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實利與殖民的二重變奏

      2024-12-31 00:00:00陳云奔徐海鵬
      理論觀察 2024年12期

      摘 要:《(滿語)物理》教科書作為偽滿政權實施奴化殖民教育的重要工具,體現著實利與殖民的雙重特點。該教科書在編寫原則、知識觀、插圖設計、實驗設置與物理學名詞使用等方面體現著唯實利主義的本體性特點。在唯實利主義的基礎上,又在意識形態(tài)、語言政策、教科書內容三個方面體現出殖民主義的附加性特點。該教科書的編著并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科學、普遍的物理學知識,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成為輔助偽滿政權統(tǒng)治的“奴化人才”。

      關鍵詞:偽滿洲國;《(滿語)物理》教科書;實利主義;殖民主義

      中圖分類號:K26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4)12 — 0113 — 05

      1932年3月1日,溥儀在日本的扶植下執(zhí)政傀儡政權“滿洲國”,自此,我國東北地區(qū)徹底淪為日偽殖民地。為了貫徹殖民主義教育方針,日本在接手東北淪陷地區(qū)教育權后,第一時間便從教科書入手,妄圖重建意識形態(tài)邏輯,進行教科書的審查與編纂工作,將殖民主義思想與奴化思想全部融入教科書內容之中。以《(滿語)物理》教科書為代表的理科教科書在殖民主義思想控制下,同樣體現了服務于其資源掠奪的實利主義價值追求,使得其體現出實利與殖民的雙重特點。

      一、《(滿語)物理》教科書的基本情況

      (一)編纂背景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徹底控制了中國東北淪陷地區(qū)的教育系統(tǒng)。為了實現其“養(yǎng)成忠良之國民”的教育目標,偽滿政權對原有教育系統(tǒng)進行了肆意地破壞與修改。首先,在組織機構設置方面,為了能夠精確出版匹配其殖民主義思想的教科書,1932年7月,原偽民政部下設部門文教司升級為偽文教部,統(tǒng)管所有教育事宜,偽文教部下設學務司總務科掌管教科書編審事務。[1]后于1937年5月偽文教部被撤銷,在偽民生部重設教育司,由教育司下設部門編審官室掌管學校教科書編纂、審查及檢定事項。[2]其次,在學制設置方面,為了能夠快速培養(yǎng)出供其使用的“奴化人才”,偽滿政權于1938年實施新學制,廢除原有中等教育的三三學制,并將初中和高中合并為四年制的國民高等學校和女子國民高等學校,施行以實業(yè)教育或實務教育為主眼之國民教育。[3]再次,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為了能夠削減學生文化知識水平,減少文化知識的授課課時,學校課程中并沒有單獨的物理課程,而是將物理作為“理科”課程中的一門學科進行教授。[4]同時為了鞏固殖民地位,在課程設置上將“漢語”改為“滿語”,且將日語列為必修的“國語”科目之一。[5]導致摻雜著漢語及日語的“滿語”文字充斥在眾多教科書內容之中。最后,在教科書審定方面,為了加強對教科書意識形態(tài)的把控,新學制所用教科書必須由偽民生部大臣編著(國定教科書);如果著作者非偽民生部大臣,那么此類教科書則需經由偽民生部大臣進行檢定(檢定教科書)。[6]《(滿語)物理》教科書正是在以上種種背景交織影響下的產物,在承擔偽滿政權所賦予的殖民奴化任務外,還體現著以培養(yǎng)服務于資源掠奪的實利主義人才觀。在實利與殖民的交互影響下,使得該教科書具有其自身的本體性意義和服務于政治侵略所需要的附加性意義。

