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邊
- 深部變面長采場頂板破斷演化的力學機制分析
邊緣全部設定為簡支邊界,其余未經(jīng)擾動破壞且處于穩(wěn)定夾支狀態(tài)下的頂板邊緣設定為固支邊界。隨著工作面從小面采場推進,經(jīng)過變面采場,直至大面采場,頂板的下伏煤體減少,受上覆巖層的載荷以及開采的擾動影響并受制于相應的邊界條件,將導致頂板發(fā)生連續(xù)性破斷。針對上述頂板邊界特點,運用彈性力學的小撓度薄板彎曲理論[21]依次建立三邊固支一邊簡支(簡支邊為長邊)、一邊固支三邊簡支、三邊固支一邊簡支(簡支邊為短邊)、兩邊固支兩邊簡支(簡支邊相鄰)的頂板彈性模型,如圖2 所示。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22年10期2022-11-04
- 兩長邊簡支和兩短邊固支鋼筋混凝土雙向矩形板的火災行為試驗
裂縫逐漸延伸與固支邊軸線處裂縫貫通;受火15 min時,裂縫(圖7中③,④,⑤,⑦)開始向外滲水,同時伴有水蒸氣;隨著板溫度升高,已有裂縫寬度逐漸增大、發(fā)展并出現(xiàn)一些新裂縫;受火22 min時,在試驗板板中出現(xiàn)大范圍出水,板中部范圍出現(xiàn)明顯下?lián)?,水向板中心聚集,此時不斷出現(xiàn)爆裂聲;受火27 min時,試驗板板中出水范圍進一步擴大,有少量大團氣冒出;受火30 min時,試驗板四角出現(xiàn)翹曲,板各側面均出現(xiàn)板底向上開展的豎向裂縫、但均尚未開展至板面;受火35 m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7-19
- 孫女跟帖,“暴露”91歲爺爺支邊往事
去年,縣里召開了支邊人員杰出人才表彰會,爺爺?shù)氖论E在縣城內(nèi)被廣泛報道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曾經(jīng)的堅持與付出對這個小縣城的建設發(fā)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那時爺爺才說自己沒有給母校丟臉?!?記者聯(lián)系到了寫留言的孫女毛女士,她是一名80后,現(xiàn)居寧夏銀川。她告訴記者,她的爺爺名叫毛裕貴,“我從小常聽爺爺講起他在清華大學求學的故事,又從家人那里了解到爺爺?shù)酱笪鞅?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支邊的經(jīng)歷,很敬佩爺爺,覺得爺爺那一輩人真的有濃濃的家國情懷,所以就在留言區(qū)把爺爺?shù)墓适聦懥讼聛?。沒想到引起了不
文萃報·周二版 2022年23期2022-06-11
- 恰同學少年
的地方去。王柏秀支邊去了貴州,周龍秀支邊去了黑龍江。我因是獨子,被照顧分配在老家安福縣嚴田中學任教。記得工作頭兩年,我們?nèi)藖硇琶芮?,相互交流學習、工作情況。我們都積極追求進步,均在1965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拔幕蟾锩遍_始后,我們慢慢失去了聯(lián)系。幾十年來,我時常憶起他們,多想再與他們見上一面,共敘同學情啊!謹以小詩,聊表思念之情:舊影回憶情依依,一晃人老進古稀。當年同窗意戀戀,如今期盼聽知音。(江西省安??h彭子堯/供稿)
老友 2022年3期2022-03-31
- 潤疆
赴伊犁河谷的上海支邊青年,用自己76歲的生命詮釋了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邊疆的熱愛,對新疆兵團屯墾戍邊事業(yè)的熱愛?!氨砝锶缫坏娜?好到骨子里的人/大寫的人/塑造我們靈魂的人”,他金子般的品格,深深感動了身邊和知道他的每一個人。丁憬為何把工作關系轉到兵團?陳茂昌為何退休回到上海為父母養(yǎng)老送終后又返回新疆?“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苯o您打手機再也沒人接了給您發(fā)微信再也沒人回了您很清醒清醒自己就要走到生命終點于是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兵團精神宣
