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虛擬仿真實驗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逐漸在各類學科的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討虛擬仿真實驗在學習實踐中的應用效果與優(yōu)化路徑。通過分析虛擬仿真實驗技術的原理及其在理工科、醫(yī)學、藝術等領域的應用現狀,揭示其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的優(yōu)勢?;诖?,本文設計并實現了一套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教學實驗平臺,詳細介紹了其中涉及的物理仿真、圖形渲染和交互設計等核心算法,并結合實際案例驗證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實驗結果表明,虛擬仿真實驗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升實驗教學質量方面表現突出。
關鍵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領域正逐步融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這些技術在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習體驗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虛擬仿真實驗作為一種融合了多媒體、計算機仿真及交互技術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夠構建逼真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沉浸式的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和驗證,從而提升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當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由于實驗條件受限、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部分學科實踐教學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虛擬仿真實驗的引入,不僅突破了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彌補了傳統(tǒng)實驗教學在硬件設施、實驗安全性和實驗材料消耗等方面的不足,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探索虛擬仿真實驗在學習實踐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虛擬仿真實驗技術架構設計
虛擬仿真實驗技術架構設計的核心目標是構建一個集成化、模塊化的教學平臺,促進教學資源的高效管理與共享。其架構設計不僅追求技術的先進性,還強調各模塊之間的緊密耦合和協(xié)同工作,使之成為一個功能完備、開放共享的虛擬仿真實驗管理系統(tǒng)。平臺主要分為五個關鍵層次:數據層、支撐層、通用服務層、仿真層和應用層(如圖1所示),這五個層次通過密切配合,共同構建了一個集資源管理、實驗仿真與教學支持于一體的系統(tǒng),為虛擬實驗教學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持。
(1)數據層作為整個架構的基礎層,主要負責用戶信息、課程庫、實驗數據等核心資源的存儲與管理。為了保證數據調用的高效性,數據層通過數據訪問、數據緩存和數據轉換技術,確保用戶能夠快速、精準地獲取所需的實驗資源[1]。無論是學生的實驗數據還是教師的課程設計,數據層都提供了穩(wěn)健的支持,確保數據處理的流暢性和安全性。
(2)支撐層承擔設備管理和虛擬環(huán)境管理的重要職責。其不僅提供虛擬儀器和實驗裝置的管理功能,還通過安全管理模塊來保障實驗過程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該層支持多種復雜實驗環(huán)境的仿真需求,無論是物理實驗、化學實驗,還是工程類的虛擬操作,支撐層都可以通過虛擬化手段,滿足多樣化的教學需求。
(3)通用服務層是架構的核心層,它涵蓋了實驗教學管理、資源管理、教學效果評估以及智能指導等多種功能模塊。這一層不僅幫助教師規(guī)劃課程、管理任務、評估教學效果,還能夠與其他教學平臺進行數據互通,實現資源的共享與互操作。通過智能指導系統(tǒng),通用服務層還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優(yōu)化學習路徑,提升學習效率。
(4)仿真層負責虛擬實驗室的建模與仿真分析,通過構建虛擬儀器、實驗場景,能夠再現真實實驗環(huán)境。學生通過仿真層,可以進行實驗操作,仿真分析器會生成與實際相符的實驗數據,提供動態(tài)的三維可視化體驗[2]。這一層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感和操作感知,還彌補了物理實驗室中設備不足或操作時間限制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反復練習,提升實驗操作技能。
(5)應用層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虛擬實驗項目和教學應用場景。通過展示不同的虛擬實驗課程,應用層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還提供了多種實驗模式,如演示模式、操作模式和自由探索模式,幫助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這些模式的靈活性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通過實踐操作增強了他們的實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總的來說,虛擬仿真實驗技術架構設計有效整合了數據管理、設備管理、教學管理及仿真技術,構建了一個功能強大、開放共享的虛擬實驗教學平臺。該平臺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靈活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需求,并在實驗設備不足或操作條件受限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高效、便捷的學習環(huán)境[3]。
