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雄
也許是我們雜志近年來比較關(guān)注教育問題,學生的來信多了起來。年前,我們接到湖南邵東一中15名畢業(yè)生簽名的信,在列舉校方亂加課時、管理混亂、弄虛作假、敲詐學生、腐敗墮落等五大問題之后,向我們大聲疾呼:
“中國青年雜志的伯伯、叔叔、阿姨們,請借你們這塊圣潔的土壤,萌發(fā)我們伸張正義的嫩芽吧!我們酷愛母校,只是腐敗,令我們目不忍睹,令人心酸……請來救救邵東一中無辜的孩子吧……”
我們舉的是“真、善、美”的旗幟,但如果不把“假、惡、丑”撕碎給世人看,美好善良便得不到保護,何況是青少年的權(quán)益受到損害。我們把調(diào)查任務交給了總編室主任劉朱嬰。事關(guān)批評,尤其事關(guān)學校,我們不能不慎之又慎。
時近年關(guān),游子思歸,旅人返鄉(xiāng),而劉朱嬰?yún)s一路風塵,直抵邵東。他放下行囊,便來到一中,在校門口向進進出出的人們打探簽名者的影蹤。他想,只要找到其中一位便有了采訪線索。數(shù)小時過去了,經(jīng)原畢業(yè)班一位同學的妹妹指引,劉朱嬰才找到畢業(yè)班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在名單上辨認了半天,方認出一名同學,但是那位同學早已考上軍校走了,簽名的可能性不大。她提供了另一條線索:與她一起畢業(yè)的同學,還有一部分在魏家橋鄉(xiāng)的邵東五中復讀。劉朱嬰馬不停蹄,趕去魏家橋鄉(xiāng)。
湖南的隆冬并不暖和,又趕上天不作美,下起雨來。冷雨寒風中,劉朱嬰在泥濘山路上走了3個小時,才到達離縣城18公里的邵東五中。在這里復讀的一中畢業(yè)生都來了,一致判斷,所列的全是假名字!
劉朱嬰吃驚了。在他近20年的采訪生涯中,遇到這種事情還是第一次。他為了不傷害寫信人,把這些名字另抄一張紙,編了理由向別人打聽;為了保證客觀公正,他一不驚動地方,二不驚動學校領(lǐng)導,悄悄地住下,悄悄地來到學校,只是希望找到舉報者,取得一點直接的調(diào)查線索。他絕對沒有想到,手里拿著的是一封假名信。而且,從這些復讀生的議論中,隱約感到事情有些溪蹺。
但劉朱嬰還是度人以君子,他想,不具真名也許另有苦衷,以事實為準吧。他索性公開記者身分,以采訪為名,對信中所舉一一作了核實。他發(fā)現(xiàn),這是一所不錯的學校,1600多名在校生,大多是各初中學校的尖子生。1997年畢業(yè)生400人,考上大學的166人,其中本科生126人。學校的管理工作,從伙食到寢室等都很有條理,黨團工作及學生思想工作也較重視,僅《中國青年》雜志就訂到每個班級。信中所列五大問題,只有學校領(lǐng)導“腐敗”問題(校領(lǐng)導一年吃掉一個“希望工程”20萬元)因無法核實外,其余都不存在。
劉朱嬰回社了,交給我一份調(diào)查報告。我說:“對不起,讓你白跑一趟?!?/p>
他說:“不是白跑,是個交代,對讀者總要有個交代,有時候用稿子,有時候用良心,不管人家知道還是不知道?!?/p>
我說:“我以后總還是要吸取教訓,少上當?!?/p>
他說:“這類事總還是極少數(shù),幾十年不才遇到一回嗎,有任務還派給我吧?!?/p>
我們都笑了:“這叫做癡心不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