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華
相聲、小品已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節(jié)目。演員們的幽默語言,詼諧表情,逗得觀眾捧腹大笑。地理教學中如能適當運用幽默藝術,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而且能拉近師生距離,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以下是我多年在地理課堂中運用幽默技巧的嘗試和實踐,作如下初步總結。
1 運用幽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煩躁、緊張、害怕、反感、壓力、心情不愉快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是抑制智力的;反之,在樂意的、心平氣和的、心情愉快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效果最好。嚴肅而緊張的課堂教學,學生容易疲勞和注意力分散。教師若能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和課堂情景,設計或創(chuàng)造一些幽默語言、歇后語、笑話,將這些“開味調料”適時融入教學之中,能引發(fā)學生快樂的情緒,激發(fā)求知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1.1 運用擬人幽默法:如我將北極熊戲稱北極“霸主”;給太陽系里的土星取了一個“土霸王”的綽號,學生聽后啞然失笑,當學生興味十足時,又進一步轉向學生解釋:因為它霸占的衛(wèi)星有23顆,這僅是目前已確認的,它是太陽系中衛(wèi)星最多的行星。把黃河的水文及河道特點形象概括為“銅頭鐵尾豆腐腰”。又如,我講到由于過度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變硬,酸度增加時,提出該給土壤服“中藥”了,即多施有機肥,逗得學生哈哈大笑。再如講地殼物質循環(huán)時可以幽默一下“巖石熔化成巖漿的過程就是重新投胎的過程;所有的巖石,當他們厭倦巖石生涯的時候,都可以借外力或內力回到地下,重新投胎”。在新穎別致、輕輕松松的課堂氣氛下,學生形象而深刻地學到了知識。
1.2 運用別解詞語幽默法:一般說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理論性抽象性很強的內容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平淡無奇,使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疲勞厭倦感,甚至昏昏欲睡。要打破這一局面,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幽默化處理,使教學語言富有情趣,將死板的知識講得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
如講到臺風概念時,我故意作出歪曲的解釋:臺風就是從臺灣附近海域吹來的風,妙語解頤,令人忍俊不禁。接著,我結合課文讓學生說出其真正的含義。又如講到昆明準靜止鋒時,我引出“貴陽”這個地名,當望文生義地解釋為“寶貴的太陽”,意思是冬半年難得見到太陽。我講到交通擁堵時引出“前幾年有記者將北京首都形容為北京‘首堵”。講礦產(chǎn)資源枯竭問題時,引出江蘇無錫曾叫“有錫”的故事,詼諧風趣,令人稱妙!學生開懷一笑后對此地名、概念及地理現(xiàn)象便有了牢固的印象。
1.3 運用荒謬夸張幽默法:如中東軍人的幽默:挖戰(zhàn)壕不小心會挖出石油(自噴)。用夸張荒謬的方法寓意中東石油資源之豐富,而且埋藏淺,多自噴的特點。我講到海洋生物資源時隨口問學生“兩艘船一艘在熱帶一艘在溫帶捕魚,哪艘船更容易沉掉?”學生茫然?“溫帶的”,學生很驚訝?“為什么”,“溫帶魚多,船裝不下就沉了”,包袱一抖,學生開懷大笑,接著,我再繼續(xù)問學生為什么溫帶海域魚多?再如介紹東北豐富的森林資源后,我這樣調侃:“當年戲說的費翔《冬天里的一把火》在那年紅遍了大江南北,不小心把大興安嶺點著了,也燒紅了大興安嶺”。輕松之中包含著深沉,妙語之中蘊涵著睿智,使人在笑聲中得到啟示,意會到知識的內在邏輯。
1.4 運用文學修辭法。主要有:形象比喻、極度夸張、反語倒置等修辭手法。如能巧妙運用,則會產(chǎn)生和增加幽默的效果。我用“一江春水向東流,流的全是煤和油!”妙比我國長江蘊藏水能之豐富,套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句,怪李白沒有學好地理,違背水循環(huán)原理。在地理教學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幽默語言,可使課堂教學變得妙趣橫生,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會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再如講到目前我國的民工流動,我說:“現(xiàn)在我國人口主要由農(nóng)村涌往城市,這叫做‘農(nóng)村包圍城市,我把人口從內地向東南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遷移,這叫‘孔雀東南飛、還有人說‘東西南北中,發(fā)財?shù)綇V東”。這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活躍起來,使學生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產(chǎn)生同步效應,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的學習情境。
