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沙漠中的天堂

      2004-04-29 00:44:03趙德林
      西湖 2004年5期
      關(guān)鍵詞:恩格治沙沙漠

      趙德林

      恩格貝

      讀到一篇關(guān)于恩格貝的報道,我被恩格貝人的精神所感動。假期里我背上行囊,踏上了找尋精神源地的征途。一路問詢輾轉(zhuǎn)千里,終于找到了恩格貝。坐在汽車上,看著窗外的林海,新疆楊、北京楊、油松、柏松、沙棗樹……一片片一行行直插沙漠腹地。

      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八大沙漠,總面積為16500平方公里,處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臺地北緣,黃河南岸。雖然黃河途經(jīng)庫布其的長度僅占總長的十分之一,它卻向黃河傾瀉了泥沙總量的四分之一。每年夏季,洪水從鄂爾多斯臺地呼嘯而下,席卷著庫布其的泥沙傾瀉入河。黃河流經(jīng)此地后,河水變成了暗紅色粘稠的泥漿,每立方米河水中有30多公斤泥沙。恩格貝在庫布其沙漠腹地,總面積30萬畝,過去全部是沙漠,植被覆蓋率還不足百分之五。恩格貝為蒙語,意為吉祥平安之地。很久很久以前這是一塊水草豐美風景秀麗的地方。恩格貝召(廟宇)的殘磚斷瓦可以證明這一切??墒墙倌陙?,戰(zhàn)亂,洪水,濫砍,濫伐,濫墾,過度放牧終于致使黃沙抹平了這里的一切。至1989年,恩格貝示范區(qū)建立以前,30萬畝的土地上已經(jīng)幾乎見不到人煙了。

      1989年7月,鄂爾多斯集團副總裁王明海和一批員工來到荒無人煙的恩格貝建設(shè)絨山羊基地,開始了整治沙漠這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工程。他們來到恩格貝的最初目的是想把30萬畝的沙漠改造成草場,養(yǎng)羊,采絨,為企業(yè)提供原料。

      那年黃河發(fā)大水,渡口的船不能靠岸。一麻袋一麻袋的草籽是大家背來的。沒有路,陷在沙里的汽車是大家推過來的。恩格貝除了沙丘就是沙丘,除了風聲還是風聲。

      他們懷著夢想種下了草籽,沒想到一場暴雨沖走了表層的沙土,也沖走了所有的種子,一切又重新開始。秋天到了,他們種下的草已經(jīng)星星點點地在沙丘間長到了尺把高,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高興,一場沙暴就把他們半年的辛苦全部埋在了黃沙之下,沒有樹木擋風,草根本不可能在這片荒漠上活下來。1990年春,王明海領(lǐng)著他的兄弟們開始種樹。樹從沙漠邊緣種起,一棵棵地連成了排,又一排排地連成了片。如今樹林已經(jīng)深入沙漠的腹地,而那時到處是高大的流動沙丘,風一起,巨大的沙丘就像長了腿一樣隨風跑,有時一夜之間移動幾十米。怎樣才能鎖住沙丘?恩格貝人開始在沙丘上埋沙籬,架柵欄,一層層的沙籬、沙障阻止了沙丘的滾動,然后立即栽樹。在這里種樹難,讓樹活下來更難。樹苗栽下去,不是被風打折了,就是被沙子埋住了,沒風沒沙又極有可能被旱死。種下一棵樹,只有到第五年長到了碗口粗,才敢說那樹活了。

      創(chuàng)業(yè)的5年,他們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螞蟻背負著一點綠色在沙漠里穿行。植樹、種草、植樹、種草……5年,辛苦的勞作終于得到了回報,肆虐的沙漠竟被他們種下的綠色一寸一寸地啃出了一個大大的缺口,6000多畝的林地形成了。

      1994年,鄂爾多斯集團宣布放棄恩格貝。600萬投到了沙漠里不見收益,反而又欠下了200萬的債務(wù),企業(yè)不得不放棄了。但這對那些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太殘酷了,他們對恩格貝產(chǎn)生了濃濃的感情。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結(jié)著他們的血汗,他們覺得不能放棄,絕不能讓這片綠色再被黃沙吞噬。王明海毅然辭去企業(yè)內(nèi)的一切職務(wù),留在了恩格貝,許多人也像他一樣留了下來。他們都成了不折不扣的志愿者。

