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稱:“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兼矣?!痹b之后,人們對杜詩諸體推崇備至,惟于絕句一體(尤其是七絕)時有微詞,以為詩多“拗體”,“不入正聲”,以致“俱無所解”,“大率無足法矣”?;刈o者往往舉其晚年的《江南逢李龜年》為例,倡言老杜“絕句無多者,非不能也,直不屑耳”。全詩如下:
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此詩韻正律協(xié),意蘊深厚,用意淺白如話,表達含蓄簡約,誠然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比較古今對此詩的評釋,在蘊意上乃萬口一詞,于表達上則迥異其趣。大略說來,古論偏重于事,多從“又逢君”三字入手;今人側重于景,多借“落花”二字發(fā)揮(或景事兼顧)。概列如下:
《杜詩鏡銓》等均引黃生:“此詩與《劍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于行間,寓感慨于字里?!薄抖旁娫斪ⅰ罚骸按嗽姄峤袼嘉簦谰持x亂,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薄短圃娙偈住罚骸笆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笔挏旆恰抖鸥υ娺x注》:“‘落花時節(jié)四字彈性極大,彼此的衰老飄零,社會的凋敝喪亂,都在其中?!背糖Х?、沈祖棻《古詩今選》:“意外重逢,恰在落花時節(jié),這落花實在太富于象征意味了(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所論有所不同)。”《唐詩鑒賞大辭典》:“落花時節(jié)像是即景書事,又像是別有寓托,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劉學鍇、余恕誠)?!睆埡zt《唐名家詩導讀》:“‘落花寓意甚多,人的衰老飄零,社會的凋敝喪亂,都在其中?!?/p>
古今聚焦點如此不同,對“落花”意象的理解自然各異。寄感慨于“又逢君”之事,則“落花”之景可喜亦可悲,對全詩的情感可內含亦可外襯;寓深情于“落花”之景,則此景只可哀,不可樂,對全詩的主旨只能內含,不能旁襯。如此,“落花時節(jié)”與上句的“好風景”便有了隔膜,難于流暢順承。于是,今人在評賞此詩時,大都生生將三、四句割裂開來,只見“落花”,不談“風景”,或者干脆舍車保帥,讓“好風景”去屈就“落花時節(jié)”(如蕭滌非所說:“好風景”指“湖南清絕地”,而“落花時節(jié)”則指不景氣的時令),這也是情非得已。
這首詩敘事寫景極其含蓄簡約,感情深藏不露,誠所謂“含意未申,有案無斷”(沈確士),難怪元人范德機稱它為“藏詠”。不能知人論世,幾乎感受不到它那深沉厚重的內涵。關于本詩的寫作背景,各家均引用《明皇雜錄》中這段文字:龜年特承恩遇,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常為人歌數(shù)闋,座上聞之,莫不掩泣罷酒。(《云溪友議》所載略同)李龜年本是梨園御用音樂家,安史亂前,除皇上外,只有少數(shù)受寵幸的皇戚近臣(如歧王、崔九之類)欣賞過他的歌聲(所謂“音響殆不類人間”)。如今亡國失家相隨逐,孤身只影流落天涯,那些對他企慕已久的地方大員,終于有了與皇上共享藝人的機會,得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虛榮心,自然要大排宴筵,廣邀賓朋。杜甫其時一樣寄人籬下,適逢其會,得陪末座,因得贈詩云云。這場盛宴必要安排在“良辰勝景”,庶幾可成“四美俱,二難并”的千古雅事。那么所對之景為樂景喜景,自不待言。
《杜詩詳注》還引用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則故事:“過江諸人,新亭飲宴,周凱中座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山河有異?!逼溆靡忸H可玩味。兩事相隔數(shù)百年,但情形極為相似:同是國難未靖,避亂江左;同是飲宴山川,觸景興懷。當年在梨園舒歌喉以邀寵,如今到江南引高亢而遣悲,正所謂“風景不殊,正自山河有異”。用“不殊”之風景來印證“好風景”,若合符契。
“正是江南好風景”,“正是”也作“正值”?!笆恰被颉爸怠鼻凹印罢弊郑荒芙庾鳌罢錾稀?、“恰逢”。查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值”字均無別解。這句詩的意思應當是:正碰上江南風景最美的時候?!昂蔑L景”既需碰上,自是指時令而言,如說是“湖南清絕地”,那就無所謂“恰逢”。
綜上所述,“好風景”與“落花時節(jié)”應為同一意象?!奥浠ā闭恰昂蔑L景”,一概說,一詳言,反復詠之,以申其意。“落花”當是美景、樂景,與“又逢君”的關系是以樂景襯哀情。抒情的焦點是“又逢君”三字。古論是。
那么一向作為傷春之象的“落花”,可不可以算是“好風景”呢?