      (二)各章情況

      《(滿語)物理》是“偽滿洲國”實行新學制以后所出版的一本“新式”教科書,于康德七年(1940年)10月15日經偽民生部檢定合格后,由偽滿洲國法定出版社滿洲圖書株式會社出版發(fā)行,是一本“檢定教科書”。該書由日本人松尾俊市和櫻谷清次郎二人共著,適用于偽滿洲國中學。全書除索引外共7章,分別為:緒論、物性、熱學、力及運動、波動及音、光、磁氣和電氣,正文后附13頁索引,主要是一些物理學名詞的日文對照?!叮M語)物理》教科書共274頁,插圖325張,問題131道,實驗34項,小節(jié)201節(jié)。每章的分布情況各有側重,第七章磁氣和電氣頁數、插圖數、小節(jié)數最多;第四章力及運動問題數最多;第三章熱學實驗數最多,各章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

      二、《(滿語)物理》教科書的實利主義特點

      1912年2月,蔡元培基于當時社會的新需求出發(fā),率先提出了實利主義教育的主張,并將其列入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之中。[7]實際上,蔡元培主張的實利主義主要指科學教育或智育,從而構建了在教育中以傳播科學知識和實業(yè)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可能。但是在偽滿時期,實利主義教育卻背離了此根本追求,帶有極度的奴化殖民色彩以及功利化色彩。而教科書作為當時奴化殖民思想傳播的重要渠道,不可避免的摻雜進了大量的奴化殖民內容。雖然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其主要以客觀知識為主,通常來說比較難受到奴化殖民思想的影響。但物理學知識在世界工業(yè)化進程中的不斷應用,使得其在促進實業(yè)技能提升中具有無可比擬的獨特作用,而正是基于物理學的這一本體性特點,為偽滿政權通過實利教育來進一步推行殖民奴化思想提供了可能,也間接地促成了該教科書的唯實利主義傾向。

      (一)實利主義編寫原則的定位

      偽滿時期新學制的實施,對國民高等學校的教學原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隨著物理這一科目被劃分入理科這一大類目之中,其編寫原則也要服從學校教學的整體要求與理科教學程度的要求。在康德四年(1937年)所頒發(fā)的《國民高等學校規(guī)程》[8]第一章(教則)第一條中指出:

      授與國民生活上適切有用之知識、技能,尤其有關實業(yè)者更宜注重,務須以實驗及勞作,使之明確了解,應用如意……。

      在第二章(學科目及其程度)第九條中指出:

      教授理科應關于主要之植物、動物及礦物之一般知識,并關于物理上及化學上之現象及定律、機械之構造及作用、元素及化合物之知識之概要。

      由上述要求可以發(fā)現,該教科書的編寫立足于唯實利主義這一原則的基礎上,體現出以下幾個特征:第一,此教科書只需教授“有用”的知識,即能夠促進生產、生活的知識,而普遍性知識、系統(tǒng)性知識和專業(yè)性知識的教授以及這些知識如何教授并不關心;第二,此教科書注重的是技能的傳授,掌握知識的多寡并不在考慮范疇之中;第三,此教科書只傳授“一般知識”即可,并不注重知識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從以上特征可以看出,《(滿語)物理》教科書在本質上就不是一本合格的教材,其只是偽滿政權進行奴化殖民的一種工具,此教科書的編著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科學、普遍的物理學知識,而只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成為輔助他們統(tǒng)治的“工具”。

      (二)實利主義知識觀的體現

      物理教科書是傳播科學知識的首要途徑,在物理教科書中,科學知識滲透于教科書內容之中,主要體現為物理學名詞、定律、概念、定義、公式、法則、規(guī)律等。[9]在唯實利主義的影響下,該教科書內容充斥著大量抽象的實用主義知識。

      《(滿語)物理》教科書在內容設計上看似通過對物理概念的闡釋與界定、物理定律的發(fā)現與演繹、物理公式的歸納與推導等方式來傳播知識。但實際上該教科書在“教授知識之概要”這一原則的指引下,舍棄了物理學知識的具體演繹、公式推導與規(guī)律總結,忽視了連貫系統(tǒng)的物理學知識的傳授,從而保證有大量的版面可用于闡釋實利知識。在該教科書的緒論之中,就明確地指明了物理學的實利主義作用[10]1: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以研究物質的性質·音·熱·光·磁氣及電氣等現象為主之科學。依著此科學的研究,可以明了此等自然現象。依著此科學的應用,可以發(fā)明蒸汽機關和電氣機械等。

