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

      2004-04-24 08:32李帆
      人民教育 2004年9期
      關鍵詞:良好習慣行為習慣習慣

      李帆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边@是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以良好的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兒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務。兒童時期既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基礎教育的基本含義之一,就是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努力形成健康人格。

      今天的少年兒童成長于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他們既受到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又吸吮著改革開放的新鮮乳汁成長。在他們身上,既有不良習慣,更有良好的習慣。準確了解和把握我國當代少年兒童的習慣特點,無論是對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還是對提高少年兒童的整體素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孫云曉、張梅玲主持的“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課題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

      該課題研究的重點是,通過培養(yǎng)少年兒童做人、做事、學習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他們的健康人格。全國有近30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參與研究,得到許多有價值的結論。

      八個良好習慣與七個不良習慣

      從調查和對專業(yè)人士的訪談結果看,當前少年兒童在行為習慣方面有以下特點:總的看,好的習慣多于不良習慣:父母和教師對少年兒童的習慣評價積極的方面多于消極的方面;少年兒童在做人、做事和學習三個大的方面養(yǎng)成了一些基本的良好習慣,發(fā)展比較全面;在某些方面,當前少年兒童身上還具有一些富有時代氣息的良好行為習慣。

      從整體上看,當前少年兒童具有8個或8個方面比較突出的良好習慣:(1)勇于表現自己;(2)生活比較有序;(3)待人有禮貌;(4)喜歡交往;(5)做事遵守規(guī)則;(6)愛護環(huán)境;(7)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8)喜歡新事物。

      而通過對少年兒童、父母、教師提出的需要改進的習慣的分析,當前少年兒童存在的主要不良習慣有7個方面,分別是:(1)喜歡依賴別人;(2)任性,做事經常以自我為中心;(3)害怕承擔責任;(4)在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5)不愛勞動;(6)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7)學習不愛刻苦鉆研,常常被動學習。

      分析一下,可以歸納出三個特點,即傳統(tǒng)性習慣(如認真學習、專心聽講等)好,時代性習慣(如獨立思考、勇于開拓等)不足:強調動作性習慣(如愛護公物、節(jié)約等),忽視智慧性習慣(如反思、有效處理信息等);重視私人性習慣(如做家務、自我保護等),忽視公共性習慣(如誠信、對社會的責任心等)。

      習慣培養(yǎng)必須遵循的四個重要原則

      根據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形成行為習慣的規(guī)律,課題組提出在習慣培養(yǎng)中必須遵循四個原則:

      1.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原則。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是后天教育的結果。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原則,主要是指如果在幼兒期及早培養(yǎng)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則所花的時間少而且收獲大。也就是說,在幼兒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效率最高,過了幼兒期,則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yǎng)。特別是如果已經養(yǎng)成了不良行為習慣,則要花成倍的時間來矯正。

      2.習慣培養(yǎng)的差異性原則。每個個體先天的遺傳基因和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教育都有所不同,這就造成了人與人之間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因此,人才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遵循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達到有差異的發(fā)展這樣一個原則。這種差異性反映在主體方面,主要有生理上的差異、個性的差異、認知風格和智力等方面的差異:反映在客觀方面,主要有兒童生長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目標、內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差異。

      3.習慣培養(yǎng)的一致性原則。從宏觀上考慮,首先要思考當今培養(yǎng)兒童的行為習慣,應該與21世紀經濟全球化、知識信息化、高科技競爭時代相一致:其次是小社會(學校、家庭)和大社會(大千世界)的行為習慣要一致;最后是客觀與主觀要一致。從微觀上思考,首先是家庭成員在對兒童的要求上要保持一致性:其次是家庭中父母、學校中老師自身的言行要一致,教育者的方式不一致會使教育者失去教育的權威性:最后是培養(yǎng)兒童自身言行的一致性。

      4.習慣培養(yǎng)的整體性原則。首先要考慮的是人的心理過程的知、情、意、行的整體性:其次要考慮兒童學習、生活的整體性,也就是要把對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放在正常的兒童生活中:最后要考慮把對兒童良好行為的培養(yǎng)和不良行為的矯正相結合。

      給教師的十一條建議

      如何使少年兒童在寬松、和諧、融洽的環(huán)境中輕松自然地培養(yǎng)好習慣,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課題組給教師提出11條建議:

