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洋
“從1988年11月13日開出“天天餐廳”,到1993年4月成為‘天富房產(chǎn)老板,我用了五年時間。從‘天富房產(chǎn)老板,到1998年9月底公安局找我,又過了五年……這十年真像夢境一樣啊!”在看守所,蔡林芬神思恍惚地說著。
“閉眼是夢,睜眼也是夢?!痹谌齻€小時訪談中,蔡林芬無數(shù)次喃喃自語。
她的少年時代,是在困苦中度過的。1969年春天,當她被上山下鄉(xiāng)大潮裹挾到安徽淮北時,她發(fā)奮要“沖出貧困”?;氐缴虾:?,當孩子不幸溺水身亡后,一個“高人”指點她:這個孩子會給你帶來擋不住的財運。她信了。
此刻,蔡林芬打開記憶的閘門——
我的娘家真是太窮了。一家7口人擠在楊浦區(qū)控江新村老工房里。我是老大,下面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父母都是收入不高的工人。一直到我們5個姐弟長大成人,每天早餐吃泡飯總是兩根油條,7個人沾著醬油當菜吃。
1968年我去安徽靈璧插隊落戶時,身邊只有5元錢。坐在北上的火車上,不少女同學都在淌淚,但是,我沒哭,我整整想了一夜:從家里的赤貧,想到中國的貧窮,最后,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既然我們都被窮困所困,那么,總有一天要沖出窮困,誰最早沖出去,誰就成功了。我那年才19歲,年齡是我的優(yōu)勢。
在安徽插隊落戶的那么多年,我總是拼命地干,為了啥?就是為了沖出窮困。因為我明白:像我這樣一個“出身不好”的人,只有“提干”、“上大學”,才有可能改變命運。記得1972年那年春耕,生產(chǎn)隊里耕牛不夠,為了表現(xiàn)自己,我就把韁繩套在肩頭,真正“當牛做馬”扶犁耕地。有一次,我累得胃穿孔,最后昏死在田野里,幸虧農(nóng)民用板車送我到衛(wèi)生院開刀搶救。盡管這樣拼命地干,但是,命運還是不斷地捉弄我,因為,我“出身不好”。
我和邱來發(fā)就是那時候相愛的,他陪伴我走過了二十多年的人生路。邱來發(fā)是個少有的老實人,他是個獨生子,比我小兩歲。那時,在農(nóng)村,他幾乎天天被別人欺負、嘲弄。我實在看不過去,就常常去關心他,鼓勵他,但只能在暗中和他相戀,因為,如果關系公開了,會影響我們的前程的。
后來,邱來發(fā)被抽調(diào)當兵去了,他到上海當兵。1976年,我感到在安徽插隊肯定翻不了身,就搞了“病退”回到了上海,不久,就被分配在楊浦區(qū)控江街道里弄加工組,每天工資七角錢。1978年初,邱來發(fā)從部隊復員回安徽靈璧。當時,很多人勸我,他又回去插隊落戶了,就中斷關系吧!但是,我還是在當年和他結了婚。
結婚后,我們過起了“牛郎織女的生活”。邱來發(fā)在安徽靈璧縣城工廠里工作,我仍住在娘家。他非常節(jié)約,不抽煙不喝酒,每月工資33元,寄給我25元。1979年冬天,我在楊浦區(qū)中心醫(yī)院生孩子,傷口發(fā)炎,高燒發(fā)到39度多,護士來給我量體溫,我卻悄悄地把體溫表的溫度甩低,就為了早點離開醫(yī)院,那時,沒有勞保的我總是想著省幾個錢。
1980年,邱來發(fā)終于“頂替”回到上海,在上棉八廠開汽車。應該說,那時,我們的經(jīng)濟收入非常有限,但是,三口之家的生活過得還是很開心的。我想,如果我不去做什么發(fā)財夢,我們這個家可以像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上海家庭一樣充實地過下去。
1984年7月19日,那天是星期日。這是一個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那天早上,我們5歲的兒子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去玩,我答應了。可是,一直到中午也不見他回來。當我們?nèi)フ視r,才聽說,這兩個小孩在河邊釣魚,鄰居家的孩子掉到河里去了,我的兒子去救他時也落水了。我和親戚朋友從白天找到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才看到孩子的尸體浮出水面。
我們夫妻的裂痕就是從那一天開始的。因為我倆對孩子的感情都很深,他責怪我,是我的疏忽導致了孩子的悲劇。這時,我悲痛至極,躲進衛(wèi)生間懸梁,就在我兩眼發(fā)黑時,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
不久,我倆去找了一個據(jù)說“很準的算命人”算命,算命的結果是:死去的孩子會給我們帶來財運,這財運是“浩浩蕩蕩擋不住”,做什么生意都能賺,而且是賺得看不懂。不過,這一切都必須是自己做老板。
曾經(jīng)鑄刻在蔡林芬心靈深處的“沖出貧困”的信念在15年后被激活了。1984年的上海,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洪流已經(jīng)開始在都市的峽谷中奔流,對財產(chǎn)的合法的追求已經(jīng)不用再遮遮掩掩了。
生性好強的蔡林芬,無論如何都要做一個美麗的夢,盡管夢境與現(xiàn)實之間有著峽谷、高山、沼澤和大海。
沖出貧困!如何沖呢?她在半年內(nèi)套調(diào)了20多次房子,終于換到了鬧市地段的21平方米的底面房。“三黃雞大王”又迅速成為“馬海毛大王”。初闖商海,蔡林芬好不威風。
金錢的大門打開了,理智的大門會關上嗎?
