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自強
【摘要】課堂教學語言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橋梁,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并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語言技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言技巧;語文課堂教學
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工具。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與思維活動密切相連,思維的重新加工和改造靠的是語言,它是思想的實現(xiàn);同時語言還是智力開發(fā),提高素質的一條好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語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彼越處煹恼Z言應規(guī)范化,文字書寫要端正、整潔、美觀;語言要簡潔、明快、準確、生動,合乎邏輯,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講話還要善于用形象的語言,恰當?shù)谋扔?,有幽默感,同時還要有表情,親切誠懇、快慢適當,抑揚頓挫,“以姿勢助說話”,使人聽來有愉悅感,切忌說話啰嗦,含混不清,模棱兩可。使用普通話,優(yōu)化語言技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顯得重要。課堂教學語言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橋梁,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語文教師,應是語言運用的典范。其課堂教學語言,不但要力求規(guī)范清晰、準確嚴密,而且還應該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為學生所易于、樂于接受,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就此進行了一點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注意使用語言談談幾點看法: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語的技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胄抡n是使學生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巧妙的導入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啟發(fā)思維,因此導入語要有“磁性”?;蛟跍毓手轮凶匀贿^渡;或在開門見山中釋題,設疑引思;或以新聞、成語、詩歌、課文插圖引人入勝;或以凝練生動的敘述,把學生的“胃口”吊起來。如導入《人是什么》這一課,我先講“放羊娃的故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新課,然后再展示“人的生活”圖片,導入本課的主要話題。在學生的頭腦中烙下第一印象——人是多么重要!那么具體分析人是什么,就容易多了。有人說,語文課猶如一支動聽的樂曲:“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余音繞梁。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授課就要精心設計,審時度勢,在開篇引導上下一番苦功夫。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講解語的技巧
語文課的教學離不開老師生動有趣的講解,老師那富有深情的語言,正是撞擊學生情感火花的打火石。講得好,事半功倍;講得好,畫龍點睛。對課文中的重難點精講,盡量以恰當?shù)谋扔?,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解惑”。如講成語典故或敘事類語言,如潺潺流水,娓娓動聽;講人間真善美,先進人物高尚情操時以激昂、高亢的語言歌頌之;講基本概念、觀點及原理或規(guī)律等理性問題時,關鍵字眼用正面強調語,或“欲擒故縱”的反問語以防止負遷移,或以巧妙的比喻借此喻彼,化抽象為形象。總之,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特點和需要,講解語言有時要一針見血,有時要曲折委婉;有時要巧設反問,設疑質疑;有時要幽默詼諧,寓莊于諧;有時要留下懸念,寓思于學……。重視感情是人的通性,許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像諸葛亮的《出師表》、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作品無不滲透著作者真摯深厚的感情。教師在講解這些作品時,首先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對所教內(nèi)容融會貫通,然后以滿含激情的語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壯、或凝重、或熱烈、或凄清的真實情境,不僅可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且這種特定的教學氛圍,還會不斷地誘發(fā)教師的靈感,以至妙語連珠、意趣橫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分析更加生動、透徹而充滿情趣。這樣,就會有效消除學生和作品之間時代、地域、感情等方面的隔膜,使學生受到感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樂于接受教學內(nèi)容。
單調、重復是造成一個人疲勞,大腦皮層抑制的重要原因。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長期只是用自己習慣了的那種單一的表達方式去講解提問,肯定容易導致學生厭倦,難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其實,教材中不同的文體本身就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特點,即使是同一類文體也由于作者的藝術風格不同而異彩紛呈。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心理,不斷變換自己的表達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語言特色,盡力體現(xiàn)出來。僅就一節(jié)課而言,教師亦可不斷變換自己的語調和語氣,時緩、時急、時高、時低,時而活潑、時而嚴肅……。講解是如此,提問也是如此,不要總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地發(fā)問,適當變換一下角度,效果會大不一樣。我在教李白的名作《蜀道難》時,針對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曾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說:“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蜀道難,蜀道難與‘上青天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誰能幫我解答這一疑問?”由于教師站到了學生的立場上說話,首先會使他們感到親切、新穎;同時,問題有一定難度,誘發(fā)了學生積極探求的欲望,人人力爭幫助老師解決眼前的疑難,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異乎尋常的積極狀態(tài)。
當然,提高教師課堂語言表達技巧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領會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為此,必須給學生留有充分的學習、掌握語言的余地。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必須體現(xiàn)一個“精”字,不但講解要精,言簡意賅,而且還應該極具啟發(fā)性,舉一反三,這樣才能把教師的語言表達技巧,轉化為學生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語的技巧
教學是老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無論是復習或新課,都需要老師提問、學生作答的相互配合。提問的問題要精心設計,提問語要有目的性、激勵性和啟發(fā)性。對學生的作答要正面評價,答對的,予以充分肯定、鼓勵和表揚,給學生以成就感、自信感;答錯了,不要亂批評、發(fā)火,嚴禁用詞過激,以傷害學生自尊心、自信心,而要從中發(fā)現(xiàn)知識負遷移的動向,啟發(fā)學生在糾錯中分清是非,鞏固知識點。
喜歡幽默風趣同樣也是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風趣幽默的語言必須以豐厚的學識和機敏的應變能力為前提,應通過一些隨機的“點化語”或“插入語”化平淡為神奇,才能產(chǎn)生魅力,使學生在欣賞美中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如魏書生老師在教學《統(tǒng)籌方法》一文時,讓學生口頭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統(tǒng)籌方法的實例,不少學生都列舉的是做飯、燒水之類的事,對此,既不能簡單否定,但課堂又不能滯留不前,當時魏老師便風趣地說:“咱們能不能把自己從狹小的廚房里解放出來啊,把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呢?”學生會心一笑,課堂便被引向了深入??梢姡處熤挥胁粩嗵岣咦陨淼乃囆g素養(yǎng),努力磨礪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成為學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師”。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技巧,是教師在處理教材內(nèi)容、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儀態(tài)風度等諸種因素不斷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風貌,是語文教師人格、品性、素養(yǎng)的再現(xiàn),是不斷創(chuàng)新、走向成熟、走向臻美的標志。
語文教師人格、品格、師德的高尚,是影響和制約語文教學風格的決定因素;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情感的濃烈與豐富,是構成語文教學風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這么說,沒有情感,也就沒有風格,這是構成語文教學風格的內(nèi)隱的要素。教學語言的精煉、精確、精妙,言之簡約、言之有序、動情生趣;教學方法的新穎、巧妙、獨創(chuàng),或善讀,或善導,或善點,或善評,或善啟,或善講;教學的表情美、體態(tài)美、風度美。這是構成語文教學風格的外顯的要素。
語文教學風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嚴謹,或莊雅,或蘊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簡練、明白、嚴密的邏輯力量取勝,這一類可以歸屬為“質樸”的風格;有的熱情奔放、繪聲繪色,或諧趣,或瀟灑,或明暢,或雄健,多以生動活潑和明麗清新贏得學生,這一類可以歸屬為“表演”的風格;也有的融合了單一性“質樸”和“表演”兩種風格,經(jīng)過重組改造,成為中間型、渾融型的教學風格。既莊雅又諧趣,既嚴謹又瀟灑,既雄健又委婉,既蘊味又明暢,既善表演又善導演,這恰恰是語文教學風格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語文教學技巧并不深奧莫測和虛無縹緲,而是實實在在的目標,一個有追求的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從一般教學經(jīng)驗的“此岸”,通過實踐的積累、探索、創(chuàng)新,達到理想的教學藝術的“彼岸”,去攀摘語文教學藝術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