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木
學習《陳云文選》的有關論述
《陳云文選》對黨的干部政策作了全面深刻的論述,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應當怎樣正確對待非黨干部。在《尊重和團結非黨干部是黨的重要政策》一文中,陳云同志對這個問題做了全面的論述。應當看到,關于團結非黨干部問題,既是黨的干部工作和干部政策的有機部分,同時也是關系到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們從《文選》中不僅可以學到陳云同志關于黨的干部工作的一貫思想,而且還可以學到陳云同志關于一個共產黨員如何對待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主張和見解。在這里,陳云同志把黨的建設和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兩個法寶很好地聯系了起來,體現了黨的組織路線必須服務和服從于黨的政治路線的指導原則。在今天全面整黨中來學習它,對進一步克服“左”的流毒和影響,落實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特別是黨外知識分子政策,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它將有助于增強我們在這方面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覺性。
陳云同志在文章中,首先簡明地闡述了尊重和團結非黨干部的重要性。他開宗明義地指出:“不團結非黨干部,就不能團結全國人民,革命就不能勝利?!睋Q句話說,這是關系到能否實現全國人民大團結和取得革命勝利的大問題。我們黨歷來主張,為了實現自己的歷史任務,必須調動千軍萬馬,組織一支浩浩蕩蕩的革命隊伍,最大限度地擴大同盟軍,加強全國各民族、各階層、各黨派、各社會集團和一切愛國力量之間的大團結。盡管工人階級是我們事業(yè)的領導力量,共產黨是領導核心,但是工人階級在全國人口中畢竟是一個少數,共產黨員更是少數。這個多數和少數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數量概念,但卻不容忽視。這關系到是搞大團結還是搞小圈子,是實行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還是只靠少數人孤軍奮戰(zhàn)、包打天下。我們黨歷史上犯過幾次“左”傾錯誤,無不是因為忘記了這一點,實行孤家寡人的政策,結果導致革命事業(yè)遭受嚴重的挫折和失敗的。這個沉痛的歷史教訓,必須牢牢記取。
為什么陳云同志把尊重和團結非黨的干部問題,提到這樣的高度讓我們認識它的重要性呢?對此,陳云同志有一個精辟的科學論斷,即“團結于黨的周圍的非黨干部是社會各階層的進步分子,是黨廣泛聯系群眾的橋梁”。既然是橋梁,就是說不經過他們,就不能很好聽取黨外人士的意見,黨也就不能制定正確的政策;即使是正確的政策,不經過他們的傳播,也不能深入群眾。我們還應當看到,黨外干部往往可以起到共產黨員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我們聽不到的意見,他們可以聽到;我們看不到的情況,他們可以看到;我們宣傳不到的群眾,他們可以宣傳到。此外,我們還要實事求是地“承認人之長”,看到他們的長處和優(yōu)點。比如,一般來說,黨外人士比較有知識;他們擁有比較廣泛的社會聯系;他們有著強烈的為祖國和人民效力的愿望。而黨的領導責任,恰恰就“在于發(fā)揮非黨干部的才能,使之服務于革命需要”。因此,我們尊重和團結非黨干部,很好地與黨外人士合作共事,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們事業(yè)的客觀的必然要求。陳云同志指出的“沒有黨外人士的同情和合作,革命勝利就不可能”,決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結論。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面臨著實現四化,保衛(wèi)世界和平,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三大艱巨的歷史任務,無論在國內和國際都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就更要求我們特別重視這個問題。
陳云同志尖銳地提出,能否解決好團結非黨干部的問題,“在目前和將來都是對我們黨的一個大考驗”。黨的歷史已反復證明,這個問題處理如何,的確是對黨的路線、政治的成熟性、黨的作風、黨的領導方法的一個全面考驗。應當說,這里也包括對我們每一個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考驗。因為正確處理同黨外干部的關系,勢必涉及我們黨員同志自身的覺悟、氣量、作風、風格、品德等多方面的黨性鍛煉問題。從陳云同志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我們要團結非黨干部,第一要有解放全人類、求大同存小異的胸懷和氣量,第二要有平等待人、禮賢下士的民主精神,第三要有主持公道、見義勇為的革命風格,第四要有嚴于律己、敢于承擔責任的高尚品德。無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建國以后的實踐都表明,這四個方面的要求,的確是我們做好團結非黨干部工作的寶貴品質。在這些方面,周恩來同志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當然,這決不是說我們每一個黨員和黨員干部都能夠具備這樣高的品質修養(yǎng),要求在尊重和團結非黨干部的工作上做的完滿無缺。但至少有一個起碼的要求,這就是“黨員干部只有團結非黨干部之責任,并無排擊非黨干部之權力”,決不允許對非黨干部取歧視態(tài)度。如果“黨員干部與非黨干部鬧不團結,應由黨員干部負主要責任”。