      在恩格貝的發(fā)展史上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遠山正瑛。1906年他生于日本山梨縣,30歲便獲得了日本京都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博士學(xué)位。他是日本著名的治沙專家,被日本人尊為"沙丘之父"。日本天皇曾多次去旁聽他的授課。

      1990年遠山正瑛先生已過耄耋之年,他親自帶領(lǐng)日本協(xié)力隊來恩格貝植樹,使恩格貝的建設(shè)具有了國際知名度。他曾真誠地說:"作為對日本過去侵略中國的一種補償,也應(yīng)該支持中國人民建設(shè)家園,就讓我把開發(fā)恩格貝作為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樁心愿來完成吧!"在他的積極宣傳和組織下,十幾年來一萬多日本友人來恩格貝植樹百萬余株。遠山正瑛提出了一個新的治沙理念:"以洪害治理沙害。"通俗一點說就是以毒攻毒。恩格貝人在這個方案的指導(dǎo)下,筑壩於地,引洪蓄水。十余年綠化了十幾萬畝沙漠。

      去年"非典"過后,日本團隊又來到了恩格貝,然而領(lǐng)隊的不是遠山正瑛先生。他已經(jīng)近百歲高齡,再也禁受不起旅途的奔波勞碌了。無緣與他相見令我非常遺憾,我只好一次次跑到恩格貝廣場,一遍遍地瞻仰他的銅像。他是第一個讓我發(fā)自內(nèi)心由衷地敬佩的日本人。

      志愿者

      志愿者,聽起來有點神圣,用報紙上的話說他們是一群無私奉獻的人,無薪無酬,義務(wù)勞動。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還存留著這樣的人,許多人聽后都不相信,其實這個時代不僅存在這樣的人,而且還有一大群人,只因他們分散在茫茫人海中,我們難以發(fā)現(xiàn)而已。我來到恩格貝,有幸加入了他們的行列,與他們共同勞動共同生活了一個假期。這樣一群人為了共同的目標來到了恩格貝,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干的又是最苦最累的活兒??伤麄円桓删褪菙?shù)月甚至幾年,無怨無悔地在沙漠中奉獻著。我為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同時又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

      董俊偉,河南鄭州人,今年已26歲,現(xiàn)任志愿者隊長。大家都稱他中原,因為他來自歷史上群雄逐鹿的中原之地。

      2000年,他在央視上看到一個訪談節(jié)目,立即辭去工作來到恩格貝,一干就是三年,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鑄就了他堅強而樂觀的性格。幼年喪母,少年喪父,初中畢業(yè)后一個人孤零零地混跡于社會。他走過許多地方,幾乎做遍了各種工作,在工地上做小工,到火車站給旅店拉客,滿街滿樓貼小廣告,下煤窯挖煤,種過藥材,養(yǎng)過蝎子,當過菜販子……1998年在南方打工還參加過抗洪搶險。他嘗遍了酸甜苦辣,閱盡了人情冷暖世態(tài)之炎涼,來到恩格貝他再也沒有離開,這里沒有欺詐,這里的人真誠相待,簡直是一所世外桃源。他喜歡上了這里,一粒孤獨的種子終于找到了適合他的土地,他說:"條件苦點兒、干活累點兒都沒什么,只要心情舒暢就好。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他決定在這里扎根生長。

      中原非常善良,他就像大哥哥一樣關(guān)心照顧我們這些小兄弟。我初到恩格貝時,沒有飯票也沒有住的地方,他請我吃飯而且把床讓給了我,他卻到收費站的小屋中凍了一夜。沙漠里晝夜溫差非常大,每天夜里氣溫急劇下降,三伏天也要蓋棉被睡覺,尤其到了凌晨,被子蓋不嚴常常被凍醒。一夜過后他被凍感冒了,我覺得十分內(nèi)疚,他卻說:"沒事,沒事!"

