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燕
摘 要:沈從文的筆下誕生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最成功的當數翠翠、三三、蕭蕭等湘西少女形象,本文旨在“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映射下對三者的共同點作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沈從文 翠翠 三三 蕭蕭 湘西少女 共同點
沈從文筆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湘西少女格外引人注目,猶如風雨山花別樣紅?!哆叧恰?、《三三》、《蕭蕭》等作品,著力塑造了一組動人的少女形象,如溫順多情的“邊城”精靈翠翠,天真純潔的“碾房”女兒三三,單純質樸的小童養(yǎng)媳蕭蕭……這組少女形象用不同的姿態(tài)演繹著“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本文擬在這種“人生形式”的映射下,對翠翠、三三、蕭蕭三者的共同點作粗淺的探討。
一、清雅美麗的外表:湘西小說中美的代言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少女是鄉(xiāng)村田埂上跳躍的精靈,猶如一股宜人的清風,讓人耳目一新。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蕭蕭“十五歲時已高如成人”;三三“苗條如一根筍子”。她們膚色健康黝黑,身材窈窕婀娜。她們天真無邪、淳樸善良的性格又是那樣相似。她們如山澗的溪流,任情而動,她們是沈從文所專注的審美對象,并且冥冥之中成了沈從文湘西小說中美的代言。
二、淳樸善良、天真活潑:湘西少女的童貞美
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她“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她愛爺爺,愛小溪、渡船、白塔,愛一切人,愛整個大自然。她從小受到勤勞儉樸、仗義疏財的外祖父影響,形成了淳厚的天性。她幫助爺爺擺渡客人——不管天陰雨晴,不論白天晚上,有求必應,盡職盡責、禮貌周全、不記得失,對爺爺溫順體貼,從不頂撞,生活中的誤會和怨氣剎那間便化為烏有。即使對曲解了爺爺和自己、并使爺爺深受刺激的儺送,翠翠也無怨無艾;三三也總是憨態(tài)可掬,她呵斥別人捉魚,看似吝嗇,實則透露出天真稚氣和坦率,與人的交往中總表現出慷慨和友好;蕭蕭從小提個小竹兜蘿,終日在路旁田坎撿著狗屎,十二歲出嫁后也并沒有改變太多,始終攜著一縷大自然的顏色,雖然她是地位低下的童養(yǎng)媳,卻有著渾然不覺簡單的快樂,她的身體在長,心卻永遠藏著幼年的天真。
沈從文的筆下的這三個湘西少女沒有經受過“文明”的污染,她們生活在善良樸素的人群里,自由地倘佯在青山綠水之間,保留了天性中最純良天真的一部分,體現了湘西少女特有的童貞美。
三、朦朧的愛情:湘西少女的愛情美
翠翠路遇英俊勇敢的儺送,就為儺送豪爽開朗、樂于助人的品格和颯爽英姿所吸引,“沉默了一個夜晚”,這年端午節(jié)給她留下了“甜而美”的回憶,一種隱隱約約的感情正滋潤暗長。當她聽爺爺講關于順順家的事時,便開始臉紅,卻又裝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有時候她看到儺送,會大吃一驚,同小獸物見到獵人一樣,回頭便向竹林里跑掉了。這種淡淡的羞澀,正是少女甜蜜又朦朧的初戀情懷外在體現;三三對城里來養(yǎng)病的白臉先生一見鐘情,她不知、也不問所愛者的姓名、身份、地位、家庭等等,而是超凡脫俗,為愛而愛,在小溪邊、在磨坊里、在睡夢中,心底無不燃燒著愛情烈焰,表現出純真的、朦朧的愛情意識;十四歲的蕭蕭從外表上看來已是窈窕女子,可“心卻還是一顆糊糊涂涂的心”,她對愛情的認識是“聽了這些話的蕭蕭,眼睛只注意到他那對粗粗的手膀子,耳朵只注意到他的最后一句話,末了花狗便唱了許多歌,她心里亂了”。她的“心竅子”是花狗唱開的,并在花狗的引誘下懷了孕。她雖然懵懂無知,可是心花依舊在大自然的力量中悄悄開放,經歷了她那短暫的、一點兒都不美好的,甚至算不上“戀愛”的愛戀。
翠翠、三三和蕭蕭的愛是強烈卻又朦朧的,她們的心是透明的,感情是純真的,她們的愛沒有摻雜任何物欲和雜念,她們在自然人性的召喚下萌發(fā)了朦朧而又真誠的愛,體現了湘西少女的愛情美。
四、命運蘊含著淡淡的悲劇色彩:殘缺美
翠翠身邊,白塔倒了,爺爺死了,她被遺棄在山腳水邊,擺弄著渡船,等待二佬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會來,也許‘明天回來”……年年歲歲苦苦等待著的翠翠也許會在無盡的等待里化為一塊望夫石;三三在經過許多羞澀的躲閃之后,對白臉先生的愛漸漸成型之時,卻聽到了他的死訊,忽然間,萬千思緒像美麗的泡沫“啪”地破碎了,故事嘎然而止,它的殘缺讓藝術接近完美,讓我們更清晰地感覺到這是一個關于“幻滅”的故事;蕭蕭的人生的確是個悲劇,她自己還是個孩子,卻不得不擔任一個三歲小孩的母親兼妻子的角色,這是她悲劇命運的開始。她將一個少女的純真與希望都依托在對一個男人不可靠的愛情上,這是她悲劇的發(fā)展。她羨慕城里的女學生獨立自由的生活,希望追求自己的幸福,但這一切都只是終將破滅的幻想,這就是她早被注定了的悲慘命運。而更為深刻的悲劇卻在于她對自己的悲劇命運沒有清醒的認識。這是蕭蕭的悲哀,更是那個時代同蕭蕭一樣的所有女孩的悲哀?!靶≌f結尾處,嗩吶聲中,又一代蕭蕭進了門,體現了一種輪回,醞釀與萌芽著新的變數,一代又一代繼續(xù)著她們悲涼的人生?!?/p>
翠翠、三三和蕭蕭的愛情如曇花般,在綻放了的瞬間美麗后悄然凋零了。沈從文“完美”了少女的夢,而現實的無奈又破壞了少女這美麗的夢。面對現實社會中的庸俗和污濁,沈從文試圖用這群少女形象來對抗現實帶來的危機,結果還是失敗。誠實理性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不可能讓他的作品存在于虛幻的美麗中,所以他的作品只能是一種幽幽無聲的似細絲般纏繞出的美麗悲劇,這種淡淡的殘缺美正是沈從文作品揮之不去的底蘊。
沈從文把自然之心美化為少女們的音容笑貌,使半個世紀后的人們一想到湘西,便聯想到翠翠、三三、蕭蕭等豆蔻年華的少女形象。這窈窕的形象如清風,如灑落在荒涼土地上的陽光,其人性的善良純樸總閃爍著耀眼的光輝,這美是沈從文作品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沈從文痛苦于現實生活的精神寄托,是沈從文寂寞心田的一道亮麗照人的風景。
參考文獻:
[1]沈從文.沈從文批評文集[M].珠海出版社,1998.
[2]沈從文.沈從文文集[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1.
[3]沈從文.湘女蕭蕭[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5.
[4]沈從文.邊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孫燕 甘肅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730070)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