此刻,鐵窗外不時傳來都市里已經(jīng)難以聽到的悅耳的蟬鳴。陣陣拂來的涼爽的風一次次吹亂了49歲蔡林芬的滿頭白發(fā),喚起她對走過道路的回憶——
算命先生的話給我以極大的刺激。我要沖出貧困,靠什么?那時,我在春蕾服裝廠工作,8小時鎖定,每月收入固定。怎么辦呢?
剛開始,我就常常泡泡病假到外面幫朋友擺攤,看著朋友賣一個晚上餛飩賺了二三十元,而我在廠里做一天才二元錢。于是,我就跟著朋友做,雖然只賺個小頭,但從中學到了不少經(jīng)商的竅門。
1987年4月,我看中了虹口區(qū)海寧路的一間街面房子,這間只有21平方米的房子就在勝利電影院邊上,客流量非常大。靈感告訴我:這是一個保我發(fā)財?shù)拈T面。我一定要拿下來。
可是,房主開出的換房條件是:必須調(diào)進兩套市中心二室一廳、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天哪!我怎么與他談呢?我們有的只是地段不好、設施不全的楊浦區(qū)的二室戶住房,而且還是與弟弟合住的,另外只有母親住的遠郊張廟地區(qū)的一室戶住房。
我就對房主說,請你無論如何換給我,我會達到你的要求的,但是,這大約需要一年左右時間,你就等我一年吧!房主說,就沖著你的誠心,我會等你的。這時,我記起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于是,我天天在大街小巷逛,看電線桿上的房屋交換啟事,到一家家房管所查調(diào)房資料。那時,沒有房屋交換公司,更沒有什么“差價調(diào)房”,全憑自己的兩條腿,一張嘴。我在半年時間里,把楊浦區(qū)的二室戶和母親的一室戶合起來,經(jīng)過20多次套調(diào),終于調(diào)到了海寧路房主滿意的兩套二室一廳,一套一室一廳,而且沒有補貼一分錢。這件事,那時還被記者寫成文章見了報。這半年,我起早摸黑,又生了第二個孩子,帶孩子,要調(diào)房子,真把我累壞了。
街面房雖然調(diào)下了,但苦了家人。弟弟只好住到廠里臨時房去,父母和我們夫妻倆加上兒子鉆在只有10個平方米、人也站不直的閣樓里。
開什么店呢?這我早就有打算,開“三黃雞”店,上海人吃雞的習慣是難以改變的,80年代中期溫州人在上海賣“溫州電烤雞”,賺了多少錢?我相信賣“三黃雞”會讓我成功。
那么,店名叫什么呢?其實,大兒子死后,那個算命人早就說過:再生下的兒子,名字叫邱添,以后做生意,就會天天“添”財。因此,我就把店名稱作“天天餐廳”,主營“三黃雞”、“雞粥”。“天天”是我兒子的小名。那時,邱來發(fā)還在上棉八廠工作,這開店的事里里外外都是我一個人弄。
天天餐廳是1988年11月13日開張的,生意十分火爆,一天可以賣掉100多只雞。我坐在店堂收錢,每天晚上,那錢真是點得手都酸了,心里卻是甜甜的。我只用4個月就還清了5萬元的裝修費,那些錢,都是我的弟弟妹妹湊起來的。
畢竟這只是一間21平方米的小店,漸漸地,我感覺到不滿足,想去另外闖一番天地。這時,邱來發(fā)說,算了吧!開個小店過過日子算了,何必再去冒風險呢?我嘲笑他像個小富即安的小男人。最后,在我的反復工作下,邱來發(fā)才答應離開上棉八廠,來管理“天天餐廳”。
我就開始去做“馬海毛”生意了。這“馬海毛”,其實就是高比例的腈綸紗加上極少比例的羊絨交織成的一種細毛線。當時憑“天天餐廳”天天滾來的利潤,我可以做多種生意,服裝、百貨、工藝品都可以,我為何偏偏看中“馬海毛”呢?這是因為,天天餐廳的一炮打響讓我悟出商界的真諦:只有做擁有最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生意才最容易成功。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女人打毛線的熱情還十分高漲,這是個多么大的市場啊!于是,我與廣州供貨商簽訂了總經(jīng)銷協(xié)議,為了取得最大的商業(yè)利潤,我還在郊區(qū)承包了一家印染廠,從南方進來的本色“馬海毛”,自己加工染色,價值從二三十元一斤提升到一百多元一斤,我壟斷了上海和華東“馬海毛”市場,做到90年代初,兩三年時間我凈賺了2000萬元。可以說,如今上海人家里用“馬海毛”編的毛衣,幾乎都是從我手里出去的。