金山 2022年2期2022-03-15
- 《天津支邊醫(yī)生在廣西》后續(xù)資料收集工作進展順利
檔案館開展“天津支邊醫(yī)生在廣西”史料收集整理及后續(xù)開發(fā)研究工作。至2019年底,《“天津支邊醫(yī)生在廣西”史料選編》已出版發(fā)行,相關專題圖片也已在廣西各地巡回展覽。2020年10月以來,鑒于此前項目時間緊、個人線索少、檔案文獻資料匱乏等原因,相關人物名錄錯漏之處較多,為了進一步補充收集相關的個人資料,同時搶救性地采集存藏至今仍散落在各地的相關實物,做好后續(xù)存藏展覽和開發(fā)研究工作,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進一步開展相關資料補充征集活動。內(nèi)容包括兩個系列:一是補充并修
廣西地方志 2021年3期2021-11-25
- 永恒的精神光芒
爾蘇二隊的老一代支邊人,想起老隊長杜兆清和柳青先生《創(chuàng)業(yè)史》里的那個一代農(nóng)民新人代表梁生寶來,雖然他們身上帶著不同的時代印記,卻在牢記使命,艱苦創(chuàng)業(yè),造福一方百姓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重溫那段支邊歷史,總是感慨萬千。對我而言,加爾蘇二小隊不僅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驛站,也是我走向新生活的始發(fā)地。雖然至今已經(jīng)離開村莊幾十年了,可老一輩支邊人的事跡總在腦海中浮現(xiàn),久久不能忘懷。因此,我想把那些片段記憶轉化為筆下的文字留給后人,讓加爾蘇的后代們牢牢記住這段歷史,記
伊犁河 2021年1期2021-11-24
- 20世紀50—60年代江蘇支邊青壯年援疆的歷史回顧*
,12 萬多江蘇支邊青壯年和4 萬多家屬來到新疆,對新疆的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長期以來,學界僅有對1959 年2 000 多名南京市青壯年援疆的歷史,民眾動員在江蘇青壯年支疆中的作用以及江蘇青壯年在新疆的生活實態(tài)考察等幾篇論文①有關江蘇青壯年進疆的論文主要有:閆存庭《1959 年南京市青壯年支援新疆建設的歷史考察》,《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第73-79頁;閆存庭《民眾動員與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11-09
- 重慶地區(qū)的四川清音表演唱
——以《下鄉(xiāng)》《支邊》為例
雛形。巧合的是《支邊》的問世正逢曲藝團的專業(yè)團隊要去云南支邊,由于代表團是由國家發(fā)起,且四川的支邊青年最多,便把《下鄉(xiāng)》改編成新的四川清音曲目《支邊》。其內(nèi)容是根據(jù)支邊的事件而改寫,套用了《下鄉(xiāng)》的演出形式,其中主人公都由老大娘和她的女兒為主,演員一坐一站。在《下鄉(xiāng)》中由四川清音演員王左棟坐,另外一名演員站著;而《支邊》由鄧碧霞坐,馬光華站?!断锣l(xiāng)》中的詞講的是母女兩的故事,以下鄉(xiāng)的關系來發(fā)展,支邊是根據(jù)支邊故事來發(fā)展的,以詞為主,曲則根據(jù)詞的變化而變化。
長江叢刊 2020年21期2020-08-25
- 20世紀50年代中國水庫移民與政治動員研究
——以丹江口水庫淅川縣移民動員為例
。一、移民工作與支邊建設的結合為更好地治理長江、發(fā)揮長江的綜合效益,1958年3月8日,中共中央成都會議做出《中共中央關于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guī)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決議,指出“由于條件比較成熟,漢水丹江口工程應當爭取在1959年作施工準備或者正式開工”[2]。該《意見》于1958年4月5日經(jīng)政治局會議批準。6月12日,漢江丹江口工程委員會及漢江丹江口工程局在武漢正式成立,湖北省長張體學任主任[3]。6月16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委和長江流域規(guī)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1-30
