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會
我坐在教室最偏僻的角落里,偷偷丈量著自己與年級第一的距離。我知道這是一段漫長而且會走得很艱辛的路。我站在路口,望一望看不見盡頭的前方,茫然中又平添了幾分愁楚。
我依稀記得昨天自己還是個可以偷懶可以撒嬌的小孩子,可是今天卻突然成了要靠自己披荊斬棘走出困境的人。所有的過程都忽略不記,成長,只在蝴蝶破繭的一瞬間完成——那繭是我過去15年的快樂。破繭而出的,是我遙遠又漸近的夢。
有位詞人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我已在猶豫和踟躕中錯過了春、夏,難道我還要再錯過秋、冬嗎?
于是我和小米躊躇滿志地從書店捧回一堆一堆的參考書,取消了每日的游玩。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詞:視死如歸。小米看著我,夸張地大笑著,轉(zhuǎn)身跳進無涯的學(xué)海,奮不顧身地往前游去,留下我一個人在岸邊徘徊呀徘徊。我把手伸到水里,冰涼的刺激立刻蔓延到全身。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yīng)這溫度,但我知道自己別無選擇。我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氣,然后潛入海底。
我的一篇文章因借鑒了一個歷史故事而得了高分,所以對書本篤信無疑,我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口氣讀到“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在一篇作文中因幾句精彩的詩歌被老師表揚后,我進入了五彩繽紛的唐詩宋詞的海洋。我低著頭默默尋覓著智者的足跡,想要尋出一條沒有荊棘的坦途。我不怕別人說我盲從,說我俗,我只想抓住我的夢。
每天爬上四樓的教室接受洗禮,途經(jīng)九十六級臺階,我日復(fù)一日,每天都默數(shù)一遍,每一步都是艱難的掙扎,每一遍都記載著我的成長。
我就這樣走著,走在初中轉(zhuǎn)瞬即逝的歲月里,走在采擷夢想的道路上。也許這里荒草沒徑,滿目瘡痍;也許我會覺得精疲力竭,但我不能停止。我想,自己有足夠堅強的肩膀,可以撐得住所有的失落。我相信自己會堅定地走下去,并一路吟唱我的夢想之歌。
(本文獲第九屆“世紀杯”作文大賽二等獎)
【簡評】
這是小作者寫自己走向成熟的作品,在同類文章中較為出色。本文的長處在于:其一,立意獨辟蹊徑。很多同學(xué)寫中學(xué)價段的感受大多從苦、累落筆,而這位同學(xué)卻從人生苦短切入,清醒而認真地直面“轉(zhuǎn)瞬即逝”的中學(xué)時期。其二,描寫細膩傳神。本文不僅有層次地畫出了“我”的心理軌跡,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主人公的內(nèi)心活動變得可感可觸,形象傳神。
(韋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