談到這里,昔日的成功讓蔡林芬暫時忘卻了今天的沉淪,倏而,滯納的眼神里閃過一陣自信。然而,她似乎已經(jīng)忘記,即使在成為名噪上海的“馬海毛大王”的時期,思想文化底氣不足的她已經(jīng)在資金流量巨大的生意場里表示出“功力不足”的跡象。1990年春天,蔡林芬的弟弟認識了一個“韓國商人”,這個“韓國商人”邀請蔡林芬和她的弟弟在城市酒店吃飯,表示要批發(fā)5噸“馬海毛”去山東銷售。宴會上,蔡林芬將17種顏色的馬海毛樣品各一斤交給“韓國商人”后,“韓國商人”表示要帶著這17斤樣品先回公司去商量一下,然后回來拍板,并留下信用卡??蛇@一去他就再也不回來了,蔡林芬拿著這張長城卡去結帳,誰知,這張長城卡已經(jīng)被持卡人在電話里聲明作廢了。蔡林芬白送了17斤馬海毛,還賠上了3000多元餐費。
這次“失誤”在于,剛剛走出“天天餐廳”的蔡林芬根本還不知信用卡為何物,更不用說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資本運作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在極短時期內(nèi)壘起一座“金山”的蔡林芬是注定要“勇往直前”的。
金錢的大門打開了,理智的大門關閉了。蔡林芬,你知否?
“天富房產(chǎn)”的大旗下,集結著蔡林芬40個親朋好友。她仍然像幾年前管理小飯店一樣管理這上億元的資金。鈔票來不及數(shù)時,只能裝箱“毛估估”了?!皼_出貧困”的蔡林芬為自己購置的“皇家別墅”,竟用了2000多萬元。
此刻,久坐的蔡林芬挪了挪身體,那條顯然已經(jīng)致殘的腿告訴我們:一年前從三樓跳下的沖動,已經(jīng)給她鑄下永遠難以改變的印記。
她忽而淚眼汪汪,忽而閉眼沉思。不禁使筆者回憶起1993年在上海華僑飯店三樓和她接觸的那一幕:那時,因涉嫌收受賄賂剛剛從虹口區(qū)調(diào)入盧灣區(qū)的一名區(qū)領導鋃鐺入獄,因此而爆出新聞:在虹口區(qū)海寧路賣“三黃雞”的天天餐廳女老板蔡林芬搖身一變成了上海天富房地產(chǎn)公司總經(jīng)理,因批租盧灣區(qū)黃金地段地塊,向這個區(qū)領導行賄6萬元……筆者因此而來到了蔡林芬的辦公室。那天,她的丈夫邱來發(fā)也在場,不過,蔡林芬不一會兒就叫他回避了。
面對筆者當時的提問,蔡林芬的神態(tài)也像今天一樣,忽而淚如泉涌,忽而閉目思過。能回答的話就是那么一句:這6萬元不是我主動送給他的,并不時地向設在辦公室一角的佛像跪拜。
6年后的今天,蔡林芬似乎回憶起當年那一幕——
那時,政府對我作了寬大處理,6萬元行賄免予起訴。但是,我并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進入商界短短四五年凈賺了二千多萬元后,我進入了房地產(chǎn)領域。當時,確實有不少人勸我,有這么多錢,又有一家紅紅火火的飯店,一家人幾輩子也吃不完了,更何況,你蔡林芬又沒有什么太高的文化水平,一個女人家,要那么玩命干什么?!
但是,人到了有錢的時候,更聽得進的是好話。家中弟弟妹妹和他們的下一代都鼓勵我搞房地產(chǎn),一位親戚的話使我頭腦發(fā)熱:香港哪個富豪不是在房地產(chǎn)領域搞大的?
