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星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信息技術不只是計算機技術,更重要的是應注重培養(yǎng)人的信息素養(yǎng)。“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位,把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個性、潛能開發(fā)作為核心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把握“以人為本”理念,已成為信息技術課改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任務驅(qū)動為導向,以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讓學生在任務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并在實踐中總結、感悟,與任務進行交互,這種自助式教學在課堂實踐中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性,從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等方面優(yōu)化了課堂。
一、自助的前提——劃分任務,明確目標
對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學科總是有些陌生,對學科內(nèi)容總是片面理解為計算機操作技術,未能正確理解課程的任務、目標和要求,導致學生“自助”學習的偏差與失誤,為此,教師要通識教材,明確課程的目的與任務,將各知識點由表及里劃分成若干個層次,在課堂教學中,由淺入深提出具體學習任務,并分配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為學生“自助”提供任務前提。
以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為例,可將學會整本書看成一學年要完成的一個大任務,根據(jù)大綱要求和教材內(nèi)容,把它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任務: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LOGO語言,再根據(jù)書本模塊將PowerPoint和LOGO由淺入深細分任務,最后以課時為單位劃分學習任務。如第一模塊《初識PowerPoint》,課程目標是掌握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過程,將模塊劃分以下任務:(1)PowerPoint啟動方法;(2)PowerPoint工具的運用;(3)如何制作一張簡單的幻燈片?其中問題(3)又可細分為:①怎樣添加文字;②怎樣插入圖片;③怎樣設置效果;④怎樣演示、保存文稿。內(nèi)容層層深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明確的任務與目標。
二、自助的過程——實踐操作,完成任務
給學生下達任務后,如何順利、正確地完成任務,是任務導向法的關鍵,也是學生“自助”的關鍵。因此,教師的引導是任務完成的必要與前提,學生因其個體差異會導致同樣一個任務出現(xiàn)不同結果,也可能出現(xiàn)不平衡的現(xiàn)象。為此,自助的過程與方法顯得極為重要,小組合作、“一拖二”師徒教學、差異輔助等都是較有效的學習方式,如在教學“美化你的幻燈片”一節(jié)中,采用“一拖二”師徒教學可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后,即承擔“師傅”角色,此時的任務就是由“師傅”教會一兩個“弟子”,以此類推,這樣有序而高效地完成每項任務,在學生“自助”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承擔輔助和導航作用的客體,學生是實踐操作的主體。
三、自助的總結——反思評價,延伸提高
學生在任務完成后,自助學習并未結束,學生在自助學習過程中,因個體差異而導致的不同結果,需通過綜合、比較、歸納等方式加以分析,此時,教師應分配新的任務,并組織引導好學生的自主總結過程。如比較法,在學生個體之間、小組之間,或在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進行比較,總結出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與途徑;再如綜合法,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可能某些學生只完成了任務的一部分,需要將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出的結論,加以拆分、排序、組合等,進而得出完成任務的完整的過程與方法;評價法,有些任務有多種解決方法,且方法途徑相似,此時,可組織學生自由評價,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解決方法。“自助”的總結過程,不只是學生的單獨行動,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可共同參與,共同評價、反思,使任務不僅得以完成,更能得到延伸、提高。
以人為本,是“自助式教學”的理論前提,自主互動是“自助式教學”的過程主體與目標,任務驅(qū)動是“自助式教學”的實施方法與途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自助式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熱情,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優(yōu)勢,在更加自主、開放的課堂彰顯積極思考、大膽實踐、敢于探索的無限魅力!◆(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