      1.尊重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沒有尊重,就沒有平等,孩子盡管要尊重師長,但也有被尊重的需要。當教師把孩子作為一個權利主體尊重時,他們身心發(fā)展的巨大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在培養(yǎng)少年兒童好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既可以顯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有利于促進民主、平等的習慣意識的培養(yǎng)。

      2.重視孩子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敏感、豐富的體驗也是完整的教育所需要的。人的感情是心靈中最隱秘、最脆弱,也是最容易被激發(fā)的區(qū)域。教師重視學生感情,學生得到尊重,受到重視,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溫順、謙和、樂于分享、善于溝通的性格習慣,而教師自己也會更有人情味。

      3.要有一顆公正之心。優(yōu)秀的教師應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學生們對教師公平與否的事情特別敏感,如果學生們看到教師一直用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論對方是男生、女生,不論對方漂亮、丑陋,也不論成績好、壞,他們就會受到啟發(fā)和激勵,會感到教師的誠實和公正。由此,學生會獲得安全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習慣。反之,學生會懼怕犯錯誤,產生孤獨和排斥心理,不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yǎng)成。

      4.培養(yǎng)好習慣不能改變孩子天性。目前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只重視角色教育而忽略對人自身的教育。這樣導致的結果,是重共性輕個性、重義務輕權利、重服從輕自主、重外在的紀律輕內在的能動,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教育。在這種教育中,個性受到壓抑,而沒有個性就沒有獨特性,沒有獨特性就沒有另辟蹊徑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培養(yǎng)好的習慣,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5.引導孩子相互欣賞。引導學生學會喝彩,相互欣賞。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被別人嫉妒過沒有?引導學生明白那種痛苦的滋味;問一問自己嫉妒過別人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自省能力:談一談自己被別人贊美的感受,體驗美好道德帶給人的愉悅;引導學生試著從心里贊美別人一次,并談談自己的體會,增強學生的道德感受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議一議,競爭是不是超過別人,讓他們不如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分辨能力。

      6.“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笆谌艘贼~”講的是灌輸書本知識,“授人以漁”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就必須先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思維能力;而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維能力,就必須從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開始。

      7.架起溝通的橋梁。在教育教學中,常常存在“告狀”的現象。教師將學生所做的錯事告訴父母,容易形成學生與教師、父母的對立與逆反心理:學生干部向老師告狀,容易形成同學與學生干部、教師的對立情緒。對立只能導致教育陷入困難局面。變告狀為溝通,讓父母起指導、督促的作用,使學生干部融入學生之中。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只起引導作用。變告狀為溝通,能使孩子們處于一種彼此信任的和諧狀態(tài),有利于促進孩子誠懇、開放的民主習慣的養(yǎng)成。

      8.培養(yǎng)好習慣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對良好環(huán)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少年兒童對教師很崇拜,教師贊揚什么,鼓勵什么,或不贊揚什么,不鼓勵什么,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行為本身就在傳遞著信息,就在營造著環(huán)境。而好的環(huán)境一旦形成,就能對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9.引導學生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呢?要遵循三個原則:(1)規(guī)章制度要通過學生的理解執(zhí)行:(2)當學生違反規(guī)定時,要實施必要的懲罰:(3)學生違反了紀律,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明知故犯。教師應當對學生寄予“能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期望,從而從心理上推動學生的進步。

      10.愛教師更愛真理。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促使自身發(fā)展的環(huán)境,給孩子探索的自由,給孩子自省的空間,給孩子嘗試的權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而不是以教師的標準為標準。

      11.在反思中培養(yǎng)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教師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習慣,將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和生活中。其根本點是,教師的教育著眼于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并使之形成習慣。

      猜你喜歡
      良好習慣行為習慣習慣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
      習慣
      上課好習慣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策略
      遼寧省盤錦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好習慣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體育教學中良好習慣養(yǎng)成策略探究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探索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jié)
      丘北县| 仁寿县| 白河县| 苍梧县| 新河县| 江陵县| 贵定县| 通江县| 峨眉山市| 天水市| 西林县| 阿城市| 晋江市| 敦化市| 南阳市| 苍山县| 武定县| 公安县| 阿巴嘎旗| 专栏| 大洼县| 临海市| 南宁市| 富宁县| 丽水市| 晴隆县| 临夏县| 昌乐县| 平谷区| 镇巴县| 仙游县| 义乌市| 镇安县| 屏南县| 萨迦县| 依兰县| 康平县| 洞头县| 四川省| 菏泽市|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