- 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布22001199年“最美支邊人物”先進事跡
2019年“最美支邊人物”先進事跡。此次發(fā)布的“最美支邊人物”,包括葉雄、伍國強、劉云軍、劉銘庭、孫義、李世英、楊冠淼、陳賢(女)、陳耀平、周遠翔、羅蒙、羅遼復、羅運乾、律慶堂、段玉平、席世明(已故)、郭貴方、梁楠郁、傅欣、管延萍(女)20名先進個人和湖北文理學院“格?;ā敝Ы剃?個集體。他們中有的是黨政干部,堅守初心使命,以深化改革發(fā)展的優(yōu)異成績服務一方百姓,展現(xiàn)了公仆本色,贏得了人民信賴;有的是政法干警,以鐵血擔當深化平安中國建設,確保社會大局穩(wěn)定、促
中國地市報人 2019年7期2019-01-29
- 我和包頭
業(yè)戰(zhàn)線上108名支邊者之一。在包頭已有60多年的親身經(jīng)歷,追憶一幕幕往事,仍然有清晰畫面展現(xiàn)在眼前。1956年7月10日,我離開可愛的上海,于7月14日到達了內(nèi)蒙古包頭市這片陌生的土地。當時的包頭,人口稀少,除東河區(qū)外,其他地方略有零星建筑,一眼望去滿目沙海,通往新區(qū)只有一條建設路。當時新區(qū)有兩片樹林,一是溝蘭圪壩村,二是南排村。當時包鋼正在籌建中,新區(qū)有幾棟臨時商業(yè)平房,這就是我們支邊人員的住宿地。當時大家是吃飯一鍋舀,睡覺鋪稻草;黃羊成群跑,夜里野狼嚎
老年世界 2018年8期2018-10-24
- 移民的村莊
、湖北等省的一批支邊軍墾女青年帶著深厚的中原農(nóng)耕文化大規(guī)模地出關,并開創(chuàng)了軍墾綠洲文化的新紀元。此后,上海、天津、武漢等大城市的10萬知青的足音又紛至踏響于陽關道。這批當代文明的使者浩浩蕩蕩地出關后,與“中原農(nóng)耕文化”匯為一流,緩緩融入軍墾綠洲,使“軍墾”這個當代詞語如虎添翼,很快便在荒漠戈壁上騰飛了起來。在當代庭州大地,拋開軍墾支邊者之外,更大規(guī)模出關的應該是江蘇、湖北、安徽等地的支邊者和甘肅、河南、四川等地自發(fā)出關的所謂“自流人”。1959年前后,江蘇
四川文學 2018年1期2018-01-16
- 天山尋海
移世易。這些海軍支邊老兵在祖國邊陲情況如何,日子過得怎樣,在與新疆軍區(qū)群工部門聯(lián)系上后,他們很熱情、很支持,于是帶著海軍首長的囑托和問候,急匆匆從北京出發(fā),一路追尋而去。不占群眾一分田,戈壁灘上建花園走進藍天高遠、雪山巍峨的新疆,我們經(jīng)歷過的所有天空都顯得低矮。西域的萬種風情,神秘的戈壁沙漠,圣潔的昆侖天山是揮之不去的誘惑,但我們已無心欣賞這些大自然的詩意與瑰麗。在烏魯木齊了解大致情況后,我們直奔霍城、精河、奇臺和石河子等海軍支邊老兵比較集中的縣市。給我們
綠洲 2017年6期2017-11-14
- 爸媽的生活懷想錄:理發(fā)
具是父親剛到新疆支邊時派發(fā)給青年連的。其實當時大家都不會理發(fā),只是善于理科的父親懂得觀察,相對手藝算不錯,這套工具便一直放在了他這,自此擔負起了業(yè)余時間幫大家理發(fā)的責任。小時候所住的地方,只有零星一兩家理發(fā)店,每每都是跟著父親理發(fā)剃胡子、或者母親燙頭發(fā)才會去,理發(fā)對我來說很陌生,因為那時的我一直是一頭長發(fā),長發(fā)豈止及腰,一直垂到屁股,且發(fā)質很黑,誰見了我都向爸媽感嘆:“這孩子,頭發(fā)真是好的很!又黑又亮!”對于愛美之心萌發(fā)初期的我,這當然算得上一種贊揚,我的
雪蓮 2017年4期2017-08-18
- 《三里洞:上海支邊礦工的影像史》
(林鑫 著)該書以影像口述的形式,紀錄了陜西銅川煤礦礦工的生命史,為1950年代至今的西部開發(fā)做了深刻的歷史見證?!度锒础肥侵袊敶o錄片的經(jīng)典,而本書是關于《三里洞》的文獻,是一個比影片更為深入的文本。作者關于三里洞的回憶文字以及對拍攝實踐的思考,為電影人和研究者提供了另一個觀察視角。林鑫:中國著名紀錄片作者,本名朱林鑫,1960年出生于陜西省銅川市,祖籍江蘇太倉。2003年開始拍攝紀錄片,主要作品有《陳爐》(2004)、《三里洞》(2006)、《同學
