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心理不成熟,但自我意識在入學后加速發(fā)展,自我評價能力也進一步發(fā)展起來。因此,抓住少年兒童心理發(fā)展這一關鍵時期,從解決兒童的心理需求入手,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成長氛圍,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使學生獲得安全感
這里說的“安全感”不是指人身的安全,而是指人際關系上的一種信賴和寬容的心理氛圍和心理環(huán)境。教師要確保每個學生有權利在一個感到支持、有序的很有安全感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這是教師的首要責任。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一定要重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有安全感的心理環(huán)境。
一是以更多的寬容和耐心來對待學生。教師應該堅持正面教育,立足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引導,使學生心悅誠服,逐步棄舊圖新。但是,有的教師往往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不原諒、甚至不能容忍小學生犯錯誤,采用諷刺、挖苦甚至體罰、變相體罰等極端手段對待學生。這不僅傷害學生的感情,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乃至嚴重后果。對于教師來說,寬容和自律,能夠約束自己的動作、語言,抑制無益的激情和沖動,這既是職業(yè)修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zhì),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
二是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努力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教學氛圍,努力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積極維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進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積極探索的精神。要利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對學習的自信心,能夠做到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真正落實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好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二、使學生產(chǎn)生歸屬感
學生在課堂上更需要被教師、同學和同齡人所接納、所支持,特別希望受到教師的注意,得到教師的關愛,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動力面對學習的挑戰(zhàn)。
首先要尊重全體學生。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弊鹬睾托湃问谴蜷_學生心靈的鑰匙,能夠使他們增強自信心和自我完善的欲望,向著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去發(fā)展。優(yōu)秀的教師不會高高在上,不會威脅或懲罰學生,他尊重學生勝過學生尊重自己,精心保護每一名學生自尊心。師生之間經(jīng)常溝通、交流,真誠地平等相待,知己知彼,相互尊重,既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信任,又能有效拉近師生問心理距離,營造融洽的人際氛圍,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其次要以熱愛和欣賞來包容學生。皮克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雕塑師,他傾注全部的激情和心思,精心制作了一位美麗姑娘的雕塑,并期望雕塑能夠成活。在他的長期熱望中,雕塑竟獲得了生命。這則古希臘神話演繹為教育學的期望效應:激發(fā)力量=效價×期望
這個公式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愛就象雨露陽光對于禾苗一樣重要,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意和真誠愛心,才會樂意聽從老師的教誨,教育的效果才能凸現(xiàn)出來。這既是教師的愛,也是欣賞者的愛。
三、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定努力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產(chǎn)生成就感。成就感既能對自己的付出予以肯定,又能激勵自己繼續(xù)前進。相反,如果學生認為自己必定失敗的話,即便學習內(nèi)容是有趣的,與其需要密切相關的,仍然無法保證他們會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幫助學生樹立成就的信心,創(chuàng)造成就的機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有效地推動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的建立。
一是要積極實踐,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俗話說:“金無足赤”,何況還是初涉學海的小學生呢!正在成長的未成年學生,就象溫室里的花朵一樣,尚未經(jīng)歷風雨,缺少鍛煉的機會,因而大多數(shù)學生不太自信,不夠自立,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要盲從,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鍛煉,培養(yǎng)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周圍的一切,讓他們充滿自信,充滿陽光。例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展示其長處:有的朗讀好,有的表演好,有的知識面廣……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二是要建立多元化評價標準。要改變把評價作為學生學習行為的結果來評價、考試頻繁、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做法,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品質(zhì)是多層次的,必然導致學習結果的多層次。教師必須根據(jù)不同評價對象的學習結果,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才能激勵所有的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達到新的目標。如在練習設計時,可對同一目標設計出難易不同的幾組題目,教師不公布難易,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組練習,不管選擇哪組題目,只要學生做正確,教師就給予充分激勵。還須提出的是,對學生的獎勵或表揚,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個性和需要改變策略,如對一些低年級學生公開表揚、獎勵效果較好,而對一些高年級學生可私下表揚,避免他陷入被同學議論、譏諷的尷尬境地。又如對于那些有潛力,但對自己要求不高或自信心較差的學生可以這樣表揚:“繼續(xù)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會在班級里嶄露頭角的?!睂δ切┞斆鳎煽儍?yōu)異,好勝心強,但又驕傲的學生可以這樣表揚:“我認為你是班級中的佼佼者,但你還應該與整個年級的優(yōu)秀同學去比試一下,不知你會不會仍是數(shù)一數(shù)二?”教師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獎勵學生:評比欄中的小紅花、筆記本、獎狀、參加學?;蛏鐣哪承s譽性活動等。
總之,小學是教育的奠基時期,小學生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小學教師承擔著教育大廈的基礎工程。我們要著眼于每一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關心愛護他們,理解并根據(jù)他們的內(nèi)心需求,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力法,建設和諧校園環(huán)境,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