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上海200042)
摘要:筆直通過對現代閱讀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效率‘圖式與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有必要構建高效的高中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模式,以盡可能少的時間投入,讓學生在課堂內收到盡可能大的實效。
一、研究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了課程改革時代。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點是要改革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實際上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對所讀到的內容進行解碼,忽視了讀者本身的世界知識和構思圖式在篇章解碼中的作用,在教學中以講解代閱讀,違反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一種效率極為低下的閱讀。因此,有必要對高中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找到一種高效的符合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
二、理論依據
1.讀理論
1)閱讀的定義及實質
無論我們怎樣給閱讀定義,如果只閱讀而不理解,閱讀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威廉斯將閱讀定義為:閱讀就是一個人看著并理解所寫文字的過程。我們最終目的是要理解文字材料,所以說:閱讀的實質是理解。
2)高中英語的閱讀目的與方式
胡春洞,戴忠信在《英語閱讀論》中對英語閱讀的目的進行了分類:英語閱讀分為英語應用性閱讀和英語學習性閱讀。學習性閱讀分為:通過閱讀來學習母語和通過閱讀來學習外語。在外語學習性閱讀中,讀者學習的是整個語言系統(tǒng)。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屬于外語學習性閱讀。他們用下圖表示閱讀目的與閱讀方式之間的關系:
2.圖式與語篇理解
隨著認知研究的發(fā)展,已有知識對閱讀理解的作用受到關注。根據圖式理論,閱讀理解是給圖式填充新的信息而使圖式具體化的過程。當所有重要的空位都已填滿時,文章即被理解。圖式理論將閱讀過程解釋為讀者所具備的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相互作用的結果。圖式可以為讀者同化新信息提供框架,便于讀者選擇,注意和記憶重要信息。在閱讀中,讀者的圖式知識越豐富,其理解和記憶力就越強,對圖式理論進行相應研究的心理學和語言學家Wilson&Anderson在1986;Carrel在1983通過實驗證明,提高閱讀理解可靠的方法是提供閱讀前導即為讀者提供圖式框架。閱讀前導具有兩個作用,它為讀者提供或使讀者建構一個新的圖式,組織文章信息;或提供連接信息,以激活讀者的有關圖式。對圖式閱讀與理論的研究證明圖式理論對教學有指導意義。
三、構建圖式框架提供教學模式
與語言教學有關的圖式是: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語言圖式是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的基礎,內容圖式的掌握有利于促進對文章的理解。結構圖式的掌握有利于讀者根據文章的不同體裁和結構,去理解和記憶文章的內容。鑒于圖式理論對于閱讀理解的重要作用,我們有必要將這一理論引入我們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以提高閱讀課課堂教學效率。具體教學中我將提供圖式框架與Note-making這一閱讀微技能結合起來,通過提供結構圖式,幫助學生建立內容圖式,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從而促進語言圖式的鞏固和掌握。內容圖式的建立在閱讀理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閱讀后留下心理痕跡的往往是內容圖式。圖式框架的提供有助于學生閱讀時快速捕捉信息,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首先教師要將教材中的課文根據不同的題材和題材進行分類,如傳記類,環(huán)保類,科普類,敘事類,地理知識類等等。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提供不同的圖式框架。下面是筆者運用該教學模式的兩個結構圖式實例。
1.傳記類
筆者在Karl Marx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如下的圖式框架請學生填充。
KarlMarx
Name: Works:
Born: Articles about:
Lived in: Languages:
Moved to London: Political idea:
2.地理知識類
在Metropolises的教學中提供了如下的圖式框架請學生填充。
NewYork
Position Features Problem Fascination
London
In the past Today Feature
Tokyo
Feature Problem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根據這樣的圖式框架,文章的內容圖式被激活,促使學生們搜尋填充新的信息,當所有重要的空位都已填滿時,文章即被理解。
圖式框架的填充過程是一個閱讀理解的過程,也是豐富和鞏固語言圖式的過程。以上的圖式框架被填滿后,筆者要求學生根據圖式框架和所填充內容進行口頭復述,并落實在書面上,形成一篇150-200個字左右的短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圖式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活動中,學生們將已有的知識與學到的新知識相結合,對所學新內容進行重新編碼,重新構建語篇結構,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加強和豐富了圖式知識,為更進一步的閱讀奠定了基礎。
四、結束語
英語教學在我國是EFL而不是ESL。所以課堂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陣地,筆直通過對閱讀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圖式框架提供教學模式。實踐證明:以結構圖式為抓手,帶動知識圖式,激活內容圖式,從而達到對文章的充分理解。通過對文章的重新編碼,重新構建語篇結構,達到了讀寫水平通體高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