2.虛擬仿真實驗應用中的算法設計與實現
在虛擬仿真實驗應用中,算法設計與實現是構建逼真虛擬環(huán)境和交互體驗的核心[4]。針對不同實驗場景及仿真要求,通常會使用物理仿真算法、圖形渲染算法、碰撞檢測算法、數據處理算法等多種算法協(xié)同工作,以確保虛擬實驗能夠準確地模擬實際實驗過程,并為用戶提供真實的操作感受。本文將從物理仿真、圖形渲染、交互檢測、數據處理四個方面介紹虛擬仿真實驗中的主要算法設計及實現方法。
物理仿真算法是虛擬仿真實驗中最基礎的算法之一,其目的是模擬實驗對象在不同物理力作用下的運動狀態(tài)和行為表現。該算法通?;诮浀淞W方程進行推導和計算。在虛擬仿真實驗中,常用的運動仿真模型為牛頓第二定律,其公式為
F=m · a
其中,F為作用力,m為物體質量,a為加速度。通過該公式可以計算物體在不同力作用下的運動狀態(tài)[5]。在虛擬實驗環(huán)境中,可以根據物體初始狀態(tài)和作用力實時更新其位置和速度,從而模擬物體的運動過程。同時,結合歐拉積分法(euler integration)或四階龍格-庫塔法(runge-kutta method)進行數值解算,以提升計算精度和算法穩(wěn)定性。
圖形渲染算法主要用于虛擬實驗場景的可視化呈現。該算法通過光線追蹤(ray tracing)或光柵化(rasterization)技術生成高度逼真的圖像效果。在光線追蹤算法中,使用光線與場景物體之間的交互關系計算物體表面的光照和反射情況,其核心公式為
其中,Lo表示點p處沿方向ωo的出射光線亮度,Le為物體表面自身發(fā)光量,Li為入射光線亮度,fr為雙向反射分布函數(BRDF),ωi為入射方向,ωo為出射方向,n為法向量,Ω為半球空間。該公式能夠描述光線與物體表面之間的復雜交互關系,從而生成真實的光影效果。交互檢測算法用于判斷用戶與虛擬實驗環(huán)境中物體之間的交互情況。常用的交互檢測方法為基于碰撞檢測的交互算法。在虛擬仿真實驗中,通常使用軸對齊包圍盒(axis-aligned bounding box,AABB)或有向包圍盒(oriented bounding box,OBB)進行碰撞檢測。AABB檢測的核心公式為
collision= (xmin1 lt; xmax2 and xmax1 gt; xmin2) and (ymin1 lt; ymax2 and ymax1 gt; ymin2) 其中,xmin1, xmax1 和ymin1, ymax1 分別表示第一個物體在x軸和y軸上的最小值與最大值,xmin2, xmax2 和ymin2, ymax2則表示第二個物體在x軸和y軸上的最小值與最大值[6]。通過檢測物體之間是否發(fā)生重疊,可以判斷用戶是否與虛擬實驗中的物體發(fā)生了交互。
數據處理算法用于在虛擬仿真實驗中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結果展示。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包括線性回歸、聚類分析、神經網絡等。例如,使用線性回歸模型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時,其目標函數為
其中,J(θ)為目標函數,m為樣本數量,hθ(x(i))為模型預測值,y(i)為實際值,θ為模型參數。通過最小化目標函數,可以找到最優(yōu)的模型參數,從而實現對實驗數據的精準預測和分析。
綜上所述,虛擬仿真實驗中的算法設計涵蓋了物理仿真、圖形渲染、交互檢測、數據處理等多個方面,通過合理的算法設計與優(yōu)化,可以顯著提升虛擬實驗的真實感及交互體驗,為實驗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7]。
3. 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為驗證虛擬仿真實驗在實際教學應用中的效果及其對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影響,本研究設計了兩組對比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討論。實驗以“酸堿中和反應熱量測定”虛擬實驗為例,研究虛擬仿真實驗對學生理解抽象化學反應原理及提升實驗操作能力的作用,并將實驗結果與傳統(tǒng)實驗模式進行對比分析[8]。
3.1 實驗過程
本實驗分為虛擬仿真實驗組(實驗組)和傳統(tǒng)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對象為西安郵電大學化學系二年級學生,共60人,平均分為兩組,每組各30人。實驗過程如下:
(1)實驗準備。實驗組學生使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熟悉虛擬實驗室環(huán)境及儀器操作流程。對照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熟悉傳統(tǒng)實驗室中相關儀器的操作規(guī)范與實驗步驟。
(2)實驗操作。實驗組學生使用虛擬實驗平臺進行酸堿中和反應實驗,通過虛擬環(huán)境中的操作界面選擇實驗試劑(如NaOH和HCl溶液)、設置實驗參數,并使用虛擬儀器記錄實驗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對照組學生在真實實驗室中完成相同實驗操作,使用溫度計和量筒等實驗儀器記錄實驗數據。
(3)數據記錄與分析。實驗組學生在虛擬平臺中輸入各項實驗參數,系統(tǒng)自動生成實驗數據;對照組學生手動記錄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溫度數據。實驗結束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計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并填寫實驗報告。
