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琦
關鍵詞保健法推拿方法
推拿治療疾病的獨特功效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推拿在保健、預防疾病的作用更不可忽視。古藉云"上工治未病"。當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并無疾病明顯的癥狀與體征而感到疲乏無力、精神不振、頭痛、睡眠不佳等)時,一次正確的全程保健推拿,便可有效地消除不良諸癥,調適身體各部,重新獲得飽滿的精力。筆者經過廣泛的閱讀多家推拿書籍,潛心向民間推拿名師及中醫(yī)界一些推拿高手學習,綜合整理,博采眾長,編出一套全身保健推拿的程序,以便推拿醫(yī)師在工作時胸中有數(shù)、有條不紊的進行操作。此套程序自1994年以來筆者不僅在工作中運用,也曾用來培訓幾家中醫(yī)院推拿部,美容院的學員,在實踐過程中深受歡迎。簡介如下:可分為頭面及雙上肢、胸腹及雙下肢前部、頸項背臀及雙下肢后部三部分推拿。
1頭面及雙上肢推拿
1.1面部推拿:顧客仰臥,頭放平,兩眼微閉全身放松,醫(yī)者坐于顧客頭前,雙手拇指分別按住顧客的印堂、神庭穴,緩緩按揉3~5次。
分抹額陰陽。雙手拇指從眉上向兩側太陽穴分抹,直至前額發(fā)際,反復3次,每次至太陽穴時輕輕按壓停留數(shù)秒。
雙手中指點按攢竹、魚腰、絲竹空、顴逷、下關,地倉、承漿、人中、迎香、睛明穴,擦揉耳前聽宮、聽會、耳門。點按翳風穴。
刮眼眶、揉眼珠。雙手中指、無名指由內向外分刮上下眼眶,并在眼球上輕輕旋揉按壓數(shù)秒。
捏拿面部肌肉。雙手從下頦到頰車、地倉至耳前、迎香至太陽,從下至上捏拿面部肌肉,反復數(shù)遍。
四指輪彈面頰肌數(shù)遍。
雙手中指挾住鼻根,上下擦摩數(shù)遍,旋揉兩側鼻翼,從素逷按摩到印堂數(shù)遍。
用雙手的中指和無名指呈90度交替扣擊太陽穴。四指速彈額部,雙手合掌側擊額部正中至巔頂,發(fā)出悅耳的節(jié)奏聲。
最后以緩慢手法分抹額部結束面部推拿。
1.2頭部推拿:雙手拇指從神庭至百會緩緩按揉,在兩端稍作按壓,再從百會至兩側耳尖的率谷按揉。旋揉頭維穴。
拿五經。醫(yī)者左手固定顧客額部,右手中指按在頭部督脈正中,拇指、食指、無名指、小指分別按在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上,從前額發(fā)際拿到后枕部。
指梳法。醫(yī)者面對顧客,雙手彎曲呈梳狀,反梳頭皮,由慢至塊,由快至慢。
掃散顳部。
按摩耳部。
點按風池穴。雙手插入顧客后頸,用中指和無名指點按風池穴,深揉9次按壓1次。
拔頭頸。醫(yī)者一手固定顧客后枕,一手托住顧客下頜,緩緩用力向上拔伸,拔到最大限度時持續(xù)10秒鐘,然后放松。再將顧客頭部左偏、右偏45度各拔伸1次。
按摩頸部胸鎖乳突肌。提拿肩井穴,最后以技巧性按壓雙肩結束頭部推拿。
1.3上肢推拿:捏拿上肢手三陽、手三陰經至舒適輕松感輕撥肱三頭肌肌腱。
按揉前臂諸肌至微酸舒適感。
點按肩逹、少海、曲池、尺澤、曲澤、內關、外關穴、陽溪、陽池、陽谷、神門、大陵、太淵穴。
再次放松前臂諸肌。
輕輕曲肘,使手指搭肩,一屈一放共5次。
掌擊上肢。
從肩至腕搓揉上肢數(shù)次。
做腕關節(jié)的屈伸,側屈和環(huán)轉被動運動。
捻動各指、拔伸手指關節(jié)。
雙手握住顧客手腕、以輕快、小幅度的抖動上肢為結束。
2胸腹部及下肢前部推拿
2. 1胸腹部推拿:顧客仰臥,雙手置于頭側。點按天突、膻中、鳩尾、上中下三脘。