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用飛舞“落花”裝點世外仙境。
鐘嶸《詩品》:“范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丘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故當淺于江淹而秀于任昉?!庇谩奥浠ㄒ啦荨庇髦浮包c綴映媚”,概括為一“秀”字。
沈約《麗人賦》:“落花入領,微風動裾。”薛道衡《昔昔鹽》:“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本浴奥浠ā币r美人。
唐代杜甫之前有李白《少年行》:“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如胡姬酒肆中?!眲⑸魈摗蛾I題》:“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泵虾迫弧肚迕魅昭缑返朗糠俊罚骸敖鹪畛蹰_火,仙桃正落花?!倍鸥χ笥许n翃《送丹陽劉太真》:“長干道上落花朝,羨爾當年賞時饒?!眲⑾R摹洞最^吟》:“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眲⒂礤a《拋球樂》:“最宜紅燭下,偏稱落花前?!崩钯R《少年樂》:“芳草落花如錦地,二十長游醉鄉(xiāng)里?!倍鸥ψ约阂灿小栋l(fā)潭州》:“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彼月浠ň捎H可近,可賞可觀。
宋王安石《北山》:“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p>
元王伯成《小桃紅》:“一簾紅雨落花飛,醞釀蜂兒蜜……韶光景美?!?/p>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林泉之游,風飄萬點,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蕭然無事。閑掃落花,足散人懷。”
清龔自珍《西郊落花歌》:“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近代蘇曼殊《柬法忍》:“落花深一尺,不用帶蒲團?!?/p>
王國維《清平樂》:“蕙蘭同畹,著意風光轉,劫后芳華仍婉轉,得似鳳城初見。舊人惟有何戡,玉宸宮調曾諳,腸斷杜陵詩句,落花時節(jié)江南?!比~化用杜詩,以杜甫自比,以李龜年比何戡。言浩劫前后風光相似乃爾,而物是人非、人世滄桑如許,令人唏噓不已。
可見,“落花”并非單一的傷心之象,同樣可以做悅目之景。杜詩寓意與背景相關,全在詩后,詩句本身只從字面理解即可,沒必要因為它的深厚內涵而隨意曲解?!奥浠ā闭恰敖虾蔑L景”。而落花景象本身自寓有飄零、蕭索之意,暗合老杜當時心境:闊別四十余年,故友重逢,其喜可知,而期間流離顛沛、出生入死之經歷,何可勝道也哉!欣悅未罷,悲泣繼之。全詩只寫眼前可樂之景、可喜之事,不言悲,而萬千感喟自然涌集心頭。起首用對句,音節(jié)鏗鏘,氣勢雄渾,令人想起盛唐興旺氣象;結尾用散句,如行云流水,蓄意綿長,悠悠不盡。讀罷使人低回不已,不勝唏噓之至。
有關此詩的賞析,以近人俞陛云在《詩境淺說》中的描述最為切當精彩,茲抄錄作結:
詩謂天寶盛時,龜年以供奉之余,為朱門賓客,見其跡者,在歧王大宅,聞其聲者,在崔九高堂,其聲名洋溢乎長安。乃兵火余生,飄零江左,當日丁歌甲舞,曾醉昆侖;此時鐵板銅琶,重游南部,其遭遇之枯菀頓殊。而己亦芒鞋赴蜀,雪涕收京,飽經離亂。今值落花時節(jié),握手重逢,江潭之凄愴可知矣。此詩以多少盛衰之感,千萬語無從說起,皆于“又逢君”三字之中,蘊無窮酸淚。
(王文戈,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