(4)實驗總結與問卷調查。實驗結束后,所有學生需完成一份問卷,評估虛擬實驗對實驗興趣、理解難度及實驗操作便捷性的影響[9]。
3.2 實驗數據及結果分析
實驗數據記錄了兩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及反應熱計算結果。兩組學生在不同實驗條件下的平均溫度變化數據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相同試劑濃度下的溫度變化基本一致,但實驗組的溫度變化數值略高。這是由于虛擬仿真實驗中采用了理想化處理,減少了實驗誤差??傮w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數據上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表明虛擬仿真實驗能夠較好地模擬實際實驗過程。進一步分析學生計算的中和反應反應熱結果,數據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兩組學生計算的反應熱結果均接近理論值,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進一步驗證了虛擬仿真實驗在實驗數據準確性上的可靠性[10]。
3.3 結果討論
實驗結果表明,虛擬仿真實驗在反應熱計算及實驗數據獲取方面與傳統(tǒng)實驗具有高度一致性,能夠有效模擬傳統(tǒng)實驗中的各種操作流程及實驗現象。同時,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實驗組學生在使用虛擬實驗平臺時,操作便捷性及實驗興趣評分較高(滿分5分),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見,實驗組學生在操作便捷性與實驗興趣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虛擬仿真實驗能夠提升學生實驗操作的自主性和探索興趣,有效克服傳統(tǒng)實驗中的設備限制及實驗風險。
結語
本文通過設計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充分驗證了該平臺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激發(fā)實驗興趣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實驗結果表明,虛擬仿真實驗在數據準確性和操作便捷性上與傳統(tǒng)實驗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時,克服了傳統(tǒng)實驗中設備不足、時間限制以及實驗風險等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靈活、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虛擬仿真,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理解復雜的理論知識,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主探索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技術為實驗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創(chuàng)新的路徑,使得學生在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的情況下自由地進行實驗操作。未來,虛擬仿真實驗將在教育領域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有力工具,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重要的參考與實踐支持。
參考文獻:
[1]楊慧,主洪國,丁艷.虛實融合、泛在學習構建思政教育虛擬仿真教學實踐基地[J].在線學習,2024(Z1):89-91.
[2]吳欣蕾.虛擬仿真與三維動態(tài)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知識文庫,2024,40(18):53-56.
[3]馬玲,黃健.基于虛實結合的臨床醫(y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構建與應用[J].科技風,2024(28):98-100.
[4]毛瑞勇,田旭松,李樂樂,等.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yè)教學改革新視角——虛擬仿真實驗[J].中國設備工程,2024(18):258-261.
[5]劉競一.虛擬仿真技術在職業(yè)學校汽車專業(yè)教學中應用的探索與實踐[J].汽車維修技師,2024(18):88-89.
[6]孫浪濤,林惠婷,張宏杰.“織物組織學”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與實踐[J].紡織服裝教育,2024,39(3):23-28.
[7]李萍,孫巍鋒,吳韶艷,等.新時代地質工程專業(yè)教學改革《虛擬仿真技術》課程的作用與實踐[J].才智,2024(28):89-92.
[8]張典俊,張強.酸堿中和滴定“突變范圍”的幾點詮釋[J].中學化學,2024(9):56-57.
[9]郜源,花玉香,王金友.綠色生態(tài)化工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天津渤海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天津化工,2024,38(5):151-153.
[10]梁丹丹,王立強,陳靈方.新工科背景下《電工電子技術》課程虛擬仿真教學改革與探究[J].才智,2024(29):81-84.
作者簡介:薛良翼,本科,3223129613@qq.com,研究方向:光電子的潛能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