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要經(jīng)歷多少別人難以想象的艱難歲月,要在歲月的洗禮中擁有怎樣的堅韌剛強,才會擁有晚年的通透與豁達?
婆婆活到九十三歲,幾近百年的人生,可謂經(jīng)歷豐富:年輕時受過很多苦,中年歷盡艱辛,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最后無疾而終。正應了她生前常說的那句話:“我這一輩子,先苦后甜,要是到了走的那一天,睡一覺就過去了,自己不難受,你們也不會跟著遭罪?!?/p>
1931年,婆婆出生于河北河間縣堤口村。她父親是當?shù)氐慕虝壬?,在父親的影響下,婆婆很早就上了學,而且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她學過數(shù)學、語文、地理等,九十多歲還會背誦小學學過的歌謠:“地球太陽和月亮,它們?nèi)齻€是星球。太陽繞著地球走,一年繞過一圓周……”
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學生,當媒婆上門給她介紹堤口村東頭劉家大戶的獨子時,婆婆簡直跟中了大獎一樣,欣喜若狂。劉家獨子是學校的風云人物:長相英俊,身材好,好體育。他不僅擔任過兒童團團長,還是學校里撐桿跳冠軍、撂跤子(京式摔跤)高手,并且擅長打霸王鞭。他曾撥動過許多少女的心弦,婆婆雖然也對他動過心,但覺得那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驚喜來臨時,婆婆剛高小畢業(yè),在繼續(xù)上初中還是去河間城里讀白求恩學校,將來當大夫的兩選中,婆婆毅然選擇了第三條路——輟學。此時,河間城光明大戲院正轟轟烈烈地上演新歌劇《王秀鸞》,她本是主角,也毫不猶豫地棄演了,理由只有一個——既然訂婚了,就安心等著結婚,不再拋頭露面。誰勸都沒用。
十八歲,婆婆歡歡喜喜嫁給了她心中的白馬王子。但是沒過多久,公公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不顧新婚妻子,從老家偷偷跑了出來,那時候婆婆剛剛懷孕。
當婆婆得知公公在國家某工程公司上了班,因為有文化、手巧能干,已經(jīng)當上了小隊長,正在沈陽給空軍修飛機場之后。婆婆在沒經(jīng)公公同意的情況下,直接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找他去了。這娘倆的冒然出現(xiàn),徹底暴露了公公在河北老家的情況,加之婆婆不適應城市生活,他們爭吵不斷。后來,公公帶著老婆孩子跑到內(nèi)蒙古投奔了他的大姐和姐夫。公公先到的是金河林業(yè)局,然后又跑到阿龍山林業(yè)局成為了一名采伐工人,把家安置在了牙克石。
婆婆跟著公公一路輾轉奔波,一路吵吵鬧鬧,一路懷孕生子。到三十八歲那年,最小的兒子我愛人出生。這時候,婆婆已經(jīng)生了六個孩子。無論哪個孩子出生,都沒人伺候月子,她也從沒想過讓別人伺候自己月子。孩子落地兩天,她就干活,屋里屋外,燒火做飯,掃院喂雞,跟平常沒什么兩樣。生完所有孩子,她也沒吃過幾個雞蛋。但老天成全她,她的奶水很好,所有孩子都吃她的奶長大,省心又省錢。
公公收入很低,還格外節(jié)儉,給婆婆的錢實在有限。孩子們要吃要穿,婆婆也只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想著法子掙錢。孩子小的時候自己干,孩子大點就動員孩子們和她一起干。我剛剛結婚的時候,看到婆婆家倉房里放置著一個類似縫紉機大小的粗糙老物件,愛人告訴我:“那是媽年輕時打草繩子、織草袋子的機器?!彼€說:“媽入黎明社種地兼任食堂炊事員,里里外外她都是一把好手。包產(chǎn)到戶后,她養(yǎng)奶牛往外送奶,給針織廠織手套兩不誤;掄大板鍬給煤場裝煤,去糧庫晾曬苞米,她堪比男性壯勞力;去野外河套打柳條子拉回家,給啤酒廠編啤酒筐,她從未說過累……”
幾個女兒對編筐記憶猶新。秋天打好的柳條,冬天在院子里凍得邦邦硬,晚上拿屋里緩上,外屋里屋豎滿了成捆的柳條,在昏黃的燈光下泛著霜花,空氣中彌漫著青澀的柳條氣息。閨女們早起,在上學前打幾個筐底,條子在地上幾橫幾縱擺好……打完筐底交給婆婆檢查,合格了一個給兩分錢。婆婆自己更是不停歇,天天編筐拽條子,為了方便從來不戴手套。晚上睡覺時,十根手指又腫又漲又疼,小兒子心疼媽媽,給她又吹又攥。當筐底、筐蓋兒、筐梁攢夠一定數(shù)量,就該往啤酒廠送了。手推車搭上架子,一層層摞得高高的,婆婆駕轅,二姐、四姐在兩側拉幫套,三姐臉皮薄,在后面低著頭幫著推,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在寒風大雪中艱難地前行……
