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琴
【摘要】介紹一種引導學生學文言文的方法——誦讀法。一、誦讀前引導學生借助資料營造誦讀情感氛圍。二、誦讀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構(gòu)建誦讀的語言基石。三、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味作者情感。四、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應用,讀寫結(jié)合。
【關(guān)鍵詞】誦讀;新課標;高中文言文教學法
千百年來,大浪淘沙,中國古代詩文中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藝術(shù)奇葩,令人百讀不厭。這是我們國學的積淀和載體,是我國文人知識分子人生價值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載體,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chǎn)。它已經(jīng)成為了語文教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zhì)的重要來源。因此必須學好、教好文言文。怎樣才能行之有效地傳承國學精髓、延續(xù)中華文脈、精讀人文典籍呢?筆者依據(jù)新課標理念,摸索出了一種引導學生學文言文的方法——誦讀法。
所謂誦讀法就是以誦讀為核心,眼觀其文,口誦其聲,心惟其意;因聲求義,由聲悟情。下面,筆者以《陳情表》一文為例來談談這種方法的實際操作。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斧正。
一、誦讀之前引導學生借助資料了解《陳情表》的創(chuàng)作背景、后人的評價,營造誦讀的情感氛圍。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李密的《陳情表》乃千古寫孝至情至性第一文,“雖庸人讀之猶為感動”,如果“讀《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此表以拳拳真情終于打動了陰險多疑的晉武帝,使之嘆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許不仕。學生通過了解這些評價,激發(fā)了誦讀欲望。
二、誦讀之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構(gòu)建誦讀的語言基石,即:
1.借助工具書,正字音,斷句讀,逐段逐段地讀順句子,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文言詞匯是文言基礎知識教學中的重點。王力先生曾強調(diào):“應該先抓詞匯方面”的積累,“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提到:“古詩文的閱讀,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guān)工具書自行解決閱讀中的障礙?!狈e累詞匯才能融匯整合文言文的閱讀。
2.理清文章脈絡。本文的脈絡是:①先陳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孫關(guān)系特殊以此作為陳述的依據(jù)。②再陳述對新朝廷寵命的感激涕零之心,傳達感恩盡忠之情。③又抬出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大理,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的心跡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道德因素。④最后提出解決方案——先盡孝、再盡忠,合情合理,順理成章。
三、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即:綴句成篇、熟讀成誦、感受語言、走進作者的心靈與古人對話。
首先,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語言特點。本文多四字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但在以四字為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gòu)成了句式的錯綜變化,使文章脈絡流暢,音韻和諧。誦讀時要加以體會,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感。
其次,逐段地理解品味與熟讀成誦相結(jié)合。
(一)誦讀1、2兩段,把握作者打動晉武帝的依據(jù)。
1.誦讀1、2段,檢查重點詞語的積累情況。
2.讀第1段,明確李密陳述的悲苦身世,理出背誦的思路。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抓住“夙”字,概括本段內(nèi)容。
明確:父死母嫁、祖母撫養(yǎng)、年少多病、無親無戚、祖母臥病。
3.先讓學生想象作者“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情景,體會作者孤苦之境,理解第1段所陳之實情:陳自己孤苦伶仃之悲,訴與祖母相依為命之情。然后誦讀,提示學生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時凄苦、悲涼的語速與語調(diào)。
4.篩選第2段信息,疏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與體會感情同時進行。
(1)找出體現(xiàn)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態(tài)度的詞語與李密對起用的態(tài)度的詞語,分別歸類串講。
新晉:察、舉、拜、除、當;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李密:辭不赴命,辭不就職。
新晉:責、逼迫、催、臨。
李密:進退、狼狽。
(2)想象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情景,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焦灼與痛苦。在此基礎上理解作者此舉旨在加強對皇帝的暗示:不出仕是情非得已。從中體會李密所陳之衷情:陳自己對朝廷恩寵的感激之情,訴奉詔與盡孝的兩難。
(3)分析該段富有感染力的句子,最后齊讀該段,讀出作者進退兩難的無奈心情。
如:結(jié)尾句“臣欲奉詔奔馳”中“奔馳”二字活畫出了一位非常急切地希望立刻為皇帝奔走效勞的忠臣形象。此句既表達了自己愿意效忠朝廷的焦急之情,又委婉地訴說了祖母病情日篤的苦情,表明自己進退維谷的兩難處境,令人同情。
(二)誦讀3、4兩段,把握作者說服晉武帝的依據(jù)。
1.李密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處境,該如何選擇呢?齊讀3、4兩段,并講解重點詞語。
2.讀第3段,理解三層意思,并找出相關(guān)語句;文勢有三轉(zhuǎn),找出表示轉(zhuǎn)換的字眼。
第1層:本人孤苦,需要憐憫。表轉(zhuǎn)換詞語:伏惟。
第2層:本人不矜名節(jié),不敢盤桓。表轉(zhuǎn)換詞語:且。
第3層:本人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表轉(zhuǎn)換詞語:但。
3.第3段說理的依據(jù)是什么?情和理是如何結(jié)合起來的?
情理結(jié)合:將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結(jié)合起來,極盡陳情之能事,可聯(lián)系該段文字具體分析。
4.既然決定盡孝而不能廢遠,那么如何盡忠呢?教師范讀最后一段。學生賞析詞句,體味作者的情真理切。
明確:最后一段開頭陳述事實“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從事實中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理由恰當而中肯?!盀貘B私情”的措詞委婉得體,以烏鴉反哺表達對祖母的拳拳孝心,令人動容?!霸钙颉薄霸格鎽憽薄坝拚\”等一連串詞語,讓晉武帝看到了一顆極其謙恭的降臣之心?!吧旊E首,死當結(jié)草”則表現(xiàn)出李密對晉武帝的無以言表的忠心。
5.理解最后一段所陳之理:先盡孝后盡忠。
6.誦讀全文,讀出情真意切的語氣。
四、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應用,讀寫結(jié)合。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獲得自學古文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已有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進行拓展和知識的應用。
下課時,我留給學生的作業(yè)是完成課文后第三題,翻譯所選《孝經(jīng)》的文段,將你對“孝”的認識寫在隨筆里。事后,我在讀學生的隨筆時頗受感動。其中有一個正與母親賭氣的學生深深自責,并感悟到:一個人只有孝順父母,才能進而關(guān)愛他人,報效祖國。也讀到了學生隨筆中充滿真情實感的句子:“孝是一首余韻不絕的歌,把浪漫的情懷和嚴峻的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撥動人們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間回蕩著澎湃的激情?!薄靶⒆屛殷w會到母愛的博大,孝讓我成熟,孝教我理智。愛源于孝!”
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而它的育人功能有別于其他思想工作,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意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厚的美感氣氛和興趣氛圍。積極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讓學生在感受鑒賞的基礎上,進行積極思考,并領悟其深刻的內(nèi)涵,探討人生價值及時代精神,以利于學生人格的形成,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