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軍
一、精心創(chuàng)設,點燃草稿激情
習作課講究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典型情景,在激發(fā)學生參與體驗的過程中,點燃表達的熱情。成功的作文課上,在一番精彩紛呈、妙趣橫生的交流之后,孩子們茅塞頓開,內心如波濤奔涌的大海,此種亢奮情緒,恰恰是孩子們奮筆疾書的最佳時機。等激情已經逐漸冷卻,湖面漸漸恢復平靜,再提筆時,早已“欲寫已忘言”。所以,習作指導忌滿戒飽,恰當?shù)亓粝隆翱瞻住?,張揚“想象”,拓展“個性空間”,是習作指導階段應特別注意的。讓學生帶著憧憬和沖動,進入習作草稿之中。
二、草稿進行時教師應履行的監(jiān)管職責
教師應加強集體草稿時的個別監(jiān)控。睜大眼睛或緊鎖眉頭者,老師千萬不要去“干擾”,他們能自己突出重圍。遲遲不能動筆者,肯定是開頭出了問題,湊到耳邊,輕輕一點,即可化解。埋頭狂寫,滿臉通紅者,說明其正沉浸在“激情寫作”之中,一個微笑或一個翹起的大拇指,會賜予他們更大的力量。寫到一半,突然嘆息一聲,或大聲尖叫一聲,一定是自己發(fā)現(xiàn)了錯誤,比如“偏題”、“跑題”,此時,老師可小心安慰,巧妙助其回到正軌。最值得關注的是那些“匆匆草稿”后便“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磨皮擦癢”甚至“騷擾鄰里”者。一般說,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缺乏全心投入、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質,讓他們逐漸體驗寫作過程的快樂,直面寫作中的艱辛,并養(yǎng)成“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美文”的品質,就尤顯重要了。此類學生不需要批評,他們更需要暗示、啟發(fā)、挑剔和鼓勵。
三、審視盡情草稿后的種種“倦怠”
一般情況下,學生即興草稿20分鐘后,由于神經系統(tǒng)平衡抑制功能的作用,孩子們便逐漸倦了情緒,怠了文筆,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地松懈開了。這是多么正常的現(xiàn)象!
而這,也恰恰是優(yōu)秀習作者和普通習作者產生巨大差異的分水嶺!
20分鐘之后“淺嘗輒止”者往往就是“半途而廢”的典范。他們缺乏堅韌的意志力,缺乏追求完美的智慧,滿足于已有的經驗積累,不能認識到挖掘自我“潛力…‘智慧”的真正意義。寫文章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老師和家長,而不明白寫作實乃“真我”的自覺修煉。修煉即練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多。他們知道其形,卻無法洞悉其中蘊藏的哲理。欣賞一下“半途而廢者”的表現(xiàn)吧!
開始時很專注,提筆寫下板書上的點點滴滴,可抄板書不等于寫作文。他們的思維明顯“惰化”,善于“坐享其成”。等寥寥數(shù)筆寫完了,便無所事事地“浪費時間”和“騷擾他人”了。把手塞進桌兜里亂摳一氣,筆被旋轉得飛出桌面,無聊地摳手指,和“同病相憐者”聊“刷卡”的瀟灑,繼而形成一個小型的座談會,探討“穿越火線”的激烈精彩與刺激……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依然“深度表達”和“精心修改”者,以及舉手請教不會寫的詞語者?!白锟準住痹趺磳?“一氧化碳”怎么寫?“振作”、“祈禱”怎么寫?這些詞都是板書中所沒有的,孩子詢問該怎么寫,展示出他們的“個性化思維和表達”成果。
品質優(yōu)秀的寫作者,并不拘泥于已有素材,他們會從表及里、由淺入深、從單純到豐富、從一般到精練的“深入”和“優(yōu)化”過程,更具體些,更形象些,展開更為動人的聯(lián)想,能否發(fā)現(xiàn)更有感染力的詞句,思維中可有“智慧火花”的突然閃爍……優(yōu)秀的習作者是思想者。是永不滿足的“修改潤色者”,他們靜靜地欣賞自己的作文,用放大鏡窺探其中的不足,及時修改,及時增添,及時刪減。他們所展示出的執(zhí)著、堅韌和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品質,是所有初習作文孩子們的楷模。
板書上的“點”只提供提綱,他們時全體學生“輸入”和“自由編碼”提供幫助,需要習作者進行細致入微的個性化“編碼”和“輸出”過程,這個“輸出”過程正是個性化的表達過程。同樣是“燃放煙花爆竹亍虧染空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思想呈現(xiàn),例如:
1、燃放煙花爆竹將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2、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廢氣讓人窒息;
3、燃放煙花爆竹將無情地摧殘我們的呼吸道、眼睛和鼻腔;
4、當空氣里每個單位中漂浮物達到322時,您的鼻腔將被刺激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所阻塞,您的肺會因為不適而猛烈地起伏,然后發(fā)出撕心裂肺的咳嗽聲。
孰優(yōu)孰劣,完全取決于“個性化的編碼”呈現(xiàn)!
四、“倦怠”時需要“生長力”
從“無所事事”到“享受個性化表達”,其內在誘因何在?
如果習作指導老師充分關注“草稿20分鐘后”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就能精心設計出“第21分鐘”訓練機制,為孩子提供深度表達的“催化劑”和“興奮劑”。
首先,應壓縮草稿時間。不妨將30分鐘草稿時間濃縮為20分鐘,營造出“必須全神貫注”、“必須全力以赴”的寫作氛圍,高度亢奮的情緒、承受壓力的大腦必將強勢反彈,思維必將活躍起來,思維敏捷而文思泉涌。看似簡單的課堂管理策略的小小調整,其實正切合了客觀的現(xiàn)實存在。
其次,教師應組織孩子迅速進入卓有成效的自主修改環(huán)節(jié)。修改不是為了體驗羞辱和被打擊,而是為學生樹立更高的榜樣和典型示范,與學生已有的基點互相鏈接后實施拉升的過程。同樣的一個材料,能不能表達得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春天來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見”,法國大詩人讓·彼特浩的語言魅力無窮,為孩子們提供了最好的示范。比較鑒別是該階段指導的最佳策略。例如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中:精選學生草稿中的典型語例,集中賞析評改,在優(yōu)劣比較中激發(fā)孩子自覺的“求真、趨美、向善”的良好愿望,逐漸生成自主的修改能力。
“深思熟慮,一妓作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實在可惜!”
如此戲言,可否成為習作課堂上孩子們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