婆婆總是自豪她的孩子們都長成了大高個,又好看又結實,那是她伺候得好。早晨上學,他們吃的是熱乎乎的土豆玉米粥,就著大餅子、窩頭、大發(fā)糕,還有自家小園里吃不完的新鮮蘸醬菜。吃飽喝足后,他們還真沒羨慕條件好的人家的白面饅頭和偶爾出現(xiàn)的大蘋果大鴨梨。家里雖然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但孩子們出門都能穿戴整齊。大姐是家里最能干的,也是最受寵的。只要她把同學從外地買的衣服拿回家,婆婆就比著樣子給做出來,穿著上學別人還以為是買的呢。婆婆用家里那臺鳳凰牌縫紉機,不知為兒女做了多少套讓鄰居家孩子眼紅的衣服。婆婆的四個閨女長得水靈靈,打扮得精神神,走出去人見人夸,是九道街公認的“四朵金花”。
小兒子出生那年,公公因工傷提前退休回家,這反倒成全了他老人家,不再為復雜的社會關系勞神。但他養(yǎng)成了沾火就著的壞脾氣,回家以后,動輒和婆婆吵鬧。據(jù)說一次公公婆婆兩人修屋頂,公公在房頂上瓦,婆婆在地面打下手,幾言不合,公公的火氣就上來了,立即往下跳要打婆婆,婆婆非但沒跑,反倒去接公公,還讓他慢點,小心他的腰。在婆婆的大愛面前,公公沒好意思出手。婆婆對公公的容忍可見一斑。
我剛結婚那會兒,經(jīng)常看到公公剛才還和婆婆說說笑笑呢,一會兒就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了。一邊是繁重的家務,一邊是公公無休止的吵鬧。公公婆婆每次吵完架,婆婆都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干活。公公的壞脾氣也常常殃及孩子們,孩子們還可以上學、上班逃避,而婆婆只有出門上街才能清靜一會兒。于是,街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幕:婆婆拉著某個熟人的手,一邊哭,一邊苦大仇深地控訴著公公的“罪惡”。直到哭夠罵夠說夠,才會放人家走,全然不怕家丑外揚,也不管人家煩不煩。這樣的事兒我也親歷過。當時我正坐著月子,婆婆來看我,剛坐下就是一頓哭訴,完全不在乎我這個產(chǎn)婦是否有能力化解她的委屈。我愛人說:“公婆吵鬧一輩子,老媽什么毛病沒坐下,這和她逢人就說,見人就講有很大關系,說夠了,氣消了,就沒事兒了?!?/p>
我問:“天天這么打,兩人怎么沒有離婚?”婆婆說:“那得感謝電影。”不管打成什么樣,看電影時間一到,兩人立刻放下矛盾,公公騎著他那二八大杠自行車,后座馱著婆婆,興致勃勃地看電影去了。據(jù)說,那時候他們看電影是片片不落。后來有電視了,兩人傾盡全力將家中的所有積蓄湊了四百多元錢,早于周圍所有鄰居買了一臺十二英寸的昆侖牌黑白電視機,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是他們共同度過的甜蜜時光。
六十歲以后,公公得了糖尿病,后來還得了并發(fā)癥腦梗塞進而半身不遂。因為不能出門,公公火氣就更大了,一點小事都能作得昏天暗地。兒女們見他都打怵,婆婆大義凜然地說:“伺候你爸這事,可我一個人折騰吧。”于是婆婆每天被公公支使著,一會兒做飯,一會兒買東西,一會兒又給公公按僵硬的腿和腳。雖然是快七十歲的人了,她依舊每天風風火火,從不抱怨,也沒不耐煩。臥床一年后,公公去世了。婆婆表現(xiàn)得很平靜,我問她:“你恨我爸嗎?”婆婆沒有任何猶豫地說:“不恨,誰讓咱年輕的時侯就喜歡上人家啦,他還讓我有了六個好兒女?!本拖裢耆斯?jīng)給過她的傷害,她到死都沒說過恨公公的話。
那年婆婆六十七歲,從此和我們一起住,才開啟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新生活。跟大兒子去北京,看望自己的四哥,也看名勝古跡;去赤峰,和大女兒、女婿每天吃吃喝喝,輕松加愉快;去哈爾濱,讓二女兒陪她逛夠了想去的地方,又叫兩個身處外地的女兒不遠千里來陪她打麻將;回到牙克石,跟好運動的小兒子到處溜達,爬山遠足都不在話下,天天忙得不亦樂乎。