新西部 2017年6期2017-07-24
- 野地里的薄荷[組詩]
她一個不老的名字支邊青年在中醫(yī)院病房里看媽媽吃著我親手包的餛飩眼睛濕潤處童年星星般閃耀葉爾羌河的柔波里蕩漾著母親的面容或在眼前我生于20世紀70年代放開二胎時卵巢已經(jīng)衰老若干年后沒人知道我是哪時死去的或者知道時我已死去多時我靜靜地坐著沒有散架已經(jīng)干透作為一個天然標本供后人們在時光的洪流里尋找答案或者憑吊他們想見一見我從2013年開始有一些人陸續(xù)來見我他們想看看我是男是女更想看看是怎樣的一個詩人寫出了大部分人非常想寫又不敢寫的那部分會面大都是夜幕初上別后的小
詩潮 2016年3期2016-12-08
- 從中原農(nóng)民到邊疆開墾者
括轉業(yè)戰(zhàn)士、河南支邊農(nóng)民、上海支邊知青等天南海北的建設者匯集于此,屯墾戍邊,建設新家園。我原先是河南省唐河縣的一名普通農(nóng)民。1956年6月,河南省南陽專區(qū)唐河縣政府向各鄉(xiāng)發(fā)出到新疆參加邊疆建設的號召,我就積極報了名。為什么會這樣積極呢?這就要從1949年解放前后的經(jīng)歷說起。窮苦出身,主動請纓1933年10月,我出生在一個雇農(nóng)的家庭。從我記事起,全家就給地主干活。父母給地主種地,我給地主放牛,沒有一寸土地是自己的。1949年7月,唐河縣解放了,村里駐了一所部
中國報道 2016年9期2016-05-14
- 新題材 新英雄 新形式——讀《中國橡膠的紅色記憶》
,紀實文學中的“支邊題材”也悄然興起。如田翠芝的《河南支邊青年在西藏的歲月》《一個老西藏支邊青年的回憶》,楊眉的《兵團兒女》以及盧一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等相繼問世,揭開了邊疆建設塵封的記憶,再現(xiàn)了各地支邊人的情感歷程與坎坷人生。其中有關云南支邊的題材也有人涉及,如曾鍵的《風雨支邊四十年》,沈志明的《上山下鄉(xiāng)我在云南》以及由張家福口述、朱強整理的《醴陵人在南疆》等,都再現(xiàn)了支邊人在云南的生存狀態(tài)等。然而,卻幾乎沒有“種植橡膠神話”的專述。即使徐遲在《生命之
文藝論壇 2015年16期2015-11-22
- 邳縣大支邊
劉繼綿?邳縣大支邊劉繼綿筆者簡介:劉繼綿,男,漢族,江蘇邳縣(今邳州市)人。1946年8月生,1968年3月參軍。在新疆部隊歷任戰(zhàn)士、班長、排長、干事、連指導員。后調(diào)入軍隊院校擔任政治理論教員。2006年8月退休時,為烏魯木齊陸軍學院正師級教授,大校軍銜。雖然軍旅生涯40余載,卻仍對家鄉(xiāng)情有獨鐘,一如既往。55年前,在新疆社會主義建設急需人才的時候,來自古老邳州的一大批青壯年,響應國家的號召,義無反顧地來到新疆吐魯番,給這片原本荒蕪的大地帶來了裊裊炊煙、萬
吐魯番 2015年2期2015-11-17
- 戈壁灘上,柳葉青青
片風情蕩漾大學生支邊相聚戈壁灘上阿拉上海人,你是蘇州姑娘摘一片柳葉放在舌尖上家鄉(xiāng)一樣鮮嫩的綠葉濃濃汁水流著苦味淌著清香戈壁灘上曾經(jīng)風沙漫漫低矮的胡楊林在風中搖晃大學生支邊栽下家鄉(xiāng)的柳樹戈壁干旱,柳葉饑渴,瘦得枯黃暴風卷起柳樹,扔在戈壁灘上男女學生抱成一團,紅了眼睛哭吧!哭吧!眼淚能讓柳枝翠綠做夢!做夢!如果淚水甘甜透明牧羊人說:胡楊樹根千丈長條條根須扎在戈壁下的土壤話語輕輕,開啟了心中的夢把柳枝插在低矮的胡楊樹上一根根柳條,顫微微吐著新綠一雙雙手指摸著青青
參花(上) 2015年3期2015-10-27
- 武漢知識青年支邊口述史研究
4年至1966年支邊到新疆兵團的武漢市知識青年是個特殊人群,他們知識層次高,對新疆兵團建設發(fā)揮的作用大,但目前關注不多。本文在收集整理武漢知青訪談實錄的基礎上,分析武漢知識青年支邊的過程,探討武漢知識青年支邊的多元動機,展開對國家政策及動員與個人際遇之間的密切關系的分析,并對這個群體到新疆兵團后所做的特殊歷史貢獻進行分析。這一研究豐富了兵團歷史和文化,同時補充了知青研究的新疆個案。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6469(2015)03-0029-08收
昌吉學院學報 2015年3期2015-03-19
- 南京支青在富蘊