為了幫助某些黨員提高認識,澄清一些糊涂觀念,陳云同志還就怎么看待黨性、黨票、黨齡等問題,做了深刻闡述。他強調指出:不能把黨性曲解為脫離社會的純潔,恰恰相反,脫離黨外人士的潔身自好,是黨性不純的表現;不能根據有沒有黨票判斷一個人是否可靠,而應根據其為人的歷史和現實的表現;用人不能只考慮是否黨員或黨齡之長短,用黨齡排位置,而要堅持用人唯賢,按才能排位置。這些論點至今對我們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關于怎樣正確對待非黨干部的意見、批評和不滿的問題,陳云同志也作了實事求是的分析,為我們劃清了這種批評的原則性界線。他指出:“非黨干部有不滿,發(fā)牢騷,說怪話,并不等于思想上反對黨。應把非黨干部善意的批評視為鞭策、鼓勵我們的有益武器”。應當看到“非黨干部的許多意見、批評、不滿,常常是正確的,或反映了我們某些缺點?!?/p>
為什么我們有一些黨員干部存在這樣一些糊涂認識呢?陳云同志指出這是同當時黨內仍然存在著關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傾向分不開的,而這種傾向必然會產生一種排他性。陳云同志列舉了有關這方面的各種表現。比如:濃厚的排外思想,深具戒心,疑神疑鬼,任意“邏輯”;有人不用,口講接近實際疏遠,甚至嫉妒他人之長;高傲自滿,黨氣凌人,滿口原則,不近人情;以成見看待非黨干部,對他們要求過高,不是以我適他,而以他適我;等等。因此,陳云同志響亮地提出必須“打破宗派主義,即打破‘你們和‘我們之間的人造墻壁”。并且進行分析和批判,指出這種宗派主義的排他性是毫無道理的。他說:“在一條戰(zhàn)線上奮斗的黨員干部和非黨干部,都是革命同志,人人都有革命、工作、說話之權,黨員干部無權壟斷革命。在革命工作中,與共產黨員負同等責任的非黨干部,他就有與共產黨員同等的革命功,績。”現在我國的情況雖然同革命戰(zhàn)爭年代有很大不同,但是經過十年內亂的干擾和破壞,應當說,這種關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流毒仍然有很大的影響。這些錯誤思想妨礙我們落實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有關政策,特別是同黨外人士團結合作的政策。這主要表現在有些同志認為黨外干部可有可無,不在話下,愛好清一色,合作共事時,以領導者自居,衙門作風,訓人態(tài)度,獨斷專行,我說了算。因此,在這方面主要的傾向仍然是“左”的關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流毒,需要我們繼續(xù)花費很大的力氣進行糾正。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尊重和團結非黨的干部的方針,陳云同志鮮明地提出了我們對非黨干部所應采取的基本態(tài)度,并且詳細地規(guī)定了相應的具體政策。他指出,我們“應取的基本態(tài)度是坦白、誠懇、爽直”?!爸挥斜舜讼嘁娨哉\,才能和衷共濟”?,F在,我們黨根據歷史經驗和新的情況做了新的概括,要求我們對黨外人士必須做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但是有了正確的認識和基本態(tài)度,有了團結非黨干部的方針,還必須有具體明確的非黨干部政策。陳云同志指出,我們黨同非黨干部關系方面所以存在不正常的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缺少相當的有力措施。為此,陳云同志提出,對待非黨干部:一要在政治上信任他們,一視同仁;二要把非黨干部看成是我們自己的人,不分“我們”和“你們”,決不見外;三要妥善安排他們的職務,并應同黨員干部一樣,給以必要的工作條件、必要的信任和必要的權力,使其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四對他們的要求要適當,只要在工作上服從黨的總方針,就要尊重他們的思想自由和生活習慣,不能苛求其與黨員一樣服從一切組織紀律;五當他們擔任行政部門的領導職務時,就要使其有職、有責、有權,該部門的黨員應在行政上服從他們的領導;六在民主選舉的政權機關和民眾團體中,共產黨員與非共產黨員合作共事,應共同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七要相互開展善意的批評,特別要注意經常地傾聽他們的批評意見;八,黨對非黨干部應在政治上、工作上、物質上給以幫助,以愛護黨內干部的態(tài)度去愛護非黨干部。以上這些辦法的精神實質,也可以用現在的說法簡單地概括為:“在政治上一視同仁,在工作上放手使用,在生活上關心照顧?!?/p>
在這里,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陳云同志根據馬克思講的“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的觀點,強調指出為了使他們更好地履行做好工作的義務,應從黨與非黨干部組織上的關系上給予一定權利。當時對這些權利做了以下規(guī)定:歡迎非黨干部參加黨的一般支部會議,有發(fā)言權,只是無表決權;定期召開黨員和非黨員聯合的各種干部會議;黨的干部部門要把照顧非黨干部做為自己工作的職責;非黨干部有直接找部門負責人和黨的干部部門談話之權;有向黨組織直到黨中央控告之權;黨組織要贊助非黨干部和黨員共同組織專門性質的團體,如各種研究會和同學會。最近,我們黨根據這個傳統(tǒng)的政策,還規(guī)定了黨的文件發(fā)到哪一級,哪一級的黨外人士就可以閱讀。一句話,我們黨處理這類問題時,正是遵循著權利和義務相等的原則。
縱觀黨的歷史經驗,落實尊重和團結非黨干部政策的工作是一個艱苦細致的工作。概括地說必須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應妥當安排,二應充分使用,三應正確處理合作共事方面的問題。當前,我們黨正在進一步強調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特別是對待非黨知識分子的政策;而非黨干部大多則包括在知識分子的范圍里了。我們在落實政策時,不僅遇到直接來自“左”的阻力,而且還碰到一部分同志存在“害怕心理”,心有余悸,放不開手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重溫陳云同志有關的論述,將有助于這部分同志進一步解放思想,解除害怕心理,沖破阻力。這個問題對于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尤為重要。正如中央負責同志最近強調指出的,放手發(fā)揮幾十萬、成百萬黨外人士的聰明才智,是我們學會科學領導方法和改進黨外關系的大問題。
(《陳云文選》,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一月第一版,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