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改革也在繼續(xù)深化,并取得了顯著成果。STEM教育是一種新型教學理念,與新課改相適應。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主動創(chuàng)新有關教學活動,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得到提高,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探究能力得以提升?;诖耍疚氖紫群喴治隽薙TEM教育理念及其實施原則,隨后從多個方面闡述了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STEM教育理念;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5) 03 100-102
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學的綜合性逐漸被重視。STEM是一種新興的綜合教學理念,對小學階段的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STEM教學理念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科學等多個學科,提高學生的科學邏輯思維能力,引導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強化STEM教學理念的運用,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突出各學科間的相互融合,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選擇,從而提升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多種評價制度、積極指導和鼓勵實際操作等方式,讓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熱情得到調動,進而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一、STEM教育理念及其實施原則
(一)STEM教育理念
STEM教育的概念是四個英文單詞大寫首字母的組合,依次是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STEM教學理念是上述四大學科的結合,涵蓋自然界的科學知識、運用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技術、通過科學和經濟發(fā)展而來的工程知識以及數(shù)學知識。它是綜合的教學理念,可以將各學科的優(yōu)點全面整合,優(yōu)化學生在學習中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并向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傳授知識。以STEM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小學科學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為后續(xù)的科學深化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使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STEM教育理念的實施原則
為了讓STEM教學理念真正地體現(xiàn)其價值,教師需要遵循正確的原則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關注課程目標。課程標準全面概括了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科的關鍵知識進行整合。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需要通過進階學習和實際操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此,小學科學教師應將課程標準和STEM教育的理念相結合,對科學探究活動進行科學設計,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有效地將知識內化,從而逐漸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以學生為主體。在運用STEM教學理念過程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主要目的,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中心,進行各種教學活動設計。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全體學生深入?yún)⑴c其中,與其他學生更好地合作,一起解決知識困難,產生較強的成就感。
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科學課堂教學目標,教師應在課堂上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為STEM教育理念以團隊協(xié)作為核心,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差異性給予足夠的重視,讓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都能得到充分展現(xiàn)和發(fā)揮,從而樹立起科學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解決生活問題。小學科學教學要以基礎知識為主體,通過對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科學現(xiàn)象的展示,來提高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設計探究性問題的時候,需要把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213ed8406dab3e8bbbb7a4c33ba2fab9讓他們去思考和探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可以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優(yōu)勢
(一)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充實小學生的自然知識,給他們提供探索實驗的機會,用實驗的方式認識到科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并通過一系列實驗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STEM思想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將學科知識資源進行整合,加強學生對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指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體系分析與解決問題,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在新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隨之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STEM教育理念是基于教育主題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應進行適當引導,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使學生能夠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從這一點來看,將STEM教學理念合理地運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STEM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在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問題解決等多個領域展開跨領域學習,運用各種學科知識,對項目進行分析,在問題討論、分析和模型設計中,找到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案。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多個學科相互結合、多個學科綜合應用的環(huán)境,使學生更多地接觸技術,從而使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提高。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將STEM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科學教學,需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科學知識不僅是為了得高分,更是要轉變被動接受狀態(tài),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把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共享和參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STEM理念和生活化實踐相融合,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等各個學科知識融入與生活有關的問題中,讓學生自己設計、研究、總結,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參與度。
三、按照STEM教育理念確立教學方式
(一)多學科交叉課前預習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教師既要重視學科的知識傳授,也要重視學生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預習和導入是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指導學生自主、高效地進行預習。當教師將STEM教學理念運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時,應按照STEM教育思想來建構綜合性的科學課堂,把科學學科與數(shù)學學科、技術學科、工程學科等相結合,以突破各個學科的界限,擴大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認識面,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將多學科交叉引入科學課堂,使學生在課前能夠復習鞏固舊知識,初步理解新知識。教師需要根據(jù)科學學科的特點制訂課前預習內容,通過豐富的內容來吸引學生,讓他們主動地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形成跨學科學習的習慣和知識體系,為后續(xù)的高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優(yōu)化教學手段
STEM教學理念提倡學生對教科書上的知識進行獨立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有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能夠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STEM教學理念指導下,小學科學教師要主動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學習者和參與者。通過讓學生自己選擇、設計、分析、評估和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例如,在教學《不同環(huán)境中的植物》一課時,課前教師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觀察他們身邊的植物,并且了解它們之間的共性和不同點,在上課時對學生進行提問。這種體驗式、參與式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全面和深入掌握,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給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深遠的影響。
(三)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容
在應用STEM教學理念過程中,項目選取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實踐中,小學科學教師要給學生設定一些與其生活有關的問題,組織他們對有關實驗進行分析操作和設計,給學生更多的實際操作機會,增強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使他們能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掌握相關的科學技能。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多視角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例如,在教學《給植物分類》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校園里有什么植物?它們分別生長在哪里?”當學生聽到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后,會變得更加有興趣,也會對教師的提問表現(xiàn)出更高的熱情。教師在講解科學知識點后,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給不同的學習小組安排不同的問題,讓他們積極交流與探討。學生能在這個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并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鞏固,從而有效提高科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
(四)利用合作學習進行科學教學
在科學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應加深學生對科學問題的認識,加強與班級其他學生的合作和交流,讓他們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合作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推動STEM教學理念和科學學科的融合。例如,在教學《多變的紙》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各種紙張,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把他們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的方式對紙張進行裁剪、折疊等。多個學習小組的相互溝通和合作,既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與技能,又可以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五)利用教學場地、設備,拓展學生學習空間
以STEM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小學科學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設備,但大多數(shù)并不是科學教室里常見的實驗設備。因此,設備與場地的完備配置是STEM教育理念順利實施的重要依據(jù)與保證。然而,目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設施短缺,要將STEM教學理念有效運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就需要主動購置先進的設備。與此同時,學校要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等社會教育資源,讓社會機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場地,從而滿足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多樣化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教學《浮和沉》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浮和沉的現(xiàn)象,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的實驗。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此概念,從而為以后的實際運用做好鋪墊,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積極性??傊?,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地點,但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不應該把學生局限在教室里,而應該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廣闊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能夠正確運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體驗到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正面影響。
(六)提升教師的STEM素質
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STEM素養(yǎng),是落實STEM教學理念的必要前提。首先,要擴大科研師資隊伍的選拔途徑,并在實踐中多選用工科背景的專業(yè)人才。其次,要加強對小學科學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教育平臺為在職科學教師進行STEM教學計劃培訓,提高科學教師的STEM素養(yǎng)。此外,學校要邀請地方科技館、地方科協(xié)等社會組織的專家、學者為科學教師提供適當?shù)妮o導,全面提高他們的STEM素養(yǎng)。
綜上所述,STEM教學理念符合科學課程的教學目的,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小學科學教師要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按照STEM教育理念,重新確立科學課堂的教學方式,通過真實的生活問題和科學探究,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緒素質得到同步提升,讓他們充分融入課堂,從多個方面學習和吸取跨學科的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確保STEM教學理念的融合效應,教師需不斷對教學經驗進行總結,以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使小學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蔡冒娟.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2):16-18.
[2]韓剛.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J].學周刊,2022(30):79-81.
[3]王曙東.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5):23-24.
[4]謝晶晶.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科學課堂實踐路徑[J].智力,2023(30):128-131.
[5]曾輝新.小學科學教學與STEM教育理念的整合策略探析[J].小學生(上旬),2022(7):46-48.
[6]楊乾智.秉承STEM教育理念優(yōu)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J].教育界,2023(19):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