1.5 運用諧音致趣法: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我巧妙采用諧音法,創(chuàng)設一個情節(jié)。將一些枯燥無味的地理數(shù)據(jù)和難記的地理內容(如礦產(chǎn),地名),進行有序組合,編造出一句話或順口溜,既有趣又易記。講到亞洲典型的季風氣候,告訴學生“記住三只雞:熱雞(熱季),野雞(用土話念的“亞季”),瘟雞(溫季)”;記憶我國甜菜主要產(chǎn)地“內心極黑”(內蒙古新疆吉林黑龍江)。再如,講寒潮(俗稱寒流)概念時,我推出“近日來自北方韓流首長將至本地”的小笑話,把學生笑得前仰后合。輕松一陣后,學生認真看課文后領悟到寒潮的真正含義。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運用幽默時,首先要沉住氣,并繪聲繪色地道出。其次,要把握住火候,設問置疑。再次,笑聲過后,要將其科學性概念或原理交代清楚,以免誤會。
2 運用幽默,減少師生摩擦,達到批評勸誡教育的目的
在地理課堂上,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人到心不到,似聽非聽,思維呆滯,思想開小差,甚至出現(xiàn)擾亂課堂紀律的不良現(xiàn)象。面對這樣窘境,如果發(fā)泄心中的怒火和不快,將學生大聲訓斥,甚至變相體罰學生。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學生自尊心,引起學生抵觸情緒,還會造成課堂氣氛緊張,學生心理壓抑,對教學不利。最佳的辦法是,運用幽默語言,婉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化不利為有利,以幽默技巧減少師生摩擦,達到批評勸誡,教育學生的目的。
2.1 運用詞語遷就幽默法:詞語的古今活用,將通俗、新鮮和富有社會生活氣息的語言準確導入地理課教學中,必然產(chǎn)生很好的幽默效果。如我將課堂上有些講話的同學告戒他們“別再吵聲依舊”、“現(xiàn)在我們教室低緯地區(qū)的個別女同學請注意”。對待打瞌睡的學生戲稱“筆記本墊腦”(因為他把下巴放在筆記本上睡覺)或叫“特困生”(特別想困的學生)。抓住當時的具體情況發(fā)揮靈感,創(chuàng)造幽默。通過幽默,說服教育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2.2 運用暗示幽默法:如有一次我在布置寫作業(yè),有個學生一直未動筆寫,我看了看他說:“你是不是等秘書呀”。學生被逗笑的同時,已領會到老師的意思。再如我歸納等溫線判讀規(guī)律時,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精力分散,我抓住情境,幽默一番:“各位同學聽好了,我將傳授祖?zhèn)髅胤?一般人我是不告訴的(廣告語)”,教室里笑聲陣陣,學生疲勞頓消,個個精神抖擻。
2.3 運用順水推舟幽默法: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板書時,一轉身恰好看到一女生打旁邊的男生。我壓住火,不慍不怒,放下粉筆,平和地看著她說:“對待不聽話的孩子,我認為家長應該以教育為主,打罵不是上策”。學生們?yōu)橹恍?那位女生面紅耳熱,男生面有愧色。一次上課時我讓大家閱讀課文,過了一會兒我看到一名叫東東的同學正在睡覺。 我馬上叫醒他:“你為什么睡覺?” 東東:“我在看書?!?我馬上對大家說:“大家應該向東東學習,他睡覺時都看書,而你們一看書就睡覺?!?通過幽默,減少師生摩擦,達到批評勸誡教育的目的。
2.4 運用親切戲謔幽默法:直接的批評,有時讓人難以接受,學生還可能會認為老師小題大做。借助于幽默,不正面直接地否定學生的謬誤,而是沿其邏輯引申發(fā)揮,在放大其謬誤實質的同時,使其自誤,從而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有一次學生做練習時,教室里比較吵鬧。我微笑著看了看講話的學生,溫和地說“講話可以,但不許出聲”。學生嘩然一片。考前復習,學生往往喜歡問我:“老師,這次考試難不難?”我說“十分簡單”。學生很高興,我接著解釋:“聽清楚啊,只有10分題簡單”。學生發(fā)笑,頓悟老師的意思。對待考試東張西望的學生,我友善地勸戒:“某些同學注意,腦袋偏轉的角度不要超過黃赤交角”。這樣既婉轉地表達了老師的意圖,又創(chuàng)造了寬松、愉快、和諧的考試環(huán)境,融洽了師生關系。
實踐證明,幽默是一種行之有效、不可放棄的教育手段。讓幽默點綴地理課堂,得情,得理,得當,一定會獲得陣陣笑聲,收到奇妙的教學和教育效果。讓我們的地理課堂少一份沉悶,多一些笑聲吧!
收稿日期:2009-05-10