      中原在恩格貝干了整三年,志愿者超過一年的不多,大多數(shù)人都是三個月或半年。無論是誰,生活在這個物質(zhì)社會里都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子兒女,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wù),誰也不能一生都在這里無私奉獻,可是他們畢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獻過了。中原與他們不同,他是一個孤兒,一無所有。所以他來到恩格貝就沒想過再離開,這里就是他的家,他要建設(shè)這個理想的家園。

      王恩銘,19歲,內(nèi)蒙古興安盟永安縣人。他的小名叫小惠兒,聽起來像女孩子,他自己也說不清父母為什么給他起這樣一個愛稱。他初中畢業(yè)后在沈陽打工一年,今年3月來到恩格貝,一直在葡萄園管理葡萄。后期我也被調(diào)到葡萄園,和他一同勞作。小惠兒是個老實人,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他輕易不開口,可是一張嘴必定語驚四座,能把人嗝死。我多次問他:"小惠兒,你來恩格貝為了啥?"他總是一句話:"不為啥,什么也不為!"我不甘心,繼續(xù)追問:"你沒說心里話,你總得有點目的吧!至少也得有點想法吧?"追問急了,他也反問我:"你說我圖啥?圖名?我一個初中畢業(yè)的打工仔,不入黨,不提干,不評先進,上報紙上電視也沒有我們這些小人物的份兒!圖利?一月300塊,吃喝穿都指著,有時連煙都抽不起。我在沈陽打工一月900多呢!圖利也不能跑到這里來。要說想法嘛,只是喜歡這里,感覺在這里做事有點意義。"沒有豪言壯語,只是樸素平實的話語,同樣讓我感動。的確,一個普通的志愿者在這里只是滄海一粟,名與他們無緣,利與他們無關(guān)。他們只是喜歡這里,本能地覺得他們勞作有意義,將來能造福子孫后代。遠山正瑛先生曾說:"中國要把沙漠都治理好了,再養(yǎng)活15億人口也不成問題。"當然中國絕對不會讓人口再增加15億,但是向沙漠進軍,把沙漠變?yōu)榫G洲是眾多志愿者的理想與追求。

      楊俊燕,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今年讀大一,暑假來到恩格貝當志愿者。我認識她時,她在客房部工作。她的家在幾十里外的烏蘭鄉(xiāng)。那里有著名的遺跡--昭君墓。去年她考入了湖北荊門的一所師范院校,杜甫曾有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也許是一種機緣巧合,沿著昭君的足跡,她從黃河追溯到長江,從昭君長眠的地方追尋到昭君的故里。我問她:"畢業(yè)后,你想去哪里?"她說:"我父母不愿讓我回內(nèi)蒙來,希望我留在南方發(fā)展。我自己還拿不定主意,南方的確比這里發(fā)達,可是我覺得回到這里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里畢竟是我的故鄉(xiāng),早已產(chǎn)生了感情,很難割舍的。恩格貝小學(xué)因為沒有老師而停辦了,如果可能的話,我想回來讓恩格貝的孩子們能夠在家附近上學(xué)。"我很吃驚,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如今這個狂躁的時代,有幾人能作出這種出人意料的決定呢?

      饒永,26歲,湖南人,一位我未能謀面的志愿者。我在恩格貝時他已經(jīng)離開,2002年夏天他離開恩格貝到四川若爾蓋治沙。他在恩格貝干了兩年,許多老志愿者都與他交情深厚。解偉是哈爾濱人,2000年在恩格貝做了半年志愿者,現(xiàn)任某種子公司西安總代理。今年夏天他回到恩格貝故地重游,他向我講述了關(guān)于饒永的點點滴滴。饒永當年到達恩格貝時,身上僅剩下兩元,連吃飯的錢都沒有,頗有一股破釜沉舟的豪氣。饒永在恩格貝摸爬滾打了整兩年,作出了很大貢獻。后來他覺得恩格貝的名聲已經(jīng)很響了,條件也逐步改善,慕名而來的志愿者逐漸增多,他在這里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他要到更需要的地方去。他聽說若爾蓋草原近年來沙漠化嚴重,于是毅然離開恩格貝,回到老家四處借錢,然后揣著五千塊到若爾蓋治沙。一年多艱辛勞動,他拉起了一支治沙隊伍干出了一番事業(yè),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很高的知名度。2003年《南方周末》對他們進行了專版報道。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到最艱苦的地方扎根發(fā)芽生長。饒永就像一株駱駝刺,他是一名播撒綠色的使者。

      楊建華,今年已35歲,黑龍江省伊春市人,1999年曾在恩格貝做過半年志愿者,后因故離開。2002年再次回到恩格貝,現(xiàn)今他是旅游公司的導(dǎo)游。他在家里是最小的兒子,他的哥哥姐姐都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而且事業(yè)有成。惟有他最讓父母不省心。他有過一段不太美滿的婚姻,后與妻子離異。女兒今年已10歲,與他父母一起生活。說起女兒談起老爸老媽,他面帶愧色地說:"三十多歲了,不但不能孝敬父母、賺錢養(yǎng)家反而不得不伸手向父母要錢,慚愧??!"父母為他撫養(yǎng)教育女兒,還經(jīng)常寄錢來接濟他。這是他一直耿耿于懷的事情,又無可奈何!

