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雨聲
大凡男子一遇見比自己強(qiáng)的女子便把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高掛嘴邊而做不屑狀,還要冠以“孔子曰”。
孔子曰沒有曰我不得而知,考證了許多典籍也一無所獲,僅“惟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女子(或日“女或子”)難養(yǎng)不難養(yǎng),咱們也不曉得,我只知道孔子自己在列國周游,而把養(yǎng)家糊口的責(zé)任都推到了他老婆元官氏身上,這至少證明孔子老婆不難養(yǎng),而且還養(yǎng)人。孔子從來是言行不一的偽君子,四處宣揚(yáng)他的“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自己卻帶著一大堆的青年學(xué)子背井離鄉(xiāng)、一路顛簸,這個時候他的弟子們仿佛都成了父亡母故的孤兒了。
如果孔子的老婆也無才,我怕是孔子后人皆白癡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上半句,那便是“男子有德便是才”,這是有考證的,見于明代人曹臣所輯的《舌華錄》,原文的全部內(nèi)容是:“陳眉公(繼儒)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可見,所謂“無才”并非是要女子真的無才,不過是宣傳德之重要而已,古人在德與才之間一向是推崇德。無德之人,對于國家社會之危害已經(jīng)不必列舉了,倘若還是一個有才無德的人,那危害之大更甚?!拔母铩敝心蔷湓挕白x書越多越反動”便是這個理,書讀多了,才華高了,而不具備德,那就太危險太恐怖了。
男人只是要女子不問世事,不具備治國平天下之才而已,因為女人實在是太聰明了,《詩經(jīng)·大雅·瞻卯》中說“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在男權(quán)社會里,男子怕被女子奪了主導(dǎo)權(quán),所以對于女子之才一向是要壓制的,不惜把諸如“紅顏禍水”之類的話擺上臺面大肆渲染,連女子姣好的容貌都成了危害國家的根源,那如果有貌又有才,豈不天下大亂了?從這也可看出古代男子多是無信心的,一有過失先把罪責(zé)給了女子,然后再論其他。就是在這樣的封建禮教之下,我們還是有呂后亂政、則天稱帝,所以男人對于女子的才很是畏懼。而后人胡亂用典故害人,歪曲作者的意思,實在是用心險惡。否則我們上哪里去唱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讀李清照的《漱玉詞》,更別說我們能有一個寫史書的班昭了。
古人要女子尊崇“相夫教子”,如若女子都目不識丁,那如何去相又如何去教呢?顯然,這不過是撒的彌天大謊而已,不過是為了掩飾女子才華高于男性的一個障眼法而已。那些手捧圣卷的人哪個不是母親從小言傳身教的呢?沒有好的母親,哪里來好的子女?想那時,男子都在外謀生,還有工夫顧及子女的教育修養(yǎng)嗎?一個有才華的男人后面必定有一個才華卓著的女子。但是為了防止山河變色,男子便動用一切權(quán)力把女子封閉在家庭之中,禁止女子參與社會事務(wù)。
齊宣王幾乎是天下男人的楷模,想那鐘離春是何等丑陋,可是卻因為其才而獲得宣王的心悅,于是有了王后之尊。一個女子無貌如若再無才,那便真的是沒活頭了;想再出人頭地,那無異于白日做夢。
男人無能的時候總是把女人拿來做祭祀的犧牲品,如有名的“和親”。自打有戰(zhàn)爭開始好像這“和親”就沒有間斷過,打不過別人了,就趕緊把自己女人或者女兒奉送上,以求和平。而女子果也不負(fù)所托,基本都能在任內(nèi)扮演和平大使的角色。如果只是一個平庸的女人,能讓強(qiáng)勢的那一方滿意,不再兵戈相向嗎?從這也可窺探出女子并非無才。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另一個意思其實也是剝奪下層人民獲得知識的權(quán)利而已。試想,如果女子都有才了,那下層百姓的孩子不都有出息了?都出息了,還能有權(quán)勢階層的好?為了鞏固自家的政權(quán),女子無才便是好的。但是自家的女子卻不能沒了才,否則婆家都難找呢。所以大凡富貴人家書香門第,哪個不把女兒教育得口吐蓮花呢?
古代的皇帝讓著名的才女班昭寫了一個《女誡》。想那班昭自己有著何等的才華,卻要天下女子都“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婦言不必辯口利辭”、“婦容不必顏色美麗”、“婦功不必工巧過人”,這明明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嘛!那皇帝也是傻子,寫這個的女子本身就已經(jīng)超越了(《女誡》之述,如何信服于天下呢?所以這些條條框框針對的都是下層婦女而已,想必皇帝自己也不愿意寵幸的妃子一個個艷若桃李而談吐粗俗吧?否則,那胃口還不都倒沒了?
那時的老百姓都好蒙,估計和信息閉塞有關(guān)系,假如他們知道《女誡》是一個才女所寫,大概沒多少父母會讓自家女兒也去遵循了。而想憑女升天的家庭就更不能養(yǎng)一個白丁的女兒了,否則那武則天就是再貌美、再妖媚,若不能為皇帝批閱奏章,又如何悅了帝心,更無機(jī)會成為一代女皇了。
另一面,這《女誡》也僅僅是說不必,而不是禁止,那就是要女子像寶釵姑娘一樣,要把才華藏起來,兩個字就是“裝傻”。你看寶姑娘自己的才華明明與林妹妹不相上下,卻偏偏要把“女子無才便是德”掛在嘴邊,這樣就取悅了家長,獲得了歡心。寶姑娘在內(nèi)心斷然是不肯讓自己的琴棋書畫輸給林妹妹的,否則在貴妃娘娘要大觀園里的姑娘們顯山露水的時候,她怎么就不把傻裝到底呢?這樣看來,女子的才華還是要得到認(rèn)可的,要不貴妃娘娘如何肯讓自己的寶貝弟弟娶一個胸?zé)o點(diǎn)墨的女子為妻呢?
當(dāng)然,就是自己的女人沒了才也無多大關(guān)系,應(yīng)運(yùn)而生的妓女行當(dāng)彌補(bǔ)了這檔子空白。妓女的思想是古代最自由的,比男人還自由。男子都還要戴著偽君子與道學(xué)的面具,而妓女則不然,她們?yōu)榱嗽谧铧S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利益回報,必須讓自己各方面的才藝超越旁人,所以我們今天能讀到大量的古代妓女所遺留的佳作。譬如薛濤就是古代妓女中最著名的代表,想她40歲還能獲得大才子元稹的心,其才華之卓越定然非同一般。還有后來的秦淮八艷,誰又是庸脂俗粉呢?這是不是就印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呢?不過這些“無德”之女子卻往往也不讓須眉,如柳如是,誰能說她的氣節(jié)就比文天祥少了幾分呢?所以即便是妓女也還是有那既有才來又有德的,不過是身世不濟(jì)、形勢逼人而已。
最恐懼女子才華的莫過于朱熹了,這個變態(tài)的家伙怕女子搶了男人的飯碗,居然把三從四德弄成了天之理,要女子必須遵守,生怕女子風(fēng)吹草動把男人都壓趴下了。所以朱熹自己最后自食其果也是活該,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之所以要女子無才,那是男子心虛的表現(xiàn)。女子一旦真的無才了,那獨(dú)守空房、以淚洗面的日子就不遠(yuǎn)了,最后恐怕連教育自己子女的權(quán)利都沒了。
編輯/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