      落實到物理學與自然現象的聯系方面,該教科書列舉了如水蟲在水面行走或跳躍的現象、雪的結晶形狀、在平靜的水面投石所產生的現象、雷雨時先見閃光后聞雷鳴的現象、日食與月食現象等。落實到物理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方面,該教科書列舉了如水準器(水準儀)在查知水塔水面的應用;壓縮空氣在制動機、潛水艇排水中的用途;起寒劑(制冷劑)在制作冰糕時的應用;在移動重物時利用滾木來減少摩擦力的方法等。除此之外,又著重分析了風車、水車、聽診器、留聲機、望遠鏡、照相機、羅盤、避雷針、電池、電燈等器械的工作原理。由此可見,該教科書只注重闡述能在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的物理學知識,置其他知識于弱勢地位,進而最大限度地傳授技能知識。

      (三)實利主義的插圖設計

      插圖作為文字內容形象化的一種呈現方式,是構成教科書體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物理教科書中插圖的運用對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的理解、培養(yǎng)觀察能力與實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11]縱觀《(滿語)物理》教科書的插圖設計方面,除去實驗配圖、數據圖、現象圖、模型圖、物理學史圖外,尤其重視生產生活實際中實物圖及原理圖,從而強化知識的實利取向。該教科書插圖中不僅包含水準器、連通器、比重瓶、探照燈、羅盤等實物圖。也包含氣壓計、抽水泵、溫度計、暖水瓶、冰糕桶、人造冰、空氣液化器、天秤、飛機、蒸汽機、顯微鏡、幻燈、電影機、分光器、感應起電機、蓄電池、保險盒、電鈴、電話機、直流發(fā)電機、電動機、無線電發(fā)送等原理圖。以關注實利主義的插圖設計對于滲透實利主義教育內容起著強有力的補充作用。

      (四)割裂探索能力的工具主義態(tài)度

      物理學是一門探索性很強的學科,這種強探索性體現在對未知科學領域不斷追尋的過程之中。在物理教科書中,這種探索性主要體現在以物理實驗為代表的科學實踐過程,物理實驗在學生科學方法培養(yǎng)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科學方法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連接著科學假設與科學知識。[12]另一方面物理教科書中科學方法的訓練是以實驗事實為出發(fā)點,按照科學方法的內在邏輯呈現物理學概念與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13]

      盡管《(滿語)物理》教科書看似實驗種類設置很豐富,即包括驗證胡克定律、波義耳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庫侖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歐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經典著名演示實驗。也涉及物體的浮沉、液體表面張力、液體的膨脹、氣體的膨脹、流體的對流、固體的熔解(熔化)、液體的汽化、液體的沸騰、合力、平行合力(平衡力)、摩擦、重力加速度、橫波、縱波、真空傳導、音的媒質(聲的介質)、光的直進(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全反射、光的干涉、磁感應、水的電解(電解水)、火花放電等典型探究實驗與測量實驗。但這些實驗均只停留在書本層面,并未設置深入實驗室中的動手實驗,忽視了實驗對于學生探究能力及科學方法培養(yǎng)。體現出只傳授最基本的物理知識,不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工具主義教育觀。

      同樣,這種態(tài)度也體現在該教科書物理名詞的使用情況之中。物理教科書中物理學名詞的使用標準,不僅展現了作者編撰教科書和對待物理學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更關系到讀者對物理學知識的能否準確領會與遷移運用。雖然《(滿語)物理》教科書通篇使用了大量中文與日文混雜在一起的“滿語”,但對比該教科書中主要的漢語物理學名詞與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教育部出版的《物理學名詞》可知,該教科書物理學名詞使用并不標準(表2)。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名詞不僅體現出口語化的傾向,如將音調稱為調子。甚至將一些物理學名詞簡單地以物理學公式的簡稱命名,如將沖量稱為力積,即力和力作用時間的乘積。由此可見,這種不謹慎的科學態(tài)度所傳遞的是不準確的知識,這也再次印證了其實利主義的教育態(tài)度,即傳授物理知識即可,至于是否是準確的物理知識并不重要。