:“熱烈歡迎南京支邊青年回鄉(xiāng)訪問”。支邊青年們——不,準確地說,他們大都已經(jīng)須發(fā)斑白,進入花甲之年。額頭上布滿阿爾泰山紅松樹皮般的,或者額爾齊斯河波紋似的皺紋??纱藭r此刻,他們一個個激動異常,還是一聲聲地:“我們支邊青年……”白天,他們游覽了鎮(zhèn)容。一條條寬闊的街道,一幢幢嶄新的樓房,一排排蒼翠的松樹,一簇簇怒放的菊花使他們激動不已?,F(xiàn)代化的市政設施,繁華的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五花八門的水果蔬菜。街上來往穿梭的各種檔次的汽車使他們眼花繚亂。如果說這是南京的
新晨 2013年11期2014-09-29
- 1959年南京市青壯年支援新疆建設的歷史考察?
蘇、安徽兩個重要支邊省份的研究尤顯不足。筆者擬利用檔案史料,結合支邊青年的回憶資料,就1959年入疆的這批青壯年是如何動員、遷送、安置及在不斷的實踐中成長進行個案考察,期于對新時期的援疆工作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一新中國建立到1955年,已經(jīng)有小規(guī)模的省際移民活動。如天津為解決水災嚴重地區(qū)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困難,辦理向東北移民工作,首批1300名災民于1949年11月送往黑龍江[1]。1950年,河北省也有計劃地組織大批移民到東北,移民的主要對象是兩三年里不能擺脫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6-02
- 民眾動員與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支邊
——以江蘇省青壯年支疆為例
、六十年代的移民支邊 ——以江蘇省青壯年支疆為例閆存庭江蘇省移民支疆的順利進行,得益于民眾動員的有效實施。為了把有種種顧慮的青壯年動員到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經(jīng)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新疆,江蘇省各級政府采取普遍宣傳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大會動員與小會座談、個別教育相銜接的辦法,不斷化解民眾的疑慮和誤解,營造支邊光榮的社會氛圍,掀起了踴躍報名的熱潮。但是,在宣傳動員過程中,部分基層干部宣傳內(nèi)容浮夸,造成有的支邊青壯年入疆后,因與心理預期的落差而返回原籍,不利于后續(xù)的安
江蘇社會科學 2014年6期2014-05-05
- 回憶四十年前支邊
美芬回憶四十年前支邊曹美芬在常熟虞山公園后面的半坡山上有一座石亭,名曰“支邊亭”,只是為了紀念四十年前常熟一批有志青年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的革命行動而特地建造起來的。作為當事人之一,四十年前響應祖國號召,奔赴祖國大西北屯墾戍邊的情景,我終生難忘。1959年初夏,常熟城里到處都在談論一件大事,那就是政府動員知識青年支援邊疆社會主義建設。當時的人們都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全身的熱血在沸騰,都想大干一場,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出一份力。黨的每一個號召,都會在人們的
吐魯番 2014年3期2014-02-28
- 新疆支邊婦女尋求“解放”的進疆選擇
王穎 石彤新疆支邊婦女尋求“解放”的進疆選擇王穎 石彤20世紀50年代,為了支持新疆建設,大批內(nèi)地女青年參軍支邊,進入新疆工作和生活。長期以來,新疆支邊婦女這一特殊群體在宏大的歷史敘述中處于失語的狀態(tài)。通過對新疆支邊婦女的口述史研究,探析在國家政治動員下的支邊婦女尋求“解放”的進疆選擇,不難發(fā)現(xiàn),在特殊年代政治動員和國家干預的“婦女解放”話語的背后,進疆這一行為選擇,并未有效地實現(xiàn)婦女個體的自我解放。新疆支邊婦女;政治動員;婦女解放在新疆石河子軍墾博物館,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2-05
