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在浙江省安吉縣梅溪鎮(zhèn)。溪,指代鎮(zhèn)的方位,西苕溪流經此地;梅,喻指鎮(zhèn)的景觀。早年因鎮(zhèn)街上游長滿一片梅樹林,梅花盛開時溪水上流淌著梅花瓣而得名;又因梅花呈紫色,故也稱“紫梅鎮(zhèn)”。梅、溪二字簡而雅,洋溢著梅溪鎮(zhèn)的久遠文明,鐘靈毓秀。一千多年前,梅溪就是唐宋的商貿名鎮(zhèn)。由于水陸交通便捷,民國之后,它又被稱為“安吉的小上海”。梅溪有美景,也有不少美食,尤其是“八大碗”,讓人想來都能垂涎欲滴。
梅溪“八大碗”包括大鍋魚、梅溪魚丸、木梳肉、肉皮煨黃豆、腌篤鮮、河蚌煨苔心菜、油爆鱔絲、細沙羊尾,這八種美食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行業(yè)背景,也呈現出江南水鄉(xiāng)的別具風味。大鍋魚、梅溪魚丸的主材均為魚類,而梅溪是西苕溪水域中盛產魚類的地段;木梳肉、肉皮煨黃豆以肉類為主,附以木耳、黃花菜等輔材,兩者均屬于南貨范疇,而梅溪鎮(zhèn)有萬瑞、鼎泰等四大南貨行,均是出售木耳、黃花菜等南北干貨的商家;腌篤鮮、河蚌煨苔心菜、油爆鱔絲具有濃郁的鄉(xiāng)村特色,梅溪臨水靠山,水中多河蚌、鱔魚,山野多新筍,是美味的“食材后院”;細沙羊尾則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一款常見點心,梅溪屬太湖流域古鎮(zhèn),所以細沙羊尾更是家常必備。
“八大碗”何時起源,已經難以考證。當年古鎮(zhèn)有三大菜館——慶義館、長興館、同興館,沿溪流方向排列。其中,長興館名聲在外,其掌柜兼大廚的姚東遠先生,13歲拜師學藝,20歲獨掌門面創(chuàng)辦長興館,直至65歲告別灶臺。在姚掌柜這里,炒勺宛如畫家手中的妙筆,在直徑一尺的鐵鍋里翻、推、拉、扒,通過灶火大小強弱的巧妙配合,各種食材經過煎、炸、煨、炒,終成美味佳肴,出鍋后裝在盤中,就是一幅令人交口稱贊的美麗圖畫,更是招徠顧客的無聲廣告。
油爆鱔絲是姚掌柜的當家絕活之一。先在鍋中放入一勺油,油溫六成時倒入寸長鱔絲,中火煸煎,待分把鐘后再翻面煸煎,同時迅速從四周倒入食用油,不斷翻動鍋鏟,以防糊爛。再過分把鐘左右,聽聲辨水分漸干,鱔絲緊縮干癟后,迅速放入姜片、蔥白、青紅辣椒,再放入少許料酒、食鹽、醬油、白糖,調少許高湯浸潤,即轉入大火。此時,姚掌柜靜觀火候,約摸待鍋開分把鐘后,視收汁后認可咸淡,再快速左手提起鍋把,右手推著鍋勺將鐵鍋向上小幅度翻翹,將鱔絲輕盈翻身后,澆上熱豬油淋透,起鍋裝盤。放上綠茵茵的蔥花,和細如發(fā)絲的黃澄澄姜絲,一盤“彈如脆芽、鮮香潤口”的油爆鱔絲即大功告成。這時,姚大廚會習慣性用鍋勺,在空鍋壁上“當當當”連敲三聲,示意跑堂小伙可來端菜。
細沙羊尾味道香甜、口感油潤、入口即化,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扎根發(fā)芽,成為揮之不去的故鄉(xiāng)味道,如今仍是我進館品嘗甜品的不二選擇。
如今,“八大碗”仍然活躍在各式餐桌上,洋溢著西苕溪的淳樸風味,承載著古鎮(zhèn)美食的濃郁鄉(xiāng)風。欲想探究梅溪美食“八大碗”,不妨擇日來此親嘗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