      恩格貝人窮!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欠外債,每月300塊錢,衣食用行什么都指著它。寅吃卯糧是常事,有時干上一年,到頭來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許多人不但拿不回錢,反而不得不向家里要錢還債,說起來令人心酸,可他們沒有一句怨言。所謂志愿者就是自愿到這里治理沙漠的人。沒有誰強迫他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心甘情愿的。這些聽起來近似于天方夜譚的事情,的的確確在這里發(fā)生著,而且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是成千上萬的人。他們都是一腔熱血,滿懷豪情地來到這里,而且來到恩格貝并不是都去植樹,有的人開水車,有的人養(yǎng)鴕鳥,有的人檢票,有的人栽葡萄,有的人育苗,有的人培育花卉,有的人當服務(wù)員,甚至許多工作是與栽樹風馬牛不相及的??墒撬麄円廊磺谇趹┱J真地去做,因為無論做什么都是建設(shè)恩格貝,都是在為治理沙漠打基礎(chǔ)。沒有資金何談治沙?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創(chuàng)造經(jīng)濟效益,賺來的錢都是用來治沙的??梢哉f恩格貝的每一棵樹乃至每一棵草都凝結(jié)著所有恩格貝人的血汗。大家口中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治理沙漠,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王明海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每一個志愿者到恩格貝來之前多少都可能抱著一些虛幻的理想主義念頭,誰到恩格貝也不是為了體驗生活專門來受苦的,沒關(guān)系,恩格貝是理想主義者的天堂,只不過要實現(xiàn)這理想,就得把擺在面前的每一份工作都踏踏實實地做好。"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他們在恩格貝植樹、種草、筑沙壩、養(yǎng)鴕鳥……很多人已經(jīng)離開了,他們懷著激情與夢想來,帶著收獲灑淚而歸。他們永遠不會忘記在恩格貝的日子,而恩格貝也會記住他們。

      綠墻

      2003年7月,恩格貝示范區(qū)的月牙湖邊建起一面長長的石墻,它的名字叫綠墻,綠墻上刻著數(shù)萬名志愿者的英名,在綠墻的序言里寫著:

      綠墻

      --功勛碑

      它記載著從1989年開始恩格貝綠化事業(yè)奉獻者的英名,記載著荒漠變綠洲的歷史。上面有橫跨中國30多個省市區(qū)的3萬多名志愿者,還有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美國、以色列等近萬名國際援助者。他們中有名聲遠播世界的顯赫人物,也有許多默默無聞的普通勞動者,有百歲老人,也有幾歲兒童,是他們用真誠在沙漠中凝結(jié)成這片綠洲。當人類面對我們這個星球的時候,才更容易找到良知和責任,才能觸摸到生命的本質(zhì),才能使生命變得更加精彩。綠墻見證了沙漠,這個被人們稱為災(zāi)禍的沙漠怪物,依然可以成為人類生存的樂土。

      要讓人們永遠珍惜綠色,記住他們;要讓這道綠墻永遠延續(xù)下去。

      猜你喜歡
      恩格治沙沙漠
      美國FDA批準恩格列凈(empagliflozin)用于治療心力衰竭
      如皋市發(fā)揚治沙精神 打贏安全主動仗
      沙漠之旅
      走進沙漠
      恩格列凈的臨床研究進展
      石光銀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綠色中國(2019年14期)2019-11-26 07:11:36
      治沙專家郭普
      甘肅治沙研究60年回顧與展望
      走進沙漠
      穿越沙漠
      大洼县| 靖州| 顺平县| 舒城县| 濮阳县| 藁城市| 邢台市| 盐津县| 绥化市| 垦利县| 四川省| 奇台县| 平远县| 丽江市| 鹿邑县| 兰州市| 越西县| 桓台县| 米林县| 常熟市| 澄江县| 抚松县| 民县| 静乐县| 新竹县| 方正县| 宁陵县| 天津市| 通化市| 湘西| 百色市| 尚义县| 阳西县| 漾濞| 瓦房店市| 原平市| 探索| 临城县| 屯昌县| 石棉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