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冷靜,別讓爭吵成為情緒的戰(zhàn)場,如此才能吵吵更幸福。
周日下午,大壯正在客廳陪一歲多的兒子搭積木。搭著搭著,兒子習慣性地吸吮手指。聽到聲音后,小芳沖過來,氣急敗壞地拉開了兒子的手。孩子被嚇到了,“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大壯也被嚇了一跳,不免有些生氣。
大壯:小芳,你這是干嗎呢!
小芳:兒子吸吮手指這么大聲,你不管也不問,有你這么陪孩子的嗎?
大壯:吸吮手指怎么啦,孩子小時候不都這樣嗎,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小芳:他一直在用手玩兒積木,還老在地上蹭。地板這么臟,他的手一定也是臟的。這么臟的手指進嘴里,多不衛(wèi)生啊,生病了怎么辦?
大壯:你還好意思說地板臟,維持地板的整潔不是你的本職嗎?
小芳:什么叫我的本職,你就沒責任嗎?這個家難道不是我們共同的嗎?
大壯:說到這個我就來氣。真不知道你為什么老想讓我?guī)兔ψ鲞@做那,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花錢請個保姆,既能做家務,又能看小孩,多好?。?/p>
小芳:我想親自給你和孩子做飯,實在忙不過來,再請鐘點工。
大壯:為了省錢不請保姆,要是把身體累壞了,豈不是更不劃算?
小芳:你到底聽沒聽懂我在說什么啊,和你溝通真是太費勁了。
大壯和小芳本來吵的是孩子吸吮手指這件事,結果,吵著吵著就吵偏了。如何在爭吵中保持清醒,不被負向情緒淹沒,從而更好地讀懂彼此呢?
平時鍛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一些既有益身體健康又能抒發(fā)情緒的活動,包括養(yǎng)花、冥想、健身等,避免把日常積累的情緒爆發(fā)在當下無關之事上。
臨場應對。首先要察覺自己的負向情緒是不是被激活了。如果是,可以問自己:我真正要表達的是什么?也可以做幾個深呼吸,平穩(wěn)自己的情緒,然后與伴侶核對他在意的是什么,他要表達的是什么。
大壯:小芳,你也嚇到我了。你是不是對兒子吸吮手指這件事感到很焦慮?其實,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會吸吮手指。兒子這么做,我是接受的。
小芳:他一直在用手玩兒積木,還老在地上蹭。地板這么臟,他的手一定也是臟的。這么臟的手指放進嘴里,多不衛(wèi)生啊,生病了怎么辦?
大壯:了解了,你在意的是孩子的健康。
小芳:當父母的不就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嘛。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萬一出了問題,后悔都來不及,所以,我很著急呀。
大壯:嗯,了解了。不過,下次即便著急,咱們也可以練習慢慢說。
當情緒平穩(wěn)以后,我們才能既表達自己,又理解對方。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一點兒也不像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