那時,盡管我有行賄的不法行為,但是,政府仍然給了我建造兩幢“天天花園”徐家匯路518號地塊的土地開發(fā)權。這是地段很不錯的地塊,如果我能運用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模式而不是家族化管理模式的話,完全應該做得很好。
可是,被“三黃雞”、“馬海毛”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我,卻渾渾噩噩地坐上了總投資四五個億的房地產(chǎn)公司法人代表的寶座。公司全部員工最多時才60余人,但是,其中與我沾親帶故的就有40人,而且都占據(jù)了公司的重要職務。記得“天天花園”兩棟高層地塊動遷完成時,我曾發(fā)現(xiàn),動遷成本比其它公司高出2倍以上,但是,我又無法從中找出問題,我到現(xiàn)在還看不懂財務報表、開發(fā)預算報告。就是找出問題,我也無法管,個個不是“手心肉”就是“手背肉”。
就這樣,2000萬“馬海毛”的盈利在“天天花園”工程動工前就全部用完了。這倒并不怕,因為當時建筑公司可以帶資建造,房產(chǎn)銷售形勢也不錯。95、96年,“天天花園”開始預售時,大量巨額現(xiàn)金進入公司。但是,我仍然用幾年前賣“三黃雞”的辦法,一捆一捆有時是一箱一箱地收錢。記得最多的一天,我收進的現(xiàn)金達670萬元,美元20000多元,這錢真是抬不動了。
由于公司的重要部門都由“子弟兵”把守,我就脫出身來成了“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前前后后資助了幾十個孤兒,另外還將兩個孤兒帶到我父母那里住。外面有什么捐助活動,我總會多多少少捐一點,錢不夠,就一只電話叫手下人送來,我把天富房產(chǎn)的財務部當成了天天餐廳的收銀抽屜。
那時,我真是到了揮金如土的程度。帶著親戚朋友到歐洲旅游,這一用,就是上百萬元;為讓兒子、侄子、外甥長大出人頭地,再高的贊助款都愿出,讓他們進入“貴族學?!弊x書;自己已經(jīng)在“天天花園”有了僅僅裝潢就達百萬元的房子,又花2000多萬元在長樂路購買了兩幢“皇家別墅”,每幢建筑面積263平方米,裝修費用去300多萬元,僅僅是圍墻的歐陸式鐵柵欄,就用了上萬元。至于在自己“包養(yǎng)”的兩個“小白臉”身上用的錢,那就難以數(shù)清了……錢多了,理智就少了。
到我與邱來發(fā)離婚時,天富房產(chǎn)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高達1億多元的財務黑洞。這時,我曾經(jīng)為之不安,但是,想到已經(jīng)回天無力,于是,也就只能隨波逐流了。
此刻,蔡林芬仰頭凝視著鐵窗外的藍天白云,眼神里流露出對這個充滿誘惑與希望的時空的著戀,1年前,在另一個沒有鐵柵欄的窗口蔡林芬曾經(jīng)有過一次“壯舉”:
1998年9月24日傍晚,盧灣公安分局依法找蔡林芬到某賓館談話。已經(jīng)預感到大事不好的蔡林芬竟然從女衛(wèi)生間的三樓跳出,攔了一輛出租車逃逸了。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沒過多久,蔡林芬就身陷囹圄了。
……
蔡林芬正靜靜地等待著法律公正的審判。
然而,如果我們以社會的眼光審視這個曾經(jīng)聞名上海的女人的沉浮史,就會得到更多的啟示:如果她一直沒有離開春蕾服裝廠,她也許已經(jīng)下崗或退休了。雖然物質(zhì)條件有限,但是,憑著她能在半年內(nèi)套調(diào)二十余次房子的才干,那個小家一定會充滿溫馨和親情;
如果她至今還守著那間21平方米的天天餐廳,每天100來只“三黃雞”的銷售足以讓她過上十分富足的生活,她的家庭會因先富起來而充滿時代感;
如果她在成為“馬海毛大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在經(jīng)營管理能力上的不足,而穩(wěn)穩(wěn)地守住這份2000萬元的“原始積累”,那么,她可以美美地在精彩紛呈的90年代過上舒心的日子。
蔡林芬屬于政策開放早期的精于制造消費浪潮,一招制勝而暴富的個體戶,然而,當她置身于全新的經(jīng)濟大轉(zhuǎn)盤時,毫無思想文化準備的她墜落犯罪的深淵就成為一種必然了。因為在經(jīng)濟時代,暴富對于一個缺乏思想文化準備的人來說,永遠是一個不堪承受的重負。蔡林芬在“大墻”里的反思,又一次佐證了這個真理。
“我懇求給我一個悔過的機會,在我的事業(yè)生命中救我一次,再能給我一次生命。今生今世我將永遠記住這次血(的)教訓,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公民?!备吒叩拇髩?nèi),蔡林芬向政法機關遞上了悔過書。
哦!十年一覺“天天夢”!(本文照片由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