- 反貧困,民革一直在行動
直在積極開展各項支邊扶貧活動。以民革中央為例,根據(jù)民革十二大工作報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五年中,民革中央促成民革黨員和所聯(lián)系人士達成向貴州畢節(jié)地區(qū)意向投資近300億元,促成幫扶項目30多個,累計開展各類培訓班近30期,培訓人員近兩千人次,直接投入各類幫扶物資700多萬元,為畢節(jié)試驗區(qū)特別是納雍縣的建設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民革地方組織也在當?shù)刂泄颤h委和政府的指導下,在扶貧開發(fā)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民革十二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以貫之地重視支邊扶貧工作。
團結 2013年4期2013-07-23
- 西部文學的一枝獨秀 屯墾精神的時空臨?。?近30年新疆兵團小說創(chuàng)作概觀
批關注和反映新疆支邊青年們的處境和心理的小說。改革開放之初,涌現(xiàn)出一大批表現(xiàn)新疆兵團艱苦卓絕的生產(chǎn)建設的小說作品。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是一個兵農(nóng)合一的社會實體,軍隊的文化深深影響到兵團的生活、文學。在全國文壇還沉浸在一片對文革的控訴聲中之時,新疆兵團的作家已經(jīng)開始了“建設”。這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兵團墾荒建設題材小說有安靜的《將軍的故事》,朱定的《美國專家“為什么”》,虞翔鳴的《山谷·小屋·女人》,許特生的《鋪在角落的沙礫》,楊威立《馬兒,你慢些走》(發(fā)表于2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河南援疆青年墾荒隊之歌
鞏縣973名進疆支邊青年的領隊。他保存了一份1956年的文件,內(nèi)容是時任青年團河南省委青農(nóng)部部長的睢仁壽在5月4日召開的組織青年墾荒隊進疆參加軍墾建設動員會上的講話:“我省農(nóng)村已實現(xiàn)了初級形式的農(nóng)業(yè)合作化,并正向高級形式的農(nóng)業(yè)合作化迅速發(fā)展。隨著生產(chǎn)關系的改變,廣大群眾的生產(chǎn)積極性和建設祖國的熱情空前高漲,我省人多地少,勞動力剩余。新疆兵團農(nóng)場卻缺少勞動力量……”1956年,鄭州火車站共發(fā)出46列輸送支援邊疆建設者的專列。他們從6月到9月陸續(xù)到達新疆,有的
黨史博覽 2011年9期2011-06-25
- 忘不了的支邊生涯
潘永生和全縣積極支邊的620位熱血青年胸戴大紅花,意氣風發(fā)地登上了去新疆的火車。對潘永生來說,這一去,是近半個世紀的支邊生涯。是呀,45年的背井離鄉(xiāng),38年的夫妻分居,風里雨里,流汗流淚,吃苦耐勞,全心全意。這個堅韌決絕的支邊戰(zhàn)士,用他甘愿付出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真諦。時至今日,當年支邊的大部分人都已返鄉(xiāng),即使少數(shù)留在新疆的,也早舉家搬了出去。而剛剛回鄉(xiāng)安度晚年的潘永生卻始終無悔,老人常?;貞浧疬@一生走過的路,往事如昨。剛到新疆時,高小畢業(yè)的他被分配到烏魯木
散文選刊·下半月 2009年12期2009-12-25
- 天道酬勤——我眼中的張安龍
教師到邊遠學校去支邊。在我的眼里邊遠學校一定在大山里邊,老師的宿舍也一定在大山里面,晚上關上窗戶也能聽見風聲、雨聲、狼的叫聲,好恐怖。在我擔心害怕之時,他卻毅然決然地報了名,讓我刮目相看。就這樣他成為了哈爾濱市第一批支邊的教師,好在支邊的地方不太遠。一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他在支邊學校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獲得了好評,支邊的學校還要提升他為主任,可他還是回到了他夢中的花園。炫夏夏天的花園是最絢爛的,每一朵花兒都在盡情地綻放,張安龍則用他的樸實、真摯、幽香為自己贏得了一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09年9期2009-10-09