將右手手掌放置在顧客胸骨上做魚尾擺法直至肚臍數(shù)遍。
用雙手全掌快速斜擦胸大肌及脅肋。
雙手四指分梳兩側胸肋間隙。
分抹腹陰陽。雙手拇指從劍突下沿肋骨邊沿分抹至肚角,然后拿起肚角輕輕提抖數(shù)次。
揉按天樞、氣海、關元、大橫各0.5分鐘。
順時針團摩大腹36次。
最后以運運顫顫腹部法為結束。
2.2下肢前部推拿:用小魚際斜擦腹股溝至產熱,點按腹股溝氣沖穴。
捏拿股部肌群至酸脹舒適感。
彈撥股四頭肌肌腱。
直推箕門20次。
揉膝眼,用雙手拇指指腹用力按揉。
用小魚際快速橫擦髕骨上下端至發(fā)熱。點按足三里、三陰交各0.5分鐘。
捏拿脛骨前肌群數(shù)遍。
點按解溪,對揉昆侖、太溪穴。
分理足背,點按太沖,拔伸各足趾。
做屈膝壓髖運動,左右各5次。
雙手握住踝關節(jié),緩緩拔伸,微微小幅度抖動為結束。
3項背及雙下肢后部推拿
3.1項背推拿:顧客俯臥,雙上肢置放在頭部或兩側,放松身體。
醫(yī)者拿捏顧客后頸肌肉,指推風府穴,橫擦頸椎各間隙。
雙手從頸根緩緩提拿至肩峰下三角肌處。用掌根從大椎至尾椎逐一在椎間隙橫擦,由上至下,到達骶尾關節(jié)處輕輕按壓。
脊椎按壓。雙手相疊,以大椎至尾椎輕輕振顫按壓。
分繃法。一手按肩胛部,另一手按對側臀部反向用力分繃。雙手匯合在顧客腰部,一手推向大椎,一手推向尾椎,反向用力。
用拇指一指禪法運揉肩胛骨骨縫。點揉天宗、秉風穴各0.5分鐘。
用滾法遍滾背部肌群,以腰骶肌為加強。
雙手拇指沿太陽膀胱經點揉五臟六腑背俞穴。
推拿背部督脈、太陽膀胱經:
扣擊法:雙手合掌縱線扣擊正中督脈和兩側太陽膀胱經。發(fā)出節(jié)奏悅耳的脆響聲。
豎拳捶法:手心中空,并握拳,拳心向上成立狀,捶打肩部。
臥拳捶法:握拳同上,拳心放平,捶打兩側太陽膀胱經,以腰、臀部為主。
沙捶法:雙手相握中空,以手背擊打兩肩及背部,發(fā)出沙錘般撞擊聲。
卷皮法:雙手從肩部捏提背部皮膚及皮下組織,邊提邊放,下移至臀。
扭皮法:雙手從肩部縱向提起背肌,呈"S"扭放至臀。
豎擦法:醫(yī)者站在患者頭側雙手交替推擦背肌數(shù)次。
橫擦法:醫(yī)者站在顧客身側,雙手橫擦腰部直至發(fā)熱。
顫摩法:雙掌按在顧客肩胛骨上,快速顫摩,漸漸下移至腰骶為結束。
3.2下肢后部推拿:用肘關節(jié)深深按揉顧客環(huán)跳穴,點揉承扶、殷門、委中、承筋、承山穴。
捏拿臀部至跟腱肌群,至酸脹舒適感。
將顧客膝關節(jié)向后屈曲,反復滾揉小腿腓腸肌至酸脹舒適感。
做雙側的跟臀被動運動。
足底按摩:拿跟腱,捏腳邊,掐拿各趾趾端額竇反射區(qū)。橫擦腳底中部腎臟、腎上腺反射區(qū)至發(fā)熱。拔腳趾、搖晃踝關節(jié)。
切擊大腿至跟腱。
搓揉大腿至腓腸肌。
4整理推拿
醫(yī)者雙手相疊,從上至下按揉顧客背及下肢的督脈和太陽膀胱經。
虛掌節(jié)奏性拍打肩背、腰骶、下肢。
輕撫肩背及下肢結束全程。
5小結
此套保健推拿程序,根據手法節(jié)奏的快慢需歷時45~90分鐘?;痉项櫩偷囊蟆R嗫刹痖_做其所需要的側重部份,可分可合,靈活運用。隨訪顧客,均感做后身體輕松,體力恢復。如能堅持1周1次,一些慢性疾患如肩周炎、慢性腰腿疼、失眠多夢、胃脘疼痛等均可減輕或消失,確可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作用。
由于筆者才疏學淺,視野狹窄,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尚望長于此道者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