏,小川游魚,曾把閑情托。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瓊瑤在《剪不斷的鄉(xiāng)愁》里寫道。當時,她一邊在心里哼著歌,一邊追悼逝去的祖父,追悼逝去的童年。
鄉(xiāng)愁,始終縈繞在瓊瑤的心頭。第二年,她再回大陸,到衡陽祭祖。
盡管行蹤保密,還是被一些“瓊瑤迷”探聽到了。在回老家的路上,只要車子一停,便有人手持書追上來,請瓊瑤簽名留念。即使在賓館吃飯,也會有人來請她簽名。祭祖之后,瓊瑤夫婦在蘭芝堂款待鄉(xiāng)鄰們。她挨桌給大家伙兒敬酒,每到一桌,都會笑吟吟地問道:“鄉(xiāng)親們杯里都有酒嗎?”
第二天,離開衡陽前,瓊瑤給堂叔留言:“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更愛我的親人。但愿——從今以后,能常常聚首?!彼€做了一首詩《念我故鄉(xiāng)》,經(jīng)由王立平譜曲,成了一首歌。后來,在湖南電視臺舉辦的文藝晚會“問故鄉(xiāng)你有幾多情”上,李谷一登臺演唱,唱著唱著,坐在臺下的瓊瑤情難自抑,沖上舞臺,和李谷一擁抱在一起。
也因為之前和湖南臺記者建立的友誼,在祭祖后不久,瓊瑤就跟湖南電視臺開始了一段甜蜜的合作,也開創(chuàng)了兩岸合拍電視劇之風。從“六個夢”系列、“梅花三弄”系列到“兩個永恒”系列,再到《蒼天有淚》。那段時間,幾乎一打開電視,都有瓊瑤劇在播。
“瓊瑤劇的內(nèi)核,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對于觀眾來說,這種艱難卻甜蜜的愛情,總是那么讓人牽腸掛肚。因為它提供了關于兩性間一種詩意的本能的想象空間,為日常生活中庸庸碌碌的男女平添一點傳奇與美麗。”上海廣播電視電影局學者張雅敏如是分析道。
1998年,《還珠格格》橫空出世,掀起“還珠熱”。作為第一個現(xiàn)象級的大IP,《還珠格格》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一曲“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成了無數(shù)人青春的寫照……這股熱潮,迅速席卷各地,蔓延至日本和韓國。
當時的臺灣,也刮起了“小燕子”旋風。媒體報道稱,旋風的背后是海峽兩岸長期真誠合作交流的結(jié)果,凸顯出對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八剿鞒隽藘砂段幕涣鞯男履J健⑿峦緩?,帶動兩岸影視產(chǎn)業(yè)更多合作,交流進一步深化?!薄哆€珠格格》總制片人劉向群說。
進入21世紀,瓊瑤劇慢慢退場。經(jīng)典瓊瑤劇也開始被重構(gòu)與審視,其“時代濾鏡”被觀眾擊碎。
瓊瑤這一生,經(jīng)歷過幾起幾落,一步一步開辟了屬于自己的時代。關于她的作品主題和風格,一直有批判的聲音。當年,《窗外》出版后,李敖就曾指出:“瓊瑤應該走出她的小世界,洗心革面,重新努力去做一個小世界外的寫作者?!?/p>
但瓊瑤本人,始終反對自己的作品被稱為言情小說,她認為自己書寫的東西,親情其實比愛情更多,同時還書寫了很多大時代背景下個體命運的沉浮。她曾說,“我的作品一直在敘述一個不變的主題,那就是‘愛’字。男女之愛、朋友之愛、手足之愛、父母之愛、國家之愛、民族之愛……寫不盡人生的愛”。
而這其中,最深沉的當是國家和民族之愛。
“瓊瑤是時代變換中一朵璀璨的小花。從兩岸交流的角度來說,她是功臣。兩岸不斷,就是魂不斷、文不斷?!焙蠋煼洞髮W教授鄭佳明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在他看來,瓊瑤對家鄉(xiāng)、對國家,一直都懷有深深的眷戀,“她的小說里的山山水水,湖南人一看就能看出來。包括里面的人物性格,敢愛敢恨,情緒熱烈,都有湖南妹子的影子”。
