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吉
大約在1954年11月6日,德魯克“發(fā)明”了管理。他的時機抓得很好,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管理熱潮”正開始升溫,然而當時市面上卻沒有任何一本談管理的書籍。沒有一本書能夠向經理人解釋什么是管理,也沒有任何一本書像20世紀其他重大的社會創(chuàng)新一樣,能夠將管理建構出一套系統(tǒng)的學問(更別提是“學科”了)。
當時,德魯克已經完成了《公司的概念》、《管理的實踐》,《成果管理》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差不多也開始醞釀。對那個時候的美國工商界來說,《管理的實踐》的出版簡直是一個歷史新紀元的開啟,重要的是,它使一大部分讀者在接受德魯克宣揚的觀念之余,還重新獲得一種信仰。
《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的出版是《管理的實踐》之后20年的事了。因為《成果管理》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已相繼問世,再加上更早之前的《公司的概念》、《管理的實踐》,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已經成形,所以《管理:使命、責任、實務》可以說是對幾十年管理經驗、體會與思考的結晶,也是他對自己以前的相關論著的總結、梳理、概括和升華。德魯克自己也承認:“從各方面來看本書雖然是一本新書,但是自然也發(fā)展了我在以前各著作中的思想。而且,只要合適,我也毫不遲疑地引用我以前的著作。”因此,熟悉德魯克著作及觀點的人對書中的很多內容是似曾相識的。德魯克從“管理熱潮”向“管理績效”的轉變入手,圍繞經營績效、富有效率的工作和有所成就的員工、社會影響和社會責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與組織管理、高層管理者的任務與組織、戰(zhàn)略與結構等方面,系統(tǒng)地探討和揭示了企業(yè)使命、企業(yè)責任、員工責任、員工資產,知識工作者、目標管理、管理分權、組織設計、規(guī)模、多元化、多國公司、成長和創(chuàng)新型組織等方面的問題。這些論題都在之前的著作有提及,在《管理:使命、責任、實務》中則更系統(tǒng),深入地予以闡述。同時,為了使容納那么多新論的著述不顯得凌亂、繁雜、德魯克把系統(tǒng)的管理學從三個維度進行建構。正如書名所寫的——“使命”、“責任”、“實務”。在德魯克看來,管理的本質就是一種使命、責任和實務。
德魯克指出,管理是一項崇高的使命,它能讓組織實踐成效,達成經濟績效的目的,而且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力和承擔社會責任。管理是一種責任。德魯克把責任分為內在責任與外在責任兩種。內在責任指的是“承諾”,即對自己所選擇的績效目標,做出最大的貢獻,以實踐自己的承諾。而外在責任是對整體的績效負責。惟有能承擔這兩種責任的工作者,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最后,管理也是一種實務,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做”,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若要使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也惟有通過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才可能實現(xiàn)。因此,就本質而言,管理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德魯克也不止一次地說道:“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p>
從德魯克一貫的思想結構來看,《管理:使命、責任,實務》一書回答了早期一本著作《工業(yè)人的未來》提出的問題:在大企業(yè)的所有人沒有、也不能經營公司的時代,管理權威的正當性從何而來?“當社會普遍接受某個權力,普遍認定它符合某種道德規(guī)范或形而上的原則時,該權力即具備了正當性?!边@是《工業(yè)人的未來》里的回答。然而在現(xiàn)代企業(yè)組織中,“任何人無法賦予經理人權力,經理人的權力來自他自己?!彼^欠缺正當性的權力,正是“那些未被發(fā)現(xiàn)、未被認同、未受抑制及不負責任的權力”。德魯克說,在戰(zhàn)后的工業(yè)社會,一般人均認可大企業(yè)是社會的中樞機制,可是當社會發(fā)生質疑這種權力是否正當?shù)奈C時,情況已整個改觀。唯有當新社會開始正常運作時,此一危機才會終結。
可喜的是,就在《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的結尾,德魯克宣稱這個危機已經解除了。他借用伯納·德曼德維爾在《蜜蜂的寓言》中“‘私惡可以創(chuàng)造公益,成為一個世紀后資本主義的崛起”的這句名言,展開論述道,要讓資本主義變成人類可以接受的制度,基本前提是建立一套道德原則,而曼德維爾的邏輯在經濟上可行,在道德上卻行不通,換言之,要讓管理人在組織里獲得正當性,必須從道德上著手?!斑@套道德原則只有一個。它就是組織的目的,也有管理權威的基石——發(fā)揮人類最大的潛能。”德魯克建議,在重建正當性的過程中,人們應該以“私力可以創(chuàng)造公益”取代“私惡可以創(chuàng)造公益”,作為新的社會格言。據(jù)此,德魯克為經理人行使管理權找到了穩(wěn)妥的道德基礎。
德魯克曾發(fā)誓不隨便做任何預測,但是他常常會忘記自己立下的誓言。就像在《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的緒論部分,德魯克又忍不住為管理的未來信誓旦旦。他說:“在當今的發(fā)達社會里,就算沒有貴族、大地主,甚至是沒有資本家和企業(yè)界大亨,也離不開大型機構中管理者的領導。社會要依靠這些管理者的知識,愿景和責任心。可以說,這個社會里,一切都以管理——它的使命,責任和實務——為中心:管理既是必需品,又是重要貢獻,而且也是研究和知識的主題?!被谶@樣的自信,德魯克在其巔峰狀態(tài)之時創(chuàng)作出巨著《管理:使命、責任、實務》,一方面是對早年他應允經理人的會將所有經理人用來強化績效的“一切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的諾言實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德魯克對自己畢生事業(yè)——管理的一次敬禮之作。從這個角度看,德魯克不僅發(fā)明了管理,而且還使管理達到了一種高度。德魯克說要使人們的生活有所不同,并以此為人生奮斗的目標,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