      三、《(滿語)物理》教科書的殖民主義特點

      殖民主義是一套侵略和掠奪性的政策、行為方式和歷史進程,它是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出現的一個侵略和掠奪世界弱小國家和民族并將它們裹挾進全球化和資本主義歷史進程的過程。[14]教育作為文化的一種形式,偽滿時期中國人民并沒有管理教育的自主權,而是以被動的方式由殖民者強行將其列入殖民主義中去。在殖民過程中,教科書作為教育活動進行的重要載體,不斷地傳遞著殖民者的意識形態(tài)。殖民主義不僅賦予了教科書的殖民主義特征,更是將教科書帶入其歷史進程當中??梢钥隙ǖ氖?,《(滿語)物理》教科書雖然不同于當時的文科教科書內容中對客觀事實的大量篡改,但殖民主義一直作為一條明線牽引著該教科書的價值取向,從而使得該教書或顯或隱地體現出殖民主義特點。

      (一)殖民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

      教科書作為殖民的一種手段,無法規(guī)避侵略者對其意識形態(tài)管控。但《(滿語)物理》教科書的意識形態(tài)體現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是由于該書主要傳遞的是以原理或規(guī)律為主要內容的客觀物理學知識,但又不得不在這種客觀知識中體現別有目的的殖民主義意識形態(tài)。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東北淪陷地區(qū)教育的統(tǒng)治,偽滿政權于1938年開始實施“新學制”,以此為基礎制定的《學制要綱》明確地提出了其殖民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為“養(yǎng)成忠良之國民”。[15]這種所謂的“國民”并不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而是要完全泯滅學生的中華民族精神從而將其形塑為徹底服從殖民統(tǒng)治的“滿洲新國民”。[16]自此“愚民”政策實施之后,各級各類學校均冠以“國民”學校的稱呼,體現出強烈的殖民主義色彩?!叮M語)物理》教科書也正是配合該殖民教育目標而出版的教科書之一,在封面處就明確地印有“國民高等學校、女子國民高等學?!弊謽樱瑢ⅰ皣瘛币辉~牢牢地扎進學生的思想之中,從而服務于當時的殖民主義意識形態(tài)。

      除此之外,該教科書對不同“實業(yè)科”的學生進行差別化的教育,從而極力地壓縮學生知識類課程授課課時。在該教科書目次頁中醒目地印有教材分配上的注意[10]目次:

      以商業(yè)為實業(yè)科的國民高等學校及女子國民高等學校使用本教科書時,因理科的教授時間較少,對于本書的全部,宜簡易教授,而可省略下列教材。

      在省略的教材內容中,就包括比熱的測定、光的干涉、電波等12項基礎物理學知識內容。差別化的教學不僅使得物理學知識的學習更加不系統(tǒng)化,也側面的加強了愚化學生的進程。

      (二)殖民主義語言政策的體現

      不論何時,語言本身都代表了特定的意義和價值,語言不僅是思想本身,更是一種思想工具。偽滿時期,在教育活動中語言政策的殖民主義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將國語稱之為“滿語”,強行將日語列入國語之中,從而使得“滿語”在涵蓋漢語的基礎上充斥著大量的日語;另一方面是不斷壓縮漢語的教授課時且不斷擴張日語教授課時,視日語為唯一的“高地位知識”。這種嫁接式的語言政策,破壞了漢語的語言文字純潔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無時無刻地被動接觸日語,從而最終達到通過語言同化來抹殺國家觀念的殖民主義目的。

      這種殖民主義語言政策同樣在《(滿語)物理》教科書中得到明確的體現,從教科書命名時刻意指明“滿語”就可見一斑。同時,該教科書內容的各個方面都充斥著大量的日語,使得教科書語言表達混亂,削弱了教科書應有的學術價值。尤其是物理學定律和原理大量采用日語表述(表3),從側面進一步加強知識學習與殖民語言之間的關聯。

