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 者
“盛世收藏,亂世黃金”,機關(guān)公務(wù)員張文賜也迷戀上了收藏,雖然堅持上網(wǎng)學(xué)習(xí)收藏這方面的知識,經(jīng)常去逛古玩市場,但他還是感覺知識和經(jīng)驗的欠缺,只敢買一些要價不高的小東西自我欣賞,對于那些要價較高的,他輕易不敢涉足。
時間長了。他也接觸了幾個共同愛好者,資深收藏者告訴他,古玩市場上的東西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都是仿品,不值得投資收藏,并說出了其中的理由。張文賜很信服,到古玩市場的次數(shù)明顯少了,可對收藏的迷戀卻與日俱增。
一個周末,張文賜帶孩子到公園玩。在公園門口,他看到一個白發(fā)蒼蒼、皮膚黝黑、矮小干瘦的老太太,衣衫襤褸地正向過往的行人乞討。張文賜經(jīng)過她面前的時候,眼前一亮:伸過來的大碗明顯是一件古董呀!碗呈青釉色,釉色內(nèi)外均勻分布,碗外有蓮花鯉魚圖案圍繞。圖案簡單、自然、大方,里面散亂的零錢遮蓋不住歲月磨損的黑褐色。張文賜憑日常積累的知識和直覺判斷,這應(yīng)該是個明代浙江龍泉窯燒制出來的碗。
他毫不猶豫地掏出一張十元的票子放到碗里。對如此慷慨的施舍者,老太太遇到的肯定不多,一個勁地作揖感謝。張文賜趁機問她:“大娘,你的碗,我看看,好嗎?”
“好好,你是好心人,你看看?!崩咸匕牙锩娴腻X收進(jìn)布袋里,遞給張文賜。
張文賜小心接過,先看碗底,果然有“大明宣德年制”的篆字,這更加堅定自己的判斷。再細(xì)看那碗,薄薄的。輕輕的,著色淡雅。古樸淡雅,品相完好,心里不禁一陣狂喜。他不動聲色地問老太太:“大娘,你這碗是哪來的?”
老太太咧開滿口的黃牙,靦腆地回答:“不知道,家里的,用了好幾代了?!?/p>
“這碗你賣嗎?我買下來,好吧?”張文賜有點急切了。
“你買這碗?呵呵,不賣。好幾個人要買,我都沒賣呢!”老太太依然靦腆地笑著,“先人留下來的東西,不敢賣呀?!?/p>
“我多給你些錢,不好嗎?”
“你是好心人,你能給我多少錢?”老太太眼里開始發(fā)光。
張文賜看到了希望:“你開個價,我看看?”
“五千。”
“呵呵,大娘,你也真敢要,這碗值五千?!”
“說不定是老東西呢,如果時間老長了,五萬也值呀!”老太太好像很懂行,“你說,你愿意給我多少吧?太少了,我可不賣,這是我的聚寶盆呢?!?/p>
張文賜想了想:“一千。咋樣?你不賣。我走了?!?/p>
老太太很堅決:“別人早就出過一千,我都沒有賣??茨闶呛眯娜?,兩千,再少不賣了!”
張文賜越看越喜歡那碗,一個鄉(xiāng)下乞丐,不可能騙人,如果它真是明代的龍泉碗,五萬也值呀,自己這次也許就“撿到了一大漏”。賺大發(fā)了!想到這,他堅決地掏出兩千遞給了老太太。
回到家,張文賜拿著碗左看看,右瞧瞧,愛不釋手。夜里,他忍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給全市收藏界有名的老王打電話炫耀。老王聽后,提醒他:“你最好去市文物鑒定中心去鑒定一下,我怎么聽說好幾個人和你買碗的經(jīng)過一樣呀,別遇到專業(yè)搗騰仿制品的了?!?/p>
張文賜一夜難眠,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文物鑒定中心去。人家剛一上班,見張文賜把碗一拿出來,就說:“是不是在公園門口一個老婆婆乞丐手里買的?”看張文賜驚訝的神情,人家笑著了,“你已經(jīng)是第六個來鑒定的了,假的,仿制品,頂多值十塊錢,這是賣假古董的販子精心設(shè)計的圈套,不然怎么這么多人往里鉆呢?”
離開鑒定中心,張文賜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公園門口。那個老太太還在門口乞討,手里又端著一個和張文賜手里一樣的碗。看到張文賜,老太太習(xí)慣性地把碗伸過去:“好心人,行行好,行行好!”
張文賜想發(fā)火,但看著老太太裝出的可憐樣,突然笑了起來,是呀,跟她一個老太太生什么氣,怪只能怪自己,誰讓你看走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