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夏
深秋季節(jié),普陀山的游人已經不多了。我們一行二十多人下榻在位于梅嶺山頂?shù)耐钦写W诖差^,憑窗遠眺,搖曳在萬頃波濤中的洛伽山隱隱在望。傳說觀音菩薩即由彼過海來普陀山。望海樓偌大一座招待所,如今除我們二十余人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旅客。離開了大都市的喧鬧和嘈雜,置身于清新淡雅的環(huán)境,遠望海濤帆影,近看古寺禪院,真令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大家在一起縱論作文真諦,捕捉自然美的信息,真應了一位山僧的詩意:“……好句吟成花也笑,禪機悟到月初圓;歸來兩袖沾香露,猶是依依不肯眠?!?/p>
早就聽說普陀乃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國”、“蓬萊仙境”和“海上仙山”之譽。與山西的五臺山、安徽的九華山、四川的峨眉山比較,普陀有它獨到的山水之勝、海景之長。身臨其境,果然名不虛傳,在緊張的學習討論之余,結伴游覽,領略其中佳處,真有相見恨晚之感。
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相傳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鍔來中國求法,從五臺山得觀音像由明州(今寧波)人?;貒浧胀由缴徎ㄑ髸r因風阻船,以為觀音菩薩不肯東去,便由普陀山南岸的潮音洞靠岸,得張姓漁民舍宅供奉,即現(xiàn)在的“不肯去觀音院”。從此,歷代帝王為求得長治久安和長生不老.多撥款修建寺廟。據載,宋、元、明、清先后有十三個皇帝、十九個皇后和親王向普陀山賜金和進香達五十八次之多,致使當?shù)胤鹗麓笫?、寺院林立,形成了普陀三大寺、八十八庵院、一百二十八茅棚、?shù)千僧尼的龐大規(guī)模。所謂“王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薄吧椒昵幗杂兴?,路欲窮時便遇僧”,便是當時佛事興盛的真實寫照。
除寺院外,普陀山有還有許多塔、碑、石刻和天然洞穴,如觀音洞、紫竹林、觀音跳、二龜聽法石、楊枝觀音碑等,都留下了與觀音菩薩有關的神話傳說。
海島、海浪、海潮、海聲、海灘……給游客們增添了無限的情趣,登高望遠,萬里碧波遙接長天,其勢雄渾壯闊。到潮音洞或梵音洞聽濤,使人禁不住心潮激蕩、思緒萬千。
望海樓觀日出,是最愜意的事情了。到普陀山的當天晚上,天高云淡,月朗星稀。聽服務員小姐講,明天定是觀日出的好天氣。
次日天還沒亮,窗外便響起了一片唧唧喳喳的聲音。我們立即起床,打開窗戶翹首東望。不一會兒,不知誰喊了一聲“看啊!”大家不約而同地朝前望去,只見一縷曙光從東方的海平面上噴薄而出,天上的云、云下的海頓時一片輝煌。少頃,一輪紅日躍離海面,冉冉上升。于是大家忙著攝影留念,有人搶拍到了紅日躍海的瞬間,更是歡欣不已。
位于普陀山東海岸的千步沙,百步沙為游人必到之處,雖然時屆晚秋,來海邊游泳和曬日光浴的人已近絕跡。但可以想象,每當夏季驕陽下的沙灘,猶如一幅巨大的金色地毯緩緩伸人海中,無數(shù)裸露著健壯身軀的美男倩女,紛紛奔跑跳躍、擊水嬉戲,又是何等的一番情景。
夜觀熒光,是普陀山又一大奇景。每到農歷月底的晚上,你會隱隱約約地看見海浪里閃爍著無數(shù)的火星,它們小如香火、大如電珠。潮水退落后,海灘上依然殘留著點點銀光,據說這是海水中的甲藻發(fā)出的“生物光”??上覀儊淼牟皇菚r候,未能睹此勝景。其實,普陀山奇觀何止這些,據載,1916年8月,孫中山一行來普陀山,步行到慧濟寺前,只見寺前出現(xiàn)了一座壯麗的彩色牌樓,仙花織錦,寶幡飄動,數(shù)十名和尚夾道歡迎。轉瞬間,此景杳然消逝,令人擊掌稱奇,這就是普陀山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
普陀山是鑲嵌在茫茫東海中的一顆明珠,全島面積12.9平方公里,名勝古跡隨處可見,自然風光變幻莫測,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有人曾斷言:“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山。”應該說,如此評價,普陀山是當之無愧的。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