看電視是婆婆最大的喜好,她看電視可不是拿來主義,開機就看。年輕英俊的男演員也就是有眾多小鮮肉參演的現(xiàn)代都市情感劇是她的首選。婆婆經(jīng)常對我說:“你老公公年輕的時候比他們還好看?!彼€特別喜歡看文化節(jié)目,有一天她興沖沖地對她老兒子說:“著名作家劉心武要在《百家講壇》上講《紅樓夢》八十回后的故事呢,咱娘倆一塊看?!崩咸谀贻p時就通讀了《石頭記》,是個典型的“紅樓迷”,九十多歲時,一說《紅樓夢》中的各色人物,她都如數(shù)家珍。在她的影響下,我們兩口子也都迷上了《紅樓夢》,那部她從娘家?guī)淼拿駠娴摹妒^記》也成了我們家書架上的鎮(zhèn)家之寶。她最喜歡的一個電視節(jié)目是《男生女生向前沖》,從2010年開播到她去世,14年間的節(jié)目她幾乎場場沒落,每次看完都要給我們講解評論,興味很足。她雖然不太懂球,但她特別愛看熱鬧球。剛買小黑白電視機的時候正值中國女排在日本東京奪冠之時,雖然當時還不能直播,但是每一次比賽錄像播放都會讓婆婆公公歡呼雀躍,大贊中國女排姑娘的頑強表現(xiàn)。2006年在德國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決賽意大利隊對陣法國隊,直播時間是后半夜,客廳里,我愛人和他老娘萬分激動地將這場直播從頭看到尾,之后老太太還意猶未盡地和她老兒子說:“法國隊老像是勁頭不足似的?!痹僖粋€就是各種大型歌舞晚會、大型活動開幕式她必看,每當觀看完畢都要特意走到我們跟前,一再由衷感慨道:“我是個有福的,活了這么大歲數(shù),啥都見識了,活在現(xiàn)在的中國太好了!”
她的四個閨女都走得遠,但每個女兒一年都要回來幾次。二姑姐退休早,隨時隨地,只要婆婆叫她,她就回來。這樣我家一年到頭都在迎來送往,吃吃喝喝,熱熱鬧鬧。就是她的兒女偶爾不在跟前,那也是天天電話不斷。我真的很奇怪,她怎么和閨女們有那么多話嘮,動不動就能說一個小時左右。就在婆婆去世前一天,她還和三個女兒分別通話,都不少于三十分鐘。這些閨女在一起閑聊的時候,都說老媽對自己最好。她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媽是大海,我們都是小河溝。”
公公去世后,婆婆特別重視儀式感,誰上大學,誰做生意開業(yè),誰家買房子,她都要小到幾百,多到上萬地表達心意。逢年過節(jié)好好過那自不必說,日常家人的生日也絕不馬虎。不光是兒女的生日,就是孫男娣女的生日,都是她出錢買蛋糕,蛋糕在她眼中是圓滿甜蜜的象征,堅決不能少。
七十歲以后,她自己的生日就成了我們家一年當中最大的盛會。提前好多天她就開始張羅,訂飯店、訂蛋糕、點菜,必須按照她的意思來。外地的閨女能回必須回,而且要早到。喝完臘八粥的第二天就是臘九,她的生日也就到了,我娘家人也浩浩蕩蕩地開著好幾輛車從免渡河來。一大桌子,二三十口人,接禮物,收紅包,接受敬酒,聽著吉利話,老太太樂呵呵地坐在主位上接受所有人的祝福,滿面紅光。這興奮勁兒,她能持續(xù)半個月。
公公去世后,婆婆什么事都不為難自己。就是用撲克牌“擺別扭”,她都要改變一下程序,降低難度,堅決不讓自己別扭。這些年春節(jié)前,我們從沒給公公上過墳燒過紙,因為他活著時,過年總是鬧得雞飛狗跳。婆婆對兒女們說:“你爸不喜歡過年,過年不用給他燒紙。”婆婆這種變通,到晚年更顯智慧。一次她的腿腫了,我們都聯(lián)系好醫(yī)生了,要送她上醫(yī)院。開始她同意,但一會兒就說啥不去了。她說:“我九十多歲的人了,到醫(yī)院能檢查不出毛病嗎?查出病看還是不看?不看你們心里過不去,看的話我這么胖的身子,還能禁住那一通折騰嗎?”
“支嘴不如支腿”,這是婆婆愛說的另一句話。婆婆和我們在一起生活后,買菜做飯,接孩子上下學,人情往來,她都主動張羅,一點不覺得是負擔。而且她特別用心,八十五歲的時候,做飯至少還要張羅兩三個菜。九十多歲了,她還給我們刷鍋洗碗,給自己弄飯,甚至去世之前,我還經(jīng)常能聽到她切菜時鏗鏘有力的“當當”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離端午節(jié)還有十多天,她就包好并煮上了一鍋粽子。第二天早晨滿屋飄著粽香,婆婆卻再沒醒來……
婆婆去世四個多月了,這段時間,我隨時都會想起她,有想念,但更多的是由婆婆引發(fā)的對于生命的思考。所有人遲早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像婆婆這樣能在經(jīng)歷人生的苦難后依舊保持對生活的激情,依舊對這個世界充滿愛意,通通透透地活到九十多歲,人生也是圓滿了吧!
責任編輯"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