      (三)殖民主義教科書內容的體現

      如果說《(滿語)物理》教科書殖民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殖民主義語言政策是通過顯性和隱性方式共同展現的,那么該教科書的殖民主義意圖則是通過明目張膽的教育內容來體現的。除去該教科書中大量物理學名詞、物理學家及物理學定律等內容通過日文表達之外,該書在注重物理學知識與生活生產運用的基礎上,夾雜著以“滿洲國”為名號的殖民主義教育內容。如在講解無線電話這一節(jié)中有如下內容[10]267:

      例如對于遠距離電信用的波長,定為……。我滿洲國各放送局,亦各定一定波長的電波,所以想要聽取某放送局的放送,必須選擇該局所定的波長。

      在這里,該教科書通過無線電話的運用從而聯系到“滿洲國”的無線電話的電波波長,以“我滿洲國”為措辭強調學生的“國家觀念”,凸顯教材內容的殖民主義特點。

      四、結語

      教育作為個體意識和社會之間的中介,使得個體在教育過程中獲得自身存在于社會之中的一種獨特認識與感知,從而構成該個體的意識,教育不僅傳遞知識,也“加工”人。在偽滿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偽滿政權將奴化殖民知識滲透到各類教材之中以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通過教授技能知識生產更多維護其統(tǒng)治的“奴化人才”。當這種知識植根于殖民統(tǒng)治的土壤之中時,使得《(滿語)物理》教科書成為奴化殖民思想進行滲透與控制的重要工具。

      〔參 考 文 獻〕

      [1]國務院文教部.滿洲國文教年鑒[M].1932:6-7.

      [2]國務院文教部.第三次滿洲國文教年鑒[M].1937:2.

      [3]國務院總務廳情報處.新學制大要[M].1937:14.

      j67demy8TF1e6I1KWP/WKQ==

      [4]滿洲帝國教育會.滿洲帝國文教關系法規(guī)輯覽[G].1937:415.

      [5]森田孝.満洲國の國語政策と日本語の地位[J].日本語2,1942(5):80.

      [6]新學制之新教科書自新學期采用之新教科書編纂方針[N].盛京時報,1938.1.12(2).

      [7]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中華書局,1984:130-137.

      [8]國民高等學校規(guī)程[Z].1937.10.10.

      [9]陳云奔,劉志學,王梟,王尊博.中國第一本現代意義物理學教科書——謝洪賚譯《最新中學教科書·物理學》評析[J].科普研究,2018,13(05):79-86+105+111.

      [10]松尾俊市, 櫻谷清次郎.(滿語)物理[M].滿洲圖書株式會社,1944.

      [11]鄒麗暉.高中物理教科書插圖修訂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9):94-99.

      [12]何永紅,王祖浩.我國科學教育急需厘清的幾個關系[J].教育科學,2006(01):41-44.

      [13]邢紅軍,張抗抗,胡揚洋,石堯.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的教學要求:反思與重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02):91-96.

      [14]周少青.幾種民族理念的分析與比較[J].學術界,2015(01):61-73+323.

      [15]學制要綱[J].滿洲教育,1937(06):1-3.

      [16]劉學利,張學鵬.制造“國民”——試析偽滿洲國教科書《滿語國民讀本》[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14(02):54-57.

      〔責任編輯:包 闊〕

      绥中县| 裕民县| 盐亭县| 栖霞市| 平湖市| 和顺县| 綦江县| 东乌| 白城市| 姜堰市| 古丈县| 宁化县| 穆棱市| 洮南市| 道孚县| 格尔木市| 崇义县| 顺平县| 崇仁县| 西畴县| 手机| 乐亭县| 德庆县| 招远市| 长宁区| 思茅市| 临猗县| 嘉定区| 丰台区| 吉水县| 阳江市| 新昌县| 咸阳市| 明水县| 纳雍县| 延边| 永宁县| 鲜城| 利川市| 黄龙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