在《六個夢》里,岳麓書院、橘子洲頭等地標與故事完美融合;瓊瑤故鄉(xiāng)的興隆水庫附近有12個小山峰(當?shù)胤Q“天上人間十二峰”),后來演變成了《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幽幽谷”“天上人間”…… 當年拍攝《情深深雨濛濛》,瓊瑤在原有作品《煙雨濛濛》上進行修改。當劇情推進至“八一三”松滬會戰(zhàn)時,面對日寇叫囂著“三月亡華”,劇中何書桓、杜飛、如萍等人,并未沉溺于小兒女的情情愛愛,而是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日戰(zhàn)爭中,成為戰(zhàn)地記者或者戰(zhàn)地護士。
瓊瑤的家國情懷,與童年的經(jīng)歷有關。
1944年,戰(zhàn)火燒到了湖南,一天夜里,6歲的瓊瑤從熟睡中被炮火驚醒。一家人開始東躲西藏,所到之處都被日軍洗劫。他們躲到一個山溝里,突然一陣槍響,瓊瑤從松樹的隙縫里望出去,正好看到一個農(nóng)人,腿上滴著血,一跛一跛地飛跑。這時,一陣日本人的呼喝聲響起,又一排槍聲,農(nóng)人倒下了。
“我的國家民族觀念,就在這槍口下建立起來的?!杯偓幵谧詡鳌段业墓适隆防飳懙馈R蛉哲娝奶幾ゲ蹲x書人和知識分子,他們一家人開始逃難。途中,她親眼看到祖父在漢奸面前寧死不屈,不讓對方搜身。他們還遇到了一位曾連長,好心帶著他們一家隨軍隊前行。若干年后,她寫《六個夢》,其中有一篇《流亡曲》就是以曾連長為原型來寫的。
就是這樣一個瓊瑤, 2004年,她為反“臺獨”在網(wǎng)站上發(fā)表公開信,說:“從何時開始,長江、黃河、青海、長城、喜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們的驕傲了?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們的歷史了?”她還大聲疾呼:“我們都有相同的皮膚,相同的歷史,相同的血緣,相同的‘故鄉(xiāng)’。一個否決故鄉(xiāng)的人,也是否決祖先父母的人,我們不要這樣吧!”
倔強、熱烈的湖南妹子瓊瑤,直到晚年仍筆耕不輟。2020年,她完成了80萬字的小說《梅花英雄夢》。這部封筆之作,講述開國功臣“忠孝仁義”四王慘遭陷害,幾位主角克服個人的情感波折,拼盡全力保家衛(wèi)國。依然是滿滿的家國情懷。
不久前,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瓊瑤作品大合集”,包含瓊瑤生前所有作品共66冊和最新長篇小說《梅花英雄夢》5冊。瓊瑤去世后,這套書供不應求,不斷加印。
“讀瓊瑤小說長大的人,應該會感恩青春歲月里瓊瑤為其奠定的‘情感教育’。她的作品至情至性,許多讀者因而相信純真美好的愛情。她對生命一直有追求,有想法。她轟轟烈烈,瀟瀟灑灑,永不妥協(xié)。這對于當下的我們,是值得尊重和回味的?!睆垇嘂愓f。
瓊瑤留給世人的,依然是那個瀟瀟灑灑、轟轟烈烈的背影。她傳奇的一生結(jié)束了,但故事仍在繼續(xù)。
編輯 余馳疆/美編 徐雪梅/編審 張勉
瓊瑤(1938年—2024年)
生于四川成都,本名陳喆,作家、編劇、作詞人、影視制作人。原籍湖南衡陽,1949年隨父母由大陸赴臺生活,16歲發(fā)表小說《云影》,25歲出版首部長篇小說《窗外》。代表作《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彩云飛》《一簾幽夢》《我是一片云》《庭院深深》等。多部作品先后改編為影視劇,成為幾代讀者與觀眾的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