- 西藏支邊青年:群體記憶與私人文本
稱是“西藏的北京支邊青年”,簡稱為“北京支青”,并非我們事先習慣所認為的“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人們印象中的“進藏”與“援藏”兩個詞語似乎沒有區(qū)別。袁大受先生認為,他所屬于的“進藏一代”,是以“老西藏精神”(即第一批進藏工作的生產(chǎn)與社會建設者)為精神基礎的,人們秉承的是“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觀念。用袁大受的話來說,當時的選擇是“不需要國家許諾,沒有個人前途的設計,也不是制度化規(guī)定”的,是一種從原有生活環(huán)境“連根拔起”的自動選擇,其明顯標志是遷移戶口——在那
西藏人文地理 2009年3期2009-08-19
- 鐵桿黨員
8年師范畢業(yè)后,支邊到縣城外最偏遠的一個鄉(xiāng)村教書,40年不挪窩,直到退休才隨我重回城鎮(zhèn)生活。從我懂事起,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人們談論他調(diào)動的事情。幾十年里,他總是用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回答:“一切聽黨的安排,是黨培養(yǎng)了我!”有一回,母親氣不過,對他說:“黨培養(yǎng)了你,沒培養(yǎng)我,我不該跟你受罪!我一個人回老家去活命。以后你就叫黨給你做飯洗衣,叫黨給你喂豬,叫黨給你養(yǎng)子女!”父親暴跳如雷,大聲怒吼:“滾!滾!滾回你的老家去!”嚇得我們兄妹四人紛紛跑到屋后躲起來。母親和父
廉政瞭望 2009年3期2009-04-30
- 我的一次支邊活動
背景材料1.智力支邊扶貧工作是利用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人才的智力優(yōu)勢,通過科學技術的傳播和智力的投入,為“老、少、邊、窮”地區(qū)的脫貧致富和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所開展的工作。這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適應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和國家對貧困地區(qū)進行扶貧開發(fā)的需要所做的一項開創(chuàng)性工作。2.貴州省智力支邊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1987年4月8~11日在羅甸縣召開。時任省委書記胡錦濤致電祝賀。電文如下:“政協(xié)和各民主黨派的同志開展的智力支邊活動是一項意義深遠、效益顯著、深受歡迎的活動,它發(fā)揮了
貴陽文史 2009年1期2009-02-23
- 應否將小王樹為“典型”?
準。我認為小王的支邊要求與其愛情并不存在因果關系,他選擇到貧困的地方去,必定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是將個人利益溶入了社會需要之中,這是一種美德。退一步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允許人們有符合社會利益的個人需求,而不能因此便放棄對其主導思想的肯定。另外,我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做應該做的事,放棄不該做的事,他就非常接近理想的標準了。該做的事別人沒做到,你做到了,你就是典型。小王正是做到了主動去支邊這件該做而許多人沒去做的事,這種行為本身就值得我們學習。北京閻福順先進青年,是
中國青年 1991年4期199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