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實施效果,筆者自制了調(diào)查問卷,對河南師范大學培訓基地的部分結(jié)業(yè)學員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培訓的整體效果較好,集中表現(xiàn)在:對教育技術具有正確的認識;對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的作用具有正確的認識;對常見的軟件和硬件設備掌握和使用較好等。存在的問題是:部分教師對于一些重要理念不夠清楚;仍然有25%的教師沒有接受過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等。
關鍵詞: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問卷調(diào)查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8)22-0016-03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進一步推進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而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2004年12月25日,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了《中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并專門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這是新一輪國家級、強制性并涉及上千萬中小學教師的全員培訓。[1]
從2005年開始,遼寧、江蘇、河南、海南、廣西、四川、重慶、寧夏、云南九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作為試點率先展開了培訓工作。[2] 2006年初,河南省教育廳確定了包括河南師范大學在內(nèi)的五個省級培訓機構(gòu),于2006年夏開始實施了四批培訓,共計培訓了近一千名省級骨干培訓者。按照計劃,這一千名來自全省各地的培訓者將再對各地市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全員培訓,并參加全國統(tǒng)一組織的教育技術能力等級考試。
在河南省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還處于初始、試點階段,即將全面鋪開的時候,及時獲取培訓進展和實施效果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原因,可以迅速為教育管理部門提供科學決策的確切依據(jù),從而避免“培訓工程轟轟烈烈,培訓效果蕩然無存”的局面,避免造成令人心痛的嚴重浪費,避免給廣大教師的精神、時間、資金等多方面造成極大壓力。
在積極探索參與式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對該培訓模式的培訓效果做了較廣泛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3]我們以《中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為主要依據(jù),自制了調(diào)查問卷,對在河南師范大學培訓基地接受培訓的部分結(jié)業(yè)學員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此次調(diào)查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86份,被調(diào)查的對象由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十幾學科的教師組成,年齡分布從20歲~46歲以上,教齡分布從1年~20年以上。從樣本分布來看,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
二、調(diào)查結(jié)果
本調(diào)查共回收186份有效問卷,具體調(diào)查結(jié)果如下:
1. 您所教的是什么學科?
2.您的年齡是?
3. 您教齡多久了?
4. 您接受過新課程培訓嗎?
5.你所講授的課程使用的是新教材嗎?
6.貴校有如下信息技術教學設施嗎?(可選擇多項)
7. 您怎么理解教育技術?
8. 您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認識是?
9. 您是否經(jīng)常使用電子郵件與學生、老師、同學、朋友或家人等進行信息交流?
10. 您是否經(jīng)常使用搜索引擎?
11. 如果條件允許,您會在將來的教學工作中使用上述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媒體與方法嗎?
12. 如果您將來在課堂上使用教學媒體的話,那么您會根據(jù)什么來選擇具體的媒體形式(如聲音、動畫、圖片、視頻,或者是電視錄像、錄音廣播、計算機等)?(可選擇多項)
13. 您現(xiàn)在會使用下列哪種軟件?(可選擇多項)
14. 您現(xiàn)在會使用下列哪種設備?(可選擇多項)
15. 您認為以上提到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有:(可選擇多項)
16. 您認為現(xiàn)代教師是否需要學習、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方法?
17. 您認為合理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可選擇多項)
18. 您認為教學設計是:(可選擇多項)
19. 您認為教案中教學目標的作用是什么?(可選擇多項)
20. 您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是如何編寫的?(可選擇多項)
21. 您使用過下列哪些教學模式?(可選擇多項)
22. 您認為自己還需要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可選擇多項)
23. 您認為下列哪些說法有道理?(可選擇多項)
三、結(jié)論
從調(diào)查的結(jié)果看,河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整體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育技術具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shù)教師沒有只從計算機、投影儀、幻燈機、電視等硬件角度去理解教育技術,而是把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效率的過程與方法等軟件技術也包括在教育技術范疇中,這是運用教育技術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前提。說明培訓具有明顯效果。
2.對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的作用具有正確的認識。這對于促進教學由經(jīng)驗型向科學化轉(zhuǎn)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對常見的軟件和硬件設備掌握和使用較好。如絕大多數(shù)教師會使用搜索引擎(占95.2%)、Word(占98.39%)、Powerpoint(占79.57%)、Excel(占78.49%)、照相機(占80.65%)、VCD或DVD(占81.18%)等。
4.對一些重要的新的理念有清晰、正確的認識。如“教師應認識到技術是個雙刃劍,盡量防止對教學、對學生不利的一面”(占77.96%);“運用網(wǎng)絡資源應注意尊重原作者的勞動,盡可能注明出處”(占76.34%);“不利用技術手段傳播不正確、不健康的內(nèi)容”(占74.73%);“教師應自覺向?qū)W生示范并傳授與技術運用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和倫理道德觀念”(占87.10%)。
5.對師生關系也有正確的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占97.85%)”;“平等、協(xié)商的關系 (占70.43%)”。
然而,通過此次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具體情況如下:
首先,還有部分老師對于一些重要理念不夠清楚。如有5.4%的教師仍把教育技術局限在物化的技術手段上;66.70%的教師只看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點,而不能全面認識到它也具有兩面性;還有20.97%的教師認為只要是教學用途就無需注明網(wǎng)絡資源的出處等。這說明培訓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對新型教學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學)了解的教師不足30%;能夠經(jīng)常使用電子郵件的教師還不足一半。
其次,仍然有25%的教師沒有接受過新課程培訓。需要強調(diào)的是,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基于新課程培訓和信息技術培訓基礎上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能力。另外,從今年起,全國絕大多數(shù)省市都要實施新課程,如果沒有接受新課程培訓,不要說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效果要打折扣,恐怕更重要的是會嚴重阻礙新課程的推行。
第三,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如45.16%的教師所在學校沒有建成校園網(wǎng),41.94%的教師沒有電子備課室。
以上問題和不足有些是培訓中可以加以改進的,但是還有些問題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加以協(xié)調(diào),學校自身加強建設和管理才能夠解決的。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正確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nèi)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11):20-21.
[2]劉玉.九省首批培訓教師教育技術能力[N].中國教育報, 2005-07-21(1).
[3]吳忠良. 參與式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者培訓模式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6(1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